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第184章 太子仁德孝順,肯定不會跟陛下那樣

第184章 太子仁德孝順,肯定不會跟陛下那樣

  第184章 太子仁德孝順,肯定不會跟陛下那樣

  人若過千,浩浩蕩蕩勢如潮湧。

  人若過萬,鋪天蓋地威若雷霆。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𝖘𝖙𝖔9.𝖈𝖔𝖒

  五千重騎兵在唐朝是什麼概念。

  李世民的三千五百玄甲軍,就全是身披明光鎧的重騎兵。

  當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圍困在洛陽後,竇建德率軍前來救援。

  李世民率領三千五百玄甲軍奔赴虎牢關,阻擋竇建德前行。

  以少勝多,大敗竇建德的十萬大軍。

  殺了三千多人,俘虜了五萬人,活捉竇建德。

  這就是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強大戰力。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之王,而重騎兵,則是王者中的王者。

  五千套明光鎧,這就是一筆絕大的支出了。

  李世民很注重明光鎧的打造,可以說從大唐立國開始,明光鎧的打造就沒有聽過。

  但打造一套明光鎧,耗時太長,數個工匠一年都不見得能夠打造出來兩套。

  哪怕是到了貞觀十七年的現在,整個大唐所擁有的明光鎧數量,恐怕都不足兩萬套。

  李世民的宮廷禁衛軍有數千套,還有些是軍中高級將領穿。

  給太子安排五千套明光鎧,幾乎是把所有的庫存全都掏空了。

  當然,這對太子的安危,也有很大的保障。

  五千重騎,如果是放在平原上,那就是所向無敵的軍隊。

  面對哪怕數萬士兵,也能輕鬆鑿傳,來去自如,野戰無敵。

  東征高麗主要是攻城戰,騎兵發揮的作用不大,然而有這五千重騎,不管高麗的戰爭局勢如何,太子這邊都不會受到傷害。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戰敗了,面對五千重騎壓陣,高麗連城都不敢出。

  這也是東征高麗的麻煩之處。

  因為大唐軍隊之所以所向無敵,騎兵占據了很大的主導地位。

  一些西域的小國,不說重騎,往往只需要幾千輕騎,就能輕易的將之滅國。

  但高麗地形險惡,平原不多,難以發揮出騎兵的優勢。

  只能按照傳統的攻城方式去作戰。

  攻城,步兵才是主流。

  這也是為什麼高麗幾度被攻,都堅守下來的關鍵所在。

  長安城外,校場。


  五千騎兵真的是一眼都望不到頭,浩浩蕩蕩連成一片。

  要知道在後世高中,一所學校的學生,也就三四千人。

  每次做操的時候,都是滿滿當當一大片。

  可想而知,五千騎兵聚在一起,有多麼誇張了。

  為了更好的管理這五千騎兵。

  李承乾把五千騎分成五個千人騎。

  五個千人騎下,又分為五十個百人騎。

  百人騎分兩隊,每隊設隊正,掌五十騎。

  大隊下又分五個小隊,小隊掌十騎。

  六月天氣炎熱,操練需避開一天中最熱的時段。

  故而騎兵的訓練,早上在卯時進行,也就是五點到七點。

  這個時間段,騎兵們經過一晚上的休息,體力精神充沛,進行全甲操練。

  第二次訓練則在申時,此時氣溫開始下降。

  這個時候的操練便不會穿甲,主要進行戰術演練以及武器方面的訓練。

  除了午休外。

  上午和下午,另有一個時辰,是對整個騎兵隊伍的文化培訓。

  李承乾拓印了不少簡體字的千字文。

  結業的學子充當老師,教導府兵學習。

  上午識字,下午則是沙盤兵棋推演。

  距離出發已經不足一月,然臨陣磨槍,不快也光,還是能有些效果的。

  況且在前往營州路程上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除開白日行軍外,晚上士兵們還要進行學習。

  比如背誦千字文,聽一些由學子們主導的思想教育課。

  日落時分,微風輕拂,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將士揮汗如雨的操練。

  李承乾與長子李象站在營帳之外,遠處的山巒在雲霧的籠罩下若隱若現。

  李承乾看著自己的長子李象,眼神中帶著複雜的情緒,開口問道:「象兒,你不會怪為父,讓你棄筆從戎吧。」

  李象微微垂首,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他的目光在腳下的土地上停留了片刻,才緩緩抬起頭來。

