首頁> 現代都市> 崇禎重振大明> 第467章 高築牆,廣積糧

第467章 高築牆,廣積糧

  正月的寒風,仍舊凜冽刺骨。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就在京城的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氛圍時,京西的工匠已經開始復工。

  作為皇帝最看重的工程之一,京西的棱堡雖小,卻集中了能工巧匠。

  整個大明最擅長土木營造的一群人,都集中在這裡。

  呂祥作為當今的木匠之首,自然參與了此事。

  他率領文思院營造研究所的工程師,參與棱堡建造。

  雖然被皇帝調去製造火器、主要精力不在土木營造上,呂祥仍舊發揮了他的智慧。

  仿照皇帝讓他製作的木質火器模型,呂祥為京西棱堡同樣製造了模型。

  而且因為棱堡的設計發生了幾次變化,他按照皇帝的提點創造性地發明了積木,能夠很方便地拆裝,改變模型樣式。

  也因為此,主持棱堡修建的徐光啟等人,利用這些積木試驗了很多想法。

  最終在大明的城池建造基礎上,參考西方的棱堡樣式,再用上水泥、混凝土等技術,定下了棱堡最終的設計圖。

  整個新年期間,徐光啟等人都忙在這件事情上。並且在正月六日,就讓文思院匠官和巡捕營工兵復工,開始棱堡修建。

  地址之前已經選定了,甚至地基都打好了,磚塊、木石、水泥也都運了過來。

  但是因為棱堡設計的改變,一些地基需要重修,需要的建築材料,也需要重新計算。

  所以徐光啟讓巡捕營的工兵,暫且只修建不用改變的部份,其它部分重新打地基,之後才會修建。

  作為大明傳統城池建造的延伸,京西棱堡自然採用的是夯土城牆,也就是用夯土版築的辦法建造城牆。

  這種城牆歷史悠久,在大明還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外面包上一層磚,成為夯土包磚城牆。

  太祖朱元璋所說的「高築牆」,就是建造這種夯土包磚城牆。

  它既有夯土厚實的防禦力,也能用外面的磚塊防範雨水侵蝕,使城牆固若磐石。

  後世中國留存的古城牆,大多是明代修建,奠定了中國數百年的城牆形制。

  京西棱堡的修建,也保留了這種城牆建造方法。相比純粹用磚石來說,夯土包磚城牆的成本更低,而且厚實的夯土也更能抵禦炮擊,仍舊能夠沿用。

  但是城牆的外形卻發生了變化,從之前四四方方的城牆,變成星型棱堡。以便能形成交叉火力,更便於火器發揮威力。

  (北京城牆和熱蘭遮城對比,一個四四方方,一個有稜有角)


  巡捕營的工兵,在土木工程師的指揮下,先是在地基上鋪設了石塊,以便能在上面夯土。在下雨和積水的時候,城牆也不至於泡壞。

  這一步因為混凝土的出現,是可以用混凝土代替的。只是現在是冬天,混凝土結冰化凍後強度會受損害,所以這次還是用石塊。

  然後就是用版築技術,在上面建造夯土牆。

  夯土料是用黃土和稻草、石灰等混合一起,加入適量水反覆拌和捶打,攪拌均勻成為夯土混料。

  後世的一些農村還能看到這種土牆房屋,它曾經在中國大行其道。

  夯土料運到上面後,需要木版相夾固定,然後用夯杵來回夯擊,使之更加緊實。

  夯土城牆的標準,稱為「錐不過寸」。意思是用錐子扎夯好的土城,錐尖不能刺入一寸,否則就是不合格。

  在夯土城牆完成後,外面還要砌上一層磚,以便能夠更好地防雨防水,抵擋風雨侵蝕。

  所用的城磚,也是專門燒制,有嚴格的規定。

  北京城牆所用的城磚,是從山東運來的臨清貢磚。

  這種磚塊非常堅實,後世還成為收藏品。

  從永樂年間開始,工部就在臨清設營繕分司督理燒磚業,歲征城磚百萬。

  京西棱堡用的磚塊,就是從庫房中取出的貢磚。

  (臨清城磚)

