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博採眾長

  第744章 博採眾長

  彩色的俄羅斯國旗,是通過人工著色方式實現的,由於成本和效率考慮,只有最後這一個鏡頭是彩色的。

  恰恰只有一個鏡頭,才給觀眾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死關頭》不僅是第一部有聲電影,而且還是第一部彩色電影,這不僅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也刷新了觀眾對於俄羅斯的認知。

  誰說俄羅斯的科技落後來著,俄羅斯可是全世界最先把裝甲戰車和飛機應用於戰場的國家。

  俄羅斯人的野蠻,是人類在艱苦環境中不屈精神的最佳體現。

  對比歐洲各國虛偽的政客,已經開始有評論家用「坦率」和「不屑同流合污」來形容經常在國際聯盟大放厥詞的小尼古拉。

  以前俄羅斯大公在歐洲各國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可都是和「野蠻」、「奢侈無度」、「荒誕不經」等負面詞彙聯繫在一起的。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生死關頭》中呈現的俄羅斯是完美的烏托邦形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普通人即便面對絕境也會保持樂觀頑強精神,充分體現了俄羅斯人的精神內核——

  或者說是俄羅斯人嚮往的精神。

  電影中肯定有一些情節是虛構的,但藝術本來就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面對質疑,自有大儒辯經。

  《生死關頭》在歐洲各國上映後,俄羅斯又迎來一波入籍高峰。

  這兩年以英法為首的歐洲國家,對於俄羅斯的新聞審核極為嚴格,尤其俄羅斯針對普通人的各種福利,在歐洲國家看不到任何報導,民眾想要了解俄羅斯,只能通過其他途徑。

  《生死關頭》就像一場盛宴,將精心包裝之後的俄羅斯推薦給沙漠中饑渴難耐的旅人,根本沒有人能拒絕這種邀請。

  歐洲人對於國家的感情其實是很淡薄的。

  華人提及東大歷史,動不動就是四大發明,上下五千年,我們祖先用筷子不用刀叉是因為嫌棄刀叉太粗魯,你們祖先不用刀叉是因為你們不會造。

  歐洲人的歷史乏善可陳,整個中世紀用黑暗時代四個字就可以一筆帶過,一直到文藝復興——

  呵,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東西,復興又從何談起呢。

  這就是歐洲拼命貶低東方歷史的原因。

  我祖上沒有的東西,你也不能有。

  喬治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歐洲人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能力,明明是因為分贓不均引發的世界大戰,都能解讀成正義對邪惡之戰,都不用說幾千年,這才短短几年前的事,都能顛倒黑白。


  當然喬治也沒有嘲笑歐洲人的資格,因為俄羅斯也正在做同樣的事。

  英波石油公司倒閉後,波斯石油開採陷入停滯。

  並非沒有人想接手油田,多家英國企業主動和波斯政府接觸,希望繼續開發波斯石油。

  連洛克菲勒都忍不住想插一腳,主動和德米特里聯繫,試探聯手開發波斯石油的可能性。

  德米特里充分展示俄羅斯大公的傲慢,對洛克菲勒的示好置之不理。

  俄羅斯想開發波斯石油,用得著和美國人聯手?

  美國第一口具備商業價值的油井,直到1859年才出現,洛克菲勒是在1863年涉足石油行業,1870年成立標準石油。

  俄羅斯早在1834年就成立了第一座石油蒸餾廠,比美國人至少早了25年。

  和洛克菲勒一樣,所有和波斯政府主動聯繫的英國企業,在考察了波斯的具體情況後,紛紛知難而退。

  波斯政府對於石油開採持開放態度,誰想來談合作,都來者不拒。

  有英波石油公司的遭遇在前,任誰想開採波斯石油,都要考慮能不能應對波斯的惡劣環境。

  波斯政府承認,限於自身實力弱小,無法保證油田安全。

  也有人聯繫英國政府,希望英國政府以國家名義開發波斯石油。

  這同樣無法解決安全問題,因為受《英俄聖彼得堡條約》限制,英國無法在波斯駐軍。

  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明明英國對於石油的需求越來越高,波斯也有石油,英國卻不得不忍受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高價石油。

