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廷推儀式
第51章 廷推儀式
廷推的儀式比較鄭重,有專門的會推大典。推舉出正推、陪推兩人,供皇帝選擇。
看似決定權在皇帝,其實皇帝並沒有選擇權,按慣例一般要用正推,用陪推會遭非議。
魏忠賢被楊漣參劾的一個罪名,就是選用陪推。閹黨為人詬病,也是因為很多官員是陪推上去的。
朱由檢改動朝會制度的一個目的,就是把廷推儀式改變,自己親自盯著。
現在,專督加銜推升的吏部侍郎楊景辰,便是按朱由檢的吩咐,請求在朝會上廷推。
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群臣並不希望皇帝把現有制度隨意改動,但是要讓他們反對,卻也動力不足。畢竟閹黨當政之後,廷推雖然還在舉行,卻在大部分時候流於形式。
只要不按閹黨的意思選人,被廷推出來的官員多半要被冠帶閒住。這讓很多官員不願意自己被廷推,參加廷推的時候,也是按吏部事先擬出的大臣人選,直接畫諾而已。
如今朱由檢想要把會推大典改在朝會上舉行,一些人樂見其成,認為這樣被推選出來後,至少不會被當堂勒令冠帶閒住,皇帝也可能礙於慣例,直接選用正推。
如此一來,楊景辰的這條提議,在朝堂上輕易通過。接下來他按朱由檢的吩咐,又提出一條建議:
「朝會事務繁多,若按往日推舉之法,恐會耗時良久,耽誤其它事情。」
「臣以為可改為計票,由吏部提出候選人,當場計算票數。」
這個改動在情理之中,也有人提出疑問,戶部尚書郭允厚道:
「楊侍郎說得固然在理,但是票數應該如何計算?」
「每一位候選人都計算票數,所耗費的時間不是更長了嗎?」
楊景辰回答了他的疑問,說道:
「候選人的名單,會由吏部上交陛下聖裁,陛下認可之後,印刷出來選票。」
「諸位只需要在選票上選擇中意之人,便可完成廷推。」
「計票時當場選擇大臣作為監票官,計票官由鴻臚寺官員擔任,當場唱名計票。」
「諸位若有不解,可以試行一番。」
說著,他讓鴻臚寺官員把早已印刷好選票取來,當場發給有資格廷推侍郎的官員。
這些人仔細看去,只見上面寫著袁可立、秦士文等人的名字,每個人又發了一支炭筆,可以直接劃勾,選擇中意人選。
聽著楊景辰的解釋,眾人明白了是怎麼使用。覺得這樣做確實簡單許多,而且和以前的差別並不大。這讓一些擔心皇帝亂改制度的官員放心許多,覺得這樣改或許也不錯。
試著在人名上勾選,他們又看到鴻臚寺官員抱著投票箱,挨個開始收票。然後朱由檢當場選擇楊景辰、郭允厚作為監票官,監督鴻臚寺官員計票。
一位鴻臚寺鳴贊出列,從投票箱中取出選票,在監票官注視下唱名。每唱出一個名字,便由另一位鴻臚寺官員在一張大大的白紙上寫「正」字。每一個正字代表五票,各人票數多少,可謂一目了然。
如此結果出來,楊景辰和郭允厚確認之後,當即便上報導:
「陛下,袁可立、秦士文得票最多,廷推結果是袁可立為正推、秦士文為陪推。」
「陛下可從兩人之中,選擇一人擔任兵部專督軍械侍郎。」
朱由檢微微點頭,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他想用袁可立的心思人人皆知,甚至在昨日就把召袁可立進京的詔書發出去了。群臣或許是討好自己這個皇帝,或許是覺得袁可立可用,大多選擇了廷推袁可立。
就連閹黨,在徐應元這個魏忠賢好友的勸說下,也有許多人選擇袁可立。另一些人則選擇了秦士文,向朱由檢這個皇帝示威。
如今結果出來,朱由檢心滿意足。不過他並不急於宣布結果,而是向眾人道:
「眾位卿家,這種廷推儀式你們也看到了,是否公平公正?」
「以後在朝會上,是否按這個儀式廷推?」
都能看出來這種儀式的快捷方便,群臣對這點並沒有多少異議。但是也有科道官員提出,有些參加廷推的官員可能對候選人不熟,應該預先公布。以前的會推大典,就是先一日發出具知帖。
這點朱由檢從善如流,當即便採納了意見,規定以後候選人名單要至少提前一日公布,並且附上履歷。為了安撫科道官員,他還允許科道官員對候選人提出意見,只要有切實證據,可以凍結候選。
這下所有人都滿意了,朱由檢對廷推儀式的改動,得到順利通過。
然後,朱由檢才根據剛才的廷推結果,選擇袁可立為兵部專督軍械侍郎,加從二品承政大臣銜,召回京城任職。
這樣一番流程走下來,眾人都認可了新的廷推儀式。朱由檢成功用自己制定的新規矩,代替了以前的舊規矩:
『以前的規矩我沒你們明白,但是選舉我可比你們熟悉。』
『看我怎麼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伱們這些人。』
沒有在這次廷推儀式上玩什麼花樣,朱由檢的意圖是把以前的規矩,換成他熟悉的規矩。然後再用自己的見識,打敗這些朝臣。
以後這些人就會明白,什麼是記名投票,什麼是差額選舉,什麼是候選人資格,什麼是擴大選舉權……這些套路都用上後,足以讓朝臣琢磨很多年。
成功改變了廷推儀式,朱由檢的得意並沒有持續多久。接下來便有很多閹黨官員以秦士文陪推為由,向皇帝建議召秦士文回京,在兵部添設一位右侍郎。
為了麻痹閹黨,不顯出自己對閹黨的敵意,朱由檢順從這些人的提議,召宣府巡撫、兵部右侍郎秦士文,回到兵部管事。
然後,在閹黨的主持下,吏科都給事中、加右副都御史銜楊所修,被推舉為南京通政使。兩人的任命隨袁可立的任命一併發出,全是閹黨之人。
顯示了力量之後,閹黨又開始主持追贈爵位的事情。有魏忠賢讓閹黨大臣出面,這次就沒有多少人反對了。
戚繼光被追贈平海侯,後裔世襲指揮使。
俞大猷被追贈鎮海伯,後裔世襲指揮使。
麻貴被追贈鎮虜伯,後裔世襲指揮使。
全都按朱由檢要求,像寧遠伯李如松那樣被追贈了爵位。
默默看著吏部尚書周應秋、禮部尚書來宗道等人的操作,朱由檢雖然達成了抬舉武將的目的,但是要說心喜,卻並沒有多少。只是按先前的承諾,給寧國公及安平伯鐵券,安撫閹黨眾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