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小李杜杜牧
杜牧是一位傑出的晚唐詩人,他與杜甫齊名,人稱小杜。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常常被貶,但在文學上,造詣極高。
他的古詩流傳至今,每一首都是巔峰之作。
杜牧一生顛沛流離,也許是人生困頓的境遇,才成就了杜牧無數驚艷的之作。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杜牧生於陝西西安。」
「京兆杜氏是魏晉以來的高門世族,其家世之顯赫。」
「在歷代詩人中都是不多見的,可謂一門朱紫,世代公卿。」
「他的祖上曾是上層統治人物,十六世祖杜預是晉代的鎮南大將軍。」
「曾祖杜希望文武雙全,清廉自守,深受唐玄宗器重,歷任鴻臚卿。」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他驍勇善戰,斬敵千餘級,令吐蕃畏懼。」
「杜希望還特別愛重文學,唐朝著名詩人崔顥便出其門下。」
「祖父杜佑官至宰相,封岐國公,歷經德宗、順宗、憲宗三朝。」
「高居相位長達十年之久,是一個在中唐時期有極大影響力的政治人物。」
「杜牧的兩個伯父分別官至司農少卿和桂管觀察使,其父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
「杜牧從兄杜驚迎娶了憲宗愛女岐陽公主,後來官至宰相,封邠國公,是典型的名門之後。」
「元和七年,杜牧10歲。」
「同年十一月,其祖父逝世,享年七十八,冊贈太傅,諡曰安簡。」
「本來他的父親還在做官,但家庭情況越來越不行了。」
「他家的房屋三十餘間,因還債而歸於他人。」
「他們全家數度遷移,居無定所,家裡的奴婢也逃走了。」
「穆宗長慶二年,杜牧20歲,其開始閱讀《尚書》及十三代史書。」
「長慶四年,唐穆宗李恆卒,太子李湛即位,即唐敬宗。」
「在唐敬宗寶曆時,大興土木,宮室巍峨。」
「時年23歲的杜牧創作宮賦散文《阿房宮賦》以諷諫。」
「《阿房宮賦》起筆雄偉警拔,非同凡響。」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這幾句話還和結尾的句子緊密呼應。」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原來,不愛百姓只愛紛奢的統治者,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蘇軾:年少不懂杜牧傷,讀懂之日滿滄桑。
那一年,李白載酒邀月已乘風仙逝,詩聖杜甫也飽經生活零落之苦魂歸多年。
也是在那一年,同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的杜牧誕生於大唐長安。
如果說別人是含著金湯匙出生,杜牧則是腰纏紫袍玉帶出生。
杜牧生於權貴之家,一門十宰相。
如果說在投胎選擇上杜牧是天選之子,那麼在少年時代的他就是人間錦鯉。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從軍夢,杜牧也是如此。
在杜牧還是個小小少年之時,唐朝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割據之地。
因此心懷家國的杜牧苦心研究《孫子兵法》,為此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和許多策論文章。
文人趙括對兵法是紙上談兵,可同樣是一介書生地杜牧的軍事才能卻在實踐中得到認證。
少年杜牧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後,竟然大獲成功,杜牧也因此聲名遠播。
同許多報國無門的文人相比,杜牧的軍事才能得以施展本是幸中之幸。
《阿房宮賦》帶給杜牧的除了一賦文明天下知外,還給了他進入大唐官場的入場券。
時任侍郎的崔郾奉命到東都洛陽任主考官,主持進士科考試,文武百官們都為他擺酒餞行。
當朝元老吳武陵手拿《阿房宮賦》當場誦讀,替杜牧向崔郾求得狀元之名。
就這樣,杜牧憑藉《阿房宮賦》進士及第,成功開啟大唐官場副本。
那時的他少年得志,春風得意,在登科後同朋友一起到長安郊外的文公寺遊玩。
由於寺中和尚不認識自己,杜牧還寫詩自報家門嘲諷。
少年王孫公子,及第登科折桂,才情詩賦天下知,打馬洛陽赴長安。
最好的年紀逢得最好的機遇,擁有可以想像的璀璨前途。
那一年的杜牧如何不鮮衣怒馬,如何不春風得意?
