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張玄素的進言
第1151章 張玄素的進言
之後,李言又故作關心的詢問了一些突厥人的具體詳情。
畢竟,江山社稷是他的,突厥人的入侵,會直接動搖皇權,就算是再昏聵的皇帝,也不可能對此視而不見。
若是對河北之事太過漠不關心,很容易在事情糜爛之後,被這些聰明絕頂的人察覺到疑點。本身他就是被所有人所關注的對象,世族受到損失後,也必然會把焦點放在他身上。
但凡讓他們尋到一點不對勁兒的味道,核心矛盾就會瞬間引爆,天下就會再度陷入混亂。李言認為,能和平解決,就儘量不要訴諸戰爭,這所謂的罈罈罐罐,都是自家的。
這讓李言深深的感嘆,在宮中和這個時代最智慧的人鬥智鬥勇鬥心眼兒,比在草原上做右賢王,或者率領大軍在河北攻城略地要辛苦多了。
在長孫無忌十分認真的述說中,李言終於發現,皇帝是怎麼被糊弄住的。待在千里之外的深宮中,任何事情都需要臣子們匯報,基本上無法弄清地方真實情況。
在長孫無忌的介紹下,突厥人儼然成了陷入包圍中的窮寇,不斷的攻城掠地,每次都是損失慘重,最後灰溜溜的逃竄。大唐軍民奮起抗擊,到處都是上演著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這和李言用施羅迭的分身視角,看到的情況完全不同。
當然,做為皇帝的他也明白,河北各地城池防守空虛,一觸即潰,突厥人一日破十城,甚至百姓們因為能得到分地,而對突厥人表面抵抗,實則持歡迎態度,是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
李言詢問過中樞的幾位臣子,甚至蕭禹的說法,也和長孫無忌類似。就連王玄策,都不敢把真實的情況告訴他。
李言再次感覺到了為君之難,這些人隱瞞他,一是出於私心,不想把百姓和世族的矛盾暴露在皇帝面前,以免他憂心忡忡,盡而做出什麼不利於世族的舉動。
儘量展現出來的都是世族和百姓相融共生,和諧相處。
二則是真的不想讓這些事煩勞他的心,他是皇帝,又不需要前往戰場,知道實情沒有什麼意義。反正應敵方案臣子們都會制定,也會派遣兵力前去作戰。
等到最後勝利的時候,再對皇帝描繪一番花團錦簇的官樣文章,也省得皇帝日日牽掛,或者頻繁干涉,影響到他們的正常部署。
長孫無忌已經離開了,李言起身走到書房的一側。
打開窗戶,散一散屋子裡的碳氣,同時迎著凜冽的寒風,看向遠處的小湖,眼神也深遂起來。
對於朝庭這邊,李言順其自然,不發表任何意見,一切都以中樞幾位重臣的意見是從。
他的心思還是放在河北戰場那邊,若是他沒料錯的話,長孫無忌口中的二十萬騎兵。一定就是世族背後的力量了,通過突厥人大鬧河北,又是攻城掠地,又是分田打草驚蛇,終於把這股隱藏極深的力量調出來了。
下一步,就是想辦法消滅他們。
李言知道,這一定是一支十分精銳的騎兵,可能堪比貞觀三年時對付頡利的飛虎軍。當時李世民省吃儉用,花了三四年時間,才訓練了三五萬飛虎軍。
世族們隨手一掏,就是二十萬,可見世族們的底蘊有多深。
僅僅這二十萬,就足以左右長安城的局勢,難怪當初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如此不堪一擊,李淵最後也不做任何反抗的交出了皇位,自己退位太上皇。
有這樣一支力量震攝,李淵毫無翻盤的機會。
李言混身散發出一股比寒風還刺骨的陰冷氣息,衣袖中的手已經握成了拳頭。他要讓這支力量有去無回,葬送在河北大地上,就算拼得突厥人全軍覆沒,也要剷除隱患。
「啟稟皇上,右僕射求見?」
一道聲音傳來,喚回了陷入沉思中的李言,他轉過身,神情已經恢復如常,聲音溫和的道:「宣。」
「是,皇上。」
王德應了一聲,轉身出了房門,沒過多久,一頭白髮的張玄素精神矍鑠的走了進來。
「老臣參見皇上。」張玄素一絲不苟的跪下行了一禮。
李言上前攙扶起來,笑容和煦的道:「老師,您年事已高,朕已經說過,不必多禮的。」
「謝皇上關心,君臣有別,禮不可廢。」
張玄策笑著應了一聲,沒在禮數上多糾纏,而是來到窗邊,把呼呼朝里慣的冷風給關到了外面,關心的說道:「關中雖然不如北地寒冷,冬天也是冰冷徹骨的。」
「皇上儘管年輕,也要保重身體,不要惹上風寒了。」
「多謝老師關心,朕也是透透氣,散散碳火的煙氣。」
