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招生廣告
「讓建陽先生說兩句吧!」
「先生說說遼東之事!」
「建陽先生對於水手學校有何期許?」
「……」
聽著眾人的熱情討論,李新小聲道:「建陽,說說吧,你對學校用心最多,對學校有何期許,對學生們有何期待?」
王文龍笑著對著眾人拱拱手,小針對李新道:「話就不說了,我捐一筆款子給學校,也當做對學校的期許。」
他從袖中掏出一張便簽遞給李新,對眾人拱拱手走了,隨大隊而去。
李新展開便簽看了一眼,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水手學校組建實習商隊,王建陽捐……五十料海船十三條!」
場中瞬間安靜,接著便是爆發出巨大讚嘆之聲,有人不禁高喊「建陽先生高義!」
許多人臉色吃驚,雖然遼東報紙連篇累牘的報導王文龍身家豐厚,但不是親眼所見,他們也不敢相信王文龍竟如此豪富。
王文龍坐著輪椅被推入後廳,袁八老走到他身邊笑道:「建陽這海船捐的好,往後幾十年威海衛水手學校的糧米都有著落了。」
王文龍和王喜原本打算在威海衛周圍買點良田當做學校的校田,供給學校職工的工資,但威海衛周邊也太荒涼了,人口稀少,買了田也沒人種,還不如買幾艘海船搞航運,既能為學校掙錢,又能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有袁八老這樣的老海主坐鎮,這商隊虧不了。
……
常州,東林書院。
毛士龍和劉懋兩個秀才窩在一個柴火間中,劉懋躺著讀報,毛士龍則跪坐在一張低矮的書案前臨字帖。
東林書院定期開會講,憑藉著東林黨的政治聲望,已經使得此地成為江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凡有點功名的遊學之人都會來書院中聽講,為了定期參加文會,還會在書院中長住。
不過熱門的地方居住資源競爭也大,東林書院的房舍收費雖然不貴,卻是要憑藉名氣才能輪得到住房的機會。
毛士龍和劉懋兩人都只是秀才,放在常州毫不顯眼,兩個人加一起都只能住在柴火街。
「豈有此理!」劉懋突然猛拍了一下床板,嚇得在臨帖的毛士龍手抖了一下,一張快要完成的作品就此浪費。
劉懋在籍貫上是陝西臨潼人,但他的父輩那輩才遷徙往臨潼居住,劉懋祖籍直隸鳳陽府,家中條件尚可,於是從小就被送回南直隸讀書,前年他回陝西臨潼考中秀才,然後馬上回到南直隸,拿著家裡的錢跑到東林書院中結交朋友。只不過他家尚可的條件放在東林書院的諸生之中就只能排到下流,劉大秀才只能和同伴擠柴房。
毛士龍好奇抬頭,問道:「黽夫看到了什麼文章,如此動氣?」
「你自己來看吧!」劉懋將報紙遞給毛士龍。
毛士龍就是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同樣是前年考中的秀才,他的家庭條件一般,但運氣好托生在了常州這個文教興盛之地,以常州秀才的身份,便可以在東林書院中廝混。
毛士龍的性子比劉懋沉穩一些,但看到報紙,卻還是忍不住皺眉道:「朝廷怎麼如此昏庸?」
兩人看的是最新一期《蘇州旬報》,這期報紙第二版上刊載的是遼東的人事調動:遼東巡按熊廷弼在遼東調查一番,上報李成梁、蹇達、趙楫在寬甸六堡之事中欺上瞞下,京城官員也對這三位遼東大員頗多意見,但上書進入內中,皆被按下不報。
萬曆皇帝又專程派人去安撫因氣生病的蹇達,巡撫趙楫甚至升官,只有上疏請辭的李成梁被准許告老,可李成梁的一應封賞不變,萬曆對他沒有一句斥責之言。
更讓劉懋生氣的是第三版又刊出邸報的人事變動,其中最顯眼的一條就是:太常寺丞王文龍辭官掛印。
王文龍被如此處理,同時遼東的三位大佬全都平安而退,江南讀書人對這結果自然意見很大。
毛士龍看了一陣報紙,也只能無奈道:「時局艱難,朝綱黑暗,實在叫人覺得無力改變。」
劉懋在東林書院中的生活並不快樂,看到這樣的新聞更是胸中怨氣,忍不住道:「遼東之事輿論洶洶至此,竟還動不了遼東三個老臣,首倡其議的王建陽也被罷官,我們這些讀書種子,讀書、遊行、會講,對天下究竟能有什麼改變?」
劉懋看了一眼自己周圍環境,生氣道:「我甚至覺得自己不如回陝西去當個地主,開荒種地好歹能夠產出糧食,養活百姓,勝過這樣空口白話!」
毛士龍沒有跟著他抱怨,他隨手翻看報紙,突然說道:「黽夫,你看這篇報導!」
劉懋湊上頭來,就見報紙的GG板塊有一個半板的大幅報導,標題用醒目的字體加粗——威海衛水手學堂招生。
劉懋和毛士龍一起默念報導的內容:
「當今之中華,人多地少,是以矛盾重生。解決此矛盾,最好的辦法在於開拓海疆,向大海要糧食,向大海取金銀。福建鄉里有言曰:海者,閩人之田也。其實,大海亦可成為中華之田……」
「今上對於開拓海將尤為重視,去歲號召正是捐資募款,又在京城發行股票,成立龍洋開海公司,邁出開拓海疆之第一步。龍洋開海公司下屬龍和盛公司,投資開拓航線,卓有成效,如今航線已成,急需航海之人才,事緩則大好領土為外人所取也……」
「航海非只為行商,我中華自古也有水上之英豪,上古之齊人便有舟楫之利,遠涉外洋,成齊桓公之霸業;東吳時周瑜、甘寧,亦是以水戰而見長;本朝,鄱陽湖一場大戰,鼎定開國之勝局。言及歐洲,更有一班航海豪傑,所謂哥倫布開拓新航線,麥哲倫環球旅行,布希內爾憑藉海上弱旅遠擊印度奠定葡萄牙之印度霸權……」
「威海衛水手學堂之成立,目的正在於培養航海之人才……本學堂之資金得益於各界有識之士,學堂占地廣闊,物資充足,有名士王建陽所捐海船十餘艘,以船運之獲利承擔學堂之糧米,廣邀海內諸名士教授航海技藝,定能培養開海之人才……」
「本學堂第一期學生定額三百人,擬學習航海、造船、繪事、藝圃四科,望天下有意開海之士,至各地蘇州旬報聯絡吃報名……」
「註:登州之外報名者,需掌握基礎之寫算技巧,在各地報社聯絡處通過入學考試方能就讀,有秀才以上功名並天文、歷算、陰陽戶身份者,優先錄取……」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