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織影記> 第139章 開始做壺啦

第139章 開始做壺啦

  第139章 開始做壺啦

  「我們製作紫砂壺的第一步呢,首先要切分好適量的泥塊。」

  安排好場地的龔舟輕拍著桌面清了清喉嚨,遂動手拿過那份已陳腐好的熟泥:「來,小許同志,你們離近點來看——這就是已經陳腐好了的熟泥了,手感是不是跟咱們那會剛打出來的生泥不同?」

  

  「嗯……這個泥不粘手,好像也沒那麼容易掉渣。」心思一向細膩的白妙妙率先開口——她剛看得真真的,這泥在龔舟老師手裡都快被捏成個大扁坨坨了,邊上也沒見多少不規則的裂口。

  「對,這就是陳腐的重要作用之一,」龔舟讚許頷首,「——它能讓紫砂泥的性質變得更為穩定,更適合被拿來做壺。」

  「那咱們今天先做個比較簡單基礎一點的西施壺——這壺圓溜溜的,小巧,好看……壺身分這麼大一塊泥料就應該夠用了。」

  「切分好了泥塊,下一步就該拿工具將這泥塊拍打成泥片了——咱們這一步叫『打泥條』。」

  「這個打泥條的工具呢,說來也是咱煉泥那會剛見過的熟臉——喏,大木槌,我們一般管它叫木搭子,不過,為趁手省力考慮,打泥條用的這個槌子,我習慣找人做得比煉泥那個稍微小上一點,力氣小的小朋友也可以揮得動。」

  龔舟說著又掏出那麼個半圓半方的小木槌,啪啪幾下,輕鬆將一團紫砂泥拍成了個長片。

  「打泥條跟煉泥那會的用力準則大差不大差,也講求儘量不要光使手腕上勁,打泥條的時候要將泥片打的光滑平整、薄厚均勻……不能打得坑坑窪窪,薄一塊厚一塊更是咱們打泥條時的大忌。」

  「可以說,打泥條就是技術與體力的雙重結合——這就相當考驗制壺人的經驗,和每次拍打泥條時,對自己手下力道的掌控了。」

  「——出力要均勻,下手要乾脆平穩,猶豫的話就有可能會導致木槌受力不夠勻稱,或者讓本來拍平整了的泥條發生了輕微形變。」

  「當然,也不是所有款式的紫砂壺都需要用木槌拍打出合適的泥條。」剛敲好了泥片的龔舟抓著槌子微頓了語調,「有些款式的紫砂壺,就追求制壺師用手在泥片上捏出來的那些不規則的自然紋路。」

  「——這種壺的泥片就不需要過分拍打,只需用手指和掌心捏按出合適大小的泥片,再將泥片放置在桌面上簡單壓平、用工具切割出我們所需要的形狀就可以了。」

  「剛打好的泥片是沒有規則的形狀的,我們需要用專門的矩車、直尺,給它劃割出合適的形狀——劃好的泥片要比我們需要的壺筒圍長上一些,因為料多了咱後期可以裁掉,但料少了不能補,只能重新拍。」

  「注意,這個身筒泥片的高度可是很重要的哦——咱們後面整個壺的高度,跟這會泥片高度可有很重要的關係。」


  「喏,壺身的泥片咱們這就劃好了,有些制壺師會在這一步做完後,在內壁上蓋一個內壁章,以作防偽之用,我們今天這個西施壺一會要拍打的地方較多,就不蓋這個了。」

  「再下一步是要打出底片和口片,」龔舟邊說邊動作嫻熟流暢地敲打出四塊適合的泥片,又拿矩車劃出來四塊大小不同的圓,「這一步沒什麼特別的,跟前面打桶身時的步驟是一致的,就是劃出來的泥片形狀不一樣而已。」

  「這個矩車長得好像圓規。」許意遲撓著腦殼嘟囔一嘴,龔舟應聲笑著點點腦袋:「對,矩車就是做紫砂陶用的特殊圓規。」

  「那現在,我們身片有了,底片和口片也有了,接下來就該圍身筒了。」

  「我們後面圍身筒、上底片口片和粘壺嘴壺把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特殊的粘合劑,我們的行話叫『滋泥』,也可以被稱作『脂泥』。」龔舟音調輕快,隨手從身邊桌子下的小抽屜里翻出只小塑料包,裡面裝著些干透了的紫砂泥料。

  「我今天特意沒讓他們拿提前做好的滋泥出來,想著給你們三個孩子現場演示下滋泥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塊干透了的紫砂泥呢,和我們方才拍壺身片的泥是同種的料子。」龔舟一邊講,一邊將那干透了的泥塊托舉起來,示意許意遲等人上手捏捏。

  白妙妙見狀率先大著膽子伸了手,入手的泥塊既干且硬,帶著點微妙的磚塊質感,還真是幹得不能再干。

  「滋泥就是把晾乾了紫砂泥敲碎後加水,令其自然復水成干漿糊狀的紫砂泥,我們添水的這個過程,叫『復滋泥』。」龔舟見幾人捏過了泥塊,就手將之扔到塊小板盤上,那工具敲碎後又動手往盤子上添了點水。

  「這個水和泥的放置比例是不固定的,具體放多少,全看制壺師個人的經驗和手感——水放多了,滋泥太濕,粘不穩,可能會流把歪斜;水放少了,滋泥太干,粘不住,有概率燒制開裂。」

  「誒~你們都湊近點來看看——咱們這個滋泥,大概復水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這樣的滋泥用起來是很順手的。」

  拌好了滋泥的龔舟朝著場中人招了招手,確保每個人都能看清小板盤上的滋泥狀態了,這才調過頭去,重新抄起桌上的長條泥片,小心將其堆圍在了木轉盤上。

  「圍身筒——咱們西施壺看起來是圓溜溜的,所以身筒圍得要比底片和口片都大上一些……大概這麼大就夠了。」龔舟拿手著圍出個身筒——像他這樣做紫砂壺不知道做了多少年的老師傅,各種壺的造型尺寸早便爛熟於心,已然不需要步步都拿著尺子小心比量了。

  「多餘的泥片切掉,兩頭相接——這個看著比你們小姑娘刮眉用的小刀還薄一些的刀,叫鰟(音,『旁』)鮍(音,『皮』)刀,我們拿來切削泥片用的,這名字不太常見,記不住就算了,記得住的,字怎麼寫,回去自己查一下,我就不說啦。」

  「現在,咱們身筒圍好了,開始拍身筒——拍的時候是先拍肚子再拍底,拍完了底,咱們才能再開始上那個底片。」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