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犁漢> 第854章 中原

第854章 中原

  第854章 中原

  當偏師之眾如同一把芝麻撒在豫州之地的時候,作為此次的主力軍,張沖的行營正停駐在開封。

  四年前,張沖他帶著弟兄們從泰山的封鎖區一路衝上來,就曾短暫的占領過開封這個小邑,並對當時的開封行營漢軍造成了致命打擊。

  但當時眾人雖然取得了又一個勝利,但大部分人都對未來是迷茫的,他們只是憑藉著本能跟張沖走。

  因為當時的泰山軍兵不過萬,騎不過千,和那諾大的大漢帝國相比,簡直就如同螻蟻。

  但四年過去了,沒人再迷茫,所有人都堅定的追隨在張王身後,甘心匍匐在他的身後,見證大太取得一個又一個奇蹟。

  沒人會懷疑張王高瞻遠矚和魄力,就從這四年泰山軍取得的成就,誰敢質疑王上的決斷?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僅僅四年,泰山軍就擊破了天柱巨人大漢,取得了半個天下。

  而現在,王上要將大軍停在這開封,雖然眾將不解其意,畢竟當時出兵的時候那麼著急,怎麼現在反倒停下來了呢。

  但再主意正的將帥,在張沖面前都收斂住自己的聰明才智。

  畢竟你再智慧,比得上有如淵智慧的王上?

  如是,大軍在停留在開封后,就按照大本營劃分的營區,分地駐紮了。

  當然,雖然大本營暫時停在了開封,但對於各軍的作戰規劃卻沒有停。

  自十二月開始,大本營停駐到開封后,各部就開始進入到兗州地區,一方面在當地建立冬營準備過冬,另一方面利用這個冬天去消滅地方上的豪強殘餘勢力。

  兗州的豪強整體實力是不弱的,但奈何之前袁紹大點兵時,這些小軍頭的很多精銳部隊都被袁紹給抽調走了,所以現在實力大降。

  而本就弱了不止一層,又遇到泰山軍飽騰之軍,結局可想而知。

  在這個冬天,這些分扎在各地的泰山軍就開始四處出擊,利用寒冬的掩護,不斷襲擊攻破豪強的塢壁。

  在解放了大量人口後,這些泰山軍又開始按照河北經驗開始在兗州腹地丈量土地,建立里社。

  在泰山軍十萬大軍的幫助下,只是一個冬日,兗州地區就分布著大量的自耕農里社,一座座簡陋的木排屋拔地而起,一支支護田兵也不斷被整訓出來。

  而泰山軍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兗、豫地區建立紮實的根據地,好在來年春日到來,組織大規模的恢復生產活動。

  今年秋的這次大旱情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天災人禍,整個中原地區幾乎都被這場旱情摧毀。


  雖然救災活動讓泰山軍付出了巨大的財政負擔,但卻也給泰山軍帶來了政權的合法性。

  一個能救民於水火的政權,天然的就是黔首大眾的政權,是受命於民!

  此外,因為旱情嚴重,導致兗豫地區的基層組織基本陷入癱瘓,同時受創的豪強、地頭也因為想要迅速彌補損失,所以加緊從那些黔首和徒隸身上盤剝。

  也因此,當泰山軍進入到兗州地區後,這裡已經有不少自發起義的黔首武裝正攻打地方豪強。

  如此,泰山軍很順利的就在地方義軍的幫助下,平定了兗州地區,並開始在癱瘓的基層組織上開始重建。

  在廢墟上規劃新的里社,讓民眾接受泰山軍的治理,整個流程都變得順理成章。

  而當軍隊在兗州地區整肅地頭、建立里社時,延津這幾座大河上的津橋也是車水馬龍。

  為了恢復中原地區的生產力,讓他們可以成為泰山軍攻略天下的基地,鄴城的政事堂上,由首席門下度滿親自下發的援助令也送到了北疆各區。

  大量草原牧民在北地精騎的護送下,驅趕著無數的草原牛南下中原。

  光是為了供應這些牛群沿路的草料,鄴城政事堂都花了血本,光是從民戶、里社中收購的草料,就使得草料的市價漲了一半。

  這還是泰山軍利用里社這個基層機構來收購的,要是直接從市面上買,那怕是漲個三四倍也是可能的。

  不過雖然這次收購草料頗有點手忙腳亂的樣子,但也給政事堂諸公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以前泰山軍的這些智庫們在推行里社制度時,更多的是從土地和行政去考慮的,認為這是泰山軍的立業之基,是合法之石。

