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過往

  第216章 過往

  楊府設有一個研討戰法的內堂,只有楊家本族人和親信將領才可入內。

  許清並沒有進入楊家內堂的權利,在與楊家二小姐一同回到楊府後,先回到客房與沈霜序報信。

  了解到前線的遼軍竟然把國境內的流民視作肉盾,一向神情冷淡的沈霜序也不禁動容。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遼軍的戰法竟如此激進……這不合常理,雖然蕭崇這個人雷厲風行,自我狂妄,但他做事卻一直把握尺度,很注意戰爭對遼國的影響。」

  「是嗎?」

  坐在客房床榻上的沈霜序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婉約柔美,氣質絕倫。她談吐舉止間流露出優雅的氣息,如詩如畫,使人陶醉。

  她將縴手放置在膝上,淡聲講解道:「蕭崇雖然出生在遼國的名門望族蕭家,但他年少時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反而充滿了挫折。」

  「蕭氏是契丹人的三大貴族,整個家族勢力能與皇族相提並論,甚至在軍中的影響力更盛。蕭崇自出生起就不受重視,被其父安排在了一處偏遠的鄉鎮裡。直到他成人,都不了解蕭家所代表的意義。」

  許清聽的微皺眉頭,問道:「蕭崇成年前都沒參加過族內事務,怎麼能變成今日這種巨擘?」

  「蕭氏內鬥激烈,蕭父因在戰亂中感染了瘧疾去世,留下的兩子競爭激烈,堪比帝王家的皇位之爭。但因親手弒兄的二公子手段殘忍,家臣就想到了鄉下的蕭崇。」

  沈霜序眼中的微芒閃爍,繼續道:「被接到主家的蕭崇處死了同父異母的哥哥,在軍事及權能上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天賦,僅用三年就掌握了蕭家骨幹。不僅如此,還在遼國存亡的關鍵時刻,擊退了試探的齊軍,重創了金軍。此後在統御著遼國三軍,少有敗績。」

  「因為蕭崇年少時在不太富裕的鄉鎮長大,所以他最清楚普通百姓的人生疾苦,在領兵打仗的時候會刻意關照他們,設想底層人們的處境……還記得玉喜之戰碰到金軍時,他曾因上流河水會影響百姓的生活為由,拒絕了下屬的提議。」

  許清聽完沈霜序所講的事例,心中的疑惑愈來愈深。

  「這蕭崇從出道時的所作所為來看,倒不像是一個壞人,更像是一個英雄。」

  沈霜序說道:「是的,所以我很困惑他這些年經歷了什麼,竟會性情大變,利用國境內的流民充當肉盾。」

  許清搖了搖頭,向對方回報起沈父的下落。

  「現在兩軍已在篁嶺關和下面的邊城平原擺開架勢,時刻都準備下一步的交鋒……使團按原先路線返回的概率極低,首輔可能會轉道東南,走水路回齊國。」


  沈霜序倒是早有了心理準備,戰時的情況與平常不同,但礙於承軒坊的內奸,她又不太敢利用這一龐大的情報機構尋父。

  「無礙,父親那麼睿智,不大可能出事的。」

  沈霜序這句話更像是在安慰自己,眼神也變得有些恍然。

  許清不知為何,鬼使神差的伸手牽住了對方的手,直到碰到那凝脂般細滑,柔軟且富有彈性的肌膚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越界了。

  二人的夫妻有名無實,沈霜序又不喜與人接觸,這樣做會招人生厭。

  不過,出乎許清所想的是,沈霜序並沒有牴觸兩人的肌膚相觸,而是側著螓首,不知在想些什麼。

  但許清卻能感到,對方的掌心有些溫潤,在悄悄握緊自己的五指。

  ……

  遼國境內,某處。

  一列商隊在一座邊陲小城外停下,這裡離齊國較近,只要越過城外的吊橋,便可直達齊國境內。

  但一名商隊隨從在下車與城衛溝通了一番後,就急匆匆的回到領頭男子的身邊,扒拉著對方的耳朵說道:「大人,前方道路不通,各郡繞往齊國的路線都出了問題。而且我聽那官兵說,蕭親王已領兵開戰了。」

  領頭男子正值中年,鬢角是花白的顏色,雙眸之中憂心忡忡。

  他正是喬裝打扮的沈年衍,這支商隊也是由齊國使團假扮。

  在上京城的夜宴款待後,察覺到形勢不對的沈年衍就親率最後一批使團趁著夜色摸黑出城,由東面的山城環繞,想以此回齊國,但沒想到遼國在此地都設有邊軍。

  「這處地方已經算是遼國邊陲最不起眼的地方,傳達命令也往往需要五六天的時間,看來……蕭崇此次下定了決心,決意要與我國死磕到底了。」

  使團隨行到現在的人,基本都是沈年衍培養出來的親信。

  剛剛那人在聽完分析後,首先擔心的不是自己一行人的安危,而是追問道:「大人,那小姐和廣平侯會不會有危險?」

  「不會,他們走的時間早,蕭崇的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三天的時間裡集結軍隊,開拔邊陲,再封鎖商道。而且篁嶺關的楊家都不是愚人,當家的楊家女娃明事理,能守護邊關十多日。」

  「十多日?」

  對方微微一愣,問道:「大人,您是不是說錯了,楊家與鎮南忠武軍,陰山虎豹騎都是齊國精銳,篁嶺關更是有天險之利,怎能只守十多日?」

  沈年衍嘆了口氣,解釋道:「楊家雖然對外號稱有四萬之眾,但從軍的人有三分之一都是女兵,邊關境內男性稀少……而且那精銳之名也不是楊家手下的四萬人馬,而是她們親軍組成的重甲鐵騎。兩國交戰也是國力之爭,我說十多日都是極限。」


  「那,大人……」

  沈年衍苦笑了一聲,露出一臉無奈的神色,說道:「事到如今,我們被困於遼國境內已無事可做,只能寄希望於年輕一輩了……希望聖人不要在關鍵時刻給楊家添堵。」

  ……

  經過前一日的突襲與失利後,遼軍突然沉寂了下來。

  但熟悉遼軍做派的楊纖凝知道,這種不同尋常的安靜,反而是遼軍準備動真格,開始正式戰爭的前奏。

  果不其然,在次日清晨,旌旗獵獵,鐵騎如潮,單是排列在大軍前的步兵方陣,就一眼望不見盡頭。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