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形勢逆轉
藳城之戰,朱棣親自帶死士往前沖,老皇帝聽後也深受震撼,久久不語。
自從起兵的那天起,朱棣已然沒了退路,要麼贏,要麼死,不是他一個人死,而是他全家人。
一旦坐穩皇位,朱允炆不會放過燕王,不會放過燕王府的任何人。
正如當下,朱高爔的處境。
「你爹也不容易」。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不知不覺,淚流滿面,老皇帝擦了把淚,抓過朱高爔的小胖手緊緊攥住,淚雨滂沱。
或許,老皇帝從未想過,四子朱棣,為了活下去,曾經怎樣慘烈地以命搏得一線生機。
冊立孫子為繼承人,卻讓兒子陷入絕境,是他從未想過的事。
他本以為一家人能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同心協力,為大明綿延國祚。
歷史上,建文帝演得太出色,成功騙取了朱元璋的信任,讓朱元璋誤以為,他將善待自己的叔叔。
皇太孫誓要朱高爔死,而朱高爔能容得下朱允炆生。
這是朱高爔竭力想表達的核心意思。
朱高爔不喜歡朱允炆,甚至厭惡,可是這不影響他將朱允炆永遠地遺忘,讓由朱允炆在某個角落安靜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若無皇位之爭,若非同為老皇帝的孫子,朱高爔希望從未認識朱允炆,更不願花費時間、精力和他糾纏什麼。
朱允炆不值得。
他不需要證明自己比朱允炆強。
因為,這是事實。
只在善良這一點上,朱允炆就永遠比不上。
朱允炆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緊緊握住手中的權力,把暴力和肆無忌怛的傷害視為理所當然。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在高談闊論、出謀劃策時,從未想過戰端一開,多少無辜百姓慘死於戰火之中。
他們只是按圖索驥,機械地照抄照搬漢初,為了削藩而削藩,根本沒提出成熟的治理、制衡之策。
他們對燕王府理直氣壯地充滿惡意。
原因只是燕王勢力過於強大,卻從未想過,燕王的影響力從何而來。
是日復一日與敵苦戰的過程中慢慢積累的。
燕王多年戍守邊塞,戰功赫赫,他們卻認為燕王該死,天理何在?!
他們的理想是為天子牧民,卻從不知道,他們口中的民也是活生生的鮮活生命,與他們並無二致。
見朱高爔情緒激動,老皇帝擔心地湊近問道,「爔兒怎麼了?在想什麼?」
「爺爺,父王多年浴血奮戰,抵禦外敵,方孝孺、黃子澄、齊泰憑什麼慫恿建文帝,將父王視為罪人?」朱高爔憤慨萬分地問道,「難道只是因為父王本事大,戰功多?」
「這是他們的錯」,老皇帝嘆口氣道。
他沒講帝王術。
建文帝做得太過火,他不是削藩,他是要藩王的命。
老皇帝沒辦法為他辯白。
朱高爔喝了杯牛奶,稍稍平復情緒後,接著往下講。
建文帝派去燕軍大營的使者是大理寺少卿薛嵓。
按照既定的計策,薛嵓不僅帶著方孝孺草擬的詔書,還有數千張傳單,用以在燕軍大營散發。
但是薛嵓膽子小,在半路上,將傳單悉數藏了起來,抵達目的地後,全當沒這回事。
方孝孺文采斐然,詔書措辭肆慢。
薛嵓害怕激怒燕王,孰料朱棣不以為意,口舌之爭而已,沒必要太放在心上。
「上言殿下旦釋甲,謁孝陵,暮即旋師」,薛嵓戰戰兢兢地將旨意傳達給朱棣。
這樣強硬的要求,朱棣不可能答應。
「嚄,是不可紿三尺兒」。
朱棣憤而斥責道,這樣的話,連三尺小兒都騙不過。
薛嵓惶懼不安,無言以對。
燕王左右見狀,拔刀欲砍,被朱棣攔下。
薛嵓沒能完成任務,回到京師照實講述所見所聞,燕軍將士生龍活虎,奮勇爭先,鬥志昂揚,遭到方孝孺指責,並被貶去廣西。
薛嵓走後不久,盛庸、平安、吳傑派兵襲擾燕兵糧道。
朱棣派指揮武勝攜帶書信去京師,信里毫不客氣地指出,盛庸等人不肯罷兵,必有主使。
在方孝孺的勸說下,建文帝下令將武勝抓捕下獄。
和談破裂,朱棣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派兵襲擊盛庸餉道。
李遠率六千精兵,換上朝廷軍士的甲冑,放火焚燒盛庸運糧船,數百萬石糧草化為灰燼。
消息傳來,京師震恐。
德州糧食缺乏,陷入困境。
此後長約半年的時間裡,遼東和北方寨堡的兵馬,紛紛出擊,牽制燕軍無暇南顧。
朱棣不得不分兵與之周旋。
彰德、尾尖寨等地朝廷兵馬不斷派兵襲擊燕軍糧道。
朱棣大怒,派精兵猛攻彰德。
彰德守將趙清眼看支撐不住,忙派人去見朱棣,「殿下至京師日,但以二指許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
趙清的表態,頗值得玩味。
只要朱棣到京師即位,若有旨意,趙清不敢不從。
言外之意,趙清忠於皇帝,卻並不在意誰是皇帝。
倘若朱棣坐上龍椅,趙清照樣忠心耿耿。
或許,趙清的心態代表了當時許多武將真實的想法。
此類將領,朱棣自然不願與之為敵,轉而攻打尾尖寨。
建文帝又讓平安率遼東兵馬趁虛進攻北平,朱棣只得分兵回援。
山西兵馬在房昭帶領下,進入紫荊光,在峨眉山中結寨堡群,以西水寨為首,據險邀擊,頻頻出兵,令朱棣頗為頭疼,不得不花費大量兵力應對,足足用了兩個月時間,才攻破西水寨。
建文三年十一月,蒙古韃靼部落首領派遣使者來見燕王,表示願意出兵,幫忙牽制遼東兵馬。
遼東兵缺乏良馬,不是韃靼的對手。
從此,朱棣再也無需擔憂遼東兵進窺北平,威脅其後方。
建文帝及其團隊的各種出招,全被朱棣逐一化解。
戰場上處於下風,方孝孺為建文帝想出另一條妙計,離間燕王與燕世子之間的父子關係。
朱高煦對世子之位的覬覦由來已久,經常在朱棣面前構陷兄長,說朱高熾心向朝廷,與朱允炆關係親近。
燕王長子和次子之間的矛盾,很快被方孝孺注意到,並加以利用。
建文帝派人帶著書信去北平找朱高熾,信中承諾封朱高熾為燕王,條件當然是為朝廷效力。
那麼,朱高熾會不會反水呢?
建文帝的使者一到北平,收過朱高煦好處的宦官黃儼,便以最快的速度將消息傳給轉戰於河北、山東一帶的朱棣。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