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戒嚴令和宗教稅
「陽武侯真是公忠體國啊!」
朱由檢面無表情地誇讚道。
雖然他不知具體內情,但是陽武侯和叛亂份子有染,卻是可以肯定的。
若非他還要利用勛貴制衡文官,陽武侯根本就不可能只是被趕去海外開藩,甚至連爵位都有可能被他削去。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不過這些勛貴也實在不中用,做這樣的事情都能露出行跡。
朱由檢不相信陽武侯真敢造反,他在朝堂上特意點出名字,是想看看有沒有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在朝堂上主動跳出來——
他希望借著這件事,引出躲藏在幕後的人員。
只是,朝堂上的官員都是人精,根本就沒有人跳出來。
就算是不知內情的,也隱約看出這件事的蹊蹺。對陽武侯主動申請海外開藩,沒有人發表意見。
朱由檢的打草驚蛇沒有起到效果,這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虛晃一槍之後,又問袁可立道:
「損失統計出了嗎?」
「這次都有哪些方面受損?」
袁可立隱約察覺到了陽武侯開藩的蹊蹺,但是卻不知道怎麼發表意見。
眼看皇帝撇過這件事,他急忙出言回應道:
「清華園外圍受了一些損失,諸王府和大學城有些建築受損。」
「人員也有一些傷亡,最嚴重的秦王世子。」
「他在亂賊攻打秦王府時受了驚嚇,如今一病不起。」
朱由檢聽聞此言,頓時心中一沉,極為關切地詢問道:
「秦王世子的身體如何?」
「到底有無大礙?」
袁可立對此不好回答,負責宗室事務的宗正寺卿侯拱辰道:
「臣去探望的時候,秦王世子仍舊在臥床不起。」
「據臣所知,秦王世子的身子骨一向較弱,在京城又有些貪玩。」
「這次恐怕不好,應當讓秦王府早做準備。」
朱由檢聽到這些,知道秦王世子多半是救不回來了。
這個人的花名連他都有所耳聞,如今年近四十,卻連個孩子都沒有,讓人懷疑他還有沒有生育能力。
如果他在這時死了,秦王府是沒有世孫的。他的幾個弟弟,有可能為了世子的位子爭起來——
這是朱由檢推行爭爵的後遺症,一些原本沒資格繼承爵位的,如今都蠢蠢欲動起來。
如果被人認為秦王世子之死和朝廷推行的爭爵政策有關,估計會引起很大非議。
朱由檢想到這樁麻煩事,就不由有些頭疼。
之前秦藩被強制遷徙,本來就在宗室中有些非議。
如今再加上秦王世子的事情,引起的非議會更大。
甚至會有人以為皇帝對秦藩下手,害了秦王世子。
不想承擔這些流言蜚語的朱由檢,立刻就下令道:
「讓太醫院……還有京城各路名醫會診,盡全力救治秦王世子。」
「飛鴿傳書西安,讓秦王府派人過來。」
「侯駙馬代表朕去探望,秦王世子有什麼要求,都要儘量滿足。」
種種措施下去,朱由檢相信會化解一些非議。但是要完全化解,那就沒辦法了——
說不定一些不滿朝廷政策的人,會故意傳播流言蜚語,壞自己的名聲。
想到這個後果,朱由檢對叛亂的賊人愈加痛恨,惡狠狠地下令道:
「攻打秦王府的賊人,一定要都抓住了。」
「該判刑的判刑,牽涉到的發給秦藩護衛做軍戶。」
「總之一個都不能漏網,要讓秦藩滿意!」
這道旨意的意思,無異於是允許秦藩株連。秦藩若敢下死手,能把這次的賊人、有牽連的百姓,都抓去秦藩做軍戶。
朝堂上一些文官有些不忍,勸諫皇帝要以仁慈為本。
但是朱由檢盛怒之下,卻對他們的勸諫一概不理。用戒嚴期間可以直接頒布中旨的規矩,強行下達了這條旨意。
這讓官員們見識到皇帝的憤怒,也知道皇帝對這次叛亂的事情,可謂極為生氣。
接連下達了許多抓捕賊人、安定地方的旨意,朝堂上運轉的效率提高很多。
但是官員卻普遍有些不習慣,因為皇帝幾乎沒有跟他們商議的意思,朝堂上完全成了一言堂。
以至於朝會結束後,很多官員搖頭嘆氣。這次朝會他們可真是沒有參與感,連之前等額廷推都不如——
等額廷推這種事,皇帝好歹還做個樣子。
現在的皇帝連裝都不裝了,直接下達旨意。
