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李言的試探
第1107章 李言的試探
李言知道,若是不加理采,到了宋元時期,這個生態就會被徹底打破。從此塞上江南也會成為傳說,西北之地,也會漸漸的荒漠化,慢慢變得不適宜生存。
李言登基後,第一個要做的就是依靠朝庭的律令,保護生態環境,甚至專門去栽種樹木,以維護生態平衡。
只是這些都還沒得來及去做,此事雖然重要,卻不急在一時。此時的環境,依然使得野生動物頻出,信鴿傳書,也變得不那麼靠譜了。鴿子一上天,能不能落地,只有天知道。
隨後接連好幾天,突厥也並沒有右賢王的確切消息傳來,只知道王庭不斷有醫官出沒,只要進去的人,就再沒出來過。王庭的守衛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更多了起來。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co💫m
突厥雲集在王庭的各部族也四散而去,民間也是流言飛起,有的說右賢王傷重不治,當天就死了;有的說右賢王傷到了要害,現在還在昏迷之中。
還有人說右賢王已經醒過來了,不過傷勢沉重,命不久矣!
總之,謠言四起,草原人心惶惶,各部族都不自覺的在聚集人馬,情勢緊張。
四周各地的軍隊,也在往王庭集結。
王庭四周的草場上,更是匯聚了不少附近的普通牧民百姓,他們紛紛舉辦各種祈求神靈的儀式,默默的祈禱著長生天,希望天神能保佑右賢王平安無事。
對於草原人來說,右賢王雖是漢人,卻已和突厥人無異。
以前草原人靠天吃飯,沒有餘糧,一旦草原遇到旱災雪災,都要集結兵力南下搶食。雖然是扮演了一個掠食者的角色,攻擊掠地之下,損失也是極為慘重。
一場冬季戰役下來,草原上也是家家帶孝,戶戶舉哀。
自從李言入主草原後,在位這十多年來,平定四方亂臣,和大唐開展貿易,積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每年都從東瀛搶來大筆銀子,然後從中原購買大量布匹糧食。
使得突厥人不用在嚴寒的冬季拎著腦袋和大唐人拼命,就能安然過冬,這使得草原上不少人心念右賢王的恩德。
如今,右賢王出事,所有人都擔心草原會重新陷入混亂之中。若是群雄割劇,爭奪地盤,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跟著喪命,多年承平下來,草原人也有些提不動刀了。
大唐的高層也開始緊張起來,中樞的重臣們,一天到晚聚集在承慶殿分析著北方的局勢發展。
針對右賢王不同的結局,有可能產生的不同變化,不斷的調派兵力前往北方邊鎮,一些在京中養老的武將們也重新披掛,被派往北地鎮守,一方面是御防突厥人南下。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應對草原上有可能出現的亂局,伺機攻入草原。
不過,在朝庭人人都提著心的時候,李言卻很是愜意。右賢王遇刺事件,本就是李言分身在北方自導自演的一場戲,為的就是營造氛圍,為接下來發動南侵做形勢鋪墊。
就算要借突厥人的力量南下,也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包括後續的收場問題。一個合格的帝王,謀劃一場戰爭,就要從全方位的角度做好事態控制,不能顧頭不顧腚。
只能放火,不能滅火,那是莽夫的行徑。
不過,北方的大局是右賢王在親自掌握,大唐參和不上,自己這個皇帝,更是沒有多少發言權,只能信馬由僵的讓朝中老臣們安排。
李言要借著這場戰爭達成好幾個重要目標,一來打擊頑固的世族群體,二來培養新一代的軍中武將的中堅力量,三來自然是重新洗牌,加強皇帝的權力。
而右賢王,也要藉此消化草原上凝聚起來的實力,間接實行減丁政策,避免遊牧坐大,威脅到中原。草原的普通百姓只知道右賢王給他們帶來了和平與安定。
可他們卻不知道,和平和戰爭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離開戰爭後,長久的太平也很難維持下去。
從貞觀九年趕走夷男,統一草原之後,十年的和平歲月下,物資充盈,人口繁衍,牛羊遍地,馱馬成群。就如同滔滔黃河奔流而下,必然帶來大量泥沙的沉積,致使河床越來越高,形勢也越積越危。
如今到了右賢王也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算沒有大唐的事情,做為上位者,右賢王也準備醞釀一戰亂亂,來消化堆積的形勢。