  磚塊之間的黏結,之前用的是灰漿,有糯米灰漿、桐油灰漿、蛋清灰漿等種類,成本比較高昂。

  在水泥出現之後,毫無疑問被水泥取代。

  文思院的工程師從當前研發出的各種水泥中,選擇了最適合冬季施工的一種,用於棱堡建造。

  他們還按照皇帝的要求,在研發更適合用於野戰工事的速干水泥。

  在修築這座棱堡時皇帝也有要求,最好在一個月內完成。

  因為到二三月的時候,大凌河就會化凍。到時候海軍會運送東寧的士兵,前去修建大凌河堡。

  現在,霍維華就已經去了遼東,親自去原本的大凌河城附近考察哪些地方適合築堡。探查原本大凌河城的地基和殘餘磚石,是否能夠使用。

  鄭芝虎來到京西看到的,就是數千工匠和工兵,在緊鑼密鼓地修築城堡。

  徐光啟這位大學士也常駐這裡,監察棱堡修造。

  這個工作,在很多文官看來比較苦,他們也不願和工匠混在一起。

  但是徐光啟卻非常樂意,因為他早在天啟年間,就和弟子孫元化等人,提議修建更適合火器發揮的西洋銃台,可惜沒有被朝廷採納。


  在這次起復為大學士後,他又提出了這個建議,並且認為是當前急務。

  這和朱由檢提出的修建棱堡防守、結硬寨打呆仗的戰法非常契合,所以他這次得到了皇帝支持,在京西修建棱堡。

  他的弟子韓雲、韓霖等人,也同樣參與了此事。

  甚至在之前考察熱蘭遮城時,他們就有人過去。

  也因為此,徐光啟等人不但有從傳教士那裡知道的棱堡設計圖,還有實物作參考。

  在研究了東西方城池優點後,設計了這座中西合璧的京西棱堡。

  西方棱堡出現百餘年,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從最初的圓形演變成有稜有角的銳角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棱堡。

  在城牆的外面,還有一大堆的三角堡、角堡、皇冠堡、凹面堡、隱蔽路、壕溝、防護坡……形成一個龐大的防禦體系。

  可以說,這是西方堡壘技術的集大成。使得西方在16-18世紀,進入了一個守強於攻的時代。

  大明這次修建的京西棱堡,自然沒有這麼複雜。只是參考熱蘭遮城,把城牆的四角修成銳角銃台。

  然後再舉行攻防演習,根據需要修建外圍的防禦工事。

  巡捕營新軍的十個大隊,已經分成攻防雙方,開始進行演練。

  這次演習的結果,會決定他們的獎懲。

  在皇帝對巡捕營的將士賞賜遼東土地券、巡捕營內部也對逃兵等行為做出懲罰後,巡捕營新軍的紀律嚴肅許多,士氣也很高昂。

  很多將士都期望在接下來立功,謀個世代富貴。

  ——

  對於棱堡的建造,朱由檢派太監全程監督,幫助解決困難。

  例如一些官員提出的風水等問題,就被負責建造的劉若愚擋了回去。

  內官監的營造司,也同樣派人參與其中。以便將來在整修皇宮和修建皇家別苑時,構建更好的防禦體系。

  所以朱由檢對棱堡的進度,可謂一清二楚,心裏面對此也比較滿意。

  不過他更關注的,還是糧食問題。

  城堡建得再好也需要士兵守衛,如果糧食出了問題,是沒法堅持下去的。

  所以他要求運輸移民的船隻,返回北方時要多運糧食。

  大凌河堡修建後,也必須保證裡面至少有一年的存糧。

  這樣才能堅持到四季交替,從海上和水路尋找合適的解圍機會。

  也因為此,大凌河堡必然建得不能大,以免需要的士兵和物資太多,反而拖累防禦。


  但是也不能太小,否則無法在建虜繞路時造成威脅。

  所以最終樞密院的提議是,建造一個千人士兵守衛的堡壘、最多能容納兩三千人。

  初期為了加強防禦,要派兩千人守衛,兩撥人相互交替。

  這樣一來,霍維華從東寧衛所中挑選的一千士兵,自然是不足的。

  再加上樞密院對他們的戰力有懷疑,所以讓遼東那邊,同樣出一千人。

  霍維華這次去遼東,除了考察大凌河堡的修建地址外,就是為了挑選合適的將士,從遼東選拔士兵。

  而且,他還需要取得遼東官員的支持,至少不能在他打仗時拖後腿。

  遼東軍中上下,對於霍維華的大凌河堡方案被通過、孫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被否決,其實是非常不滿的。