那一年的他從未想過命運的大手開始載著無限的風霜坎坷、蹉跎錯過向他襲來。
如果說杜牧的前半生是一片坦途,那麼與張好好的愛情就是他那事事順意的人生初次失意。
杜牧初逢張好好,是在洪州沈傳師門下做幕僚。
那一年杜牧26歲,是少年得志從京都下到地方歷練的王孫公子。
那一年張好好13歲,是身世伶仃又驚才絕艷的歌女。
或許命運安排某些人的出現是不為結果的,只為驚艷彼年時光,溫柔彼年歲月。
少年人的愛戀如燎原之火,無處隱藏。
杜牧和張好好的郎情妾意焦灼了貪戀張好好美色的沈述師,他是杜牧的上級長官沈傳師的弟弟。
忿怒的沈述師行動快速的納了張好好為妾,至此一對苦命鴛鴦兩分離,杜牧也就此錯過刻骨銘心的初戀女友。
張好好出嫁之時曾留詩給杜牧,詩中寫道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
杜牧也毅然決然的要告別自己的傷心之地,前往揚州。
可他依舊對張好好念念不忘,於是杜牧贈詩張好好。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經常說的一句春風十里不如你,正是出自於詩人杜牧告別愛人卻又念念不忘的此詩。
杜牧在揚州期間,經常流連於秦樓楚館。
眠花宿柳,今朝逢小紅,明夕約小翠。
但這些姑娘最大的特點恐怕就是哪裡同張好好有相似之處。
「但這個道理統治者總不明白,於是杜牧萬般感嘆。」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他說得再明白不過,要敬宗引以為戒,莫蹈前人覆轍。」
「文宗大和元年,杜牧25歲,因其堂兄杜悰官於澧州。」
「於是便出遊澧州及同州澄城縣,其間創作散文《燕將錄》。」
「大和二年,在東都洛陽應進士考試。」
「杜牧因《阿房宮賦》被一向,以潛舉薦賢才聞名的太學博士吳武陵看中。」
「於是吳武陵向當年的主考官禮部侍郎崔郾推薦杜牧。」
「同年二月,科舉放榜,高中進士第五名。」
「同年潤三月,杜牧又赴長安參加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試。」
「以第四等及第,唐文宗李昂授其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三年,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中,被聘為江西團練巡官。」
「同年九月,沈傳師出任宣城觀察使,杜牧隨其到宣城。」
「翌年受沈傳師弟弟沈述師之託為已古詩人李賀創作序集《李賀集序》,隨後其先後創作古詩《贈沈學士張歌人》。」
「大和七年,杜牧受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邀到揚州,擔任淮南節度推官,不久轉掌書記。」
「杜牧來到揚州後,夜間常到青樓酒肆游賞。」
「牛僧孺對杜牧很關心,故對他這種行為很擔憂。」
「但又不好直接點破,就暗中派兵卒保護他。」
「如果杜牧平安,兵卒就送回平安報。」
「大和九年,杜牧官升監察御史,赴京就任。」
「這個時期,唐文宗不甘心受制於宦官。」
「於是重用鄭注、李訓,謀誅宦官,李中敏、李甘都是杜牧的好友。」
「先是李中敏因為上書請斬鄭注而被迫引退,居於洛陽。」
王安石:長安公子杜牧,在無情的時代,多情地活著。
有一年,杜牧遊覽湖州之時,當地官員為迎合杜牧便設宴遊船競渡選美。
遊玩一日,面對滿目衣鬢生香,穿紅著綠的美人們,杜牧依舊不為所動。
杜牧與張好好曾一起游東湖,看秋浪,日日相見,不見便會想念。
所以直至在落日餘暉的照耀下,滿湖秋水被抹上艷色。
杜牧逢著在湖邊收工的一對母女,女孩清麗可愛,十餘歲左右。
恰似那年與杜牧初逢地十三歲的張好好,杜牧一眼萬年。
同張好好的錯過令杜牧懊悔終生,所以這次他不想再錯過。
杜牧當即就向女孩提親下聘,並約定十年之內一定來迎娶女孩。
