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65章 河東先生柳宗元

第465章 河東先生柳宗元

  勇儒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特有的一種品格,孟子論勇揭示了儒者的思想高格。

  所以勇儒型人格不僅體現了積極進取的人格精神,而且融入了儒學仁義等倫理道德理念。

  將生命建構與社會發展相互調適,是中國古代文人宏揚生命精神的表現,柳宗元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柳宗元的一生,建構了勇儒型人格。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在短短的47年時間裡,便將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品嘗了一遍。

  升官與貶謫,安逸與動亂,入朝為官與寄情山水,被愛戴與被嘲諷。

  因為見證了朝廷的腐敗、世間的苦難、人情的冷暖,所以他入世為國效力之心異常堅定。

  無論是在朝做官時一心為國出謀劃策還是被貶永州、柳州後的著書立說弘揚文道,他都以自己的方式踐行了志於道的人生準則。

  曲折的經歷、艱苦的條件豐富了他的生活閱歷,生命內涵得到充實的同時。

  也對士人傳統的政治人格和內在價值進行反思,融入自己的人格建構以及文學創作中。

  「唐代宗大曆八年,柳宗元出生於長安,他原籍河東。」

  「因世代外任官職,家在首都長安安家落戶,視長安為第二故鄉。」

  「父親柳鎮曾任錄事參軍、長安主簿、殿中侍御史等職,母親盧氏,賢惠有才。」

  「童年時,柳宗元在母親的培養下勤奮學習,四歲時已熟讀多篇古代辭賦。」

  「十三歲時隨父親在湖北、江西等地遊歷,見識眾多優秀人物。」

  「他年少時已展露文學才華,在文壇有名聲。」

  「唐德宗貞元九年,柳宗元二十一歲,以自己的才學考取進士,得到皇帝和人們的讚揚。」

  「父親去世後,他曾前往邠州探望軍中叔父,遊覽邊境,並與基層士兵交流。」

  「唐貞元十四年,二十六歲的柳宗元考取博學宏詞科,歷任集賢殿正字、藍田縣尉和監察御史里行。」

  「雖然官職不高,但積極參與政治和文學活動。」

  「柳宗元獨立自主,不依附貴族大官僚,交往正直進步人士,發揮積極作用。」

  「「在這一時期,柳宗元創作了眾多具有獨特風格和鮮明觀點的作品。」

  「在《送寧國范明府詩序》中,他特別稱讚了范傳真為人民服務而非追求個人利益的做官理念。」

  「在《乍說》中,他抨擊了對自然現象的荒誕迷信觀念。」


  「除此之外還有論述法律問題的文章《駁復仇議》、描繪長安市民階層的優秀品質和卓越技藝的作品,這些作品對散文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示範作用。」

  「然而,柳宗元在這一時期主要關注政治活動,試圖在政治上建立一番事業。」

  「他加入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主張革新的政治集團,並成為其中的重要成員。」

  「唐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李适去世,李誦繼位成為順宗。」

  「隨後,王叔文被任命為翰林學士,並很快擔任戶部侍郎等財政管理職位。」

  「後王叔文等人的政治改革引起太監和反動官僚的恐慌,他們勾結地方軍閥進行瘋狂反擊。」

  「逼迫順宗退位並擁立太子李純為皇帝,迅速對王叔文集團實施迫害。」

  文天祥:柳宗元的勇儒型人格建構,以被貶永州為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早期屬於外顯型,更為積極入世,在入仕為官時堅守著儒家的忠義大節,充溢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

  後期屬於內斂型,隨著道佛思想對其影響的加深,在注重內心修養的同時。

  要求為文為藝表現出仁厚博大、剛正恢宏的氣勢,堅持文以明道的主張。

  這兩種勇儒人格貫穿了柳宗元的一生,兩者相互交融,最終使其生命境界得到了藝術的升華。

  將儒家之道與生命內涵的建設相結合是柳宗元勇儒型人格的重要標誌,他渴望在對道的追求中弘揚其生命精神。

  柳宗元出生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柳氏也由顯赫大族敗落為卑微的仕宦家族。

  為了重振國家的富強和家族的榮耀,從小就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他。

  一直懷揣著為國為民,救時濟世之志,嚮往致大康於民,垂不滅之聲。

  剛邁入官場,他就寫信支持那些因陽城犯顏直諫遭貶謫而大膽請願的太學生們,並對這一壯舉表示了肯定。

  其在讚揚太學生勇氣的同時也是在勉勵自己要明辨是非,不畏強權。

  此時的他初入政壇,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渴望大展身手踐行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在宦官權勢滔天和藩鎮割據頻繁的高壓下,他毅然參加了王叔文主持的政治革新運動。

