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609章 北伐中原諸葛亮

第609章 北伐中原諸葛亮

  光和四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

  他早年喪父,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

  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術並擔任豫章太守,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隨前往。

  後來,諸葛玄官職被朱皓取代,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等人前往荊州投奔時任荊州州牧劉表。

  在荊州期間,諸葛亮與潁川人石廣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處遊學。

  諸葛亮經常抱膝長嘯,他說石廣元、徐元直與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則可以成為像管仲、樂毅一樣的人。

  「諸葛玄去世時,諸葛亮18歲,他來到隆中種地為生。」

  「還有一種說法是,早年間的諸葛亮是在南陽躬耕生活。」

  「此段躬耕生活持續10年。諸葛亮注重與荊州當地名士交流,他經常去當地名士龐德公家拜訪,每次都在床下對著龐德公行禮。」

  「而龐德公的侄子就是鳳雛龐統。他也常去影響力與龐德公相當的黃承彥家裡拜訪,並且娶了黃承彥的女兒為妻。」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建安十二年諸葛亮與劉備相遇,史載兩種說法。」

  「一是:劉備屯駐新野,司馬徽、徐庶分別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是臥龍,能助劉備安定天下。」

  「於是,劉備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

  「諸葛亮與劉備分析了當時天下大勢,勸劉備先取荊州,再占益州可以謀取天下。」

  「另一種說法為:諸葛亮認為曹操剛剛安定河北,下一個進攻的地方一定是荊州,但時任州牧劉表不通曉軍事,所以他先去找劉備,想讓劉備守衛荊州。」

  「一開始,劉備只是以普通待客之禮設宴接待諸葛亮及其它賓客。」

  「宴會結束後,諸葛亮獨自留下沒有離開,此時才有機會與劉備展開深入交談,並受到劉備的禮遇。」

  「後來,諸葛亮為好友劉琦獻計助其逃離襄陽。」

  「劉表死後,其次子劉琮即位,當曹操攻打荊州時納城投降。」

  「諸葛亮與劉備南行避亂。此時孫權正在柴桑擁兵觀望。」

  「諸葛亮親自勸說孫權,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據荊州,孫權也難以自保。」

  「為此孫權應與劉備結盟共御曹操。孫權認同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領3萬水軍與諸葛亮回去支援劉備。」

  「後劉孫軍隊在赤壁打敗曹操。之後,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管理零陵三郡,並從這三郡徵收賦稅為劉備充當軍資。」


  「建安十六年,益州州牧劉璋派遣法正去請劉備幫忙攻打占據漢中的張魯,諸葛亮與關羽鎮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諸葛亮留下關羽鎮守荊州,自己帶領張飛、趙雲沿著長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東等地,後來與劉備在成都附近匯合。」

  「諸葛亮又協助劉備占領益州,並駐守在成都此時諸葛亮被封為軍師將軍。」

  「劉備外出時,常留下諸葛亮鎮守成都。」

  「因劉璋軟弱寬和,蜀地民風渙散,所以諸葛亮剛入蜀地就實行嚴法以正風氣。」

  「時任廣都長蔣琬經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劉備要處罰他,被諸葛亮以蔣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為由加以勸阻。」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登基稱帝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

  「章武二年劉備要進攻東吳政權,諸葛亮沒有勸住。」

  「章武三年劉備病重,在永安召見諸葛亮託付後事,說如果劉禪難以扶持,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建興元年5月,後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併兼任益州牧。」

  李白:蜀漢政權大小事務皆由諸葛亮決斷。主簿楊顒勸諫諸葛亮不應該大小事務都親自處理。

  諸葛亮十分感謝楊顒的提醒。楊顒去世後,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幾個郡縣都叛亂了,諸葛亮以剛剛經歷先帝大葬為由沒有發兵平叛。