杜牧滿心歡喜的期待女孩長大,期待自己可以調任湖州。
然而宦海沉浮,杜牧調任湖州的夢想竟花費了十四年才得以成真。
可是當杜牧滿心歡喜的找到母女二人,見到的卻是少女早已開花結果,懷抱三子的景象。
杜牧少年之時得遇張好好,此後這一生情愛都在追隨張好好,青眼之人皆有張好好的影子。
可無論是張好好,還是初遇即下聘的少女,杜牧一生的愛情都寫滿了遺憾與錯過。
除了感情上的失意,自33歲之後的杜牧在仕途中也是失意之人。
杜牧33歲的那一年,始發甘露之變。
那是一場皇權與宦官當道的鬥爭,波連了無數朝廷官員。
杜牧雖然因為調任洛陽而得以逃脫,可他的摯友血親大多或被流放治罪,或死於此次政變。
杜牧也從一個事業一片坦途春風得意的少年郎變成一個謹小慎微、沉默寡言的失意者。
仕途上的不順並沒有擊垮杜牧,可最讓他痛苦的是從小疼愛的弟弟突發眼疾,雙目失明。
由於在外地做官,不能隨意走動,杜牧和弟弟分離兩地,卻日夜惦念。
後來聽聞同州有一著名治療眼疾的醫生石公集,杜牧大喜過望。
寧願放棄回京復職的機會,也要為弟弟治療眼睛。
然而可能前半生的幸運花光了所有運氣,下半生的杜牧總是被失望坎坷包圍著。
回京復職的機會離他遠去,弟弟的眼疾也沒有治好。
除了甘露之變,杜牧的仕途還因為受到牛李黨爭的影響異常坎坷。
報國無門的他回首半生,除了少年時代燦若驕陽的光輝履歷,自己在政績上毫無建樹。
所以回首半生,杜牧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遣懷》。
十年彈指一揮間,好似大夢一場,我聲色犬馬,最終只在秦樓楚館間落得薄倖郎的聲名。
究竟是經歷了多少宦海沉浮、離合悲歡、曲終人散,才會讓一個本是滿腔抱負的天之驕子。
回首半生結果只道一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就在杜牧已經被生活磨礪的滿身風霜與滄桑,他遇見了美人遲暮,遭人拋棄的初戀女友張好好。
杜牧看見曾經名動江西城,自己魂牽夢縈放在心頭妥帖藏好的初戀,正動作熟練的當壚賣酒。
少年心性時不懂,直至滿身滄桑時才會明白,我們都是怕見故人的。
不怕故人不認,亦不怕故人認不出。
只是被生活打磨的沉默寡言的我們早已近鄉情怯曾經那個嬉笑怒罵自由,萬事隨心隨意的自己。
杜牧的宦海沉浮,仕途不順。
除了和朝廷黨派相爭,突發政變相關。
也與他憂國憂民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相關。
「李甘這時又因反對鄭注作宰相被貶為封州司馬,此事讓杜牧感到憤慨與危懼。」
「於是以身體有病為藉口,以監察御史分司東都。」
「同年,杜牧在洛陽東城遇張好好,感舊傷懷,於是創作《張好好詩》。」
「開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取道長江、漢水、南陽、武關一線。」
「隨後赴京,就任左補闕,史館修撰。」
「開成五年,又遷膳部、比部員外郎。」
「武宗會昌二年,他又被外放為黃州刺史。」
「會昌四年,杜牧遷池州刺史。」
「池州城南的齊山很美,他邀請好友、詩人張祜同游,寫下《九日齊山登高》。」
「在池州任上剛滿兩年,杜牧又調任睦州刺史。」
「會昌六年,杜牧又調任睦州刺史。」
「他乘船沿大江東行,經過潤州,創作古詩《潤州二首》。」
「大中二年,杜牧回到長安任司勛員外郎、史館修撰。」
「翌年,其升遷為更部員外郎,這是比較重要的職位。」
「但其卻請求外放湖州做刺史,歷經三次上書宰相,最終於大中四年獲得批准。」
「赴湖州之前,他寫下《將赴吳興登樂遊園一絕》,表露自己的心跡。」
「大中五年,杜牧四十九歲,杜牧弟弟杜覬病死、知已好友周也逝世了。」
「杜牧非常沉痛,他為他們寫祭文和墓志銘。」
「這年冬天,他回到長安,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
