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國潮1980> 第1363章 巨大成功

第1363章 巨大成功

  第1363章 巨大成功

  事實證明,寧衛民所採取的宣傳策略和推廣手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十二天過去,不但《紅樓夢》劇組在日本三地相當受歡迎,身穿華麗戲服和精緻妝容的演員們圈粉無數。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提供最快更新

  明顯帶動了收視率的上升,且一舉打破了百分之二十收視率的大關。

  這份驚喜讓TBS電視台大喜過望,加賀副台長因此獲得了董事會的肯定和褒獎。

  寧衛民自身所策劃的「《紅樓夢》主題文化節」也同樣受到了日本民眾的熱烈追捧和喜愛。

  東京、京都、大阪的活動現場,無論什麼商品都贏得了爆發式暢銷,從而讓許多華夏小吃、點心和手工藝品迅速走紅。

  甚至就連金牛宮和大和GG藉助這場活動都收穫匪淺,遠超兩家企業最初預計。

  不過對於寧衛民而言,最重要的收穫還得說是伴隨著這次華夏文化在海外的文化交流活動的順利開展,藉助《紅樓夢》的IP影響力和劇組演員們的助力。

  他總算為壇宮飯莊兩家分店開業造勢成功,如願以償實現了開門紅。

  敢情由於《紅樓夢》劇組的演員們和文化節活動越來越吸引媒體和民眾的矚目。

  越來越多的媒體都對這件事做了相關的報導,還有不少電視台的美食節目專門來找到文化節上來拍攝華夏小吃,採訪壇宮飯莊的廚師。

  結果靠著這些BUFF層層迭加,原本在這兩個地方還沒有什麼名氣的壇宮飯莊,居然直接就火了。

  京都和大阪兩地的壇宮飯莊分店一開業就顧客盈門,達到滿客狀態,營業額一舉超越了在兩地深耕多年的那些中華料理老店,直接名聲鵲起,打響了口碑。

  這種情況在日本可是不多見的,要多牛掰有多牛掰。

  尤其是當下金錢泛濫的日本社會,每天都有高級的異國餐廳在日本的各大城市開業,做到這一點就更難能可貴。

  由此也可以看出文化IP這一手,運用得當,會在商業上產生多麼神奇的效果。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任何營銷手段都只是手段而已。