鴻臚寺少卿解學龍,是在今年三月底起復的,八月才來到京城上任。
他上任的時候,朝堂上已經按當今皇帝的意志,形成一套秩序。
最初他雖然有些不習慣,卻很快適應下來。
覺得當今皇帝尊重群臣意見,也非常尊重廷議廷推。
哪想到當今皇帝還有這一套,在下達戒嚴令後直接使用中旨。
這讓他在朝會結束後憤憤不平地道:
「袁公當初是怎麼想的,竟然在朝堂上通過了戒嚴令!」
「現在陛下直接用中旨,還有誰能約束?」
嘆息當年力抗中旨的袁可立,變成這個模樣。
又找到以前認識的科道官員,上疏反對戒嚴令。
不過科道官員在上半年被清理了一遍,留下的不是老成持重、就是被皇帝認可的。
解學龍的提議並沒有得到他們普遍附和,這讓他憤怒之下,找到袁可立的弟子倪元璐,把戒嚴令噴了一通,要求他一起上疏。
但是倪元璐作為袁可立的弟子,怎麼能公然反對老師呢?
更何況戒嚴令的事情袁可立和他們這些弟子沒少仔細討論,倪元璐個人是認同這種制度的,至少比以前的皇帝胡亂頒布中旨強。
所以他勸解學龍道:
「解兄,若是沒有戒嚴令,陛下隨意頒布中旨怎麼辦?」
「難道要指望每個官員,都敢力抗中旨?」
解學龍聞言一怔,又堅定道:
「接受中旨的官員,自非吾輩中人。」
「難道倪兄要為那些官員著想?」
倪元璐以前也是這個想法,但是被袁可立言傳身教後,已經逐漸明白老師為何在閹黨當政時,仍舊在朝堂上留了一段時間。
他苦口婆心地勸說解學龍道:
「解兄不為那些官員著想,也當為自己考慮。」
「若是中旨真的那麼容易禁止,朝堂上為何出現閹黨?」
「陛下以不使用中旨的承諾換取戒嚴制度,已經是在讓步了。」
「難道還要讓陛下再讓,徹底不使用中旨?」
解學龍還真是這個想法,說道:
「朝廷自有制度,為何要用中旨?」
倪元璐也有些火了,回應道:
「戒嚴令也是朝廷制度,陛下是按制度使用中旨。」
「你若對戒嚴制度不滿,那就和劉先生一起去改。」
「不管不顧掀桌子,對於朝堂何益?」
兩人爭論一番,最終不歡而散。
解學龍回去後寫了一份奏疏,請求廢除戒嚴制度、廢除使用中旨。
這份奏疏在文官中影響很大,但是被皇帝完全無視。
朱由檢秉承著不爭論的態度,按照戒嚴制度的規定,自顧自使用中旨。
他要利用這段時間,把以前不方便推行的政策,在此時趁機推行。
尤其是有產稅的徵收,要徹底確定下來。
京西的大戶因此倒了大霉,他們因為可能和亂賊有染,被皇帝嚴令清查。
所有富戶的家產都被清查了一遍,要求他們按規定繳納有產稅。
京城的寺觀同樣,因為這次作亂的主力,主要是非法宗教餘孽。
朱由檢懷疑這起叛亂,可能就是佛道等宗教推動的。
這讓他非常生氣,下令對所有宗教人員嚴查,確定度牒、廟產。
甚至還鼓勵民眾揭發,把惡僧、惡道給揪出來。
結合報紙的宣傳,一些寺觀的名聲在民間頓時大壞。甚至被朝廷查禁、或者削奪莊田。
各個寺觀擁有的土地,也按級別被限定在一百畝到一千畝。除了一些被朝廷特別批准的寺觀外,都無法擁有超過千畝土地。
宗教稅的徵收,也被嚴格執行。太府寺和內府監向各大寺觀派駐人員,負責監察財產。
一萬兩以下的只需徵收十一稅,一萬兩以上參考資產稅加征,限制寺觀的廟產。
種種措施,放在平時都是很難推行的,少不得和各大寺觀扯皮,甚至有可能出現混亂。
但是在戒嚴令下,這些政策被快速推行。巡捕營的兵馬,甚至就停在寺觀外面。
聚集在京城的僧道,一時噤若寒蟬。他們甚至感覺一個不對,皇帝有可能滅佛滅道。
這讓一眾僧道聚起來,開始主動求變。
張九功作為正一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又是朝廷任命的道教協會會長,向聚在京城的道士道:
「陛下讓宗教協會梳理神仙體系,明確以皇天后土為至高,其他神仙都低於他們。」
「爾等都是怎麼想的,要不要按陛下指示,修訂神仙譜系?」
這是佛道二教,一直抵抗的一點。
他們都有自己的至高神,不想奉皇天后土為至高。
甚至佛道二教的一些神仙,就是踩著皇天后土把位格升起來的。
如果按皇帝的要求奉皇天后土為至高神,這些神仙的地位怎麼辦?