  推行了一系列有助於國家統一、百姓安居樂業的政策,以奮發勇猛之心和滿腔熱血對抗黑暗的惡勢力。

  變革雖然失敗了,柳宗元也被貶到偏遠之地。

  但他身上所彰顯出來的殺身以成仁的豪邁進取胸懷,是他對孔孟之道的執著追求。


  柳宗元把弘揚儒家之道作為官員的職責,認為守官與守道應合二為一,如此方能達到為官的目的。

  既然為官要行道,那麼為文則要明道,因此他提出了文以明道觀。

  當時文壇上仍以靡麗雕琢的駢文為主,為了恢復先秦兩漢時期的古文傳統,將作文的重心從辭藻方面重新轉回到思想層面。

  他和韓愈發起了古文運動,使得唐代文風至此煥然一新。

  他強調文章當以明道為要義,主張文章應加強思想性,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發揮其社會政教作用。

  文飾繁瑣,一味地講究辭采華美則礙於道的傳達。

  大力推廣儒道,整個社會富庶承平,才能實現明道濟世的理想。

  在當時官比民大、官役百姓的背景下,柳宗元能發出如此大膽的正確言論,可見其思想的超前性。

  他提出了民以稅雇官,而不是官役民的設想。

  因為在他看來,地方官員不從事生產勞動,都是靠百姓支撐著他們的衣食住行。

  既然如此,百姓把十分之一的收入作為賦稅,那麼官吏就是百姓所僱傭的對象,理所應當為百姓服務。

  這種超時代性的民本思想,是柳宗元一生都在追求的大中思想的核心。

  這種體貼民眾,注重百姓價值的民本思想是柳宗元早期勇儒型人格建構的重要一環。

  「王叔文隨即被貶為渝州司戶,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

  「到了十一月,柳宗元在趕往邵州途中接到命令,被進一步貶為永州司馬。」

  「唐永貞元年冬,柳宗元攜母親寄居於永州龍興寺中。」

  「次年,唐憲宗李純改元元和並宣布大赦,但下詔宣布柳宗元等八人在恩赦範圍內仍不得升遷。」

  「同年,柳宗元的母親病故,王叔文被朝廷處死,反對革新的人士污衊柳宗元為怪民。」

  「同時,永州在這段時間裡頻繁發生火災。」

  「五年內,柳宗元的住所四次受到火災波及,有一次他在慌亂中逃出才得以保命。」

  「長期嚴酷的政治迫害使柳宗元痛苦、憂鬱,身體也迅速衰弱。」

  「但這種生活也讓他更加接近人民,了解人民的痛苦與感情,深刻認識到社會上的不合理現象以及權貴們的醜惡面貌。」

  「在永州時期,柳宗元關注散文運動的發展並指導南方一帶的知識分子學習散文。」

  「除了學習和寫作,他還經常遊覽風景。」


  「比如初到永州時在龍興寺的住處西面開闢有窗走廊西軒,並在寺西建造了西亭。」

  「期間柳宗元與因政治迫害而被貶到永州的元克己等人結交,有時他和朋友時常遠足探險。」

  「唐元和四年,柳宗元在法華寺西亭上寫下《始得西山宴遊記》作為紀念。」

  「柳宗元雖擔任永州司馬,但實際權力很小,故而柳宗元有機會廣泛研究古今典籍。」

  「並批判性地吸收其中的知識,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他的認識水平和文學修養。」

  「他創作了大量理論著作和文學作品,批判黑暗現實,傳播進步主張,提倡散文革新。」

  「柳宗元在染溪邊購地並定居後,將染溪改名為愚溪,並創作《八愚詩》和《愚溪詩序》以刻石紀念。」

  「唐元和九年,柳宗元居住永州已近十年,期間他的社會認識、理論和寫作水平得到提高並持續鬥爭。」

  「唐元和十年,柳宗元意外收到皇帝的詔書,召他回京。」

  辛棄疾:柳宗元早期的勇儒人格建構,以永貞革新失敗作為結束的標誌。

  變革雖然失敗了,但他在對道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生命精神的弘揚中所顯現出來的無所畏懼的精神,一直引導著他冷靜客觀地面對現實、機智沉穩地化解困境。