  營銷做的再好,只能帶給商家一時無兩的風光,卻不能造就真正的百年老店。

  想要買賣長久紅火,關鍵還得看你是不是貨真價實,是否有真材實料。

  不過好就好在,無論《紅樓夢》這部電視劇的質量還是壇宮飯莊的手藝都是實打實的秀外慧中。

  對這場潑天而來的「富貴」,他們憑著硬實力,不但穩穩噹噹接住了,而且還在此基礎上乘勝追擊,獲得了更多的名聲和收穫。


  這次來到日本,《紅樓夢》劇組除了人來了,而且還帶來了精美的服裝首飾,和三年裡拍攝花絮組成的紀錄片。

  雖然因為時間短,紀錄片並沒有翻譯成日文。

  但在劇組離開日本之前,應TBS的電視台邀請,在一期專訪節目中播出了片段,並配以主持人語言的解說。

  這些拍攝電視劇的畫面還是在日本「紅樓迷」和一些偶然被吸粉的觀眾之間,引起了轟動。

  因為日本人根本想像不到,為了拍這部電視劇,華夏居然花了三年時間為演員做相關文化培訓,光戲裝就完成了兩千套,並且還在京城真的建造了一座大觀園實景。

  尤其是扮演王熙鳳的演員鄧婕親口說,拍最後「鳳姐之死」一幕的時候,她親身單衣在零下三十度大雪中拍攝,拍攝結束後人已經凍暈,差點真的被凍死。

  這種敬業的態度和「匠心精神」,不但充分迎合了日本人的價值觀,關鍵還是資本推動的日本藝能界完全不可能出現的。

  於是,這部電視劇的逼格被直接拉滿。

  新一集播出的收視率再度上漲至百分之二十二,距離TBS晨間劇百分之二十五的收視率天花板僅有一線之隔了。

  這已經算是有國民熱劇的苗頭了,相當值得誇耀了。

  同時,《紅樓夢》拍攝的艱苦條件,也在日本社會層面引發了一場不小的討論。

  許多觀眾看到華夏在資金不足,拍攝條件這麼艱苦的情況下,居然能眾志成城,大家齊心協力完成如此高質量的一部電視劇作品。

  不由都在質疑,如今的日本藝能界完全靠金錢推動的模式是否合理。

  與金錢相比,創作者的藝術良心和創作本心,是否是一部影視作品獲得成果更重要的因素?

  而日本媒體以及劇評家對《紅樓夢》電視劇進行的評價,也因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溢美之辭。

  主要的意思就是說,這部電視劇確實是一部華麗的宏篇巨作,而且演員們個個也是美麗多姿,電視劇對原作的還原度也是相當高的。

  這部作品的文學影響力雖然很難說和日本的《源氏物語》孰高孰低,但至少在電視劇拍攝上,華夏的這部《紅樓夢》要更勝一籌。

  相比起來,至今為止,日本都沒能拍出一部讓日本民眾滿意的真人版《源氏物語》來,實在是差勁得厲害,有關人等真是應該好好反省。

  不用說,這些言論讓總是拍攝大河劇的NHK躺槍中招了。

  連帶著原本就因為選角失敗被觀眾詬病的《春之波濤》,也遭遇了更多的批評聲。

  許多劇評家把這部大河劇拿來跟《紅樓夢》進行對比,結果把NHK罵得體無完膚。

  當初做出決定把松本慶子換掉的製片人那可慘透了。

  在這種討伐聲中,已經註定他要為《春之波濤》的失敗負責,承擔NHK製作委員會的怒火了。

  反過來,這倒讓寧衛民於無意中,又幫著自己老婆出了口惡氣,也算是意外之喜。

  至於壇宮飯莊,真正的高光時刻反而在開業之後。

  他們因為為「文化節」上提供了種類豐富的華夏小吃,和京都、大阪兩地分店的開業大火而成功出圈,接到了無數電視台美食節目和綜藝節目的邀請。

  並且不出意外,他們派出的廚師,像江大春,還有點心組長許春燕,也在這些節目中大放異彩。

  而且他們還藉助登上電視媒體的機會,成功為收看節目的日本觀眾,成功科普了真正的中餐理念,宣傳了宮廷菜文化。

  他們讓日本觀眾們知道了,真正的中華料理,並沒有天津飯、干燒蝦仁、麻婆茄子這類日本人耳熟能詳的菜色。

  而中餐的口味也不是甜口、勾芡、胡椒粉這麼簡單的。

  甚至就連一些普通食物的叫法,中日兩國也大不相同。

  像日語裡「餛飩」一詞,指的其實是烏龍麵,「饅頭」一詞,指的是包子。

  而日語裡的「燒餅」其實是煎餅一類的東西。

  反過來在正宗的中餐里,這些詞彙都有特定的食物相對應,我們的食物種類遠比日本人所知道的要豐富太多了。

  當然,既然是節目,炫技當然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否則你再能說,也沒人會認真對待的,只會認為你吹牛。

  說起來,其實是挺有意思的,因為這個環節,壇宮的廚師才真正做到了對於日本人的輕鬆拿捏。

  像面點組的許春燕,壓根就沒施展什麼真本事,只做了點京城常見的面點,就把現場的嘉賓給折服了。

  因為她隨手做出的面點種類太多了,老面饅頭,銀絲卷,蔥油餅,糖三角,炸三角,麻將花卷、蘿蔔絲餅、棗兒窩窩、火燒、燒餅、螺絲轉兒、蘇葉餑餑,大相逕庭,味道絕妙。

  還全都是日本人沒見過的,也沒吃過的。

  但最驚艷的還是她做出的一盤足夠七八個人吃飽的肉餡大懶龍。

  因為她真的用食物做出了一條龍的逼真形態。

  這還不算,江大春的素燒排骨也一樣的驚艷。

  因為既然是素燒,江大春的燒排骨自然是沒用一點葷腥。


  那是他跟素材劉的老師傅學的變味技巧,用的材料都是素的,連湯都是用素頂湯,但味道卻能接近肉食,而且形態特別逼真。

  別說肉絲的肌理了,就連骨頭都用「卷簽」做了出來。

  日本人哪兒見過這樣神乎其神的烹飪手藝啊?