  雖然他們不見得願意和建虜打大仗,但是對霍維華這個外人的過來,卻是普遍牴觸。

  只是孫承宗知道厲害,心裏面很清楚皇帝對關寧軍的本地化很忌諱。所以壓制了這種聲音,也壓下了對閹黨的反感,對霍維華的到來表示歡迎,讓霍維華從軍中挑選精兵良將。

  但是霍維華有多機敏,他很快就發現孫承宗對自己表面上歡迎,其實卻很冷淡。

  麾下將士更是言語間多有諷刺,鄙視東寧兵的戰力——

  畢竟在他們看來,陝西的秦兵都比不上遼兵,東寧兵這些從陝西衛所淘汰出去的,自然更不如了。

  有些將領更是大喇喇地表示霍維華可以靠邊站,他們能率領士兵,修成大凌河堡。

  霍維華把起復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凌河戰事上,如何願意被奪走主導權。

  所以他很快就決定,不能從這些人中選將士。

  而且他也有退路,因為皇帝曾派人提示過,可以讓遼東督師麾下的標營副將李性忠,從標營挑選一千人。

  這是遼東督師孫承宗的直屬兵力,在軍中自然能稱得上精銳。

  李性忠更是李成梁的後裔,在遼東軍中還有一些號召力。

  不過這個人也是皇帝派來看住遼東督師的,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調出去。

  同時因為李性忠的出身,他在將來評定功勞時,會因為祖上的功績有優勢。

  所以霍維華心裡,不願選這個人。

  但是從標營選人的想法,也出現在霍維華心裡。

  他在觀察了遼東督師的標營後,又去看遼東護軍使的標營,也就是以前的遼東巡撫中軍,現在是何可綱統領,以參將管副將事。


  何可綱這個將領,霍維華是知道的。之前袁崇煥就對他很重視,作為中軍將領。

  而且這個人也沒有捲入通虜案,可以說值得信任。

  霍維華和他聊了一些軍中事務後,發現這個人確實很有能力,而且仁而有勇、廉而能勤,在士卒中很有威信。

  也難怪袁崇煥被調走後,他又獲得了畢自肅重用,仍舊負責麾下中軍。

  霍維華和袁崇煥的關係還可以,在從兵部尚書位置上脫身前,還曾請求把朝廷賜予的蔭襲讓給袁崇煥。他與何可綱拉了關係後,又在私下裡詢問道:

  「何將軍如此大才,只在護軍使麾下管標營,不覺得大材小用嗎?」

  「本官奉皇命修建大凌河堡,若是立下功勞,將來復任尚書也有可能。」

  「何將軍可願隨本官,一同建功立業?」

  何可綱聽著霍維華的拉攏,確實有些心動。

  因為畢自肅這個由遼東巡撫轉為的護軍使,和以前袁崇煥擔任的遼東巡撫不一樣。

  袁崇煥擔任遼東巡撫時,是把遼東督師王之臣都給頂走了,他的巡撫中軍也駐紮在寧遠前線,不會少立功的機會。

  但是畢自肅這個遼東護軍使,被皇帝明確安排在山海關。並且組建了遼東護軍府,主要負責民政、司法和後勤。

  只要建虜不打到山海關下,他是基本沒有作戰機會的。

  對於有心做出一番功業的他來說,自然不想這樣等下去。

  再加上他曾經是袁崇煥的親信,在發生祖大壽通虜案後的遼東軍中,不怎麼受到待見。很有可能在將來被調到內地,再無立功機會。

  所以他在受到霍維華拉攏後,覺得這確實是個機會。

  不過他還是矜持了一下,直到霍維華許諾大凌河堡的軍隊由他全權指揮、自己只負責護軍事務後,何可綱才向他道:

  「為陛下效力,末將自然是萬死不辭。」

  「但是畢護軍使恩重,請霍先生交涉。」

  讓霍維華去找畢自肅,交涉後下發調令。

  霍維華交涉的結果,自然是成功把何可綱要了過來,並且從遼東護軍使標營、以及山海關不甘在後方守城士兵中挑選了一千精銳。準備在開春之後,修築大凌河堡。(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