  此時李象身著戎裝,雖還帶著少年的稚嫩,但也多了幾分英氣。

  看向父親輕聲說道:「父親自然是為了孩兒好。」

  其實李象心裡,最開始也是有些怨言的。

  畢竟他是大唐皇長孫,按照正常的進度來說,應該是在東宮裡,接受老師們的教導跟學習,以功課為主。


  可父親的安排,強行打斷了這一切。

  先是讓他跟隨東宮衛士們進行日常操練,那時的他,每天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心中滿是不解和委屈。

  然後又把他安排到講武堂,跟隨學子們一起學習軍事。

  講武堂里,氣氛嚴肅,各種戰術講解和演練讓他應接不暇。

  現在還把他帶來軍隊裡來,東征高麗也帶上。

  這一路上,他看到了士兵們的疲憊和堅韌,也感受到了戰爭的緊張氣氛。

  李承乾望著遠方,緩緩說道:「我大唐以武立國,你也是看過諸多史書,應該要明白,一個真正的皇帝,向來是要懂得軍事的,包括執掌兵權。」

  李承乾語氣堅定,仿佛在回憶著大唐的輝煌歷史。

  「也許你覺得,大唐如今已經四海承平,應重民生,而非是窮兵黷武。」

  李承乾微微轉頭,看著李象:「然而你要知道,所有的和平,都是建立在強大的軍隊上,沒有邊關將士鎮守邊疆,保家衛國,又哪裡能有真正的和平。」

  李象皺著眉頭,似在思考父親的話。

  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迷茫,畢竟他才十二三歲的年紀,這些問題對他而言,還太過深沉了。

  李承乾繼續道:「皇帝的權力,來源於哪裡?是民心所向,是上天所賜,還是百官臣服?為父要告訴你的是,都不是。」

  他的聲音在風中顯得格外清晰。

  「百姓是大唐的基石,但卻無法干預到皇帝的決定。文官代天牧民,他們的權力來源於皇帝,但又與皇權相爭奪。只有軍隊,才是皇帝真正掌控權力的根本。只有掌控兵權,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而非只是個傀儡。」

  李承乾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李象有些似懂非懂,他遲疑地回道:「孩兒明白了。」

  李承乾搖搖頭,輕嘆一聲:「你不明白,等你經歷過東征高麗之後,才會明白。」

  李象點點頭:「是,父親。」

  此刻,李象有些期待著這場東征了。

  李承乾拍了拍李象的肩膀。

  幾個月的操練,原本有些瘦弱的李象,也變得強壯不少。

  李承乾心裡很清楚,當東征歸來,就是他跟二鳳撕破臉的時候。

  當太子的權力,超越皇帝的權力後,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爭奪。

  這不是李承乾想如何就能如何的,皇權的爭奪,是註定要發生的事情,不是說退縮,或者避開,就能有用的。


  皇權具有唯一性。

  要麼是你聽我的,要麼是我聽你的。發展工業,站在時代的角度上,當然是最為正確的選擇。

  可如果在這個時候,李世民覺得會影響到皇權的統治,要求太子停止,那要如何。

  就像是水泥廠,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在經營這塊,從國家的角度來說,肯定是賠本的。

  打仗要調動這麼多人,工業發展又需要大量的人口。

  那麼誰來種田呢。

  畢竟現在的農業經濟,還能達到後世那樣的程度,大規模發展工業基礎,必然需要大量的青壯年人口。

  如果李承乾不能掌控權力,那麼大唐自然就不能按照他所設想路那樣走下去。

  李世民對於大唐,也會有自己的設想。

  人心隔肚皮,就算是父子,也不可能說想法完全一致,肯定會有矛盾的地方。

  這些矛盾怎麼解決,這就是權力的爭奪了。

  當然,很多方面,李承乾也是可以妥協的。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的權力,哪怕李承乾不去爭取,也會自然而然的進行增長。

