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慎名器
第45章 慎名器
懵了!完全懵了!
在參加常參會議之前,群臣誰都不會想到,只是換個加銜,就讓高級官員的玩法完全改變。
從此以後,首輔真正成了輔政大臣,閣臣也成了弼政大臣,他們身上的加銜,同樣需要改變。
還沒等他們仔細想清楚,朱由檢已經親自扶起黃立極等大學士,一邊命人賜茶,一邊又下令道:
「議政大臣的加銜,諸位就議一議吧!」
「畢竟你們是未來的議政大臣,有資格商議朝廷大事。」
猶豫了一下,眾臣默認了四輔大臣的名稱,沒有出聲反駁。輔政大臣讓首輔真正成了首輔是沒錯,但是四輔大臣的名稱,也給了大學士之外的臣子輔臣之名,分散了內閣權威。這對九卿眾臣來說,可謂一件好事。
如今內閣大學士都接受了輔弼大臣名稱,他們若不接受,有點說不過去。
所以群臣冷場了一陣子,喝到文華殿賜茶後,開始商討議政大臣加銜。
議政大臣有商議朝廷大事權限,說不定以後就會被皇帝喚來參加常參,群臣都對此十分慎重,覺得不能輕易授予。
首先定下六部尚書加議政大臣銜,畢竟名義上朝廷政歸六部,即使內閣後來在權柄上壓過六部,內閣大學士通常也要加尚書銜才能排在前面。作為六部首腦,六部尚書加議政大臣銜毫無爭議。
甚至一些人認為應該加弼政大臣銜,只是沒敢提出來。畢竟加了弼政大臣銜要不要加殿閣大學士、要不要成為閣臣,都是會引起爭議的事情。今日發生的事情太多,群臣並不想節外生枝。
然後左都御史作為言官之首,同樣加議政大臣銜。但是對同樣是正二品的右都御史,那就有點爭議了。畢竟右都御史通常是督撫加銜,朝中加右都御史的也不在少數,如果都加議政大臣,那議政大臣也太多了,不利於六部尚書維持地位。
禮部尚書來宗道,便對此激烈反對,當著眾人說道:
「輔臣何等尊貴,加銜應該慎重。」
「沒有正二品實職,如何能獲得正二品輔臣加銜?」
「那些獲得尚書、都御史加銜的官員,不應該加正二品議政大臣,從二品承政大臣更適合這些官員。」
呂圖南聞言氣急,因為來宗道又是在針對他。他身上的加銜就是右都御史,來宗道這個說法,分明是把他排除出議政大臣。
大理寺卿張九德,同樣不太滿意。他和呂圖南一樣,是在上個月因為三殿功加右都御史銜。來宗道不讓右都御史獲得議政大臣加銜,分明是不讓他當議政大臣。
九卿中地位較低的兩位尚且如此,九卿之外更別說了。有戶部尚書加銜的吏部左侍郎曹思誠,同樣反對不給自己議政大臣加銜。都有正二品尚書職銜,怎麼能你加了議政大臣我卻沒有呢?區區一個加銜,這么小氣幹嘛!
身上只有吏部左侍郎加銜的右侍郎楊景辰不敢多說,看著他們爭論。其他連侍郎都不是的官員,自然更是如此了。
很顯然,三個人是爭不過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的,呂圖南氣得說道:
「尚書、都御史是正二品,承政大臣是從二品。」
「把正二品尚書、都御史換成從二品承政大臣,你們怎麼和有尚書、都御史加銜的人交待!」
得益於魏忠賢對各種官銜的濫發,朝中獲得尚書、都御史加銜的不在少數,單是工部尚書就有五個,還有戶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御史若干。如果這些人都在文華殿,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絕對是爭不過他們的。
但是,那些人不是沒在嘛!來宗道大發神威,說道:
「呂通政使不用胡言亂語,已有的尚書、都御史加銜,陛下也沒說要撤掉。」
「承政大臣、議政大臣這些加銜,是陛下給輔佐登極的大臣恩典。」
「無論正二品還是從二品,都是出自天恩。是陛下視登極功勞,給大臣的賞賜。」
「難道呂通政使嫌低,不想要這個恩典?」
知道來宗道是強詞奪理,呂圖南卻無言以對。不同於布政司降級後官員也得降級,加銜這個東西是不用收回的。已經有尚書、都御史加銜的,以後還能保留,只是除了名義上好聽,完全沒有用處。四輔大臣作為新的加銜體系,完全取代了它們。
本想要用右都御史的品級獲得議政大臣加銜,呂圖南在聽到來宗道說一切都是恩典後,感覺爭不下去了。再爭就是對皇帝的賞賜不滿,嫌棄從二品承政大臣加銜。
如此,呂圖南也只能向皇帝告罪,然後請求聖裁。
朱由檢當然不想濫發四輔大臣加銜,他改動加銜體系的一個原因,就是魏忠賢對各種官職、加銜、勛級大肆批發,給他留下的調整餘地很小,只能另起爐灶。
內閣首輔黃立極,天啟五年八月入閣,如今短短兩年,已經是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勛級、加銜、殿閣都是最高,除了生加三公之外,朱由檢完全沒有辦法加恩,可以說位極人臣,官位到了極限。
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三位大學士天啟六年七月入閣,如今一年出頭,已經是少師兼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戶部尚書。給朱由檢留下的調整空間,只有加吏部尚書和勛級。
其他大臣獲得的加銜同樣很多,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完全不把官位爵位當回事,大肆濫發官銜。逼得朱由檢不得不改動加銜體系,把原有加銜拋在一邊。
眼看來宗道等人出面做了惡人,不用親自下場壓低大臣加銜,朱由檢當即便決定道:
「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加正二品議政大臣銜,其餘獲得尚書、都御史加銜的官員加從二品承政大臣銜。」
「以後朝中專門負責某一方面的尚書、侍郎盡皆改為專督侍郎,視功績加承政使、承政大臣、議政大臣銜。」
「左侍郎、加左侍郎的右侍郎,可以加正三品承政使銜,候補承政大臣。」
這下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心滿意足,呂圖南、張九德、曹思誠的失望多少有點,卻也不見得有多少。尤其是呂圖南和張九德,以前他們在通政使、大理寺卿位置上,需要升遷之後才能做侍郎。如今獲得從二品承政大臣加銜後,直接排在了六部侍郎前面。甚至在所有承政大臣中,也是離議政大臣最近的。
可以說,他們的地位再次提升,真正成為了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之下、其他官員之上的九卿之二,侍郎在他們面前,已經完全不夠看。
曹思誠的地位可以說沒有變化,仍舊是吏部尚書之下、吏部右侍郎之上,他身上的承政大臣加銜比楊景辰的承政使加銜高一級,仍舊有可能在尚書出缺後,成為真正的正二品。
要說失望最大的,可能是不在場的布政使了。朱由檢設立一二品加銜的理由,是給降為正三品的原從二品布政使做加銜。但是在四輔大臣這個加銜體系確立後,群臣一致反對給布政使從二品承政大臣加銜,認為那些連侍郎都沒法直接遷轉的官員,不配加承政大臣。
但是他們原本的從二品級別又需要維持,不能無故下降。群臣商議之後,提議皇帝以登極恩,給這些人加散官或勛級,品級維持在從二品。
這種慎名器的做法,得到朱由檢的贊同,他再次從善如流,用散官和勛級把那些布政使的級別維持在從二品,沒有另外加銜。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