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照相愛好者
定下大堤修造的事宜之後,修建工作卻不能馬上進行。建寧府的百姓剛剛遭受水災,這時首先要做的是恢復生產,動員大批民力修堤顯然不明智。
而且水泥廠的產量也還不夠。
於是在將花溪村的大堤修造完畢,驗證了大堤修建技術之後,朱汝器開始為大工籌措銀錢和糧食,水泥廠也在快速生產修建大堤所需的水泥。
王文龍和段逢紫離開了建寧,順閩江而下去往福州。
據朱汝器的估計,建寧府修造大堤至少需要動員十萬民力,這樣規模的工程沒有撫台衙門的支持是辦不到的,王文龍和段逢紫此行的目的便是遊說陳子貞支持大堤整修。
「建陽先生,段道長,你們在建寧府修造大堤之事,我都聽說了,二位所發明的水泥真是利國利民的神物啊。」
陳子貞走進花廳,見到王文龍和段逢紫兩人便哈哈大笑,仿佛之前王文龍寫文章舉報建寧官場之事,沒有給他造成任何麻煩。
王文龍知道陳子貞是想要和他搞好關係,也略過這一節不談,笑著謙虛道:「都是段道長的功勞,我只不過是提出些想法,沒成想這麼快便將水泥發明出來了。」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兩位請坐,」陳子貞撩袍坐下,他對於水泥還真頗為好奇,問道:「建陽在文章中說段道長乃是江南物理社化學系的管事,這化學又是什麼學科?和物理又有什麼不同?」
段逢紫笑著解釋道:「物理乃是研究萬物之理的學問,而化學,簡而言之,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王文龍建陳子貞聽的一知半解,補充道:「比如段道長研製的水泥,是由石灰石和粘土等原料,在高溫下煅燒後,再與石膏混合磨細製成的粉末。這種粉末遇水後會硬化,成為堅固的石狀物質,可用於建築。水泥的原材料在煅燒之前並沒有遇水硬化的性質,煅燒之後確有諸多優良性能可以製成水泥,這便是化學之用了。」
陳子貞這才大概了解,連連點頭。
王文龍道:「化學研究不光關乎科學,更與實際之應用緊密相連。天地萬物生來並不一定能為人所用,所以能夠養人,往往是人假之以變化,如將硝石硫磺配在一起便能成為火藥,將數種礦物草藥搗練之後變成染色劑,這都是化學研究的內容。」
陳子貞突然問道:「那燒煉黃白,點石成金,也是化學了?」
段逢紫笑道:「小道的師傅便是傳了丹鼎一道,小道的一些化學的基礎也是從這燒煉黃白之術中學來的。」
「我明白了,」陳子貞若有所思,接著便自信地道:「所謂化學,乃是天地間萬物變化之理。《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化學之變化,不正是自強不息之體現嗎?萬物相生相剋,正如儒家所言,人與天地共生,化學之道,亦是如此。」
這段大上價值的話,讓王文龍和段逢紫聽的都有些懵,但是出於禮貌,兩人還是連連點頭。
陳子貞繼續闡述自己的觀念道:「照此說來,化學之術亦可用以修齊治平。譬如,鍊金術中,以鉛化金,不正是君子由凡入聖,由愚轉智的過程嗎?」
「此乃化學之於個人修養也。《大學》云:『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化學之變化,正是格物致知的過程。此儒門正理也。」
得,這貨顯然是八股文寫的太多,聽了化學的介紹直接就此作出一篇破題來了,王文龍和段逢紫憋住笑,再次點頭。
王文龍道:「陳大撫果然有見微知著之能。」
陳子貞對自己的這篇破題也是頗為自得,捻著鬍鬚笑道:「也是建陽和段道長你們的化學研究給我帶來這些啟發。」
「這化學研究不光在儒學上,就是在小道之上也頗多有益天下之處,」王文龍笑道,「就比如段道長研究感光液所得的照像術,所照的照片刊登出來,反響遠勝於過去的手繪插畫。我和段道長今日也把照相機帶來了,在撫台衙門恭候大撫時便在巡撫的小花園中拍了一張相片,不知陳大撫可想看看?」
陳子貞好奇道:「照片在哪裡?」
段逢紫道:「大撫稍待,我馬上就將相片洗出來。」
為了給陳子貞演示照相技術,段逢紫和王文龍早在來衙門前就已經帶好了全套洗相片的裝備。
陳子貞對照相過程頗為好奇,聽說洗相片需要暗房,立刻吩咐人將一個放佛龕的小室用布縵圍起,做成洗照片的暗房。
他跟著段逢紫和王文龍一起進入暗室,看著段逢紫拿出底片並且、倒入顯影液、夾片晾乾。
段逢紫研究出來的照相技術是一種火顯技術,需要通過高溫才能將顯影液定在照片上,照片晾乾的最後一步便是點燃一盞清油燈,然後小心翼翼的在火焰上燎過照片。
眼看著經火後一張風景小品漸漸顯露出來,陳子貞的驚訝溢於言表。
「這是我後花園的那株臘梅?有意思,有意思。」
玩相機,本時空大概沒人比王文龍這個前世的視頻博主更專業,上次段逢紫拍照只為了採訪,拍攝角度頗為平淡,而此次為了給陳子貞展示照相技術,王文龍特意在花園中選取了一處不錯的構圖。洗出來的照片中枯梅、假山互相襯托,雅致之中還帶著一點孤寂之感,有點兒宋明小品畫的意思。
陳子貞也是書畫愛好者,看了這張照片後,頓時便覺得照相術比起水泥有意思的多。
王文龍趁機說道:「我們還帶了幾張底片,不知大人是否要留個小影?」
「這東西還可以給人拍照?」陳子貞問道。
「拍人拍物都是一樣。」王文龍點頭回答。
陳子貞頓時感興趣,點頭說道:「那便有勞建陽和段道長了。」
段逢紫去整治相機,王文龍則為陳子貞出主意道:「大人何不教下屬將這飯堂布置一番,弄一些文房,手中再拿柄摺扇,如此方有儒門氣度。」
陳子貞眼前一亮,連忙換來小吏布置拍照場景。
別以為儒門士大夫就牴觸照相,照相技術在原時空發明後不久立刻就傳入了清朝,清朝官員對此趨之若鶩,從林則徐到曾國藩,人人都留下相片,還有人專門請外國攝影師到府中拍攝全家的小影。在玩樂需求上,儒家士大夫階層可一點也不保守。
段逢紫研究出來的照相技術在王文龍看來還非常原始,曝光時間非常長,拍攝人像至少需要被攝者一動不動長達五分鐘,過程中被攝者面部的表情變化稍大一些,拍出來的人物五官就會糊掉。
但陳子貞卻對此樂此不疲,拍了一張「巡撫文房相」後,陳子貞又興致勃勃的移駕府門口,叫轎夫抬來轎子,喚來衙役舉牌站班,陳子貞自己則換上官服,一會兒做出坐轎的樣子,一會兒做出審案的樣子,一會兒叫班頭摘了帽子裝作百姓,做出體察民情的模樣,拍了一套「巡撫出巡像」。
最後陳子貞又攛掇著王文龍也穿上官服,站在一起拍了個合照。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