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611章 兵敗自殺章邯

第611章 兵敗自殺章邯

  秦二世元年,天下百姓為了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紛紛揭竿而起。

  同年七月,陳勝與吳廣在大澤鄉率領戍卒九百人發動起義。

  秦二世二年,陳勝派遣的周文等將領到達函谷關,兵卒多達數十萬人,戰車上千乘,到了戲亭就駐紮下來了。

  秦二世胡亥甚感震驚,與群臣商量問該怎麼辦。

  少府章邯認為,盜賊已經來了,兵多且強,現在調派附近縣城的軍隊已經來不及了。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驪山刑徒很多,請求赦免他們,給他們武器攻打盜賊。

  秦二世於是大赦天下,派章邯為將領迎擊楚軍。

  章邯大敗周文,周文出關逃去了曹陽,兩個月後,章邯追到曹陽,周文戰敗,周文再次逃去了澠池,十餘日後,章邯進軍澠池,大破周文。

  周文自刎,雙方的士兵才停止交戰。

  周文自刎後,吳廣麾下的將軍田臧等人聚一起謀畫,他們認為不如派遣少量的士兵,足以圍守滎陽城就行,把剩餘全部的精銳部隊用來迎擊秦軍。

  「考慮到吳廣不懂兵法權謀,田臧等人擔心吳廣阻礙他們的計劃,便假冒陳勝的命令殺掉了吳廣,把吳廣的頭獻給了陳勝。」

  「陳勝派使者賜給田臧楚國令尹印章,任命他為上將。」

  「田臧於是就派李歸等將士圍守滎陽城,自己則帶領精銳部隊向西挺進在敖倉引戰秦國軍隊。」

  「雙方交戰中田臧戰死了,軍隊潰散。」

  「章邯率領軍隊繼續向前在滎陽城攻打李歸等人,打敗了他們,李歸等人戰死。」

  「陽城縣人鄧說帶領軍隊駐守在郯地,章邯的別將打敗了他們,鄧說的軍隊潰散逃去了陳縣。」

  「銍縣人伍徐帶領軍隊駐守在許縣,章邯擊敗了他們,伍徐的軍隊潰散都逃往陳縣。」

  「陳勝斬殺了鄧說。章邯擊敗伍徐後率兵攻打陳縣,上柱國房君蔡賜戰死。」

  「章邯繼續率軍攻打陳縣以西的張賀軍隊。」

  「陳勝出城督戰,陳王的軍隊被章邯打敗,張賀戰死。」

  「臘月,陳勝逃去汝陰縣,回到下城父,他的車夫莊賈殺死陳勝投降秦國。」

  「章邯徹底打敗陳勝後,於是進兵向臨濟縣攻打魏王魏咎,魏王於是派周市出城去向齊國、楚國求救。」

  「齊國、楚國分別派遣項它、田巴帶領軍隊同周市回去救魏。」

  「齊王田儋也率兵前去救魏。章邯夜裡銜枚突襲,將齊、魏軍隊一網打盡。」


  「齊王田儋被斬殺於臨濟下,田儋堂弟田榮收編剩下的士卒向東逃到東阿城。「」

  「周市戰死,章邯派兵包圍臨濟城,魏咎投降,自焚而亡。」

  「楚將項梁聽說田榮情況危急,於是率兵支援。」

  「劉邦和項羽也前來支援北上攻打秦國。」

  「在東阿城打敗了章邯的軍隊。」

  「章邯向西逃走,項梁則率兵追擊。」

  「齊軍撤軍後,只有楚軍繼續向北追擊秦軍。」

  「項梁派劉邦和項羽令率兵攻打城陽縣,屠殺了全城。」

  「後又率軍追擊章邯軍隊,在濮陽縣以東打敗了章邯。」

  「章邯再次振興軍隊,駐守在濮陽城,開河堤放水環城以此護城,劉邦、項羽見狀決定進攻定陶,定陶沒有攻打下來,劉昂、項羽向西去雍丘巡視,在這裡與秦軍交戰並打敗秦軍,斬殺了三川守將李由。」