  正常情況下,俄羅斯應該悶聲發大財才對。

  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歐洲卻有人將波斯的治安惡化,歸咎為美國人的暗中策劃。

  想想也很合理。

  如果歐洲石油自給自足,那麼對美國石油的依賴就將大大減少,所以洛克菲勒完全有理由打擊英波石油公司。

  結合洛克菲勒想和俄羅斯合作,卻被俄羅斯的德米特里大公拒絕,美國人的陰險呼之欲出。

  就在一個月前,漢志國王海珊·阿里突然宣布,不會為在漢志境內探險的冒險者提供保護。

  這給在世界各地橫行無忌的冒險家們,劈頭蓋臉澆了一盆冷水。

  石油這種東西,和地質學結合極為緊密,很多歐洲地質學家針對波斯灣沿岸的地質,認為波斯灣周邊存在著大量石油。

  達西斯就是基於這一理論,在波斯找到了油田,繼而創辦英波石油公司。


  英波石油公司的倒閉,不僅沒有為冒險家們敲響警鐘,反而做出了最佳示範,讓無數冒險家躍躍欲試。

  只要能找到石油,即便自己不開發,將油田的位置賣給大公司,也能獲得一大筆利潤。

  海珊·阿里的警告,不在於能否為探險家提供保護,而是漢志王國在發布這個聲明之後,再有冒險家進入漢志,就將面對漢志人無窮無盡的追殺。

  都不用追殺。

  只需嚮導將冒險家引入沙漠,冒險家就等著渴死餓死吧。

  5月底,菲利克斯接到來自倫敦的電報,英國政府希望和尤蘇波夫家族共同開發波斯境內的石油。

  菲利克斯接到這個電報的時候,正和喬治一起觀看飛行魚雷實驗。

  為喬治和菲利克斯演示飛行魚雷的,是德國人喬治·威廉·馮·西門子。

  喬治·西門子是西門子公司主席卡爾·西門子的侄子,他在1914年開始了對飛行魚雷的研究。

  飛行魚雷是一種可以遠程操控,並能夠以滑翔方式飛行的遙控武器。

  1918年,喬治·西門子研發的飛行魚雷,最遠可操縱距離已經達到4公里。

  就在喬治·西門子想向威廉二世推薦他的研究成果的時候,德國戰敗滅亡,研究中斷。

  西伯利亞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簽訂協議後,亞歷山大從德國人提供的資料庫中選中飛行魚雷進行資助,並從阿穆爾尋找相關技術人員前往德國西門子,和喬治·西門子聯合研發。

  「我們現在的遙控魚雷,最遠可操縱距離已經達到6公里,並成功於半個月前,通過了海軍部的驗收。」

  亞歷山大很高興,遙控魚雷將有效提高魚雷的命中率。

  華盛頓海軍會議之規定了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的噸位,針對潛艇,並沒有達成一致。

  英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在華盛頓海軍會議中要求各國停止對潛艇的研究,限制潛艇發展。

  都不用彼得出頭,法國首先表示反對。

  法國人造潛艇倒也不是威脅皇家海軍,而是研究地中海的海底植物。

  這是法國代表的原話。

  「我們為什麼不直接建造更多戰列艦呢?」

  菲利克斯需要的,是海軍帶來的威懾力。

  潛艇這玩意兒躲在水面下,數量再多,戰鬥力再強大,對手也不知道。

  戰列艦的意義除了作戰之外,更多體現在威懾力上。

  現在提起英國,人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皇家海軍。


  如果某一天,皇家海軍失去威懾力,那將是大英帝國的末日。

  喬治想的不是戰列艦,而是火箭炮。

  世界大戰中,俄羅斯火箭炮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彌補了俄羅斯炮兵火力不足的窘境。

  德國喬治研究的魚雷雖然號稱是飛行魚雷,實際上還不能真正的飛行,只能在水中遙控。

  俄羅斯已經擁有相對比較成熟的火箭炮技術。

  如果將俄羅斯的火箭炮技術,和西門子的遙控技術結合起來,V2火箭能否提前面世?

  喬治很好奇。

  如果V2火箭能提前面世,那麼戰爭又將進入一個嶄新階段,英國人引以為傲的皇家海軍也將不復以往,威懾力大打折扣。

  英國之所以重點發展海軍忽視陸軍,關鍵在於英吉利海峽。

  只要皇家海軍保證優勢地位,就沒有歐洲國家可以對英國本土構成真正的威脅。

  飛艇和飛機都已經在世界大戰中得到應用,皇家海軍的威懾力已經動搖。

  飛艇和飛機畢竟得飛過英吉利海峽,才能進入英國本土上空。

  火箭可以輕鬆穿過英吉利海峽,對英國本土發動攻擊。

  喬治將自己的構想告訴卡爾波夫,讓卡爾波夫組織團隊進行研究。

  這個研究就不需要和德國人進行合作了。

  也不是不行。

  合作還是要合作的,不過卡爾波夫要成立兩套班子,一套陣容和德國人進行合作,一套陣容單獨研究,博採眾長才是王道。

  雖然飛行魚雷名不副實,給俄軍帶來的提升有限。

  飛行魚雷的出現還是提醒喬治,應該加大對德國科技的重視力度。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