  但這一次利用里社收購草料,卻給諸門下見識到了里社制度的另一個巨大作用。

  那就是它可以以一個非常低的成本去汲取社會資源,今日他們可以通過里社收購草料,明日就可以收購其他農物。

  而且通過財政而不是行政命令,讓這種汲取物資的手段更加溫和,也讓效率得到了提高。

  可以說,由泰山軍結合此世情況的里社制度,終於成為了一種調動社會資源、分配社會資源的抓手。

  也因此,它必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成為大太的祖宗之法。

  此外,這一次政事堂之所以能這麼迅速配合中原大本營開展賑濟活動,也和度滿這一次乾坤獨斷有關係。

  當張沖在河洛地區大敗袁紹後,當時鄴城方面就形成了共識,認為下一階段大太的戰略重心就是經營中原。

  雖然後面度滿他們在和洛陽的張沖交換了意見,得知王上在東西兩面的考量,清楚雖然東面很重要,但西面的關中卻可能隨時有變故。


  所以當時張沖這邊更多的是負責關西那邊的準備,也有了之後先關西後關東的戰略規劃。

  但誰也想不到,關東局勢變化太快,本該是死對頭的青徐竟然出現了聯合,眼見著青、徐、揚三州在江淮地區對中原形成了新的包圍網。

  當時張沖立即決定將攻略重心重新放在中原地區。

  實際上,在當時的鄴城方面看來,這才是正確的道路,因為泰山軍在中原地區本就是有根基的。

  先是泰山的關羽在汶水地區堅持苦戰三年,然後是魯中南、河濟兩個地區的根據地像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中原地區的人口,成為泰山軍在東方的活招牌。

  所以,論經略中原,泰山軍先天就比江淮群雄們要有優勢。

  而且,中原這個地區太重要了。

  雖然經歷了三個月大旱,又頻遭戰亂,但中原地區不論是戰略地緣還是人口、文化都是帝國最核心的地區。

  當時鄴城的度滿就在寫給張沖的奏疏中強調了中原地區對大太的重要性。

  在其奏疏中,度滿開宗明義就是一句話:

  「得中原者得天下,得中原民心者得天下。」

  短短一句話,將中原之於大太的重要性強調的一清二楚。

  而現在,中原地區的形勢出現了巨大變化。

  隨著江淮群雄的結盟,他們正將勢力侵入中原地區,其中泗水附近的梁、沛等地已經有不少豪強倒入了徐州。

  如果泰山軍不能迅速占據中原地區,不能恢復中原生產,那在南北的對抗中,泰山軍會困難重重。

  所以,在當時張沖還在派遣于禁西征關中的時候,度滿就力排眾議,先行下發了調動草原的牛群南下冀州的決定。

  做了這些,度滿才將他對中原形勢的看法和我軍的應對俱寫了條陳,發給了河洛行營的張沖。

  在寫下這些條陳的時候,其實度滿已經有了某種覺悟。

  那就是別看他好像是對的,但他的行為從本質上卻是侵蝕了大量屬於王上的權柄。

  將數萬頭草原牛運到中原,中間涉及多少任命,錢糧,整個行動的開關就是政事堂直接決定了?

  雖然度滿在事後做了詳盡匯報,但大錯已經得鑄,不可挽回,所以度滿的自封奏疏實際上就是請罪表。

  而當張沖收到這奏疏後是什麼心情呢?

  張沖十分為度滿的主觀能動性而高興,他知道官僚們都是什麼樣的行為作風,那就是只要有的選就一定會做那種兩面光的角色。

  只要不做事就不會錯,手往袖口一插,談談心性道德,榮華富貴少不得他的。

  但度滿偏偏做了對自己最不利的事情。

  張沖明白,度滿當然可以先請示自己,然後再下發公文到北地、草原,然後再準備遷移牛群南下。

  但等這些四平八穩結束了,到時候冬天就到了,大雪寒冬的,人都呆不住野外,如何趕路。

  而等寒冬一過,立馬就是春耕,到時候牛群還在黃河以北,到時候大太花費了那麼多精力、錢糧,辛辛苦苦把牛群趕到中原,最後還是沒用白搭。

  所以度滿要想辦這事,就一定要獨斷專行。

  而越是了解官僚的基本操行後,張沖就越發珍惜像度滿這樣的門下,能做事,能扛事,此為真宰相也。

  所以,張沖大筆一動,同意了度滿的政令,並為他之後的一系列任命做了背書。

  至此,張沖的豁達大度和度滿的勇於人世,兩者一結合才有了今年冬的壯舉。

  十萬頭計的草原牛源源不斷從延津一帶南下,同時南下的還有大量種子和農具,甚至鄴城方面還組織了大量的農家好手,南下中原指導黔首們耕作。

  可以說,萬事俱備,就等來年開春。

  而與此同時,隨著「南下中原」政策經過整個大本營的背書,鄴城方面也得以調動了大量人力、物資南下支援中原。

  其中度滿光將本年河北考核的上吏全部都派往了中原郡縣,準備和當地的泰山軍配合,建立郡縣一級別的行政。

  在動員縣令們南下的大會上,度滿再一次強調了中原對泰山軍的重要。

  度滿對所有人道:

  「早一日復中原,天下窮苦人就少一日苦。早一日復中原,這天下安康就早一日。」

  可以說,對中原地區的光復進程直接決定了天下光復的進程。

  就這樣,在一聲聲「全力支援中原」的口號中,數百名河北吏沿著鄴城道南下中原。

  他們將沿著延津到白馬一帶,等候王上行營的到來,然後就會由大本營的統一安排,前往中原各郡縣。

  而當張沖帶著六萬多大軍抵達開封一帶後,意外的接受了這一筆意外之喜。

  可以說,正是鄴城方面的妥善部署,泰山軍才能這麼快的控制中原地區。

  而這還是第一批的進入中原的政務吏。

  當確定王上的行營會在開封地區過冬,度滿那邊就開始組織起了第二批進入中原的幹部。

  度滿根據中原的形勢,從冀、幽、並三地抽調了大批軍事、政務、後勤等官吏南下中原。


  甚至度滿還配合祭孫那邊,派遣了數量眾多的太平道吏南下,一同進入中原。

  度滿很清楚,越是這個時候,中原地區的百姓們就越會信奉黃天,獲得精神的慰藉和安全的身份。

  就這樣,來自鄴城政事堂的命令急急如星火,頃刻間傳遍整個河北地區。

  得到新任命的官吏們因為趕時間,根本不能先到鄴城集中,他們或騎馬、或徒步、或坐船,日夜兼程,長驅百里,全部向對岸的白馬集合。

  最後,光這第二批的援助軍政吏,人數就達到了千人之多,可見河北方面對於恢復中原的決心。

  正是河北支援來了大量的幹部,這才使得張衝決定留在了開封地區過冬。

  實際上,當他南下中原後,青徐那邊就開始減少了對泰山地區的進攻,並開始有意識沿著睢水、泗水這些重要河流構建防線。

  而對面的主動降溫,也讓張沖不急著東進了。

  因為張沖深刻的明白,此時的他是沒有直接到淮泗地區決戰的條件的。

  這倒不是軍事兵力上的缺乏,而是泰山軍沒有穩定的後勤基地。

  當張沖帶著主力大軍進入到兗州地區後,大軍的後勤就依賴於豫州地區繳獲的豪強儲糧。

  但因為從各地徵集再運往前線軍隊,泰山軍在身後拉下了漫長的補給線。

  而自此,數不清的盜賊、餓民就開始襲擾車隊,搶掠糧食。

  劫掠後勤車隊的不僅只是那些亂兵,實際上,有些地方整里整里的老百姓也開始劫掠了。

  不是他們不知道泰山軍好,而是他們實在餓得沒辦法了。

  今個他們不和同里的人搶車隊,明天家裡的孩子就得餓死。

  如此,當越來越多的後勤被襲的消息傳到張沖耳邊,他就明白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他現在不是當年帶著萬餘兵馬千里轉戰,而是帶著近十萬大軍,原有的後勤補給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當年,地方上的亂民是泰山軍的潛在盟友和兵力的預備軍,但現在泰山軍不僅沒辦法從中獲得力量,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支援他們。

  如此,再如此前那樣輕兵急進,一旦大軍在前線遇到挫折,那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此刻,張沖手上的六萬主力大軍,基本都是隨他轉戰天下的精銳。一旦在這裡丟完了所有精銳,那後果簡直比曹操官渡之戰還要慘。

  可能本該天下一統的時間線都要因此發生波折。

  所以,此時就容不得張沖不謹慎了。


  現在,青徐的敵軍正開始堅壁清野,那正好,我也在這開封紮營過冬,然後用一個冬日,將中原打造成大太穩定的後方。

  至於,為何選擇是開封?那能有什麼原因?

  不就是因為一旦春水泛濫,他可以帶著大軍沿著鴻溝水直入濟水,轉入泗水,直殺這一次目的地,彭城!

  而彭城,眾所周知,就是那個決定朝代興亡盛衰的地方。

  是非曲直,到了那裡終究要有個結果的。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