  柳宗元處於中唐時期,文壇一改盛唐雄壯渾厚的筆調,變得沖淡平和。

  他愛讀漢代文章且十分欣賞其壯麗的文風,這裡的壯指向文章的旨意與氣勢。

  麗則更多表現在文章的技法與文辭上,追求一種清新逸麗、峭麗峻潔的境界。

  壯麗即壯中有麗,麗中有壯,呈現出一種剛健雄雅與自然清新相結合的審美風格。

  這種審美風格體現了柳宗元內心深處的真情性與理想追求。

  他創作的不少具有壯麗風格的作品都呈現出一種渾厚有力的體貌,而且文辭技法多變,似乎積蘊著一股奔騰不息的內在生命力。

  在這些作品中,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磅礴之氣與生命理想的安放。

  柳宗元對壯麗審美趣味的追求,彰顯了中唐一部分有識之士對實現生命理想與到達理想之境的渴望。

  這不僅僅是因為這幾處美景處於永州荒蠻之地,極難發現,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為作者提供了文興大發的創作材料。

  其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作者借這幾處山水美景調適心靈,找尋人生的真諦,從而完成了精神世界的重建。

  整個遊覽過程產生的審美體驗可分為三個層面,首先是生理層面的舒適感。


  山水鳥獸各自獻技,聽覺、視覺以及想像等各種感官皆調動起來,共享生命流動的閒適感與自得感。

  其次是心理層面的愉悅感,山間的泉聲如美玉相碰般清脆悅耳。

  使柳宗元不由得心中一動,愉悅感瞬間遍布全身。

  從生理到心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更近了一步。

  最後是精神層面上達到物我合一的狀態,登上永州西山,所目之色,所聽之聲中,作者真正達到與大自然同游的生命之境。

  柳州的迷信風氣異常嚴重,柳宗元極其反對這些做法,對他們進行思想教化,使得當地百姓不再濫殺牲畜。

  除此之外,柳州人民因為迷信,不敢動土打井,只能從偏遠的地方打水,費時費力且十分危險。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柳宗元僱傭民工開掘打井,用實際行動證明動土打井有利無害,柳州一改迷信風氣。

  與此同時,柳宗元還注重發展文化和教育事業,將其當作成人成才之基。

  而且柳州百姓不開化、迷信,在一定程度上也與落後的文化教育有關。

  柳宗元以一己之力,將柳州的文化教育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顯示了他日益豐富的智慧底蘊和不斷完善的生命境界。

  柳宗元的一生雖短暫但不乏積極進取的生命精神,無論是被貶永州抑或是柳州,他都儘量以一種往前看的態度安放自己的生命理想。

  即使其中含有挫敗失落之意,但深藏心中的勇儒型人格始終不斷引導他以一種超越自身存在的姿態向前行走。

  他對生命美感的領悟與感慨存於他所留的詩文中,在對國家朝政、社會時事、日常生活、自然山水等的觀察與審視中,逐漸認識到生命的真諦與存在的意義。

  心凝形釋,與造化為一,以大自然博大的精神充實生命,顯現出一種超越的大勇,這是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獨特之處。

  「由於王叔文事件,被貶謫的八司馬中,除了已故的已調任的外,其餘五人此次一同被召回京。」

  「雖然有執政大臣以才華橫溢為由建議召回他們,但柳宗元抵達長安後就遭到大官僚的詆毀。」

  「春三月,柳宗元、劉禹錫等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長安,同行至衡陽後分別。」

  「柳宗元初抵柳州,有感於柳州的風俗習慣較中原落後,百姓生活貧困,社會治安較差,迷信思想影響深遠等現象。」

  「決心制定法令改變柳州的面貌,引導當地居民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

  「經過當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柳州的社會秩序逐步安定,開墾荒地、修整街道、種植樹木等工作順利進行。」


  「柳宗元還在柳州創辦學校,為當地青年提供學習文化的機會。」

  「柳州人民的勞動積極性、事業心和道德禮貌的風氣普遍樹立,曾被中原人視為蠻荒的柳州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柳宗元在柳州任職期間,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政績是幫助眾多奴婢獲得贖身。」

