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爵位和宗廟
第136章 爵位和宗廟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王體乾有些驚訝,不知皇帝為何突然想把世官改為爵位。
旋即就是欣喜,因為皇帝把這些打算和自己商量,是信任自己的表現。
所以他琢磨了一會兒後,說道:
「若是爵位能夠世襲,還能像世官一樣管人,一定會比世官受認可。」
「逆賢之所以戀棧不去,就是想保住他侄子的爵位,甚至還想過轉為順天爵位。」
「草原上的順天貴族有爵祿、有領地、有子民,雖然沒有京城的奉天貴族享福,卻也是一等一的好了。」
「一些文人把順天貴族看成土司,大部分人卻羨慕得緊。」
「畢竟有了爵位,以後就是爵爺,和世襲武官截然不同。」
聽著王體乾的回答,朱由檢心中有了答案,決定把海外衛所世官,改為世襲爵位:
「文蔭武職本來就是作為低級爵位使用,改成爵位文官一定不反對。」
「先在海外試行一下,如果效果良好,就把金吾衛世官改了。免得他們頂著世官品級,不好安排官位。」
「以後的衛所世官,說不定也能這樣改。」
對大明的衛所實在頭疼,朱由檢雖然不想碰這個大雷,但是在高昂的軍費支出下,卻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
衛所雖然是大明軍事的根基,但是這個根基早在兩百年前就不穩了,到了現在更是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大明不能既養著衛所,又養著募兵。那樣負擔實在太大,根本不可能撐下去。
朱由檢最羨慕的就是國初的衛所制,「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可惜開中法廢除後,邊軍不可能自給自足,只能靠朝廷撥款。
如今的九邊支出,很大程度上要靠朝廷。朝廷不撥款的話,他們就可能成為亂兵。
這讓朱由檢覺得:廢除開中法的大臣,實在個個該殺!
開中法這個制度,本來就是用鹽業的高昂收益去養邊軍。
廢除開中法後,鹽稅最初幾年是不少,但是很快就降低了。偷稅漏稅這個問題後世都難解決,更別說這個時代了。
然後邊軍的負擔,就壓在大明朝廷頭上。九邊的數百萬欠餉,源頭由此而來——
如果按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制度,九邊根本就不需要發餉,更別說什麼欠餉了。
這個認識,讓朱由檢打定主意,以後要想法提高鹽稅。邊軍這個負擔,就該鹽業承擔!
鹽稅的事以後再說,朱由檢現在考慮的是改革爵位,為以後改動衛所體系做準備。他打算先在海外試行,和王體乾商量道:
「朕打算增設世襲子爵、世襲男爵、世襲爵士三個世襲爵位。」
「其中子爵、男爵分為一二三等,爵士分為普通爵士和高等爵士,一共八個等級。」
「對應七個品級的九等世官,改為相應爵位。」
又拿封給王體乾的弟侄的世襲指揮同知舉例:
「世襲指揮同知改為世襲子爵、二等子,在子爵這個範圍內升降。」
「如果沒有功勞,下一代就降為三等子,但是不會再往下降,不會降為男爵。」
「如果有功,可以升為二等子、一等子,甚至追贈伯爵,擁有相應封號。」
子爵男爵這些,朱由檢是沒打算給封號的。之前他冊封順天貴族時,就懶得給那些低級貴族想封號。
而且大明有四百九十三個衛、二千五百九十三個所,還有三百一十五個守御千戶所。大部分衛所軍官都是世襲,還不是一一對應,要超出編制不少。
例如威海衛就流傳著十八家指揮說法,遠遠超出一個指揮使、兩個指揮同知、四個指揮僉事的數量。
這些人全部轉為子爵,那麼多的封號難以擬定不說,數量也會多得讓人記不住。
所以朱由檢直接以一等子、二等子、三等子稱呼,只有追贈伯爵的子爵,才能有擁有爵位封號——
他們的後人可以把追贈的伯爵封號,冠在子爵前面。
這種做法,導致後來子男士和公侯伯有了明顯區分,一個是沒有爵位封號的低級貴族,一個是擁有爵位封號的高級貴族,地位截然不同。
還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朱由檢提出這個設想後,王體乾感覺可行。如果能讓他穿子爵服飾、戴子爵簪纓,那樣就更好了——
當年魏良卿晉封后,魏忠賢就立即戴上公侯伯簪纓,班次也排在王體乾前面。
只是當今皇帝即位後,魏忠賢不敢太招搖,才沒有繼續戴簪纓。
想到魏忠賢先前的事情,王體乾委婉提出這個建議,朱由檢哈哈一笑,當即就向他道:
「你弟侄的爵位是因為你而來,他們能戴簪纓,你自然同樣可以。」
「以後內臣都是這個規矩,伱們的弟侄蔭襲什麼爵位,你們就能穿什麼服飾。」
對這種不需要自己花多少錢、就能提高人積極性的事情,朱由檢向來很大方。允許有弟侄蔭襲爵位的宦官,穿戴相應服飾。
王體乾心中歡喜,當即就表示自己願意把世襲指揮同知,換成世襲子爵、二等子。
雖然以後二等子有可能降成三等子,相當於指揮同知降成指揮僉事,但是王體乾卻不在意,知道世襲子爵不會降下去,富貴能夠保證。
而且對他來說,能穿戴子爵服飾才是大事,何必在乎弟侄以後是二等子還是三等子。
內官封爵,只有成化年間的御馬監太監劉永誠軍功卓著,他的侄子也同樣身有軍功,被特封為寧晉伯,一代代傳了下來。
如果自己的弟侄能封子爵,王體乾覺得此生別無所求。
如果先前知道獻出財產就有這麼大獎勵,王體乾絕對不會糾結。
百萬家財算什麼,死後也不會帶到地下去。能夠擁有爵位在人前顯貴,才是他更在意的事情。
而且這還不止,朱由檢連死後的待遇也想到了,繼續道:
「內官弟侄封爵者,在死後可以追贈爵位,列入弟侄爵位宗廟。」
「如果功勞很大,可追贈高一等級爵位。」
「王卿,以後要用心辦事,能不能追贈更高等級爵位,就看以後表現了。」
鼓勵王體乾辦事,死後可追贈伯爵。
這樣王體乾有些驚訝,甚至不敢相信:
列入宗廟?
他這樣的宦官,也能進入宗廟嗎?
本能地覺得宗廟這樣的詞彙有些犯忌諱,王體乾又想起諸侯五廟之說。
想到各地藩王郡王建立的五廟,王體乾知道皇帝是把子爵當成諸侯看待。
諸侯自然能建立五廟,皇帝允許自己入廟的話,因為自己才獲得爵位的弟侄,能拒絕這個旨意嗎?
王體乾心中怦怦直跳,頭一次覺得自己應該更用心建功立業,獲得更高爵位。
《明史》:王國宗廟
洪武四年,禮部尚書陶凱等議定,王國宮垣內,左宗廟,右社稷。廟制,殿五間,寢殿如之,門三間。……
嘉靖八年,秦王充燿言:「代懿王當祔廟,而自始封至今,已盈五廟之數,請定祧廟之制。」
禮臣言:「親王祧廟,古制未聞,宜推太廟祧祔之禮而降殺之。始封居中,百世不遷,以下四世,親盡而祧。但諸侯無祧廟,祧主宜祔始祖之室,置櫝藏之,每歲暮則出祧主合祭。」
詔如議。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