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畢業創作展,榮譽值
姜哲駕駛車輛,餘光瞥見副駕上的陳嫣正對著化妝鏡補唇彩。
「已經很美了。「
sto9.𝙘𝙤𝙢提供最快更新
陳嫣啪地合上小鏡子:「今天我要站在你旁邊,必須做到最好。」
她從帆布包摸出個絲絨盒子,拿出一支鐲子,反覆比對,與銀質胸針,是否搭配的合適。
車子還沒靠近校門,姜哲已經看到了顯眼的畢業展覽的紅色橫幅。出入學校的車輛,比以往更多。
姜哲跟著車流,緩緩進入停車場。
這款寶馬越野車,以往在校園裡確實扎眼,但此時,停車場裡多了不少豪車。幸好來得早,否則有可能沒位子。
剛下車,遇到了油畫專業大三的幾個師弟師妹。幾人熱絡的打招呼,用的是姜哥,師哥等等稱呼
姜哲和陳嫣,並肩走向美術館,一路上,能碰到陸續向美術館集中的同學。
因為打招呼寒暄,兩人的速度被拖慢。
從美術館方向傳來悠揚的音樂聲,距離很遠,就能看到,館前廣場上,聚集了很多人。
姜哲兩人靠近廣場,說話的聲音,被鼎沸人聲淹沒。
走近一些,能看清廣場東側支著幾個遮陽棚,後勤,音效以及媒體的工作,都集中那裡,一位記者,正在採訪幾位老師和嘉賓。
美術館正門兩邊的走廊,有幾位嘉賓正在踱步,聊天。姜哲打眼一看,都認識,有幾位畫廊經理們,包括汪真的畫廊經理;有省美協和濱海市美協的嘉賓,顧倩也來了。還有幾位職業畫家,都是和姜哲關係不錯的人。
「姜老師!「一位畫廊經理最先衝過來,先是一番恭喜,然後小聲說道:「我們畫廊的巡展,已經準備開啟,您考慮的怎麼樣?這次,會有大賣家過來……」
姜哲應對這位的同時,已經看到胡老師的位置,同時看到汪真出現。汪真快步過來,幫姜哲接下這些應酬。
姜哲告罪一聲,表示要先去報導。
他找到胡老師和秦教授。
秦教授再次提醒今天要注意的事項,胡老師直接領著他來到媒體採訪的位置。
她小聲吐槽媒體採訪的不確定,昨天的採訪變來變去,今天的採訪,又有很多變動。
來到媒體採訪的位置,又有幾人找姜哲說話。
陳嫣已經沒辦法站在姜哲身邊。
按照媒體記者的安排,對著鏡頭說了幾句話,剛剛走出採訪的中心,又被圍在人群中心。
不過,他已經能適應這種場合。交談的人多,也不亂。回答每個問題時,都會認真注視對方眼睛——這個習慣讓他看起來很真誠。
「姜哲,你要去米國讀書,以後是不是要轉向海外藝術市場?「一位媒體從業者插進來,「聽說還有幾家拍賣行正在接觸你?」
姜哲說道:「藝術的價值不該用拍賣衡量,我的市場始終在這裡槌衡量。「他知道這人想知道什麼,所以把話說得漂亮,又留足想像空間。
顧倩中午逮到空檔,和省美協以及本市美協的幾個人,拉著姜哲合影。
這些人的衣著打扮各有特色,有人穿著唐裝布鞋,有人西裝領帶,有人華服長裙,姜哲都懷疑,在這麼熱的天氣下,穿這些衣服,不怕熱嗎?
