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十一章
大唐詩祖陳子昂(長篇小說)袁竹著第十一章
在這寧靜而祥和的清晨,東都洛陽城仿佛從沉睡中悠悠醒來,每一磚一瓦都沐浴在這柔和的陽光之下,顯得格外古樸而莊重。青石板路上,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馬蹄聲或是行人的低語,與遠處古寺中悠悠的鐘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悠揚的晨曲。
街道兩旁,古色古香的店鋪陸續拉開了門帘,店主們或忙碌地打掃著門前的塵土,或細心地布置著店內的擺設,準備迎接新一天的顧客。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茶香與早點的香氣,吸引著早起的人們駐足品嘗,享受這難得的悠閒時光。
遠處,洛水如帶,輕輕環繞著這座古城,水面上泛起層層細膩的波紋,閃爍著點點金光,與岸邊的垂柳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動人心魄的山水畫卷。河面上,幾隻早起的水鳥低飛掠過,留下一串串歡快的鳴叫聲,為這寧靜的早晨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此時此刻,東都洛陽城仿佛被一層神秘而迷人的面紗所籠罩,它既是歷史的見證者,又是新時代的參與者。在這裡,古老與現代交織,傳統與創新並存,每一處風景、每一個瞬間都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轉與文化的沉澱。
隨著太陽逐漸升高,金色的陽光灑滿了整個東都洛陽城,這座城市也變得更加生動與鮮活。人們開始忙碌起來,為了生活奔波,為了夢想奮鬥。但無論走到哪裡,那份屬於洛陽的獨特韻味與溫情總是如影隨形,讓人心生嚮往,久久難以忘懷。
陳子昂踏著晨曦的朝霞,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步入了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之都。他的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心中則激盪著即將在太學深造、探索學問奧秘的激動與不安。他知道,這一步,將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個能夠讓他觸及更高境界、實現自我超越的起點。
洛陽城,這座承載著無數歷史傳奇與文化底蘊的古城,以它獨有的方式歡迎著每一位遠道而來的學子。陳子昂漫步在古城的街道上,感受著那份沉澱了千年的文化底蘊。他經過古樸的牌坊,穿過繁忙的市集,每一處都讓他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蓬勃的文化生命力。
在洛陽的日子裡,陳子昂更加勤勉地研讀詩書,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總會點亮一盞油燈,沉浸在書海之中,與古聖先賢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用心體會著每一句詩詞背後的情感與哲理,努力將所學轉化為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洛陽城內,古木參天,樓閣錯落,每一處都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氣息。陳子昂漫步於街巷之間,耳邊不時傳來商販的叫賣聲與學子們的朗朗讀書聲,交織成一首生動的市井交響樂。
一日,陽光斑駁地灑在洛陽城的石板路上,為這座古城平添了幾分溫馨與寧靜。陳子昂在完成了一日的苦讀之後,偶得片刻閒暇,心中湧起一股想要探索這座古老城市更多秘密的衝動。他信步走出太學的高牆,任由雙腳帶著自己穿梭在錯綜複雜的街巷之間。
不久,一條幽靜的小巷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與周圍喧囂的市集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條小巷仿佛被時光遺忘,兩旁的青石板路因歲月的磨礪而顯得光滑如鏡,兩側的老宅則靜默地守護著各自的秘密,偶爾從半開的木門中傳出幾聲悠遠的琴聲或是低沉的讀書聲。
陳子昂不由自主地被這股寧靜而神秘的氣息所吸引,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引導著他朝小巷深處走去。他放慢腳步,每一步都踏得格外小心,生怕驚擾了這份難得的靜謐。隨著他的深入,周圍的景致似乎變得更加古樸而深邃,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歷史的脈絡之上。
此刻,小巷的寧靜仿佛為他提供了一個靜思的空間。他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讓心靈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得到了一次洗禮。當他再次睜開眼時,眼中閃爍著更加堅定與明亮的光芒,仿佛已經準備好迎接未來更多的挑戰與機遇。
「遊人獻書去,薄暮返靈台。」陳子昂輕聲吟誦,心中不禁對那位名為田逸人的隱士生出了幾分好奇與嚮往。他想像著,或許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正有一位高人隱士,以青囊賣卜為樂,卻心懷天下,等待著有緣人的探訪。
正當陳子昂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一陣清脆的鳥鳴聲打斷了他的遐想。抬頭望去,只見一隻黃鶯穿梭於枝頭,似乎在引領著他前往某個方向。他順著鳥鳴的方向走去,穿過幾條曲折的小巷,最終來到了一處隱於市井的幽靜院落前。
院落雖不大,卻布置得雅致非凡,竹影婆娑,花香襲人。陳子昂輕扣柴扉,心中既期待又緊張。門扉輕啟,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出現在門後,他手持一卷古籍,眼神中透露出超凡脫俗的寧靜。
「公子可是尋人?」老者的聲音溫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陳子昂連忙行禮,將自己對田逸人的仰慕之情一一道來。老者聽後,微微一笑,道:「田逸人乃老夫摯友,他雖雲遊四海,但心仍繫於此。公子既有緣至此,不妨進屋一敘。」
在那古樸而雅致的屋內,時光似乎被一縷縷輕柔的茶香溫柔地纏繞,緩緩流淌。窗外,月光如洗,銀輝灑落,與室內昏黃的燭光交織成一幅靜謐的畫面。四壁之上,書卷盈架,墨香與茶香交織,營造出一片超脫塵囂的天地。
老者坐於雕花木桌旁,手執一盞青花瓷杯,眼神中閃爍著智慧與滄桑的光芒。他身旁,年輕的陳子昂端坐如松,目光中滿是渴望與敬仰,仿佛即將揭開一段塵封的歷史,聆聽那些關於學問與人生的深刻教誨。
「公子啊,」老者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今日,我便與你講講那田逸人的故事。他,乃是我輩中人不可多得的奇才,一生遊歷四海,以學問為舟,以智慧為帆,探尋著世間最純粹的真理。」
