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重生英倫> 第882章 最大的挑戰

第882章 最大的挑戰

  第882章 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在柴契爾夫人之後,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保守黨內部已經不存在親歐派了……」

  

  喬·哈里曼有些無奈的對巴倫說道:

  「如果旗幟鮮明的表明親歐的立場,那麼恐怕在保守派的內部將會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卡梅倫現在需要保守黨內部的支持,每一次對歐盟的妥協,都會令他在保守黨內部承受巨大的壓力。」

  她自然明白巴倫的利益所在,而以喬·哈里曼所做出的依附對方的選擇,那麼肯定是需要執行巴倫的意志,但現實來說,即便是爭取避免脫歐公投的發生,在保守黨執政的當下,也是非常困難的。

  這也就無怪於在巴倫前世的時候,卡梅倫因為英倫脫歐公投成功而辭去首相職務的時候,有人調侃的那句話:

  「保守黨首相上台時以為最大的問題是管理英倫;他們下台時才明白,真正的問題是管理保守黨……」

  其實英倫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的第一次公投最早發生在工黨上台之後的1975年,當時進行公投,是為了彌合工黨內部在與歐共體關係上的分歧,時任保守黨領袖的柴契爾夫人則為使英倫留在歐共體而搖旗吶喊。

  後來在保守黨重新上台後,柴契爾夫人在與歐洲發展關係過程中越來越持疑歐主義立場——她最為著名的一句話就是「把我們的錢要回來」,當時她是為了迫使歐共體在預算問題上向英倫作出讓步……

  她還在歐共體的表決制度、社會政策等領域持強烈的反歐立場。

  柴契爾夫人的疑歐主義立場當時在保守黨內部引起親歐派的強烈反對,並逐漸失去了他們的支持。

  1989年10月,她的財政大臣尼格爾·勞森辭職,很大程度上是在英倫是否加入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問題上與她發生了嚴重分歧。

  1990年,她的親密戰友,前財政大臣、在任外交大臣傑弗里·豪辭職,傑弗里·豪在下院發表的辭職講話中,一向溫和的他以激烈的言辭指責了柴契爾夫人越來越強烈的敵視歐洲的立場,認為柴契爾夫人的歐洲政策危及保守黨和英倫的未來。

  當時的保守黨內在歐洲問題上的嚴重分歧是導致柴契爾夫人最後辭職的原因之一。

  後來梅傑繼任首相,他力圖從柴契爾夫人疑歐主義立場上後退,但同樣受到保守黨黨內強烈的批評——不同的是,如果說保守黨內對柴契爾夫人的批評主要是反對其強烈的疑歐主義,那麼對梅傑的批評卻是因為他疑歐主義態度不夠強烈。

  所謂疑歐不絕對,就是絕對不疑歐……

  保守黨內部在歐洲問題上的分裂公開化,也成為1997年保守黨在英倫大選中失敗的原因之一。


  之後繼任保守黨領袖的黑格、史密斯和霍華德都是聲名遠揚的疑歐主義者,尤其是史密斯,更是成立歐盟的《馬斯垂克條約》的堅決反對者。

  而歐盟在這一時期的每一次發展,都會在保守黨內部引起更大的爭論,甚至引發黨內的分裂和議員的叛出——有些議員加入了立場更為極端、以脫離歐盟為唯一目的的英倫獨立黨,這些成員中例如提特福德、納普曼、皮爾森、法拉奇、納特爾等人還先後成為獨立黨的領袖,而獨立黨的出現也進步推動了保守黨的疑歐主義情緒的發展……

  從邏輯上看,1990年柴契爾夫人的辭職本應該是保守黨超越柴契爾主義的時機,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

  在1997年新當選的165名保守黨議員中有140人屬於疑歐主義者。

  這種情況在2001年的大選中得到了延續,保守黨變得更加右傾,沒有實現對柴契爾主義的超越回到中間道路上來。

  在1992到1997屆議會中,約有58%的保守黨下院議員屬於疑歐派,到了2001年英倫大選之後,這一數字變成了令人吃驚的90%。

  卡梅倫於2005年當選為英倫保守黨領袖後,曾試圖降低歐洲問題在保守黨議事日程上的地位,呼籲黨內停止在歐洲問題上的爭吵。

  但由於當時歐洲一體化本身的發展以及保守黨內疑歐主義力量的壯大,使卡梅倫的這種嘗試最終歸於失敗。

  2010年當選的保守黨議員中,只有7人是親歐的,只占到保守黨下院議員的2.3%!

  在這種情況下,親歐和疑歐的劃分在保守黨議會黨團內部已經過時——現在已經變成了「軟疑歐」(實用主義的)和「硬疑歐」之間的分歧。

  「軟疑歐」指的是並不原則上反對歐洲一體化和歐盟,但是在縣體的政策問題上則可能對對盟持反對態度。

  「軟疑歐」傾向於支持保留英倫的歐盟成員國資格,儘管在或多或少的意義上認為應該就成員國的資格進行重新談判。

  「硬疑歐」是指從根本原則上反對歐盟和歐洲一體化,主張放棄歐盟成員國資格,硬疑歐派傾向於認為英倫的歐盟成員國資格問題是不可以談判的,談判就意味著妥協,也就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對主權的背叛,無論能夠相應地從英倫歐洲夥伴手裡得到什麼樣的讓步。

  儘管卡梅倫領導下的保守黨議會黨團中絕大多數是軟疑歐派,但硬疑歐派也占到了后座議員的35.4%。

  更為重要的是,硬疑歐派更加具有組織性,更願意挑戰保守黨領導人的立場和保守黨的政策。

  這也就造成了在巴倫前世2013年的時候,在保守黨內部疑歐主義的壓力下,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卡梅倫被迫宣布,若他能夠勝選,將在下一屆議會期間就英倫的歐盟成員國資格舉行全民公決……


  然後就如同卡梅倫所設想的,在2015年英倫大選中保守黨取得較好的成績,得以獨立組閣。

  當時卡梅倫為了兌現在大選前所說的脫歐公投的諾言,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此之前,他就英倫與歐盟的關係與歐盟進行了談判,歐盟被迫在多個方面對英倫作出讓步。

  有了這些成果,卡梅倫對保持英倫與歐盟的關係充滿信心,於是宣布舉行脫歐公投。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最終公投的結果,是疑歐派大獲全勝,造成這樣的後果,卡梅倫不得不選擇辭去首相的職務。

  而在卡梅倫之後的保守黨首相,無論是德蕾莎·梅伊還是詹森,都沒有解決好英倫脫歐的問題,也最終導致他們選擇辭職——英倫的首相走馬燈一般的更迭,造成了政治混亂,更加傷害了英倫的社會以及經濟。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現在這些情況,巴倫的智庫也都有詳細的分析,可以說避免前世英倫最終脫歐的結果,成為了他目前最大的挑戰。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