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2章 選擇
第3982章 選擇
花魁聽杜蘭說人應該學會融合而不是對抗,雖然有道理,但她有個問題:人如何才能保持自我?
杜蘭則認為人不用太自我,越自我越沒用,應該『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就是有內涵但要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表現出來,要返璞歸真。
花魁覺得太難了,反正她做不到。接受了教育,融合了別人的思想,自己就不是自己了。
杜蘭心想《諫逐客書》就點出了這個問題,抗拒別人就無法學習別人的優點。而在融合的時候,保持自我的辦法就是『鴻鵠之志』。
你有一個目標,並且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就可以很好地保持自我。有利於目標就學習,不利於目標就不學。
秦國有青雲之志,所以吸收很多人,可以帶著大家一起努力。這不是自己被融合,而是自己同化別人。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泰山吸收土壤是為成就自己的高大。河海不選擇涓流,是為了自己的深沉。王者不排斥人才,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德行。
有更大的願望,就需要融合而不是對抗。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因為對抗只是為了保存自己,不能進一步完成目標。要完成目標就要吸收更多的力量,需要尋找更多的幫手,哪怕直視古神、吸收瘋狂也不怕。
對抗明確自己,融合達成目標。自保和理想是對抗的,為了實現目標,就要犧牲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矛盾,自己去發展了,最後可能犧牲,根本享受不到發展的成果。反過來,不發展,自己也可能被別人幹掉。
所以就是很矛盾。
任何的文明都要回答這個問題,發展這麼危險,生存又如臨深淵,那麼人到底應該怎麼辦?到底為什麼要生存,有為什麼要發展?為什麼要對抗,為什麼要融合?
文明必須給大家一個答案,才能遏制人類的胡思亂想。
人和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動物的腦子很簡單,只需要考慮生存就行了。而人類的腦子需要考慮更多,就會產生生產和發展的內在矛盾。文明就需要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
一開始軍事貴族的時代,答案就是貴族榮耀,尚武精神,克己復禮,全是靠貴族自覺。自己是神的後裔,生下來就是要保護家族,要開疆拓土。但話雖如此,就是有貴族會逃避責任,而且地盤越來越大,超越了貴族的管理範圍。
然後就有了宗教,一開始宗教依舊沒有脫離血統論,還是說神選之子天生要兼顧生存和發展。然後出現一神教,很多信徒沒有血統,就說貴族和普通人生下來都有原罪,只有生存和發展才能贖罪,死後才能上天堂。人生那麼痛苦是因為原罪,但不能放棄生存,因為自殺不能上天堂,不去天堂就會有更加可怕的地獄等著你。
佛教則認為人生就是苦的,這些痛苦是虛假的,所以要修煉到看破虛假,如此就不覺得苦了、就成佛了。佛教是給人修煉的機會,每個人都有修煉資格,給每個人超越痛苦的機會,而且修煉的門檻也是越來越低。
一開始需要戒定慧,受戒、禪定、讀經,沒錢是玩不轉的,但後來有了禪宗,就是吃吃喝喝,然後就頓悟成佛了。每個人都有佛性,也不用戒定慧,只要頓悟就可以修煉完成。之所以現在還在吃苦,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頓悟。
道教也修煉,財法侶地,也不是窮人能玩轉的,道教對於苦難的理解是因為你沒有順應自然。如果順應自然就不會覺得苦了,甚至可以成仙。。
儒家也一樣給了解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算窮苦也要堅定意志,因為要平天下。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君子以自強不息。其實也是修煉,而且還是朝著治國平天下的目標修煉。
所以儒釋道合流是大趨勢,因為核心都是修煉,只是修煉的方向不一樣。佛教是色即是空,道教是順應自然,儒家是窮且益堅。
不管是一神教,還是儒釋道都是從內在激發力量去面對外在苦難。都是告訴大家生活確實很苦,但堅持就是勝利,不管是上天堂,還是成佛,還是成仙,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是為了堅持下去,走完人生。
生存和發展的矛盾讓人痛苦,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只是取決於如何面對。是消極逃避,還是積極應對,是選擇生存去對抗,還是選擇發展去融合,都是自己的選擇。
選擇生存去對抗,那就是我沒錯,都是世界的錯。選擇發展去融合,要麼就是放低自己同流合污,或者繼續提升自己挑戰更高的境界。
所以又回到了孔子被困於陳蔡之間的情況,面對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應該怎麼辦?是繼續努力,還是降低要求,亦或是都是世界的錯?
孔子選擇的是都是世界的錯,其實這也契合佛教思想,世界都是虛假的,可以逃避。
降低要求,和光同塵,就是道教的主張,順其自然,你別想改變環境,而是自己適應環境。
繼續努力才是儒家後來的主張,就是要保持努力,雖千萬人吾往矣。
儒釋道也是很完美地配合。但不管是什麼選擇,都時自己的選擇。你選擇是世界的錯,就要搞清楚世界為什麼錯了,自己如何才能證明世界是錯的。你選擇順其自然,就得堅持,一以貫之。你選擇了努力,就更是得頭懸樑錐刺股,聞雞起舞,鑿壁偷光,囊螢映雪……
都是不容易的。
當然一神教就簡單了,如果遇到矛盾,一切以上帝說得為準,按照上帝的要求去做。你肯定是錯的,上帝肯定是對的。不需要自己選擇,上帝都幫你選好了。
總之對抗是為了生存,融合是為了發展。
面對克蘇魯也是如此,可以說每個面對克蘇魯的小國都是如此,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獨立性就要對抗大國。可是要發展賺錢,又必須融入大國的遊戲。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是在門縫裡偷看克蘇魯,不敢直視。
一旦直視克蘇魯,自己變成失控的怪物,就會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可是一味抗拒,局限於人的身體內,又怎麼可能突破自己的上限?
想想迪奧,為了突破自己的人類身份,選擇『不做人了』。最後迪奧變得非常強大。
如果一味抗拒,認為克蘇魯的眷屬就是怪物,那一輩子也無法學習眷屬身上的優點,無法進一步發展。
十九世紀末的美帝是小國,日不落才是克蘇魯。當時的作者將克蘇魯和眷屬描述成不可名狀的怪物,顯然也是抗拒的。美帝內部肯定也有很多親日不落的人,雖然美帝是從日不落獨立出來的,但他們很清楚沒有法蘭西的幫助是做不到的。而且他們和日不落的貿易很密切,需要賺錢。
克蘇魯的核心就是抗拒,現在面對極樂島上的這些怪物,除了『不做人』之外又能怎麼辦?
桐馬並不知道氣的上限如何,他只知道如果獲得古神的力量,一定可以拯救哥哥。
沒錯,自己一定要贏,一定要拯救哥哥,自己的理想就是救哥哥,雖然不偉大,但足夠堅定。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