  「唐代時期,官僚、豪族和大地主家庭普遍擁有許多奴婢,對他們進行嚴酷剝削。」

  「貧困的民眾因天災人禍、苛捐雜稅等原因,常常被迫出售子女,甚至自己淪為奴婢。」

  「南方地區尤其嚴重,貧苦家庭因無法支付地租或償還債務,將子女抵押給地主或高利貸者。」

  「一旦逾期未能贖回,本利累計,便成為終身奴婢。」

  「柳宗元制定了一項辦法,根據奴婢工作時間計算工資,若應得工資抵消所欠債務,便可贖回自由。」

  「此辦法在柳州及附近地區實行,僅一年,便有約一千名奴婢重獲自由。」

  「柳宗元在永州時已多病,抵達柳州後,因心情抑鬱和工作勞累,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

  「唐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病逝於柳州,享年僅47歲。」

  「柳宗元的去世令柳州民眾痛感悲痛,次年為其修建了衣冠墓。」

  「三年後,民眾又在羅池地區為其修建了廟宇,永久紀念他。」

  范仲淹:柳宗元短暫的一生,多次被貶失意,人生態度卻有超然的表現。

  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其祖上世代為官,河東柳氏更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

  柳宗元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從小就經歷普通人一輩子不曾見過的繁華。

  說起年少的柳宗元,稱得上驚才絕艷,21歲的柳宗元第一次參考便進士及第,聲名大振。

  自此之後,柳宗元跨入了上層官場的圈子。

  他立志要消除政治的黑暗腐敗,還大唐一個朗朗乾坤。

  政治上的立場註定了柳宗元不會是一名中規中矩的官員,他成了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新帝即位後,重用王叔文等人,而柳宗元因與其政見相同,被提拔為禮部員外郎。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後,積極推行革新,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這是柳宗元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他和同僚們大力推行改革措施,期望能引領大唐走向一個嶄新的局面。

  好景不長,隨著唐順宗因病退位,還不到兩百天的改革因宦官和官僚勢力的聯合反撲而退出歷史舞台,柳宗元也由此開啟遭貶生涯。


  被貶永州,可以說是柳宗元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事件。

  不僅是個沒實權的閒員,甚至連像樣的住所和辦公地點都沒有,只能寄居於永州的龍興寺內。

  和許許多多遭受貶謫的官員不一樣,柳宗元不乞憐,不認命。

  在一個寒冷寂靜的環境裡,漁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似乎忘掉了一切,專心地垂釣。

  在雪裡、在江上,他是孤獨的,卻又是那樣地孤傲,那樣地凜然不可犯。

  這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大概就是柳宗元的自我形象。

  柳宗元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終於等到了回京的詔命。

  雖不知道前途如何,但總算有了一些希望,所以這首詩洋溢著一股枯木逢春般的喜悅之情。

  世事難料,柳宗元怎麼也不會想到,等待他的是又一次的貶謫。

  因權臣排擠,柳宗元被發往更邊遠的廣西柳州擔任刺史。

  當時的柳州雜草叢生,瘴氣盛行,滿目荒涼。

  所幸刺史是個有實權的職位,柳宗元到任後立馬投入到工作中,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柳宗元親自帶領民工進行勘測,利用科學方法,在城北開鑿了一口沿用至今的水井。

  為了引導百姓從事農林生產,他親自在城西北種植柑樹,並寫了一詩以明其志。

  此外,柳宗元還大力指導發展牧副業、造船築路、修建房屋,使柳州的市容和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同時,他還興辦學堂,並親自登壇講課,宣傳進步的文學思想和其他科學知識。

  由於柳宗元重視文教,柳州湧現了一批嫻熟詩書深知禮樂的文化人士。

  在柳州,柳宗元走完了生命最後的四年,逝世時僅47歲。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政績斐然、深受他們愛戴的官員,為他修建起衣冠墓和柳侯祠。

  在星光燦爛、百花爭艷的唐代詩壇上,柳宗元是存詩較少的一個。

  但他以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借鑑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

  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代表。

  其詩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

  在柳宗元以前,唐代文人雖然有一些記敘山水園林的作品,但都著重於客觀的描繪。

  柳宗元根據自己長期生活在瀟湘山川中的生活體驗,把山水作為一個重要反映對象,精心創作了一系列具有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


  總之,柳宗元描寫永州山水,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這是他特殊的貶謫生涯和不幸遭遇的折射,從而形成與前人和後代都有所不同的情景氛圍。

  無論是簡潔小記,還是長篇大作,都涌盪著一種嚮往自然的人文態度,透脫出一種深遠的大境界。

  柳宗元一生雖抑鬱不得志,但卻給後世留下了諸多優秀的作品,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命的最後,他用自己最後的才能照亮了柳州的一方荒蕪,實在可嘆可敬。(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