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獻捷報,契丹反
這個道理,坌達延也明白。
本以為穩贏的局面,卻因為李重茂的英勇,鼓舞了整支大唐的軍隊,造成雙方鏖戰至今,吐蕃沒有占到任何好處。
若是等薛訥的大軍到了,那麼整支大軍都將陷入險地。
「撤!」
坌達延無可奈何的下了命令。
鳴金聲一響,吐蕃大軍如蒙大赦,立刻紛紛往後退去。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李重茂的英勇,大唐將士的勇猛,讓他們膽戰心寒。平常欺負小國、來大唐打秋風習慣了,哪裡遇到過大唐正規軍如此的抵抗。
在李重茂的率領下,大唐將士打的他們膽戰心驚。
見到吐蕃大軍撤退,李重茂並未下令追擊,畢竟吐蕃人多勢眾,一旦到了開闊地帶,那麼唐軍將處於不利的形勢。
那些原本堵住唐軍退路的吐蕃軍隊,此時傻了眼。他們與唐軍之間的關係互換了,現在變成唐軍堵住了他們的退路。
面對氣勢洶洶的大唐騎兵,身為步兵的他們,絲毫沒有取勝的希望。
在一片片的哀嚎聲中,這批吐蕃軍,只能向著與大部隊相反的方向逃生。
但雙腿的速度哪裡有四蹄的快,很快就被追上殺掉。
一名吐蕃士兵,僥倖躲過了一場追殺。
他拼命的往前跑去,只見面前寒光一閃,卻是又是一刀砍到,那一瞬間,頭顱從身體分離,那雙凝望著天空的眼睛,卻終究是沒有閉上。
大唐的追兵旌旗獵獵,戰鼓雷鳴,虎狼之師,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李重茂此次的置死地而後生,取得了非凡的成效。
落單的吐蕃逃兵,剛逃出山谷,見前面塵土飛揚。一眼望去,數之不盡的大唐軍隊,正在往這裡奔來。
薛訥的主力到了。
在吐蕃兵錯愕之間,唐軍主力便已經衝到近前。手中的長刀,無情的收割吐蕃兵性命。
在大唐軍隊的前後夾擊之下,這股吐蕃的步兵,很快就被全殲。
兩支軍隊匯合,薛訥看向王晙,眼中透露出讚許的神色:「不錯,本帥會為王將軍請功的。」
此次大勝,最大的功勞理應是李重茂及那七百名萬騎將士,薛訥一句輕飄飄的話,就將所有的功勞,都歸到王晙的頭上了。
王晙喜不自禁:「多謝大帥栽培!」
對於李重茂而言,他本也不在乎這場功勞,他已經是一字王了,再往上就是皇帝了,立不立功對他來說無所謂。
更何況,李隆基視他為眼中釘,立了功勞,只會加速李隆基除去他的心思。
但,薛訥如此作法,讓李重茂心中十分不爽。
「薛元帥好口才啊,難怪能夠做到元帥!」李重茂出言諷刺道。
此次大戰,薛訥雖然沒有出什麼力氣,但他能夠做到元帥的位置,絕非浪得虛名。
對於李重茂的諷刺,薛訥並不生氣,笑道:「王爺的功勞,本帥也自當稟告!」
李林甫此時就在薛訥的身旁,一言不發。
李重茂看了李林甫一眼,李林甫立刻將頭低下,不敢去看李重茂。
王晙的功勞一下子被擴大成如此,在一旁打圓場道:「元帥,吐蕃軍遁逃了,再不追就來不及了!」
薛訥想了想,下令道:「追!」
十萬的大唐軍隊,向著吐蕃逃跑的方向追去。
追出數十里地後,終於遠遠的看見了吐蕃大軍。不過此時,基本上已經到吐蕃的地界。
「停!」薛訥下令道。
對於他而言,他這次的任務可謂是圓滿完成了。此次吐蕃大敗,必然在他的履歷上,增加光輝的一頁。
吐蕃逃了回去,就沒必要再追了。
不然到時就變成攻守互換了,吐蕃大軍攻打廓州城的事情,還歷歷在目。
如果換成大唐來攻吐蕃的城池,極有可能也會久攻不下,見好就收是最好的選擇。