另一方面,長久的和平下來,一些部族實力膨脹嚴重,有些坐大的意思了。
右賢王也要借著戰爭,該消滅的消滅,該削弱的削弱,重新調整權力架構,以達到強力掌握整個草原的目的。
總之,一場戰爭,是雙方共同的需要。
在外面形勢暗暗蓄積的時候,齊王李佑卻病了,自從皇帝在朝堂上和群臣商議,讓諸王去雪域就藩後沒多久就病了。
這些天裡,吳王李恪和署王李愔離開京城後,蔣王李惲、越王李貞、晉王李治、紀王李慎等成年皇子,也陸陸續續的拖家帶口離開長安,前往就藩。
李佑卻因為秋日天涼,生起了風寒,臥床不起。
李言聽到匯報後,暗暗搖了搖頭,吩咐太醫署的御醫們前往齊王府,替李佑診治。御醫回報過來的信息是李佑風邪入體,導致身體發熱,頭腦昏沉,精神恍惚,需要靜臥好好調養。
李言揮揮手,打發走御醫,王玄策一臉疑惑的說道:「皇上,齊王早不病晚不病,正好在朝庭讓他就藩的時候病了,恐怕這其中有蹊蹺?」
「是啊,皇上,臣看齊王這就是在躲避就藩。」
最近被皇帝調任中書舍人的李義府也跟著附合道:「御醫們的話也不能全信,誰知道他們是不是被齊王收買,幫助齊王一起隱瞞,臣看這事還要再探探。」
「如今已是十月中旬了,稍一耽誤,大雪封山,齊王就無法西去,再想啟程,就要到明年的五六月份了。」
在這次督促諸王就藩的過程中,李義府可是衝鋒在前,毫不在意諸王對其的憤恨。
他這番付出也沒有白費,得罪了諸王,卻也徹底登上了皇帝這艘大船,讓李言深為滿意,大家讚賞。想到李言年輕,李義府常常搜集些穩罕玩意,討好李言。
時不時還邀請李言前去他府中做客遊玩兒,在李義府刻意奉迎之下,他迅速成了李言的親信。
被允許參與軍機,和王玄策一塊兒商議樞要事務。
有人做惡人,還是比自己親自出馬要好。李義府雖然資歷不如王玄策,可在察顏觀色、溜須拍馬上,幾個王玄策也不如,來到李言身邊一個多月來,李義府的所做所為,深合李言之心。
在朝堂上,李義府也不怕得罪人,處處維護皇帝的利益,讓李言用著十分順手。
再加上李義府中書舍人的身份,不高不低的,位置關鍵,什麼事情都能參和一下,什麼政務也都接觸得到。在朝堂上做起事來,也比王玄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和鴻臚寺少卿要更加方便。
如今,李言身邊的臣子們,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岑文本、馬周、許劉泊、禇遂良等人,包括許盡忠,年齡都太大了。他們自恃身份,也不好腆著臉來跪舔李言這個年輕的皇帝。
可李義府就不同了,他和王玄策年齡差不多,都是剛剛三十出頭兒,比李言大不了幾歲,正是當狗的好年齡,他也腑得下身子。
同時,他的到來,也給了王玄策巨大的危機感。
長孫無忌和岑文本等人是重臣,卻不是近臣。長久以來,李言身邊的近臣就只有恆連和王玄策兩個人,恆連是專職護衛,負責皇帝的安全,很少參和政事。
這等於李言身邊,就只有一個王玄策了,現在多了一個正加合適的李義府,馬上就讓王玄策緊張了起來。
而這,也正是李言想要的,有了競爭才會有壓力,兩人做事才會更加勤勉。
「秋冬之季,晝夜溫差驟變,一時不慎,生病也是正常的。」
李言卻是滿不在意:「即然大部分親王已經就藩,一個李佑也翻不起大浪來,緩緩就緩緩吧?總不能讓五弟拖著病體前往藩地,傳出去也會顯得朕這個皇兄太過刻薄。」
「王德,你待會兒從宮裡的庫房,挑幾株人參、鹿茸和一些補身子的藥材送去齊王府,並替朕問侯齊王,告訴他就藩的事情不必著急,一定要養好身子。」
王德連忙領命應了下來!
等幾人都退了下去,李言臉上的笑容慢慢收了起來,眼神變得無比深邃。
在李言的規劃中,即將到來的唐突大戰會在山東之地展開。
此時山東不是後世的山東,從廣義上來說,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都是山東之地。包括河北道、河東道、河南道的大部份地區,也是自古以來最容易生亂的地方。
大唐這邊也必然要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來背黑鍋,順便吸引火力,野心勃勃又愚蠢的齊王最合適不過了。
李佑原本的封地就在齊地,那裡有他的根基,雖然這些年他回到了長安,可齊地卻並沒有放棄。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