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紙面經濟

  第1136章 紙面經濟

  「諸位,我們是朋友,幫助你們是我理所應當的職責,只是說你們打算讓我怎麼幫你們?調集更多的貨物運到莫斯科嗎?只要我能辦的一定去做。」

  

  卡丹夫聽到姜言這話鬆了一口氣,看著姜言的眼神中充滿了感激,覺得沒有白交姜言這個朋友,知音。

  「姜,你能運送多少貨物過來?能弄來一百火車皮?」卡丹夫開口問。

  一百車皮的物資也不過五千噸的貨物,但是對於一個擁有一個多億人口的國家而言這些貨物,連一滴水花都激不起,就被如同沙漠般乾枯的大毛給吞沒了。

  不過他也明白,增加這些物資有多難現在貴為副經理他找遍整個大毛,他連一百噸的額外貨物,他都調不出來。

  現在蘇維埃已經化作塵埃,而他們新建立的政權還沒有完全接管大毛,所以說從莫斯科到遙遠各州的命令,控制,已經近乎於失靈,大毛的混亂已經比之前更加厲害。

  然而隨著龐大的,井然有序的計劃經濟被他們打亂,以及工廠廠長的作梗,大毛的整個生產情況,都陷入了停滯。工廠拿不到原材料,無法生產,即便生產好的商品也沒有貨車運輸,所以導致商店中空空如也。

  因為一直買不到足夠的生活必需品,普通民眾更是或主動或被迫的,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吃的,穿的,用的這些生活用品上。這些又進一步的加劇了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整個大毛都陷入了死循環中。

  「比這個要多一些,至少三百火車皮。」姜言沉聲說道。

  很早的時間,姜言針對這樣的情況就有了預測,同時他也通過曹斌通知到了國內,現在國內的工廠都開始加速生產,很多擠壓的物資開始起運,國家甚至專門開通了專門的列車,這個時候,能掙一筆就是一筆,不但於此,還能獲得新生大毛的好感,真的是一箭雙鵰。

  目前姜言的手裡面已經差不多有兩萬多噸的物資,物資還在持續增加。

  這一次的銷量,可以說讓整個國家很多區域,都能過一個好年。

  「我現在手裡面差不多有兩萬多噸貨物,目前都在倉庫裡面,你有需要,可以直接調撥。」姜言接著看著卡丹夫開口。

  姜言不是聖人,不過也不是什麼心腸硬的人,自己在莫斯科也度過了快樂的歲月,真的讓姜言袖手旁觀,他還真做不到,要不然他也不會這麼爽快的把物資給卡丹夫。

  「姜,你是怎麼想起來提前備這麼多貨物的?」卡丹夫開口

  要知道,他們預計姜言現在能調過來一百火車皮的貨,就已經需要感謝上帝了。畢竟這可是輕工業品,而不是又笨又重的煤炭和礦石,一個載重六十噸的車廂,就足夠生產企業,生產好久了。


  可現在姜言竟然說,他手頭有現成的兩萬噸的物資。

  姜言裝作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本來以為,解體後大毛會變得更好,將會需要更多的商品,所以這才命令他們加速生產的,沒想到……」

  聽到姜言這話,蓋達爾變得有些尷尬,在這萬物蕭條的場景下,說什麼大毛會變得更好,需要更多的商品,實在是有些打臉。「不過,這也算是,方,你歪打正著了。」蓋達爾苦澀的說道。

  「或許吧!不過換個方面來說我是對大毛有信心,對大毛這個市場有信心,只要這個市場在,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只要我的手中有商品,我就能掙錢。還有,我不會相信大毛一直會混亂下去,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是啊!黎明前的黑暗。」卡丹夫開口。

  「姜,我不知道怎麼會這樣。」蓋達爾開口。

  聽到這話姜言有點沉默,具體的原因後世分析的相當的清楚。

  毛熊在上世紀70年代以後,達到經濟和軍事的雙巔峰,一直保持對西方的全球進攻態勢。那時候毛熊的軍事力量把整個西方搞得精神都快崩潰了,但是等毛熊的光芒在1990年熄滅時,人們才發現毛熊是幾乎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拿來一起燃燒,才發出那令人目眩的光芒。

  毛熊在80年代初已形成極度的軍工經濟特徵。軍品占機器製造業的60%以上,軍事支出占國民總產值23%,到80年代末上述指標分別提高到80%和28%。毛熊破產的原因是強大武力建立在虛弱而原始的粗放經濟基礎上,所以他們失敗了。

  1970年代中期,毛熊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的同時,也成為世界最大的穀物和食品進口國。儘管與西方存在你死我活的意識形態鬥爭,但毛熊已被深深地捲入西方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之中。到了1980年代,毛熊一半以上的外匯收入靠石油出口,而一半以上的外匯支出則用於進口糧食和食品。因此,毛熊的經濟狀況直接取決於世界油價和穀物價格的波動,取決於世界對石油和糧食的總體需求態勢,取決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價格和供應操控。

  也就是由於後期以鷹醬為首的西方國家看到了這個情況,才從石油上下手,沒有充足的外匯就沒有糧食,這也是糧食短缺的原因。

  另外就是統計的問題。

  其實毛熊在研究計劃經濟方面已到了相當的高度,毛熊經濟學家康托羅維奇曾因為《生產組織與計劃管理中的數學方法》,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卓越貢獻,獲得197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上,康氏的研究可以實現全社會範圍的資源最優分配和利用,即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全社會能夠以最小的勞動消耗,獲得最大限度的生產量。由此得出的生產計劃叫最優計劃。

  曾經有一位學者總結過:毛熊國民經濟在帳面上的統計數字一向很好看。因為有毛熊國家計委這個戰無不勝的武器。

  毛熊國民經濟生產,國家計委每年都要數次調整各種計劃指標,然後各單位在紙面上「完成」這些指標。比如哈薩克的一座毛熊最大的養禽場,指標是日產10萬枚雞蛋。上報給國家計委的也是這個數字,然後把其中3到4萬枚列為「破損」。該場每天收到的飼料也比「計劃」短少15%到20%,說明別的部門也在用同樣的短缺分量的手法來完成本部門的「計劃」

  農業依舊如此,每年在收割前估算產量,並把這些數字作為實際產量公布。這就掩蓋了收割、運輸、倉儲環節的各種損失(由於毛熊基礎設施及倉儲技術的落後,這種浪費在五六十年代達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其結果是實際進倉的糧食數量僅為公布產量的65%到70%左右。

  紙面上,可以說毛熊物資豐盈,之前短暫的貨物充足也造成了這個假象,他們沒有去認真統計所以才造成了物資短缺。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