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607章 組建湘軍曾國藩

第607章 組建湘軍曾國藩

  清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高官沙府湘鄉縣南白楊坪村。

  曾國藩祖籍湖南衡陽,家中世代務農,清初時期遷至湘鄉,家中傳至五世祖時,已頗有產業。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曾國藩初名曾子城,是家中長子,父親曾麟書是一名秀才,曾國藩五歲起開始跟隨父親曾麟書讀書。

  在曾麟書的督責下,曾國藩九歲時便讀完了五經,開始學作八股文。

  「清道光六年,曾國藩應長沙府試,名列第七。」

  「此後,曾國藩先後入讀衡陽唐氏家塾、湘鄉漣濱書院。」

  「道光十三年,曾國藩考中秀才後,又入長沙知名學府嶽麓書院學習。」

  「一年後,曾國藩從嶽麓書院肄業,參加湖南鄉試考中舉人。」

  「年底,曾國藩動身前往北京參加會試。」

  「曾國藩到達北京後先後參加了兩次會試都未考中,只好南歸返鄉。」

  「在經過金陵途中,曾國藩把大部分路費都用來購書,回到家鄉後又苦讀了兩年,」

  「最終於道光十八年考中進士,名列第三十八名,在殿試中又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朝考時列一等第三名,拔置第二名,入翰林院庶吉士,由此更名曾國藩,即國家之屏藩。」

  「曾國藩成為曾家第一個翰林,曾國藩返鄉後,其祖父大宴賓客。」

  「道光二十年,曾國藩以庶常館散館授檢討而登入仕途。」

  「此後,曾國藩接連擔任過侍讀、國史館協修、禮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等職。」

  「除去道光二十三年,曾國藩曾出任四川正考官半年,其他時間他大多在京師為官。」

  「曾國藩在京為官十餘年,對自己的職務大都十分盡責,久而久之便在當時的京都頗有盛名。」

  「由於曾國藩在京供職期間,所任大多時官職地位不低、但沒有實權的閒散官職,期間曾國藩結識了京中的諸多人材,如與其同出翰林、對其有扶持之功的滿洲鑲藍旗穆彰阿,經世派人物劉蓉、郭嵩燾、姜忠源、羅澤南、歐陽兆熊等人。」

  「此外,在京期間,曾國藩還注重學習,拜當時知名的理學大師唐鑒學習理學。」

  「咸豐初年,太平天國起事後,咸豐皇帝召集群臣進行商討。」

  「隨著太平天國的起義的聲勢愈加好大,曾國藩上簡練軍實以裕國用折,並向咸豐皇帝提出見解。」

  「清咸豐二年,曾國藩得江西鄉舉試差,並獲准事罷回家探親,南下至安徽太湖縣時,曾國藩獲悉自己的母親江氏去世的訃聞,遂匆忙回籍奔喪。」


  「隨著太平天國起義愈加激烈,曾國藩在籍期間接到上諭,命他在籍幫辦團練。」

  「起初,曾國藩想要以丁母憂為由推辭,但湖南巡撫張亮基、曾國藩好友郭嵩燾等接連勸他出來保衛地方。」

  「最後,曾國藩決定從湘鄉動身前往長沙組織團練。」

  「曾國藩到達長沙後與湖南巡撫張亮基進行籌商,曾國藩認為以稽查城內土匪奸細為要務,操練為其次。」

  「同時,長沙省城兵力單薄,行伍空虛,沒有防禦能力。」

  「曾國藩主張招募鄉民來省,他以羅澤南等人興辦的湘勇和江忠源興辦的楚勇為基礎,抽調各縣練勇。」

  「在興辦團練的方式上,曾國藩主張把團與練區分開,團者即為保甲之法,練則是制器械、練丁壯、造堡壘。」

  「在興辦團練期間,曾國藩委任黃廷瓚、曹光漢等編查保甲,同時曾國藩認為查辦「土匪」為第一要務,因此他在長沙城中魚塘口行轅中,設立審案局,委專人承審。」

  蘇軾: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被斬首、杖斃的多達二百多人,由於曾國藩殺戮很多,被時人稱之為「曾剃頭」。

  曾國藩在長沙督辦的團練成為了鎮壓湖南境內農民起義的武裝力量,以羅澤南等人率領的「湘勇」組成的「大團」則成為了最初的湘軍。

  清咸豐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曾國藩見太平天國聲勢浩大,而自己所辦團練規模太小,

