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西北三省護軍使
第125章 西北三省護軍使
「護軍是文職還是武職?」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是只能由武將和文職軍官擔任,還是可以由文官擔任?」
袁可立沒有立刻推薦人選,反而提出了這個問題。
朱由檢思考了一會兒,覺得純用武將肯定不行,和地方官員協調的時候,文官有可能不理他們。
但是純用文官的話,又會讓文官勢力膨脹,掌握軍中內政,權力深入軍中。
所以他衡量之後,說道:
「護軍都尉、護軍校尉是文職軍官,由通曉文字的軍中文人擔任,管理軍中內政。」
「文臣可以擔任護軍使,作為天子使臣統領護軍。負責協調軍隊和地方,做好軍隊後勤工作,保護和監督軍隊。」
這是把護軍分成文臣擔任的護軍使,以及文職軍官擔任的護軍都尉和護軍校尉。兩者同屬於護軍體系,卻又各有側重,分工有所不同。
聽出皇帝對護軍的設置絕不那麼簡單,那些不願改變的文臣,已經本能地想要反對。
朱由檢卻不待他們反對,便拿話堵住他們:
「文武進士通曉文字,都可以到軍中擔任護軍。」
「蔭官在太學畢業轉為武職的,也可以擔任護軍,負責軍中內政。」
「只要他們的能力足夠勝任護軍使,就可以擔任這個職位。」
把文蔭子弟綁上這個政策,群臣想反對的也不好說話了。畢竟關係到他們後代的利益,護軍使這個職位,極有可能是文蔭武職的最高職位。
畢竟特賜元士出身名額有限,群臣沒信心他們的子弟一定會被特賜元士出身。這樣一來,他們的後裔如果沒有考上進士,最好的選擇就是轉為武職。
但是武職的天花板顯而易見,最高也就是錦衣衛指揮使和衛尉寺卿,職位寥寥不說,而且局限在錦衣衛體系。
如今皇帝設立文職軍官,並且專門設置護軍一職由文職軍官擔任。這個需要大量官員的體系,便成為轉任武職的文蔭子弟的最佳選擇。
護軍使、護軍都尉、護軍校尉,一聽就知道這不止幾個官位。以後邊境各鎮,都有可能設立護軍。文蔭子弟能擔任這些軍職,文官的權力也能在軍中深入。
尤其是護軍使的地位和提督相當,未來甚至有可能像提督那樣署理總督職務。達到這一步後,對於非進士來說已經到了頂點。更高的侍郎、尚書等需要廷推的職務,就不是非進士出身的官員能想的了。
再想到護軍主要負責軍中內政,相比上戰場廝殺的武將風險更小。而且以文蔭子弟的出身,也能更好地和文臣打交道,不用擔心地方配合出現問題。
群臣在一番商討後,通過了護軍體系設置。決定從西北剿匪開始,設立三省護軍使。
沒有人反對這個政策,袁可立也因為自己兒子袁樞已經擔任西北鎮撫使,同樣不好反對。在默認這個政策通過後,說道:
「臣以為三省護軍使,當從有資格擔任巡撫的人廷推。」
「他們多有軍務職責,不會完全不懂軍事。而且地位足夠,足以協調軍隊和地方。」
這是在確定護軍使的地位,把它定為和巡撫相當。朱由檢覺得可以接受,說道:
「那就議一議吧!」
「西北三省護軍使這個職位,有誰可以勝任?」
督撫需要廷推,護軍使地位和巡撫相當,理論上也需要廷推。
但是這個職位是朱由檢新設,被他定為九卿廷推,而且作為軍職,是由兵部主持。
參加常參會議的九卿自然沒有異議,袁可立作為兵部尚書,更是當仁不讓,提出幾個名字,讓群臣從中選擇:
「前任戶部尚書李起元,曾任三邊總督。」
「前任延綏巡撫翟鳳翀,因為不肯依附閹黨,被削籍為民。」
「已被陛下起復的楊鶴,在朝野素有直名,又曾多言兵事,足以勝任護軍使。」
這三個人選,都可以勝任三省護軍使職務。但是如果讓第一人選李起元擔任的話,估計護軍使的地位會壓過提督,成為主持剿匪的負責人。
考慮到提督和護軍使的平衡,朱由檢率先排除了這個人,說道:
「李起元起復進京,職位以後廷推。」
「翟鳳翀起復,從他和楊鶴中推舉。」
群臣商討一番,決定由楊鶴擔任三省護軍使。
楊鶴這個人說話太直,群臣都不願他回到朝堂任職。還是丟到地方,讓地方官員頭疼。
朱由檢雖然不覺得楊鶴有什麼軍事才能,卻也沒指望他帶兵打仗。有楊肇基這個武將擔任三省提督,楊鶴只需要協調軍隊和地方、做好後勤工作就行了。如果兩人配合不好,到時再調換就是。
確定了三省護軍使人選,朱由檢又讓袁可立儘快推舉護軍都尉。並且商定護軍使和提督的職責,護軍都尉和護軍校尉的職責,和鎮撫使的配合等等。把西北剿匪的事情,安排得事無巨細。
群臣都看出了皇帝的關心,心中有些腹誹。覺得皇帝太攬權了一些,連那些瑣碎的事情都要安排。
卻不知在朱由檢心中,早已把西北那邊的盜匪,看為第一大敵——
歷史上覆滅明朝的,就是李自成的農民軍。
如今西北的那些盜匪是農民軍的前身,朱由檢當然很關心,希望剿滅他們。
這樣即使以後再有流民起事,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戰力。
朱由檢甚至期望把農民軍壓制在未起狀態,避免三線作戰:
如今大明的現狀是,東北在和後金作戰,需要十幾萬人馬;西南在和奢安作戰,也需要十幾萬人馬。
如果西北亂起來,那就又是一條戰線。
兩線作戰對後世的大國都是極大考驗。歷史上德國在一戰、二戰的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東西兩線作戰。
南亞的某個大國,平時牛氣沖天,也只敢說為「2.5線戰爭」做準備,不敢說三線作戰。
如今朱由檢在西北開啟剿匪作戰,可以說是開了半條戰線。加上東北後金、西南奢安,那就是二點五線戰爭。
這讓他的心中,自然壓力巨大——
後世的大國都承擔不起來,以大明現在的爛攤子,如何能夠承擔?
所以他希望有一條戰線,能夠儘快解決。
畢竟每一條戰線的開闢,都代表著當地無法向朝廷提供稅賦、甚至需要朝廷撥付錢糧。
如今西南五省的人力物力在應對奢安之亂,朝廷為了應對後金更是在全國加征遼餉。朱由檢絕不希望西北三省完全亂起來,讓大明再開一條戰線——
畢竟大明一共也就十三個布政司,加上南北直隸也只有十五個省。如果西南、西北八個省亂起來,相當於丟失半壁江山。
這是朱由檢不願看到、朝廷也無法承受的。
他期望朝堂上推選的這些人,能夠把西北盜匪剿滅、把西南奢安之亂平定。讓大明能集中精力,對付東北後金。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