  中餐廚師居然不用肉就能造出肉菜來!

  哪怕是眼見為實,都不免許多日本人開始懷疑自己是在做白日夢了。

  以至於有人不能相信,都打電話去電視台,痛罵TBS無底線,配合壇宮飯莊愚弄民眾。

  但要說最討巧的還是戴紅的一道菜——炸菊花。

  這一道能讓寧衛民後庭一緊,打心裡感到很邪惡的菜色,在電視屏幕上一經播出就引起日本人廣泛的興趣和無數關注。

  因為以日本人的審美,雖然很愛菊花,但以他們的飲食局限性,卻從沒想到過這種花卉也能吃,而且味道還不錯。

  尤其這道菜做起來也很簡單有趣。

  說白了,其實就是把菊花裹上面糊,油炸,最後淋上果醬,就成為了一道甜品。

  不過假如就這樣的話,倒也不夠如此轟動,關鍵是戴紅還加了點拔絲技巧的運用在其中。

  她先做好了一個糖花籃,把炸好的菊花放在花籃上。

  然後調好的用於拔絲的糖都放在了一個鐵盤上。

  這時再把鐵盤舉起倒扣,讓糖絲自然從上至下的垂下。

  此時再輕輕揮動鐵盤,那連綿不絕的糖絲也隨之揮灑。

  洋洋灑灑,如白絮飛舞,如大雪紛飛……

  片刻後,那一層層細如髮絲的糖絲,便都迭加在炸好的菊花上,摞起老高。

  美極了,也妙極了,讓現場舉座皆驚。

  就這樣,壇宮廚師在電視上揚名的幾道菜一夜間都成了廣為人知的華夏美食。

  不但壇宮飯莊因此在日本火上加火,每天對於來壇宮的食客都能賣出好幾百道「網紅菜」。

  那幾個但凡上過節目的壇宮廚師,也都被日本民眾奉為「中華料理大師」,不少報紙和雜誌都向他們發出了專訪的邀請。

  更關鍵的是由於這些媒體傳播出去的影響力。

  讓寧衛民感到驚喜的是,一個新造詞語開始在日本的媒體上出現——「正宗中華料理」(ガチ中華)。

  所謂「正宗中華料理」,就是指餐食沒有針對日本人的口味進行調整的中餐館。

  看過節目的觀眾,都明白了一點,他們吃的中華料理都是改良日本菜。


  而壇宮飯莊的的餐食與他們國內味道幾乎一模一樣。

  並沒有因為日本人的習慣,而在口味上進行任何的改變。

  所以要品嘗真正的中餐,曾經華夏皇室專享的御膳,在日本就只有一家中餐廳能滿足大家的需求,那就是——壇宮飯莊。

  毋庸置疑,這個現象當然代表著的真正地道的中餐已經「強勢」出海,

  正宗中餐正一反常態,打破了日本市場的現狀,以更多元的面貌立足於日本。

  所以就沖這個概念能夠深入人心,獲得日本民眾的認可。

  哪怕不考慮自己從中收穫的商業收益,寧衛民也覺得自己這次把《紅樓夢》劇組請到日本來算是作對了,也太值了。

  是的,他由衷的感激《紅樓夢》劇組的每一個人,感謝早已故去的曹先生。

  他非常清楚,是多彩且燦爛的華夏文化給了他折服人心的利器,讓他能夠如此順暢的在海外攻城略地。

  身為一個華夏人,真好。

  哪怕他是一個孤兒,也足以自豪。

  老天待他,不薄。

  所以哪怕到了曲終人散,分別在即的時候,他對這些國內的同胞,所有的劇組成員也依然殷勤周到。

  不但慶功會舉辦得格外有排場,專門請劇組成員吃了高檔的日本料理,還專門包租了一艘遊艇安排大家出海玩兒了半天。

  背地裡還專門給幾個主要演員和領導又塞了份兒十萬円的大紅包,以感謝他們這段時間的配合與幫忙。

  尤其是「林妹妹」,「鳳姐兒」和「平兒」三人,可是替他拍了《紅樓夢》系列產品的GG呢。

