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都察院調整
第79章 都察院調整
設立審計總署和廉政總署,還在裡面埋下順天銀行這個在內廷新設的機構,朱由檢籌謀已久。
此時在處置官員的時候說出來,都察院沒人敢反對。其他待罪的官員同樣說不上話,甚至還想到皇帝前段時間對五寺調整的事,心想皇帝又出手了,看來皇帝是不把所有機構調整一遍,絕對不會罷休。
袁可立沒有經歷前段時間五寺調整的事,覺得皇帝這樣不經討論隨意設立衙署很不合理。
但是他想到前幾日和皇帝交流時提到的錢糧支出問題,以及九邊欠餉高達數百萬的事實。
最終以都察院事務不歸自己管轄為由,在心裡安慰自己這件事不歸自己管,同樣沒有張嘴,默認了這件事情。
眼見沒有人反對,朱由檢乘機對都察院繼續進行調整,他要趁著這段時間掌權,把都察院按自己的意志調整,讓他們的主要職責轉向監督官員。
免得那些有戰鬥力的言官起復後,閒著沒事之下,把矛頭針對自己這個皇帝。
繼續在都察院設立總署,朱由檢道:
「南京通政使楊所修,頌美贊導兼有,定為第六等,革去一切官階。」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念在他彈劾閹黨有功,復職為正四品僉都御史。」
「組建檢察總署,負責司法監察。對危害國家安全、危害人民安全、利用職權犯罪等行為進行偵查和提起公訴。對判決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刑罰和監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此次審判閹黨,便由檢察總署提起公訴,對所有案件追蹤到底。」
群臣聽著這個任命,對楊所修已經有些羨慕了。別看這個人是從正三品降到正四品,但以實權來說,他這個負責檢察總署的僉都御史,遠比南京通政使重要,甚至比以前的正三品右副都御史加銜還要好。
可以說,楊所修實現了最初的目的——
把自己從閹黨摘出來,成功留在京城。
在場的官員都知道皇帝喜歡調整機構,他們因為待罪也都沒有說話,唯有袁可立實在忍不住,諫言道:
「陛下,隨意調整機構,會讓官員無所適從,這是治國大忌。」
「更何況楊所修原是閹黨,陛下讓他擔任這個職務,恐會徇私枉法。」
對袁可立還有些耐心,朱由檢解釋道:
「朕並非隨意調整機構,只是讓權責統一,更明確職責而已。」
「楊所修以前是閹黨,但他有心立功,相信不會讓朕失望。」
說著,朱由檢自己也覺得只用楊所修容易引人懷疑,甚至會被人製造輿論,又下令道:
「原正四品右通政劉宗周,起復署理正四品僉都御史。」
「進京後和楊所修一同負責調查閹黨人員罪行,對他們提起公訴。」
這下袁可立沒話說了,劉宗周是著名的東林黨人,有他一同負責查辦閹黨,誰都沒有話說。
劉宗周名望極高,甚至可以說在顧憲成、高攀龍死後,他是大明士林僅存的泰山北斗。
朝廷都公開讚揚劉宗周「千秋間氣,一代完人,世曰麒麟鳳凰,學者泰山北斗」——
如果朱由檢這個皇帝不用他,甚至都有可能被非議「野有遺賢」。
所以在打倒閹黨之後,劉宗周就被朱由檢列入第一批起復名單。而且他記得劉宗周是殉節忠臣,還知道他是大明最後一位儒學大師、宋明理學心學殿軍、黃宗羲的老師。雖不知他能力如何,還是起復為僉都御史,負責查辦閹黨。
朱由檢相信這個在天下間深孚眾望的人,不會讓自己失望。即使以後有人對閹黨的處置有非議,也能藉助劉宗周的名望壓下去。
果然,劉宗周的名字一出,誰都沒有話說。對他署理僉都御史,沒有任何異議。
唯一的問題是,朱由檢任命的僉都御史太多了,超過左、右二人。
許宗禮提出這個問題,朱由檢道:
「副都御史和僉都御史這兩個職位,以後就不再區分左右,根據所負責的職務,設置一位副都御史、四到六位僉都御史。」
「以後都察院由左都御史執掌院事,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僉都御史負責具體總署。」
「設置專門的右都御史,負責監察科道官員,並且和吏部一起管理御史加銜。」