  「項梁率兵從東阿向西到達定陶,再次打敗秦軍,另一邊項羽斬殺了李由,如此項梁日漸輕視秦軍,顯露出了驕傲自滿的態勢。」

  「宋義勸諫他收斂他不聽,而秦國增援強健了章邯的軍隊。」

  「秦二世二年九月,在定陶章邯夜裡銜枚突擊項梁的軍隊,徹底打敗項梁,最終斬殺了項梁。」

  「章邯斬殺了項梁,認定楚國的名將已經死了,沒有其他人與之抗衡,於是決定向北渡過黃河攻打趙國。」

  「章邯帶領軍隊到達邯鄲,把老百姓全都趕到河內,將城牆夷為平地。」

  「張耳和趙王歇逃去了巨鹿城。秦將王離包圍了巨鹿城。」

  「趙國將領陳餘往北收編常山兵,得到幾萬人,駐守在巨鹿城北面。」

  「章邯帶領軍隊駐守在巨鹿城以南的棘原,修築甬道連接黃河,給王離運送軍糧。」

  李世民:章邯解決秦朝燃眉之急後繼續向山東義軍出擊,正在圍攻滎陽的田臧覺得自己肯定無法與秦軍抗衡,

  而他的領導則是驕傲蠻橫且沒有戰略眼光的吳廣,所以他假借陳勝的命令,殺掉了起義軍的二號人物,

  並自己率兵在敖倉迎戰章邯,結果田臧戰死。

  章邯乘勝追擊,很快便攻入了張楚的國都陳縣,義軍首領陳勝在逃亡之時被自己的車夫莊賈所殺。

  攪動山東天下反的張楚政權覆滅了。

  當時是秦二世二年十二月,距離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起義,也僅僅六個月左右的時間,章邯實在功不可沒。

  消滅張楚的次月,即秦二世二年正月,章邯率兵包圍了魏國的都城臨濟,魏相國周市突圍,向義軍求救。

  六月,章邯擊潰了前來救援的齊楚聯軍,斬殺齊王田儋、魏相周市,走投無路的魏咎實在是條漢子,他在與章邯約降之後自焚而死。

  章邯順風順水之時,項梁也如日中天。

  秦二世元年九月,項梁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在收編了陳嬰、黥布、蒲將軍的部隊後,他手下共有六七萬人。

  陳勝死後,他聽從范增的計策,立牧羊人熊心為楚懷王,自號武信君。

  「世為楚將」的項梁很具有戰爭天分,他聽說田榮有難,便與劉邦一同救援,長期所向披靡的章邯戰敗了:

  章邯圍田榮於東阿。沛公與項梁共救田榮,大破章邯東阿。

  項梁的人生終點,正是章邯的人生巔峰。氣吞山河的赳赳老秦又回來了!

  起義軍處處兵敗如山倒,而項梁死後,楚軍內部也要重新洗牌。

  尤其是不甘作傀儡的楚懷王。他迅速來到彭城,果斷地將項梁的軍隊收歸己有,又扶植自己的心腹擔任要職,而明顯邊緣化了年輕的項羽。

  與此同時,楚懷王發布詔令:先入關者王之。

  楚懷王也是挺有心機的,自己本就是項氏所立,楚軍中項氏的勢力盤根錯節,

  他無法直接向項羽下手,於是命令項羽北上,而令劉邦西進。

  他的算盤應該是這樣的——秦軍東奔西突,所向披靡,最好的結果就是讓秦軍幫忙除掉項羽;

  而最差的結果,就是項羽受秦軍牽制,必定裹足不前,到時候再收拾項羽就有理由了。

  這一招真夠陰的,此時的北方,對義軍來說堪稱水深火熱,因為章邯在那裡!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