  曾國藩上奏朝廷,招募團練的丁勇為官勇,並模仿戚繼光所練戚家軍編練新軍,團練由此逐漸變成正式軍隊,「湘軍」也由此形成。

  與此同時,江忠源被任命為湖北按察使,奉清政府令往江南大營,幫辦軍務,

  曾國藩開始考慮創立水師。時值湘勇出湖南作戰,赴江西援助江西兵勇。

  由於提督提督鮑起豹和曾國藩意見不合,營兵和湘勇不和發生械鬥,曾國藩於是移駐衡州。

  在衡州期間,曾國藩委任衡陽廩生彭玉麟、湘陰外委楊載招募水勇,湘軍由此開始創立水師。

  水師創建後,既缺乏資金又船炮不齊,同年11月朝廷詔令曾國藩救援湖北,曾國藩以此為由予以回絕,曾國藩還奏請朝廷撥款四萬兩白銀作為購炮造船的經費。

  至清咸豐四年,湘軍共造成大小船隻三百六十一號,並裝備又大小炮四百七十門,其中新購洋炮三百二十門。

  咸豐四年2月,曾國藩練成水陸兵勇各十營五千人。

  時值太平軍攻陷九江、安慶,江忠源戰死廬州,太平軍乘勢襲擾湖南。

  曾國藩遂發布《討粵匪檄》的檄文,於2月25日從衡州出發東征,經湘潭到長沙。


  太平軍因寡不敵眾,拋棄岳州,曾國藩便進駐岳州,肅清太平軍殘部,3月間率軍北進,在洞庭湖被太平軍擊敗潰後退回岳州。

  太平軍乘勝追擊,攻入岳州,曾國藩退回長沙,太平軍乘機襲取湘潭,占據長沙上游。

  4月,曾國藩親自督師,進擊靖港,但適逢西南風發,水流湍急,戰船不能停泊,或為太平軍所焚毀,或為太平軍所奪。

  曾國藩接連失利於岳州、靖港,憤懣不已,遂投水自殺,幸被左右隨侍救起。

  接連兩次戰敗使得曾國藩當時的聲譽大有減損,曾國藩回到長沙後重整水陸各軍,並在衡州、湘潭開設船廠,繼續造成;

  潰敗的各軍,曾國藩另募新勇,進行訓練。

  兩次失敗使得曾國藩得到了諸多的教訓,積攢了實戰經驗,使得曾國藩明白了「兵貴精而不貴多」的道理,此後他便開始策劃「減兵省食」,還確立了「早起早食,嚴厲營規」的要求。

  「在長沙經過一番休整,咸豐四年7月,曾國藩率湘軍再度出擊。」

  「雙方在城陵磯要塞展開作戰,由於湘軍水師中存在著湖南人與外省人,他們互相排斥,互不救援,導致城陵磯水戰太平軍獲勝。」

  「8月11日,塔齊布率湘軍陸師趕到城陵磯,大敗太平軍曾天養部,曾天養戰死,太平軍遭受打擊,軍中大亂,遂退向武昌。」

  「城陵磯大戰之後,曾國藩水師順流而下進抵武昌,陸軍則兵分兩路,一路攻洪山、一路攻花園。」

  「10月12日,湘軍攻毀了太平軍花園大營。」

  「防守武昌的太平軍見湘軍氣勢洶洶,於10月13日逃往田家鎮,漢陽太平軍守將見武昌失守也棄城而逃。」

  「咸豐皇帝得知曾國藩占領武昌的捷報後頗受鼓舞,任命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但軍機處進言。咸豐皇帝聽後便收回成命。」

  「在御史沈葆楨的奏請下,咸豐賞賜曾國藩兵部侍郎銜,辦理軍務,令其率領水陸各軍乘勝東下,迅速攻取江西、安徽的太平軍。」

  「武昌失守後,太平軍燕王秦日綱在田家鎮布置戰守,截擊湘軍,雙方在此進行了十天的激烈戰鬥,太平軍迎戰失利,田家鎮半壁山要隘被湘軍奪占。」

  「太平軍險要盡失,士氣大喪,遂於12月3日撤退,後遭湘軍連續追擊,最終撤向九江。」

  「天平天國將領石達開與羅大綱趕到,率軍撤至孔壠驛一帶布防,阻擊湘軍。」

  「雙方於12月31日在孔壠驛開戰,最終太平軍抵擋住了湘軍的進攻。」

  「曾國藩連日攻城也未能奏效,最後決定將湘軍陸師分為兩支,一支由塔齊布率領繼續攻城一支由羅澤南率領進駐湖口城外的盔山,以牽制湖口太平軍,割斷九江與湖口的聯繫。」


  「太平軍認為湘軍能夠取勝是依靠水師,於是決定先攻破湘軍水師。」

  「次年1月29日,太平軍針對湘軍水師多次發起襲擊,至2月11日間發起大規模的襲擊,導致湘軍水師大亂,船隻損失無數,曾國藩座船也被太平軍俘獲,曾國藩再次投水自殺,被幕僚救起。」

