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傳詔天下
第40章 傳詔天下
九月四日,朱由檢登極以來,第一次沒有早朝參加。不過他今日卻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定下頒詔使臣、派他們把自己的登極詔書正式通傳天下。
看著眼前的中書舍人、行人司行人、大理寺評事、鴻臚寺序班等低級官員,朱由檢勉勵一番,讓他們把確定黃帝紀元、二十四小時制、朔望朝常朝常參制度的詔書一併帶著,向各省仔細解說。
這些人齊聲應諾,帶著準備好的詔書,向南北直隸、十三省和遼東出發。朱由檢看著他們的身影,再次告誡自己不要心急:
以現在的信息傳播速度,能在一個月內把新皇帝登極的事情傳遍天下就不錯了,實在不宜有什麼大動作。尤其是朝堂上的臣子都是先帝舊臣,自己在二十七日守制期間,更不能主動去動他們。
所以在看到王體乾的辭任文書後,朱由檢當即否決,勉勵王體乾掌握好司禮監,幫助自己批紅。對其他言官彈劾崔呈秀的事情,朱由檢不予理睬,把事情交給內閣和司禮監處理,任由他們處置。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王體乾見到皇帝這個態度,頓時心中大定。回去和魏忠賢一說,魏忠賢也心中大安,認為新皇帝還是需要他們的,只是不像先帝那麼信任、會啟用一些私人。
想到徐應元曾向自己提到,皇帝打算啟用老師劉漢儒的座師孫承宗、袁可立之事,魏忠賢道:
「當年魏廣微和我說孫承宗想要清君側,我們就把他趕走了。現在看來那完全是魏廣微在嚇我,孫承宗想彈劾我是有,清君側是不可能。」
「李國普和孫承宗是同鄉,他向我解釋過這件事。徐應元也說陛下想啟用一些親近人,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孫承宗、袁可立。」
「孫承宗是否啟用,可以問問四位大學士的意思。袁可立的話,能否接替崔呈秀還要看廷推。反正崔呈秀不懂軍事,還要回鄉守制。」
王體乾聞言驚訝,不知道魏忠賢為什麼這麼容易就放棄崔呈秀,勸他道:
「廠公,崔呈秀一旦離職,可能有人會掉轉矛頭,轉而彈劾廠公。」
魏忠賢哂笑道:
「他們彈劾有什麼用?」
「只要陛下信任,我們就不會倒。」
王體乾想說擔心的就是這個,但是想到皇帝登極後的表現,他卻實在說不出皇帝哪裡不信任他們。司禮監、御馬監、東廠等內廷衙門還是他們管著,皇帝身邊的徐應元、王文政、王國泰也是他們推薦的人。這樣都說不信任,還要皇帝怎麼樣?
想了一下,王體乾也只能覺得自己是思慮過度、以至於有些疑神疑鬼。決定按魏忠賢的意思,允許崔呈秀等人回鄉守制,接替者在下次常朝上廷推。
魏忠賢看著王體乾的批紅,心中不由一嘆。其實他何嘗不知道皇帝不完全信任自己,現在放崔呈秀回去完全是在冒險。
但是,魏忠賢現在更擔心崔呈秀反戈一擊,把九錫的事情告訴皇帝,那對魏忠賢來說,是更要命的事情。
如今崔呈秀已有去意,魏忠賢若執意阻攔,崔呈秀就可能反戈。這讓魏忠賢不得不同意放崔呈秀回鄉,避免閹黨崩盤。
解決了崔呈秀,魏忠賢又想到了同樣知道此事的李永貞,決定等李永貞視察山陵回來也提醒一下,免得這個人倒戈,說出九錫之事。
處處都是漏洞、處處需要補救,這讓魏忠賢只是短短几天,就感覺心力交瘁。此時他已經在考慮要不要向徐應元交權,換取繼任者不追究。但是想到自己侄子的爵位,魏忠賢又有些捨不得,打算再撐一段時間,儘量保住爵位——
皇帝對草原上的蠻子都那麼大方,冊封了王公侯伯幾十位。
魏良卿等人的爵位也有可能保住,大不了改為順天爵位。
懷著這個念頭,魏忠賢決定無論如何要撐過這段時間,為魏家謀取世代富貴。
這些打算,魏忠賢誰也沒有告訴。王體乾雖然想不明白魏忠賢為何同意崔呈秀回鄉守制,但是在確定這件事不會更改後,他很快派人告訴隨侍皇帝的王文政,向皇帝告知這個消息。
得知這件事情,朱由檢心中喜悅,知道閹黨垮台的第一步,算是邁出去了。
只是想到崔呈秀等人空出的職位需要廷推,他的喜色又收斂了起來,更加堅定了掌控文選司、控制廷推名單的決心。
就是不知道楊景辰這個人能不能用,有沒有能力把自己的意志傳到吏部。
如果此人不行,只能再換一個。
讓楊景辰以吏部侍郎身份親掌文選司,是朱由檢在朝堂上走出的重要一步棋。這個人雖然算是閹黨,卻和閹黨的牽連並不深,只是和余煌等人一樣參與了《三朝要典》編纂,還能繼續使用。
同時,因為楊景辰依附閹黨,朱由檢覺得他不是那種正直不屈、頑固不化的文臣,有可能投靠自己、按自己意志行事。
所以朱由檢把起復孫傳庭、掌控文選司的事情交給他,看看能不能辦好。
今日的常參會議,就是一個考驗。
辰正八點,皇極門東側的文華殿,朱由檢召集內閣大學士、九卿等常參官,以及吏部、吏科相關人員,開始朝會制度改革後,第一次常參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題,就是處理吏部事務,商議加銜名號,確定常朝官人選。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朝臣都感覺很新奇。以往只有內閣大學士才能經常見到皇帝,所以他們的權柄最重。
如今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這九卿同樣有資格經常見到皇帝,和內閣大學士一同在常參會議上討論事務。
這讓大臣們明顯感覺到,九卿和大學士的關係正在發生轉變,他們之間的權柄和地位,會有一定變化。
大學士和九卿有這個感覺,吏部官員和吏科給事中的感覺就更強了。這麼多的大臣決定的吏部事務,他們有能力反對嗎?恐怕吏部以後只能執行常參會議的決定,真正成為執行機構。
這種感覺,讓很多吏部官員心裡打鼓,一些原本打算在常參會議上大放厥詞的人,悄然退縮了回去。
就連對文選司被侍郎親掌堅決反對的文選司眾官,也有些惴惴不安,不知要不要鬧下去,反抗皇帝的決定。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