尤其讓道教震動的,是朝廷設立的城隍司,把所有的城隍、土地、山神、河神都納入后土麾下,成為了所謂的地神系。
這讓很多道教神仙,都被城隍司收編。
甚至按地神系推想,還有信仰皇天上帝的天神系。
少了這兩塊後,道教的神仙體系會出現很大缺漏,甚至根本就無法解釋天庭地府、和天地相關的諸神。
這是一直和朝廷關係良好的道教,對所謂的厘定神仙體系都在軟抵抗的原因——
他們不想讓皇帝把道教的根都挖了,推行天地神系。
不過現在看來,皇帝顯然已經沒了耐心。想要通過宗教稅,把所有宗教框起來。
如果他們還不聽話,宗教稅有可能越收越多。各大教派只能等死,沒有傳播信仰的餘力。
北方道門以全真道為主,當今全真道領袖是龍門派傳人王常月。
此人在歷史上也極為知名,被譽為龍門派中興之祖。清朝道士不用剃髮,就有他的功勞在。
如今龍門派雖然不算興盛,但是有白雲觀這座祖庭在,就沒有人能忽視。王常月進京之後,迅速靠身份執掌白雲觀、成為道教協會的副會長之一。
面對朝廷的步步緊逼,王常月道:
「君子窮於道之謂窮,通於道之謂通。」
「既然陛下有要求,我等又何必拘泥不變呢?」
「更何況當今陛下是真神,是能溝通天地的。」
「他提出的神仙體系,總比我們完善。」
這句話又說到了很多道士心裡,他們不敢公開反對當今皇帝厘定神仙體系的原因,就是皇帝證明了他能溝通天地。
所謂的太祖成祖託夢之說,在陝西旱災被證實後,已經被很多人深信不疑。
道教作為一個修神仙的宗教,對這樣的真神根本毫無抵抗力。
每一次道教的興盛,都有能稱為神仙的高道存在。
每次修仙失敗,都會讓道教受到很大打擊,甚至陷入衰落。
像是當前道教的衰落局面,就和嘉靖皇帝成仙失敗有關——
嘉靖皇帝那麼虔誠地修道都沒能夠成仙,導致道教理論被證偽,無法讓人相信。
後續掌權的李太后和萬曆皇帝更加相信佛教,讓佛教逐漸興盛起來。
當今皇帝被證實為真神,按照慣例應該是道教興盛的時候。很多道士因此投靠朝廷,幫助城隍司收編各地廟宇。
可以說,現在還在抵抗的,都是比較頑固的道士,抱著祖上傳下來的典籍不願改變。
不過很顯然,他們現在抵抗不下去了。繼續抵抗的話,皇帝會不會派兵抓捕他們不好說,廟產一定會受到限制,以後的日子會不好過,甚至會逐漸衰微下去。
王常月提出的變通,也因此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大部分道士都認為,如今必須改變。
但是該怎麼變,卻得有個章程。像朝廷提出的把天地神系從道教神系挖出去,他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沒有天神地祇存在,他們提出的三清、四御等神,都會受到質疑。
道教會徹底垮下去,甚至無法作為獨立宗教存在。
對此,一眾道士議論紛紛,卻找不出可行方案。
因為朝廷的態度是確定的,皇帝奉皇天后土為至高,那些出身儒家的大臣,想趁機把天地神系挖出去。(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