  「湖口戰敗後,曾國藩一面命羅澤南、塔齊布等繼續圍攻九江,一面繼續招募兵勇。」

  「曾國藩水師座船丟在九江後,便棄船登陸,移駐江西南康,並改為重點發展陸師。」

  「7月初,太平軍回師江西,江西省大受震動,曾國藩遂速召羅澤南、塔齊布回防江西。」

  「但塔齊步死於與太平軍作戰途中,羅澤南則應當率兵回援武漢,以堵截太平軍由鄂返贛之路。」

  「曾國藩猶豫再三後決定放棄讓羅澤南回防江西。」

  「羅澤南走後,曾國藩在江西的處境日益困難,太平軍石達開部趁羅澤南回防武漢之機,大舉進攻江西,接連控制了江西十三府仲的八府五十四州縣,曾國藩部被困守在南昌和南康兩府的狹小地區,文報不通,聯繫中斷。」

  「羅澤南在回防武漢後不久戰死,此後,曾國藩部一直被太平軍圍困江西,直至咸豐六年秋,太平軍內部發生了內訌,湘軍趁勢發動反擊,形勢有所扭轉。」

  李師師:咸豐七年3月,曾國藩接到父親去世發訃告,認為這是脫困江西的大好時機,於是奏請回鄉丁憂。

  期間,曾國藩接連兩次向朝廷奏請在家終制,最終獲咸豐帝准許。

  曾國藩為父守制期間,對前幾年的經驗教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領悟出領兵而未兼地方實權這一道理,還對自身的修養進行了檢討。

  而在曾國藩離開江西,太平軍內部發生矛盾後,江西大部為清政府所攻陷,但湘軍進駐收復的江西後,由於內部派系問題也多有矛盾,清政府對湘軍進入江西後的安置問題猶疑不決。

  太平軍失去江西後,轉而於咸豐八年以二十萬大軍由饒州、廣信一帶轉入浙江,攻占常山、江山等地,並對衢州發起圍攻。

  胡林翼奏請朝廷希望能重新起用曾國藩率軍援浙。同年7月,曾國藩接到了朝廷諭旨,動身離家,前往長沙準備援浙。

  曾國藩在江浙與太平軍作戰之時,湖北方面太平軍在攻陷九江之後,大舉進攻安徽廬州,湘軍將領李續賓、曾國藩的六弟曾國華在與太平軍交戰的過程中戰死,致使戰場形勢發生轉變,曾國藩不得已奉命馳援安徽。

  曾國藩計劃啟程之時,聽聞太平軍一部進入景德鎮,曾國藩受江西地方政府之託,在江西進攻太平軍。

  咸豐九年7月,石達開久攻寶慶不下,欲意入川作戰,由於當時湖北境內湘軍的厘餉大多籌於四川,為確保四川境內的安全,胡林翼奏請清政府任命曾國藩為四川總督併入川坐鎮。


  最終咸豐皇帝僅以曾國藩為督軍,胡林翼遂奏請清政府讓曾國藩暫緩入川,駐紮湖北,以圖安徽,並得到咸豐皇帝的同意。

  同年11月,曾國藩率軍萬人進駐太湖,占據從湖北通向安慶的要道。

  咸豐十年,太平軍陳玉成率軍救援太湖,最終作戰失利,被迫放棄太湖,曾國藩由此率軍直逼安慶,與荊州將軍多隆阿配合圍困安慶太平軍。

  同年5月,太平軍攻克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兩江總督何桂清被革職。

  6月,清政府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署理兩江總督,率軍進攻皖南。

  曾國藩提出了湖北、江西、安徽三省合防,固上游以圖下游的戰略主張,7月28日,曾國藩從皖、鄂交界地段抽調軍,進駐皖南祁門制訂了進攻皖南的方案,計劃分三路進攻皖南,一路由池州進攻蕪湖,一路由祁門經旌德、太平進攻溧陽,一路由廣信入浙江。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