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未有無功而得帝王者也!
五雷法,聽名字雖然簡單,但卻是這個世界一等一的妙法!
這一切,還是要回歸到降雨這個問題上來。
雨水作為天庭控制人間,進而獲得信仰的工具,一直都是有著嚴格的管理流程。
在降雨之前,需要經過玉帝的審批通過,方才能夠降雨。
而且降雨的每一步都十分精細。
首先是風婆婆和巽二郎吹風,然後推雲童子和布霧郎君進行布雲。
這兩步的目的,都是劃清降雨的範圍。
之後是雷公電母進行打雷放閃,其核心目的是控制下雨的時刻。
最後才是由龍王行雲布雨。
這一切看似繁瑣,目的都是為了控制龍王。
畢竟即便沒有這群吹風布雲,打雷放閃的「同僚,龍王自己唾口唾沫也能下雨。
不過就算天庭對於降雨把控的如此嚴格,依舊存在漏洞。
或者直白點來說,後門。
這後門就是五雷法。
至於五雷法的應用,車遲國的三位大仙已經展示過了。
念咒,燒符、玉帝批准,打令牌!
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雷閃齊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雲散雨收!
其中最難的玉帝批准這一流程,有這五雷法,即便是虎力大仙這種妖仙,也能讓玉帝捏著鼻子批下雨的條子。
因此,如果敖興有了這五雷法,不說在流沙國呼風喚雨,至少也能降雨安民心,不至於被反噬。
也因此,敖興看向五雷法的目光灼熱無比,不過很快,敖興就熄滅了眼神的灼熱。
對著角木蛟說道:「所以,角木蛟,代價是什麼?」
這世間的一切好處,冥冥當中都標註著價格的。
五雷法好是好,但這是道家的秘法,是三清祖師留給他的後輩兒孫吃飯的手藝!
其中甚至涉及到了玉帝和道家的爭鋒。
玉帝雖然是明面上的天庭共主,眾神之王,但天庭眾仙實際上大多數的來源都是道教。
比如面前的角木蛟,這位就是封神之時死在萬仙陣的道家高徒。
因此,玉帝的位置有些類似於一位空降高管。
地位高,威望大,但沒有自己的核心班底,指揮不動手底下的人。
因此,玉帝和老君為首道門眾仙之間,一直都是明爭暗鬥。
最終就是猴子大鬧天宮的時候,道門眾仙一個個的避世不出。
出手的要麼就是玉帝的自家親戚二郎顯聖真君,要麼就是佛門背景的李天王和哪吒。
堂堂玉帝,居然要背負一個被猴兒打過的名頭。
不過玉帝也不是善茬子,身為鴻均道祖童子,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劫的存在,玉帝不可能不還擊!
如果手頭上沒有獵槍的話,那對付一頭猛虎最好的辦法,就是引進一頭雄獅。
玉帝對付道家眾仙的方法,最主要的就是新興勢力:佛門。
之前如來出手,安天大會已經出現端倪。
之後更是會有取經計劃來大興佛法。
當佛道兩門真正在天庭形成勢均力敵的場面,那就是玉帝真正強大的時候。
所以角木蛟看似是給自己福利,實際上也是給自己留了個坑。
一旦自己接受了角木蛟的五雷法,那就沾上了道家的因果。
角木蛟聽到敖興這句話,眼神當中更是止不住的喜歡!
能打,當然是這個世界最寶貴的屬性。
但常言說得好:古惑仔不動腦,一輩子都是飛機!
神仙不動腦,一輩子都是石頭猴子。
敖興這小龍不光能打,而且還能看懂自己的話中之意。
日後要是不死在沙漠,成就至少也不會輸給自己!
想到這裡,角木蛟搖了搖頭說道:「賢侄這是哪裡話,叔叔不光是要幫你脫離苦海,還要給賢侄你指一條明路啊!」
正常來說,對於這個時候的敖興,借著這個機會轉投道家是最好的機會。
但很可惜,行不通。
因為敖興雖然嘴上說自己的《五行真妙訣》是異人所授,可是他比誰都清楚,那個身居北海,還會闡教道法的騎老虎異人是誰。
申公豹!
坑死無數闡截兩教神仙的害人精!
申公豹和他們的仇恨,說一句不死不休也不為過。
不說別的,三霄娘娘,金鰲島十天君,呂岳,殷洪,趙公明等天驕可都或多或少有著和哪吒楊戩一樣肉身成聖的潛力的。
能夠成聖逍遙,誰又願意將神魂寄託封神榜,任人操控呢?
就算角木蛟看不出敖興的底細,那些闡截兩教的前輩高修又怎麼會識不破敖興修煉的根本呢?
因此轉投道家,對於敖興來說,可能比前去瀚海還要危險。
「對不住了。」敖興微笑道,「五雷法,我不需要。」
「什麼!」角木蛟震驚的說道,「難道賢侄你真的要和我不死不休嗎?」
「沒空和你們玩!」敖興放開了禁錮角木蛟的道法後說到,「劉秀是個危險人物,我確實不應該和他混。」
「那賢侄你是要為妖快活一時嗎?」
「誰說我要當妖怪!」敖興一臉正氣的說道,「我乃玉帝敕封,護衛流沙,瀚海龍王也!」
「爺們兒官小是小點,但可是正神!又豈能自甘墮落!」
角木蛟:那你毆打我這位天庭正神的時候還下死手!
不過聽敖興話里話外,好像真的要去沙漠裡當龍王啊!
因此角木蛟連忙說道:「沒有五雷法,賢侄你怎麼能夠在沙漠當中活下來啊!」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敖興擺了擺手說道,「既然有人可以苦海種金蓮,我未嘗不能讓沙漠變綠洲。」
說道這裡,敖興看向了角木蛟說道:「我不要五雷法,劉秀那裡我也不去了。」
「不過作為代價,幫我給劉秀傳個話吧。」
角木蛟連忙說道:「什麼話?」
「如弗躬親,恐違天旨!啟基創業,未有無功而得帝王者也!」
這句話出自唐高祖李淵的起居注,意思就是只有親手打下的天下才是自己的。
對於這句話,他的二兒子相當贊同。
除了李家父子之外,無數開國帝王都走了這同樣一條路。
而劉秀,同樣也是踐行者。
不過這句話,敖興不光是給劉秀說的,同樣也是送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