隨著老者的話語,茶香似乎更加濃郁,每一縷輕煙都似乎在訴說著過往的傳奇。老者輕啜一口茶,繼續說道:「田逸人,初時不過是一介布衣,卻心懷壯志,誓要讀遍天下書,行遍萬里路。他深信,學問不僅在於書本之間,更在於山川湖海的廣闊天地間。」
陳子昂聽得入神,眼前仿佛浮現出田逸人身背行囊,踏遍千山萬水的身影。老者繼續說道:「他曾在黃山之巔,觀雲海翻騰,悟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達;又於西湖之畔,聽雨打芭蕉,感受到『心如止水,方能映萬物』的寧靜。田逸人將所見所感,皆化為筆下文字,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
「更令人欽佩的是,」老者眼中閃過一絲敬意,「田逸人不僅精通詩書,更對天文地理、醫卜星相無所不曉。他常說,學問無界,人生亦無界,唯有不斷求知,方能洞見真理之光。」
講到此處,老者停頓片刻,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似乎在回憶那些與田逸人共度的時光。隨後,他再次轉向陳子昂,語重心長地說:「公子,你正值青春年少,當以田逸人為榜樣,不僅要埋頭苦讀,更要勇於實踐,將所學用於世,方不負此生。」
陳子昂聽得如痴如醉,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動與決心。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的路,那是一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需要他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開拓。
臨別之際,老者贈予陳子昂一本古籍,並言:「此書乃田逸人遺落之物,內藏他多年研究之精華,望公子能善加利用,不負韶華。」
陳子昂手捧古籍,心中涌動著無盡的感激與激動。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開啟他人生新篇章的鑰匙。從此,他更加勤勉地研讀詩書,結交志同道合之士,在求學之路上,不斷前行。
「遊人獻書去,薄暮返靈台。」陳子昂仿佛看到了自己初來乍到的身影,懷揣著對學問的熱愛與追求,踏上這片古老而神聖的土地。「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他深知,在這條求學之路上,他不僅要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更要勇於探索未知、挑戰自我。「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他期待著每一次的靈感閃現與心靈碰撞,都能如黃鶯般清脆悅耳、如鳳凰般絢麗多彩。「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他明白,真正的學問並非輕易可得,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與不懈的追求。「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他自謙而又自信地認為自己雖為外來學子,但在這片文化的沃土上,他也能成為一名傑出的學者,為洛陽的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子昂欣然寫下了《酬田逸人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
遊人獻書去。
薄暮返靈台。
傳道尋仙友。
青囊賣卜來。
聞鶯忽相訪。
題鳳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
金經秘不開。
還疑縫掖子。
復似洛陽才。
《酬田逸人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首聯:「遊人獻書去,薄暮返靈台。」描繪了友人(田逸人)攜帶書信來訪,而自己卻因故未能相見,於傍晚時分返回隱居之處的情景。這裡的「靈台」可能指詩人的隱居地,帶有一種超脫世俗、幽靜清雅的意味。透露出詩人對友人到訪的期待與未能相見的遺憾之情。頷聯:「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傳道」指交流心得和學問,「尋仙友」則表達了詩人對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嚮往。而「青囊賣卜來」則暗示了友人可能通過占卜等方式來探尋或確認某些事物,增添了詩歌的神秘色彩,展現了詩人與友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志趣相投。
頸聯:「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聞鶯」指聽到鶯鳥的鳴叫,這裡可能象徵著春天的到來或友人的到訪,給詩人帶來了一絲驚喜。「題鳳久裴回」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即使友人已離去,但詩人仍沉浸在回憶之中,久久不願離去。強化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和相互思念之情。尾聯:「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石髓」象徵純淨和堅固,「金經」則代表珍貴的知識或心得。詩人手握石髓而內心空虛,金經雖在卻秘而不宣,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守護內在智慧的意境。同時,「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則通過歷史上的才子故事(如《世說新語》中的王粲),抒寫了詩人對於自己才能是否能得到認可的自我懷疑,以及對古代名士洛陽才子的讚賞和嚮往。展現了詩人對於自身才華的自省與對古代名士的敬仰之情,同時也流露出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態度。
《酬田逸人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全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陳子昂詩歌創作中的佳作之一。
這一首詩通過描繪友人到訪未遇的情景以及詩人內心的所思所感,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對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對個人才華和智慧的自省。
在洛陽的日子裡,陳子昂不僅收穫了知識與友誼,更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與追求。他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將帶著這份寶貴的經歷與感悟,繼續在學問的海洋中遨遊、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