  雖然只花了他們半天時間,拍了三套服裝幾個場景,但這些鏡頭已經足夠他安插各類產品,當萬金油用了,他不額外給點勞務費,實在說不過去。

  總之,好聚好散,皆大歡喜,這次文化交流活動算是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以至於大家在機場分別的時候,都有點依依惜別的意思。

  不光是日本的繁華和現代化生活,讓即將離去的劇組成員們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更是因為碰上寧衛民這樣的一個「厚道」的好東家,實在難得,也讓大家真心不舍。

  說實話,兩相一對比就比出來了,同樣都是邀請他們來做宣傳,搞文化交流。

  可那幫港慫是怎麼對待他們的?

  天差地別啊!

  港城那些記者居心險惡,幾乎每個問題都打著埋伏,什麼八卦都打聽。


  六天滿打滿算,亞視也沒讓他們閒著。

  除了兩頓宴請,和遊覽宋城,其他就再沒什麼額外的關照了。

  結果《紅樓夢》劇組成員去了一趟港城,既沒什麼錢購物,更沒時間逛街。

  只能見縫插針的出去溜達溜達、隨便逛了逛海洋公園。

  偶爾去了一趟商業區,歐陽還倒霉催的進了黑店,最後只能倉皇逃竄。

  尤其是那個「花車巡遊」的宣傳方式,更是讓幾個主要演員深惡痛絕,自尊心受挫。

  那麼熱的天氣,他們在亞視的安排下,上了妝、穿著戲服,站在電車車頂沿街巡行,宣傳87版電視劇《紅樓夢》。

  臉上都快被曬出了油,還個個不自在。

  沒有任何的榮耀感,只讓他們覺得自己被當成了馬戲團里的猴兒。

  事後,那些港媒還因為他們哭喪著臉,編排他們黑口黑牙,不願意像港城市民揮手……

  總之,如果說句不好聽的話,亞視那邊就是純粹的資本家的路數。

  為了收視率,他們什麼辦法都想得出來,而且還死摳兒死摳兒的,一分錢也不想多花,尤其瞧不起內地的演員。

  因此,別看《紅樓夢》幾位主演都是大觀園裡的尊貴人兒,但對亞視來說,他們也就跟免費的長工一樣。

  就這幫港慫還不把內地演員往死了使喚?

  不過到了日本,寧衛民對待大家是真不一樣。

  他是真正把劇組這些人當成了自己的老鄉來款待啊。

  既給了他們以尊重,也體貼的給了他們實惠。

  他們大包小包帶回去多少的東西,腰包里揣著多少錢就不提了。

  就說他們這趟出來吃的、喝的、住的、用的,哪樣不是頂頂好的東西?

  光這些經歷的,見識的,拍的照片,回去之後就夠他們顯擺個幾年的了。

  所以分手在即之時,好像大家都對寧衛民有說不完的話,真有點像是把他也當成劇組一員的意思了。

  寧衛民也是明顯感受到了大家對自己的親近和情誼,於是不無誠意的表示,「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跟大家相處的幾天我很榮幸,也很開心,也是有點捨不得大傢伙。我別的也不多說了,相逢即是有緣。我知道大家回去也差不多該各奔前程了。在這兒我就以真心實意的說一句吧,如果大家把我當朋友。那麼今後有誰想要來日本留學或者發展事業的,不要客氣,聯繫我,能幫忙的我一定幫。」

  這話那是絕對的大氣,沒人認為寧衛民說的只是場面話。

  於是現場立刻充滿了喝彩的叫好聲和巴掌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