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微詞
第885章 微詞
「我們一起發現,自由市場的繁榮只能建立在保障競爭與公平競爭的原則之上。
……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我們,人民,仍然相信,我們作為美利堅人的義務不只是對我們自己而言,還包括對子孫後代。
我們將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認識到不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就是對我們的孩子和後代的背叛。
一些人可能仍在否定科學界壓倒性的判斷,但沒有人能夠避免火災、嚴重早災、更強力風暴帶來的災難性打擊。
通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道路是漫長的,有時是困難的。
但美利堅不能抵制這種趨勢,我們必須引領這種趨勢。
我們不能把製造新就業機會和新行業的技術讓給其他國家,我們必須聲明這一承諾。
……」
時間進入到了2013年,1月21日,奧觀海在國會山宣誓就職美利堅大統領,開啟了他的第二個任期。
而巴倫此時也從拉奈島來到了華盛頓特區,他同伊萬塔一起受邀參加了奧觀海此次就職儀式的觀禮。
不得不說,奧觀海的這一番演講,也的確很是激勵人心,只不過當巴倫想到之後美利堅的一些政策,不免感覺稍稍有些諷刺。
「公爵殿下,我的朋友,我很高興您今天能夠到來……」
在結束了演講之後,奧觀海親熱的同巴倫擁抱之後說道。
「恭喜您,先生,今天是歷史性的時刻,也是對您之前四年卓有成效工作的最佳註腳。」
在這樣的場合,奧觀海還是非常忙碌的,畢竟要將每一個來賓都照顧到,即便是巴倫是其中他最重視的賓客之一,但最多也是多聊兩句而已,不過在臨走的時候還是約定了私下再聚。
「國會山很多議員對於卡梅倫之前的華夏之行很是不滿呢,公爵殿下。」
這個時候,來到巴倫身邊的,是摩根大通的董事長兼CEO吉米·戴蒙。
吉米·戴蒙在美利堅金融界的資歷很豐富,也非常有趣,其實他最早是進入了運通集團,給運通集團的總裁桑迪·韋爾當助手;在桑迪·韋爾下台之後,隨他離開運通,一同接管了巴爾的摩商業信貸公司。
通過一系列的合併和收購,兩人將這家公司發展成為了旅行者集團——1998年,在旅行者集團同花旗集團價值700億美元的交易之後,誕生了龐大的新花旗帝國,桑迪·韋爾與花旗原CEO約翰·里德共同執掌新花旗。
不過就在二者合併不久,吉米·戴蒙和同他有著亦師亦父的桑迪·韋爾失和,並離開花旗,結束了長達17年的搭檔關係。
2001年,吉米·戴蒙蟄伏數年後選擇前往芝加哥,接手美利堅第一銀行,短短几年後,把這家銀行儼然打造成一個「西部花旗「。之後在2004年,摩根大通以580億美元收購美利堅第一銀行,合併後規模僅次於花旗集團。
據說,J.P.摩根當時的CEO威廉·哈里森之所以收購美一銀行,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為了選擇傑米·戴蒙作為其接班人。
可以說吉米·戴蒙的諸多經歷,以及執掌摩根大通的成功,令他成為了美利堅金融行業的大人物——他在摩根大通掌門人的位置上待了超過20年,從2004年他就任摩根大通的董事長兼CEO之後,一直到巴倫重生之前,吉米·戴蒙依然領導著摩根大通這個美利堅銀行業的巨無霸。
「我能夠想到這樣的結果,不過那又怎麼樣呢?不管是美利堅還是英倫,在經濟上都無法忽略同華夏的合作,那麼沒有必要一定在這個過程中製造矛盾——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如果看不明白這一點,只是一味的去製造議題,那樣的政客沒有必要去浪費時間。」
巴倫現在同吉米·戴蒙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不但渣打-美林集團同摩根大通之間有諸多的合作,並且本身巴倫控制的英倫時代財富基金(BTF)就持有摩根大通8.5%的股份,是他們的大股東之一。
當然,即便如此,他們之間的利益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但至少在目前,雙方的關係還是非常融洽的。
他微笑著對吉米·戴蒙說道:
「華夏的發展不容忽視,任誰都不會願意錯過參與到其中,相信摩根大通也不例外。」
「我同意你的說法,摩根大通目前在華夏擁有很強的批發銀行業務,也在尋找機會通過併購進入零售銀行……」
他搖了搖頭,說道:
「我知道標準渣打銀行同一些華夏銀行有不少合作,還入股了其中的一部分,不過在我看來,華夏對於外資的規定,僅僅能夠獲得20%的股權,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我會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進行,有時間和耐心。」
對于吉米·戴蒙的說法,巴倫並沒有給出太多回應——他明白摩根大通的野心很大,這也來自於美利堅對於其他國家的金融政策逼迫的結果。
不過華夏方面對外資進入本國的金融行業,一直都抱著審慎的態度,畢竟前車之鑑太多了,過早的開放,自然容易令華夏成為一塊吸引禿鷲的肥肉。
巴倫明白,那些美利堅的議員們對於卡梅倫的這一次華夏之行抱有微詞的主要原因,還是在美利堅「亞太再平衡」戰略推出的當下,英倫的「向東」的親密行為,太過於扎眼。
但那又如何呢,本身英倫就更多的需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而且就像是他所說的,政治歸政治,但經濟合作上的實惠,傻子才會不要呢。
美利堅不照樣的是嘴上喊著不要,身體卻也非常誠實嘛,對華夏的經濟合作沒少搞,還嫌對方在產業的開放速度上不夠快……
不要看現在在美利堅有一些聲音指責巴倫對華夏的投資太多,還懷疑他有技術輸送的嫌疑吧啦吧啦的,但實質上,這其中眼熱心裡酸的,占據大多數——他們只不過是恨自己沒有提前看到其中的機會從而進行投資而已……
畢竟從目前看起來,巴倫在華夏的投資,都是非常成功的,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相信如果有機會讓這些人選擇,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去學巴倫的做法……
資本家嘛,只要利益足夠,他們都不會拒絕賣出絞死自己的繩索。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