  他還派遣使者去往東吳政權締結姻親,增進蜀吳友好關係。

  建興三年2月,諸葛亮率兵攻打南中雍闓等叛軍。

  馬謖勸諫諸葛亮此次出兵應以攻心安撫為上策,諸葛亮虛心納諫。

  7月,諸葛亮誅殺叛軍首領雍闓、高定。

  南中地區領袖孟獲收容雍闓殘部與諸葛亮對抗。

  諸葛亮七縱七擒最終讓孟獲心悅誠服,歸順於蜀漢政權。

  諸葛亮沒有在南中駐兵,還給孟獲等南中地區一些有名望的人任命官職,並提供金銀錢財、農耕技術供他們使用,而後班師回成都。

  建興四年,諸葛亮想要出兵漢中,派遣前將軍李嚴屯駐江州,命令都護軍陳到駐守永安並歸李嚴統轄,此舉意在防禦東吳政權進攻。

  建興五年,諸葛亮率兵北上駐紮漢中,他留下長史張裔和參軍蔣琬臨行前作《出師表》上書給後主劉禪,然後前往沔陽駐軍。

  建興六年春天,諸葛亮聲稱要從斜谷道攻占郿縣,並派趙雲和鄧芝率領兵占領箕谷充當疑兵,自己親自率兵攻打祁山,遭到由張郃率領所率領魏軍的抵抗。


  諸葛亮命令馬謖率領各軍前行,並與張郃大戰於街亭,因馬謖不聽諸葛亮安排而兵敗。

  諸葛亮不得不率領百姓退回漢中,並處死馬謖,自己也上書後主劉禪自降三級,當做懲罰。

  後主劉禪改任諸葛亮為右將軍,代行丞相事。

  此次出征,諸葛亮將天水參軍姜維收入麾下,任命他為掌管軍事的倉曹掾。

  建興六年冬天,諸葛亮聽聞曹休兵敗,魏軍東下,關中防衛空虛,他便想趁機出兵。

  蜀漢群臣對於此次出征能否獲勝心存疑慮。

  為此,諸葛亮上書後主劉禪嚴明此次出征的重要性。

  冬天,諸葛亮出兵散關,圍攻陳倉,與魏軍交戰,斬殺魏將王雙。

  建興七年,諸葛亮派遣陳式攻打武都、陰平。

  「曹魏政權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抵抗。諸葛亮親自帶兵攻陷建威,郭淮隨即放棄抵抗退走。」

  「諸葛亮因而取得了武都和陰平。後主劉禪趁機恢復了諸葛亮丞相官職。」

  「建興八年,諸葛亮聽說魏軍就要到來。」

  「於是,他便在成固、赤坂駐紮防備。」

  「同時,諸葛亮讓李嚴率領二萬人軍隊前往漢中支援,他奏請後主劉禪讓李嚴的兒子李豐擔任江州都督,接管當地軍務。」

  「建興九年,諸葛亮再次率兵攻打祁山,並用木牛運輸糧食。」

  「當時李嚴負責督運糧草,正值夏秋之際,陰雨連綿不絕,糧食運輸跟不上。」

  「諸葛亮接到李嚴的傳信說糧食跟不上,於是糧食用盡時候,諸葛亮就率兵撤退,司馬懿派遣張郃追擊。」

  「張郃在木門附近與諸葛亮激戰,後被蜀兵射殺而死。」

  「諸葛亮軍隊撤退後,李嚴又故作驚訝,說糧食充沛,軍隊為何撤退。」

  「此時李嚴是想通過強調諸葛亮無故撤退來掩蓋自己督運糧草不利。」

  「諸葛亮便將李嚴傳給自己的書信遞給朝廷,李嚴前後矛盾的地方就顯露出來。」

  「於是,諸葛亮彈劾李嚴,認為他只顧自己私利,不顧國家大義,將李嚴廢為平民。」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再次率兵從斜谷道出兵,用流馬當作運糧工具,並占據了武功縣五丈原。」

  「諸葛亮率兵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在渭水隔岸對壘。」

  「諸葛亮經常擔心糧食會接應不上,自己的志向難以實現。」

  「於是,他決定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作為長久之計。」


  「諸葛亮幾次挑戰,司馬懿都閉門不出,諸葛亮用女性衣服諷刺司馬懿,司馬懿生氣要迎戰,但被衛尉辛毗勸住。」

  「同年八月,諸葛亮病重,後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往探視,並諮詢國家大計。」

  「幾日之後,李福又來見諸葛亮。」

  「諸葛亮知道其來意,並言明費禕可以成為自己的繼任者。」

  「沒過幾天,諸葛亮因病逝世。」

  「後主劉禪遵循諸葛亮遺命將其葬在漢中的定軍山。」

  「諸葛亮剛剛去世時候,各地民眾都請求官府立廟,但官府以不合禮制為由拒絕,百姓只得在道路旁祭祀。」

  「景耀六年春,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後主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王安石:雖然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但是沒過多久,劉備就在白帝城病勢了,在他臨終之前,