美協的一位老者說起了青年畫家扶持計劃,接著,一位在文化部門工作的嘉賓,說起文化出海的構想……
陳嫣看在眼裡,突然覺得那些圍著男友打轉的人群,像極了逐光的飛蛾。而姜哲,始終能遊刃有餘地周旋。
直到主持人用廣播提醒,開幕式馬上開始。
所有人按照計劃,進入各自的位置。
禮炮炸響,幾位雜誌記者和學校組織的報導組,紛紛按下快門,記錄開幕的一刻。畢業展的燙金大字晃得人眯起眼睛。
姜哲悄悄鬆了一口氣,來到陳嫣身側。
「要不要喝水?」陳嫣問道。
姜哲看到胡老師正在示意自己做準備,就對陳嫣說道:「我還要上台發言。等會再來找你。」
「快去吧。」
姜哲穿過人群時,主持人已經在做開場白。
接下來,院長致辭,回顧學院的發展,講述今年的成績……
教育部門的代表,講話提到文化強市……
省美協的代表……
胡老師陪著姜哲,來到臨時會台的後面,讓他排在一位嘉賓後面。
他是最後一個上台發言的人。
一位又一位的嘉賓,走到台前。
台下的觀眾當中,有學院的學生們,和部分家長,以及部分願意參觀畫展的觀眾。
「還要等多久?「油畫專業的幾個學生,開始小聲聊天。
台下有不少觀眾,因為開幕式的時間過長,漸漸沒了耐心。
有人看過流程,對周圍的人講解:「你們看,姜哲已經站在上場門附近,他開始發言,儀式就快結束了。」
終於聽到,主持人請學生代表上台發言。
台下的掌聲,響起,恢復最初的熱烈。
姜哲從容不迫的調整話筒高度,然後開始念稿子。「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同學……」
這篇稿子,照例感謝學校,感謝……
念稿子的過程中,他會適當的抬頭,看向台下,幾位熟悉的老師,目不轉睛的看向自己;陳嫣在設計專業的方隊中;汪真在一群畫廊從業者當中,還有幾個關係好的畫家,專程趕過來參加活動,顧倩周圍,是美協的嘉賓們,國畫專業的同學……還有,油畫專業的同學,牟星,付敏……
幾年來,熟悉的面孔們,在此刻匯集,見證自己在四年時間裡的發展。
姜哲原本平靜的情緒,開始有些波動,語調也開始有了變化。
很多人感受到變化,注意力也被吸引回來。
陳嫣摸著胸針,冰涼的寶石,貼著掌紋,想起昨夜的場景……
姜哲在發言中,提到了學院的每個專業,以及他們最得意的成績。
最終,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髮言。
美術館正門全部打開,射燈再次亮起……
展覽開始——
當嘉賓們和學院高層們,進入展廳,看到的第一幅作品,就是姜哲的《城市生活》三聯油畫。
眾人在這幅作品前駐足,後面的參觀者心急,但又沒辦法擠進來,只能伸著脖子向前看,看看前面的人,為什麼不動了。
文化部門的張代表,正盯著左邊油畫中的蒸汽火車海報。畫中畫的形象,被描繪的極具時代感。遠看生動的煙霧,走近一些觀察,能看出虛無縹緲的形象,是用堆砌出的顏料模仿的,卻在光影間化作具象的歷史呼吸。
「姜哲,「省美協一位老者,拄著手杖,回頭看向人群後面的姜哲。
學校高層把姜哲拉過來,示意他到近前說話。
老者向姜哲詢問:「這組老城的牆壁肌理,是用底紋筆掃出來的?還是先做好肌理,再用透明色渲染?「
姜哲說道:「這兩種方法,都有,用來表現牆壁的不同效果。」
問話的老者,稱讚用的好。然後用目光向一位畫家示意。
兩人在開幕式前,看到了姜哲的作品,還以畫中技法打賭。可惜,兩人都沒猜到準確答案。
有位畫家。幾乎要貼到畫布上,「公交車玻璃的反光處理,罩染層數好多!這是怎麼處理的?既生動,還不油膩。「
有位文化部門的代表,發現了細節:「裡面有些幾個老商標,已經在市場中消失,應該記錄下來。「他看向身邊的一位學院高層。「這幅畫,以後可以當做參考資料。」
「對對,很多城市的細節,有時候就是在不經意間,被人遺忘,應該用圖形或其他辦法記錄下來。」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還是您想到周到。」