  當時各路義軍人心渙散,就連手握數萬軍隊的趙國大將陳余也不敢與章邯正面對陣,各路趕來救援的義軍也都作壁上觀,此誠危急存亡之秋。

  「王離兵多糧足,對巨鹿展開急攻。」

  「陳餘於是調派了五千兵卒由張耳的使者張黶、陳澤率領先試著攻秦。」

  「最後的結局是全軍覆沒無一生還。齊、燕也來援救趙國,張耳的兒子張敖率領一萬多士兵趕來支持。」

  「雙方交戰,楚軍取得了一些小的勝利,章邯修築的甬道被切斷,使得王離的部隊軍糧缺乏。」

  「陳餘再次向項羽請求增援。項羽率領全部士卒趕過來了。」


  「楚軍一到巨鹿就將王離包圍,與秦軍正面交鋒,打了九次終於重創秦軍。」

  「章邯帶領軍隊撤退。諸侯的援軍前進攻打秦軍,秦將蘇角被斬殺,王離被俘,涉間不肯投降,自焚身亡。」

  「秦二世三年冬,趙高成為丞相,趙高在朝廷地位甚高,陷害忠良。」

  「這年夏天章邯等人出戰多次退卻,秦二世派人責備章邯。」

  「章邯惶恐,派長史司馬欣去請示。」

  「但是趙高不接見,也不相信他。」

  「司馬欣心裡感到惶恐不安,趕忙回去。」

  「司馬欣回到軍中見到章邯,告訴他現在是趙高當權執政,忠良之臣沒有好下場,將軍打了勝仗有功勞會被處死,打敗了沒有功勞也會被處死,希望章邯能考慮一下。」

  「陳餘也給章邯送來一封信,分析了章邯此時的境況,認為趙高會為了逃脫秦二世的責怪,將責任推卸到章邯身上,先用國法殺了章邯然後派人替代章邯,以此來擺脫禍患。」

  「現在章邯將軍不能直言規諫,何不與其他諸侯聯合,約定一起攻打秦國,割地為王,向南稱孤。」

  「章邯猶豫不決,暗中派候始成去項羽的軍營,想跟他訂下合約。」

  「合約沒有訂成,項羽派蒲將軍晝夜領兵渡過三戶津,駐軍在漳水以南,與秦軍交戰,再一次打敗了秦軍。」

  「項羽帶領全部士兵在紆水攻打秦軍,秦軍大敗。」

  「章邯派人去拜見項羽,打算訂下合約。」

  「項羽召集軍吏跟他們商量,說現在軍糧少,想同意他簽訂合約。」

  「「軍吏都說好。項羽於是與章邯約好日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見。」

  「已經結盟,章邯見到項羽涕淚交零,控訴趙高的種種行為。」

  「項羽於是立章邯為雍王,留在楚軍營中。」

  「漢高祖元年二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劃分天下土地,封各位將領作諸侯王。」

  「分別封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

  「司馬欣為塞王,建都櫟陽;」

  「封董翳為翟王,建都高奴。」

  「同年八月,劉邦採用韓信提供的計謀,從故道縣回,襲擊雍王章邯。」

  「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雍王的軍隊失敗了,趕緊逃走了,在好畤停下與漢軍交戰,又被漢軍打敗,逃回了廢丘。」

  「漢王劉邦隨機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咸陽,率兵將雍王章邯圍困在廢丘。」


  「廢丘久攻不下,到了第二年六月,漢軍施計引水漫灌廢丘,廢丘被淹從而大敗章邯,章邯遂拔劍自殺。」

  杜甫:秦二世得知章邯初戰失利的消息後,派人來到前線對章邯表示了強烈的譴責,重申必須剿匪的嚴正立場,

  章邯非常緊張,趕緊派人去咸陽解釋。

  但趙高把人給攔下了,並且嚴重質疑,章邯從來都是戰無不勝,

  現在突然打敗仗,肯定是立場問題、作風問題!使者如此回復章邯:

  與此同時,陳余也給章邯寫信,他列舉了白起、蒙恬都給秦國立下了不世之功,結果一個比一個死得慘。

  這幾句話把章邯講明白了,他開始狐疑,並背地裡派人與項羽聯絡,準備約降。

  但項羽是什麼樣的人——章邯的仇人,世仇!

  世為楚將的項氏,除了項燕和項梁之外,一定還有不少人死於對秦的戰爭中,項羽和秦國算是國讎加世仇了。

  項羽拒絕和談,與章邯幾次作戰都取得勝利,但最終因為糧草不濟而答應約降。

  章邯的約降和魏王咎的約降就不一樣了,魏王咎是談好條件,不傷百姓一人,隨後自焚而死。

  章邯開的條件顯然是要價很高了,但項羽依然以大局為重,立章邯為雍王。

  首先就是自己被安置在楚軍軍營中,時時刻刻受到監視。

  其次,他的親兵被安排為先鋒部隊,這種安排一方面是為了打擊其他秦軍的士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讓他們當炮灰。

  而親兵首領,就是那個曾經被章邯派往咸陽的長史欣,此人的身份也十分可疑

  他後來被項羽封為三秦王之一,分封理由: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於項梁,故立司馬欣為塞王。

  最慘的,則是章邯的二十萬部下,項羽擔心這些秦軍難以控制,章邯成了徹底的光杆司令。

  他投降項羽的初衷只是為了保命,但沒想到,自己的命是用二十萬多萬人的命換來的。

  此後的章邯,再也沒有往日的輝煌了,以下就是他人生中的六次戰敗經歷:

  第一次、章邯利用數十萬驪山徒解了秦朝頭等危機,

  但當時的敵人堪稱是烏合之眾,真的遇到項羽、劉邦等敵手之時,他還是相對較弱的。

  章邯的第一次敗仗就是在東阿被劉邦、項羽聯軍擊敗。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