「其他不在都察院卻有御史加銜的官員,朕授權他們和真正的御史一樣擁有監察權,可以監察不法,並且能監督科道官員。」
「十三道監察御史不變,仍舊負責原有公務。」
說著都察院機構的調整,朱由檢為了讓他們轉向監督官員,還講解具體運行:
「所有監察御史都有獨立監察權,根據監察出事務的分類,提交給不同的總署協助。」
「如果有官員涉嫌腐敗,監察御史查出後,可以提交給廉政總署查處,確定具體證據。最終的結果由該監察御史和負責廉政總署的僉都御史簽字。」
「如果有官員在財政收支上有問題,那就提交給審計總署。」
「如果有官員涉嫌違法犯罪,那就提交給檢察總署提起公訴,讓大理寺審判。」
「如果有官員在這些方面都有涉及、或者案情重大,那就由該監察御史申請從各總署和十三道抽調人員,臨時組建獨立調查署,直到案件結束撤銷調查署。」
「調查總署設僉都御史執掌,劉宗周到京後擔任。平時可負責各個調查署的人員調配,但是如果沒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監察御史組建獨立調查署的申請。」
「刑部和地方按察司等三法司官員,也要配合調查總署對人員的調用。」
這樣的調整明面上加強了御史權力,卻讓他們的精力主要對準官員。朱由檢可不想那麼多御史閒著沒事盯著自己,讓他們去盯官員,總比盯著自己好。
群臣聽著皇帝對十三道監察御史和廉政總署、審計總署、檢察總署、調查總署的劃分,都感覺這位皇帝真的很有想法。都察院的未來,一定會有大變。
雖然那些不願改變的臣子想要反對,這時卻說不出話來。都察院的御史都不說話,他們這些待罪的外人還有什麼話說?
都察院的御史當然不說話,因為皇帝將都察院的都御史一掃而空。新任命的僉都御史剛剛才被問罪,又具體負責總署加強了權力,當然沒有話說。
十三道監察御史職責不變,幾個總署的設立又增加了僉都御史職位,讓掌道御史增加了在都察院內部升遷的希望。
獨立調查署的事情,也加強了監察御史的監察權,這樣的事情監察御史都不可能反對。
可以說,朱由檢就是趁著都察院上層權力真空,對都察院的上層架構進行重組,把御史的監察方向,轉向用實際證據監督官員。免得他們閒著沒事亂噴,又拿不出具體證據。
袁可立似有話說,朱由檢看到之後,提前向他說道:
「十三道監察御史暫不調整,但是以後監察衛所、軍隊的事情,要從十三道協管劃出來,由獨立的監軍總署負責。」
「監軍總署由都察院和兵部一起組建,做好保密工作。」
「以後軍隊的軍法、軍紀、審計等事情,由監軍總署監察。」
「大理寺也要分出軍事法庭,專門審判軍人。」
這對兵部是好事,袁可立不可能拒絕。所以他想了之後,很快選擇接受。
但是為了防止皇帝對朝廷機構隨意調整,他也提出了問題,並且進行勸諫:
「陛下新設這麼多部門,又罷免這麼多官員。」
「臣擔心官員不足,請陛下稍緩一些。」
朱由檢微微點頭,讚許道:
「袁卿老成謀國,說的很有道理。」
「這樣吧,都察院新設衙署的編制,要由都御史和吏部商討後決定。」
「各署設署正,挑選監察御史擔任。在下面設正七品知事、從七品檢事、正八品典事、從八品校事,從明年的新科進士挑取。」
「明年的科舉要多招點,多儲備些人才!」
這個決定說出來後,沒有人敢再反對。科舉擴招是有利於全天下士子的事情,誰敢反對就要做好被士子噴死的準備。
如此一來,都察院五大總署的設置算是隨著確立,再也沒有人能反對。
為了保障這件事的順利進行,朱由檢又指定了負責人:
「原天津巡撫、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李邦華起復,署理副都御史。」
「待其進京之後,負責協理院事,調整都察院機構。」
「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的廷推,放在都察院調整後。」
袁可立聞言默然,接受了這些調整。這件事雖然有些不合程序,但李邦華是他舉薦的,這時候反對說不過去。他也相信李邦華的能力和操守,能主持好都察院調整。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