李言客氣了一句,邀張玄素坐下,隨後問道:「這大冷的天兒,老師前來,不知道有什麼事情?」
「皇上,臣聽說長孫大人要從關內調兵前往河北消滅突厥人?」
「是這樣的,左僕射說突厥人都是騎兵,從四周調取步卒前往圍剿,沒有一些騎兵側應不行。所以從定襄、河西兩地,各調十萬善於御馬的步卒前往配合。」
解釋了一番,李言詫異的問道:「莫非老師覺得有什麼不妥嗎?」
「調兵前去老臣完全贊同,只是臣想問問,這二十萬大軍的由誰領兵?「還有,河北戰場雖是一隅,卻關乎大局,朝庭非派重臣前往坐鎮,統籌全局不可,這人選又是何人?」
見李言一臉的皺眉,張玄素就知道,這些事情還沒有定下來,於是小聲說道:「老臣知道皇上登基以來,表面上朝政平穩,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臣子明里暗裡的和皇上做對。」
「皆因皇上手中權力不足之故,這次大戰,正是皇上藉機收回兵權的機會。」
張玄素做為曾經的太子傅,一心撲在做官上。當初的太子,現在成了大唐的皇帝,張玄素也下了心思,努力要做點兒什麼來,為皇上掌權貢獻出一份力量。
張玄素是蒲州虞鄉人,最初仕於隋朝,任河北滄州景城縣戶曹。隋末天下大亂,群雄蜂起,他落於竇建德的手中,寧死不降。後來隋煬帝在江都被殺,他才接受竇建德委任,為黃門侍郎。
唐滅竇建德後,張玄素歸唐,被朝庭授為景城都督錄事參軍。
李淵聞其賢名,特意招來長安,經過面談後,發現張玄素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文武並重,又為人靈活不刻板,欣賞其人才,就讓他擔任隱太子李建成的師傅。
玄武門之變後,他又被長孫皇后看重,特意招至東宮,任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傅。
張玄素是寒門出身,信奉的就是忠君愛國,精誠任事。他對於朝中的格局,由其是世族把持政持,架空皇權的事情,並不是太清楚,對於世族的真正的實力,更是一無所知。
他的認知來源於書本和他的人生閱勵,玄武門之變後,更是篤信兵權決定政權。
進入中樞後,他發現皇帝權威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只覺得肯定是兵權不在手的原因。於是想借著這次抵禦突厥的時候,好好抓一回權,名正言順的把軍權收回來。
李言知道張玄素的意思,可他更知道,就連朝中的軍權自己都沒有多少,更不用說世族的兵權了,那多家關隴世族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培養起來的終極底牌。
長孫無忌甚至連這支力量的真實樣貌都不讓自己知道,打著普通邊兵的名義,從頭到尾都沒打算露過行藏。防範這麼嚴,就是不想引起自己這個皇帝的注意。
怎麼可能奪到手?
不過,他也沒有打消張玄素的極積性,而是一副感興趣的樣子:「老師的意思,是讓朕御駕親征?」
「不臣絕無此意。」
張玄素嚇了一跳,若是讓朝臣們知道自己攛掇皇帝御駕親征,還不活劈了自己,連忙解釋道:「臣的意思是,皇上不如挑選親信大將統兵,或者派得力人手前往河北主持大局。」
「這樣等到戰後了,多少也能收回些兵權。」
說到這裡,張玄素微微擠了擠眼,臉上露出略帶暗示的表情。
李言一怔,隨後一想,心中恍然,原來張玄素是看上了這平定河北之功。也是,當年李世民為了推大舅哥長孫無忌上位,就讓長孫無忌親自主持了平定幾次地方叛亂,這才為入閣積累了功勳。
張玄素老驥伏櫪,自然想更進一步,為了將來扛大樑做準備。
原本在貞觀三年的時候,張玄素就前往前線主持過局勢。現在河北之亂,他即是帝師,又是右僕射,足夠份量前去主持大局。只是張玄素是文臣,衝鋒陷陣的事情他自然做不來。
若是讓太尉侯君集領兵,張玄素就能接下這個差使了。
如此,待到河北之亂平定後,侯君集收攏了兵權,張玄素得到了功勳,皇帝實力也會大增,端得是兩全其美。
李言心中苦笑一下,這權力場上的人,哪個不是在噼里啪啦的撥著算盤珠子。自己在下一盤大棋,其他臣子們也都在下自己的小棋,各種棋局不時就會相互碰撞。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