李重茂看著不遠處的九曲之地,那可曾經是大唐的國土。
吐蕃不費一兵一卒,就白得了這麼一塊廣袤的肥沃土地。
如今,吐蕃在九曲築城駐軍,成了進可攻擊大唐、退可防守的戰略要地。
李重茂在心中暗暗起誓,這塊地方,早晚要收回來。
甚至有必要的話,整個吐蕃都可以是大唐的。畢竟在李重茂穿越前的那個時代,吐蕃就屬於中華的版圖。
大軍得勝,班師回朝。
在薛訥給朝廷的奏報中,廓州城的堅守成了李林甫的功勞,率領七百名萬騎大勝吐蕃則是王晙的功勞。
一樁樁、一件件,所有的功勞,都沒有李重茂的份。
大唐取得了如此的大勝,這讓李隆基很是開心。吐蕃損失了近五萬的精銳,估計幾年內都不會再來惹麻煩了。
不過,也有讓李隆基不開心的事,那就是奏報中並沒有李重茂的把柄。
李隆基有些不開心的對姚崇、高力士等人說道:「這個薛訥,還是辜負了朕的希望!」
姚崇等人自然懂得李隆基的心思。
高力士安慰道:「一個小小的襄王,掀不起什麼風浪,有的是機會。」
姚崇捋了捋鬍子,說道:「不管怎麼說,此次大勝,都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大軍已經快到長安了,陛下應該親自迎接才對!」
姚崇的話,提醒了李隆基,這是他登基以來的第一次大勝,扭轉了自武則天執政以來,大唐對外戰爭勝少敗多的局面。
無疑極大的鞏固了他的地位,也收穫了民心。
親自迎接,可見皇帝的重視,讓臣民歸心。
「好!」
李隆基的臉上又出現了笑容,說道:「姚閣老,你代替朕出城迎接,朕在皇宮門口等待他們獻捷。」
說到這裡,李隆基似乎想起了什麼,問道:「李重茂是否也在獻捷的大軍之中?」
一旁的張說想了想,回答道:「獻捷的名單中沒有襄王,奏報上說,他身體不適,獨自回房州了!」
李隆基冷笑一聲:「他逃的還真快!」
大唐王朝沉浸在這場勝利中沒多久,便有一條奏報八百里加急,來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契丹反了。
契丹與吐蕃不同,吐蕃入侵大唐,從本質上講,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而契丹則是國內部落的造反。
早在武則天年間,契丹就反過。以當時契丹與整個大唐的對比,大唐本可輕而易舉的滅了契丹。
不過由於武則天為了增加武家在朝中的勢力,派了自己幾個不爭氣的侄子為帥,造成了大唐大敗,損失了近半的國力才平定契丹。
而當時契丹造反的理由,就是:何不還我廬陵王!
廬陵王就是李顯,李重茂的父親。契丹的意思很明顯,皇帝應該是李顯才對,現在武則天做皇帝,就並非正統。
因此,契丹反了,要扶持廬陵王做皇帝。
實際上,這並非契丹的真心。廬陵王只是他們的藉口而已。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契丹恢復了一定的元氣,又聯合了奚人,進行造反。
而這次他們造反的理由,就是上次的複製版,依舊是七個字。
替天討逆立襄王!
也就是說如今的皇帝李隆基是逆賊,襄王才是正統,才應該是皇帝,他們要立李重茂為皇帝。
李隆基看到這份奏報後,沒有驚慌與憤怒,反而是大喜。
契丹兩次造反,都打著立李重茂父子為皇帝的名義。
上一次的時候,李顯是武則天的兒子,武則天並未處罰李顯。
這一次則不同,李隆基正愁找不到處治李重茂的理由。
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