  他傳喚了自己的丞相諸葛亮,握著諸葛亮的手,字字泣血地把整個國家託付給了他。

  對於諸葛亮來說,劉備於他有知遇之恩,

  他並非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所以聽到劉備的遺言,諸葛亮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但是,在三分天下的局勢下,蜀漢比起其他兩個政權,要羸弱落後許多;

  如果不是靠著諸葛亮的力挽狂瀾,蜀漢很難與其他兩個政權分立。

  在荊州一役中,關羽率兵攻打曹操,卻沒想到孫權玩了一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乘虛而入,偷襲了荊州。

  因為關羽的大意疏忽,致使蜀國痛失荊州三郡,後來該典故也被稱為「大意失荊州」。

  先失去荊州,後又失去關羽,在多年混戰中,

  蜀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十分多的將領人才,對於此事,諸葛亮時常感到痛心,常常落淚。

  之後,諸葛亮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讓蜀國休養生息,

  但是為了北伐的勝利能夠大一些,他還是決定由自己親身上陣,領兵作戰。

  228年到234年這6年之間,諸葛亮一共對曹魏發起五次進攻,但是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就出師不利。

  他所器重的大將馬謖,和諸葛亮的意見不合,

  馬謖決定一意孤行,違背諸葛亮對他下達的作戰指令,導致街亭失守。

  自古以來,街亭就是歷朝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失去了街亭,

  就好像被人斬斷了左膀右臂,憤怒之下的諸葛亮,下令處死了馬謖。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同年冬天,諸葛亮聽聞魏軍舉兵從東部攻過來,

  彼時他們兵力不足,關中空虛,不好正面迎敵。

  兩軍於陳倉會師,陳倉易守難攻,兩方人馬在這裡激戰了二十多天,仍然沒有分出勝負。

  在這途中,蜀漢大將趙雲病勢,諸葛亮驚聞噩耗,接連吐血,跌足痛哭

  第三次北伐發生在第二年春天,這一次,諸葛亮用計謀大敗司馬懿,但是又損失了自己的一名大將張苞。

  據悉,得知張苞死訊的諸葛亮,一度哭到暈厥,甚至因為傷心而病重不起。

  接連損失大將,給人才寂寥的蜀國雪上加霜,而諸葛亮又是個惜才之人,

  他心中有苦難言,雖然悲痛,卻不能不顧自己身上的使命,只好強打精神,繼續作戰。

  此時諸葛亮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他肩負著要振興蜀國的使命,絕沒有退縮這條路,於是第四次北伐很快開始。

  此次北伐戰役中,諸葛亮手下一員名叫魏延的大將夥同吳班和高翔,分三路作戰,最終大敗魏軍。

  諸葛亮認為魏延很有本領,但是在北伐途中,魏延提出想要從子午道偷襲關中的想法,

  可該想法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反對,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計謀「非萬全之策」。

  魏延向來自信自己有本事,冷不防被諸葛亮潑了冷水,他心中對諸葛亮是有怨氣的。

  與此同時,諸葛亮北伐途中,遇到了因為在魏國受到猜忌而選擇投降蜀國的大將姜維,諸葛亮收用了姜維後,對他很是器重。

  雖然姜維是從魏國過來的,但是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一個擁有真本事的人。

  到了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的身體愈發不好,儘管他對自己身體了如指掌,

  但是每日裡繁瑣的大小事太多,每一件都等著他去處理,

  他沒有吃飯的時間,也沒有睡覺的時間,平日裡憂思成疾,動不動咳嗽咳血。

  一場大病來勢洶洶,諸葛亮時常吐血,食不下咽,整個人瘦得面色枯黃,形銷骨立。

  在他病重之際,他還沒有忘了國家大事,給劉禪派來的人交代身後之事,

  沒過多久,諸葛亮就在五丈原的軍營中,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可以說,諸葛亮的死,與他身上的重擔離不開關係。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