隨著一個個細節被人關注,很多在濱海生活多年的人,逐漸找到了自己熟悉的圖象,與自己的印象對應起來,立刻有了心領神會的感覺,似乎自己一下子理解了這幅畫,而聽到一些不同的見解,難免在心裡嘲笑兩句。
如此一來,嘉賓們在主場館入口,停步的時間超出了預計,倒是後面的觀眾們,遲遲無法入場。
終於,有位學院的高層建議,展覽上還有很多好作品,請大家繼續參觀。
「對,如果想和姜哲交流,可以等到座談會上再說……」
參觀中午得以順利進行。
姜哲和第一批參觀者,慢慢瀏覽畫展,後續的參觀者,第次進入場館。
三層的場館,很快被參觀者占滿。
油畫專業一位老師,帶著幾個大二的學生,走進美術館,來到姜哲的作品前。他揮手示意學生們靠近。
他特意領著學生們晚一點過來,就是想等參觀者沒那麼多的時候,給學生們講點實際的案例。
「都湊近點!「他指著三聯畫中,左邊一幅,「瞧瞧,人家這底層肌理處理。「看看這牆面剝落效果,至少做了五層罩染!「
學生們紛紛詢問幾層罩染的用法,怎麼才能達到效果,避免出錯。
姜哲有系統幫忙,節省了大量的試錯時間。別人學習這些知識技能,則需要很多的嘗試。一批人看過姜哲的作品,離開不久,國畫教研組的年青老師,帶著幾位大一學生來看畫。
「小楊,你注意看樹叢的虛實變化,分明借用國畫裡的虛實手法。」
回答幾個學生提問後,他指著畫中一個宣傳畫,「看這裡,他用油畫顏料畫出了絹本設色的質感!「幾個學生觀察後,發出感慨。
這是,版畫系師生,也走過來。
兩個老師相視一笑。大家都想讓學生們多看好畫。
版畫專業的學生詢問老師:「唐老師,這組三聯畫,是不是借鑑了中世紀祭壇畫?「
「對,形式可以借鑑,內容需要表現自己的認識。」老師等了一會,見學生沒注意到相關的的細節,只好點出來。
「瞧瞧,這報紙的效果!「
學生們順著老師指點,看到畫面中,被乘客拿在手裡的《濱海晚報》。
「標題「城市更新「四字用了木刻字體。這是老版本,現在的報紙,已經改了,他畫出了印刷的效果!「
「你們看中間這個消防栓!金屬質感強烈,份量感十足!」
「左邊是歷史,中間是現實,右邊,是未來嗎?」有人看出了姜哲的創作意圖,但看不明白右邊畫的某些元素。
「把一些不同時空的物品,擺在一幅畫中,算是表現未來?」
有人開始爭論,包括老師們。
有些參觀者,帶著家裡的孩子,孩子們注意到畫中的動物和植物形象,被生動的效果,逗得笑出聲來。
因為畫面中的元素太多,不管是專業人員,還是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一小時後,嘉賓們看過所有的作品。
除了確實有事,急著離開的幾人,大家都準備參加接下來要舉辦的座談會。
學院的老師們,按照要求,來到美術館的會議室,和嘉賓們,以及藝術圈的從業者,開始座談。
姜哲和部分學生,也參與座談。
學校院長做了發言後,文化部門的代表接過話筒:「……我們在這次展覽的很多作品中,看到了對城市文脈的傳承創新「他扶了扶眼鏡,「非常符合我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主題。「
接下來,幾位發言的嘉賓,畫家,分別指出了展覽中的優秀作品和亮點。
有人說創新,有人說傳承,當然,也有人說起一些參展作品的問題。
其中有幾位的發言,點到了姜哲的作品。
座談,就是有問有答,也有討論。
主持人請姜哲和一位研究生代表,說說自己的創作。
姜哲剛才抽空看了系統頁面,從展覽開始,自己的榮譽值在快速增加。
為了收穫更多的榮譽值,這次發言,也要好好發揮。
剛才,他已經對原本的稿子,做了改動。
輪到姜哲發言,他簡單回顧創作歷程和思路。
「……時間是藝術的元素之一。就像這組畫裡的老門牌,二十年前是現實,現在是歷史,二十年後「他停頓片刻,說道「或許會被遺忘,或許會消失,或許成為某部科幻電影的布景靈感。「
姜哲沒有講空話套話,而是說了很多實際的操作和思考。
發言結束,博得熱烈掌聲。
座談會結束,姜哲有開始參與應酬。
直到中午,有了空閒時間,他再次打開系統。
榮譽條上的游標,有了明顯的移動。(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