  這是自然變化的規律,太子註定就要跟皇帝有所爭奪的。

  因為權力的變化,是沒有辦法去停止的。

  有人會說,那太子聽皇帝的話,不就行了。

  但事情從來都不是這麼簡單。

  猜疑,顧忌。

  還有魏王的虎視眈眈,五姓七望想法設法的奪嫡。

  你不爭,那就被人爭。

  如果什麼都不爭,即便日後當上了這個皇帝,皇位就能坐得安穩嗎。

  沒有心腹的臣子,沒有自己的班底,又怎麼去行駛屬於皇帝的權力。

  如果去爭。

  皇帝又會覺得太子的權力過大,打壓,平衡,甚至是逼迫。

  太子從來就是高危行業。

  就像是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會不斷的推著你前進,讓你只能主動的,或被迫的,去掌控更多的權力。

  然後又不可避免的,跟皇帝之間的權力發生碰撞。

  哪怕是後世明朝太子朱標,號稱史上最穩太子。

  但他同樣會跟朱元璋爭吵不斷。

  被朱元璋追著打。

  這雙看不見的手,並不是被誰操控,而是在這樣王朝時代的政治體系下,所裹挾著。


  太子就是得進步,就是要往前走。

  不僅僅是太子的個人意願,還有所有跟隨太子的官員,武將。

  他們的欲望,追求,跟太子綁定在一起。

  一朝天子一朝臣。

  官職是有限的,座位也是有限的。

  你想上去,別人就得下來。

  太子不上去,後邊跟著的人怎麼上去?

  皇帝不下來,太子又怎麼能上去。

  李承乾知道,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因為謀反是事實。

  再大的功勞,能掩蓋住謀反的事實嗎。

  當李世民知道太子真的要謀反,鐵證如山的時候,李承乾還能繼續當太子嗎。

  對於房玄齡的動作,李承乾是有感知的。

  也很清楚,現在的房玄齡對他下手,肯定就是在謀反這件事上。

  賀蘭楚石那邊,已經安排到軍營里來了。

  然而不是說把歷史上謀反的點切斷,就能把謀反這件事徹底掩蓋下去的。

  沒有紇干承基,沒有賀蘭楚石。

  但還有侯君集,趙節,杜荷,李安儼,李元昌,李德謇。

  李承乾能把他們全部都幹掉嗎。

  那麼誰又能保證,這麼多人,每個人都不出任何問題,都絕對不會泄露太子謀反的事情。

  房玄齡這麼老謀深算的一個人,他會想不到,太子如果謀反,會跟哪些人有所關聯。

  只要順著這些人往下不斷去查,總是能查出蛛絲馬跡的,總是能把謀反的證據找到的。

  謀反這種事,是要讓別人在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

  如果知道了,再去找證據,就變得簡單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管李承乾如何去防備,總會有防備不到的地方。

  所以擺在李承乾面前的,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不斷去往前走,爭取到更多的權力,乃至於更多的兵權。

  只有當手裡的軍隊,已經能夠跟二鳳都比肩的時候。

  那麼謀反的事情,就能蓋過去了。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看,所有皇子中,確實是沒有比太子更為適合繼承皇帝的兒子了。

  太子繼承皇位,肯定能帶領大唐走向更高的巔峰。

  可從來不要去以此揣測人心。


  史書浩瀚如煙,然而總結下來就四個字,爭權奪利。

  權力的誘惑,尤其是當皇帝的誘惑。

  一旦你低估他,就會遭受到慘痛的代價。

  為了皇帝這個位置,骨肉相殘,父子相殺,比比皆是。

  能上位的,從來不是比的誰更優秀。

  而是比誰夠心狠手辣。

  所謂皇家無情,不外如是。

  所以當李世民知道李承乾確實在準備謀反的時候,是廢太子呢,還是廢太子呢。

  暮色降臨。

  李承乾看著天上明月,陷入沉思。

  於此同時,太極宮中。

  李世民好像也有什麼感受一般,抬頭看向天上明月。

  「阿難,你說,朕是不是錯了。」

  「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就應該打消太子伸手兵權的想法。」

  「當年,朕便是依靠著玄甲軍,屢立戰功。」

  「如今,太子同樣掌有五千重騎。」

  「他會生出,當年朕那般的心思嗎。」

  知子莫若父。

  可現在的李世民,已經有些看不懂太子了。

  張阿難喉見滾動,卻開不了口。

  他總不能說太子仁德孝順,不會跟陛下當年那樣,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吧。

  那豈不是說陛下不仁德孝順了?

  所以還是閉嘴吧。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