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聚沙
第466章 聚沙
汴京南城碼頭上,不斷有船隻靠岸又離去,街上人來人往,繁鬧異常。
離香水行不遠的巷子裡,從黃昏時就開始陸續有人走進去,被小廝引著進到同一處院中。
這些人都是在汴京開瓷器鋪子的商賈,他們聽說謝大娘子要歸攏瓷行,抱著試試看的心思走到了南城碼頭。
汴京的瓷行早就被人暗中掌控,行首韓泗背後另有其人,誰不聽從瓷行的安排,輕則被排擠出汴京,重則攤上官司人財兩空。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就是這樣的情形下,硬是有一個新窯口繞過了瓷行,擠進了榷場買賣。在瓷行這就是大事,但凡吃這口飯的人,都得打聽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於是,很快就知曉這新窯口為何不一般,這瓷窯的東家,極其擅用石炭,在南城碼頭開的買賣都跟石炭有關。
本來這位謝大娘子還沒有在汴京開瓷器鋪子,不曾正式入汴京瓷行,她在這裡說話,應該沒有誰會理睬。更何況在榷場的買賣上,她還得罪了韓泗,以後也難在京中立足,誰與她有來往,難免被牽連其中。
可那些眼見就要走投無路的商賈,卻從石炭窯上聞到了味道。當下也顧不得這些,不約而同地前來,想要打探些消息,看看能不能為自家鋪子尋個出路。
堂屋裡的人越聚越多,商賈們開始還很拘束,看到許多熟面孔之後,紛紛暗地裡鬆一口氣。
原來在汴京熬不下去的人並不止他一個。
其實他們從前也曾想著聚起來一同與瓷行抗爭,就是有人提前告密,才會被行會提前下手,甚至有人因此背了官司。從那之後,無人敢說瓷行的閒話,見面也是互相防備,生怕哪句話說的不對,被人告到行首那裡,成為眾矢之的。
從那以後,任憑行會再欺壓,也沒人再站出來。
眼見人差不多到齊了,謝玉琰帶著於媽媽走了進去,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大方方地坐在了主位上。
不過謝玉琰沒有急著開口,而是安靜地看著屋子裡的人。
商賈們也不出聲,有人端茶來喝,有人乾脆垂目養神,有人裝作若無其事,有人則只是靜靜地等待,仿佛屋子裡的其他事都與他無關。
謝玉琰等了一會兒才道:「大家都是汴京瓷行的人,彼此之間應是熟悉,為何都不說話?」
商賈們還是,面露疏離,有的人臉上甚至浮起一抹冷笑。
其實在找這些商賈來之前,謝玉琰仔細打聽過,知曉他們之間都有些過節,而她也正是因此才尋到這些人。
從楊小山探聽出的消息上來看,這些「過節」大多因為行會的挑唆。
行會之所以動手對付他們,必然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行會。即便如此,他們的買賣依舊支撐到現在,可見多多少少都有些本事。
如果能將他們重新湊在一起,就能與現在的行會抗爭。
現在的問題是,他們很難再信任彼此。
謝玉琰道:「既然都不說話,那我就先說清楚,為何要請大家前來。」
謝玉琰說完話,眾人都紛紛抬起眼睛。
於媽媽看向門口的小廝,立即就有人將瓷器搬入屋中。
謝玉琰在寶德寺捐過佛瓷,不過那僅僅是石炭窯燒制出的一部分。她在北方買下那麼多瓷窯,讓每個瓷窯在保留自家長處的同時,在裝飾技藝、燒制上達到一致,這樣一來讓瓷器看起來各不相同,卻又能相輔相成,這樣就能儘快地撐起以礠州為主的新窯口。
她來汴京這段日子,楊家大老爺、謝子紹帶著人,一刻不歇地燒制瓷器,才算燒制出這些瓷器。
現在佛瓷在汴京有了名聲,正是賣這些瓷器的好時機。
開瓷器鋪子這麼久,瓷器到底好不好一看就知曉。商賈們紛紛起身去看瓷器,不禁暗自感嘆。
即便從前有人認為謝大娘子是借了佛瓷的巧勁兒,才能將自家的瓷器賣去榷場,現在也不得不承認,她燒出的瓷器也是真的好。
「其實我並不懂燒瓷,」謝玉琰道,「我到大名府之後,夫家手中有瓷窯,我才開始做瓷器的買賣。」
雖說知曉謝玉琰來歷的人,都能推測出這個結果。但經由謝玉琰自己說出來,還是讓眾人一驚。
有商賈開口道:「不懂,就能燒制出這些?」
謝玉琰道:「我不懂沒關係,只要讓懂得燒瓷的人去掌控,就能得到這樣的結果。」
這話聽起來沒錯,但是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前提是,你得知曉誰懂得燒瓷,那燒瓷的人還要燒制出你想要的瓷器。
謝玉琰道:「同樣的道理,我也不懂汴京的瓷行買賣,我找大家來,就是想要與大家一起賣這些瓷器。」
眾人聽得這話,都是一驚,暫時忘記了彼此之間的嫌隙,竟然下意識地互相看看,從彼此眼睛中找到一抹相同的情緒。
一個商賈不禁道:「大娘子的意思是……要將這些瓷器送到我們的鋪子裡?難不成你不準備在汴京開瓷器鋪子?」
「鋪子自然要開。」
謝玉琰這話一說,眾人眼睛中一閃失望,弄了半天就是代賣瓷器,其他窯口也都這樣做。
謝玉琰道:「但我開鋪子,只賣複雜技藝、稀有釉色,總之就是窯口中燒制出的最貴重的陳設瓷。」
「至於日用瓷,只定價錢,卻不在鋪子裡售賣。」
不在自家賣這些日用瓷,那要去哪裡賣?自然就是其他商賈開的瓷器鋪子。
幾個商賈再次互相看看,至於是哪家的鋪子,可能就在他們之中。
正當眾人尚未回過神時,周廣源先道:「謝大娘子的佛瓷尚未售賣就已經揚名,而屋子裡這些瓷器,在燒制上與佛瓷多多少少都有些相似之處,可想而知拿出來之後,也會賣的很好。」
「既然如此,大娘子為何不自己賣?而是要拿給我們呢?」
謝玉琰微微一笑:「那大家覺得,我什麼時候才能在汴京開起瓷器鋪子?」
「鋪子開起來,會不會被瓷行有意刁難?」
「我解決這些問題,要花多少精神?」
眾人不知謝大娘子為何突然提及這些,不過周廣源還是道:「三年之內必然受制。」
謝玉琰搖搖頭:「憑我的手段,大約一年足夠了,但就是這一年我也不想等,我還有許多事要做,沒有精神與他們玩那些把戲。」
「牽扯太多功夫,不值得……」謝玉琰道,「最好一次就將這些麻煩都解決。」
有點卡情節,所以需要整理大綱,不知道今晚能不能發出第二章,不要等,最好明天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