「不久遷中書舍人,長安城南下杜樊鄉有杜佑的樊川別墅,他重加修理。」
「他的官在升著,但身體越來越不行了。」
「大中六年十一月患病,其自撰墓志銘。」
「有一天他喝多了,對外甥裴延翰說。」
「我老了,我一生無所夸,惟數百篇文章,略可傳世。」
「將來你替我作序,號《樊川集》。」
「杜牧病卒於長安安仁坊宅中,享年五十歲。」
辛棄疾:若說杜牧怎風流,清明詩詞排第一。
晚唐時節,皇帝與權臣信仰佛教,大興土木,建寺成廟。
晚唐時節,皇帝喜美色,沉迷於享樂,杜牧寫詩嘲諷。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為了勸諫統治集團不要再耽於享樂,腐朽昏庸,杜牧更是在詩中寫道。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的詠史懷古詩筆鋒尖銳、言辭辛辣,句句直指統治集團的昏庸無道。
所以天才少年杜牧人至中年後,不是被閒置棄用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因此報國無門、不受重用的杜牧行至赤壁古戰場,他沉痛寫道。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少年郎一篇《阿房宮賦》天下知,驚才絕艷的杜牧怎麼可能寫不出阿諛奉承的吹捧當朝統治者之詩。
出生京城豪門,曾放逐花間的杜牧若是想要玩樂恐怕也會是箇中翹楚。
可是他不願意,他冒著被統治集團厭惡、貶斥的風險,也要將憂國憂民的犀利之言化作利劍直逼統治集團心頭。
盼他們迷途知返,收拾舊山河,還百姓盛世大唐。
因為他是杜牧,他是十門宰府,個個英傑杜氏一門的忠良之後。
他是從小便矢志不渝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杜十三。
從少年得志到中年滄桑,從流連花叢到錯失所愛,從天之驕子到墜下高台。
從青樓楚館風流客到憂國憂民失意人,杜牧的一生寫滿了突變與戲劇性。
所以即使他的詩篇名動天下,即使是被貶遠離權利中心也是一地高官。
即使自嘲落魄書生也還是美人環繞、紅袖添香,但杜牧還是抑鬱不得志
最終逝世於樊川別墅,那一年杜牧年僅49歲。
一代天之驕子、憂國憂民的詩人帶著對天下百姓的不舍,帶著對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無奈滄桑,悄然離去。
以一己之力撐起晚唐詩壇,墨筆一揮便是錦繡文章的詩人杜牧。
對於自己的墓志銘卻只是平白的寥寥數語,一生功績點墨未著。
從鮮衣怒馬少年郎,到年歲未老須先白的滄桑他鄉客,杜牧對自己的一生是不滿的。
他滿腹的抱負和理想都未得施展,他擁有美人無數,卻永遠錯過那個春風十里皆不如的張好好。
及第登科後的杜牧從洛陽打馬奔赴長安,那一年他春風得意,應是同春天同樣耀眼。
在得知杜牧逝世的消息後,張好好同是從洛陽奔赴長安,最終自盡於杜牧墳前。
正是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墮樓人。
從天之驕子到墜下雲台,滿腔抱負無處施展,抑鬱致死,杜牧對自己的一生是極不滿意的。
然而是非公道,自有後人評說。
就像秦始皇的阿房宮早隨著他的二代一起傾覆沒落,而杜牧關於《阿房宮賦》憂國憂民的深刻哲理卻真正做到了歷萬代而不衰。
就像每年的清明時節寄哀思,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垂髫小兒都會道一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彼年春風明月不知意,此日青史昭昭顯真機。(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