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八百零四章 親華派和親日派

第八百零四章 親華派和親日派

  第804章 親華派和親日派

  整個首里城的面積都不算大,鄭家的宅子距離三法司衙門也不遠,根本不需要坐轎子,一行人直接走著去。

  琉球國的建築幾乎就是中國式樣,但是裝飾卻又有日本的影響。

  鄭家大宅的門頭橫掛著琉球國王賜予的「世延王幸」中式牌匾,而旁邊牆上又豎掛著日式的名牌「鄭氏湖城殿。」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𝘴𝘵𝘰9.𝘤𝘰𝘮

  這是鄭家的家族名。琉球王國中的習俗,占有一整個「間切」土地的領主家族可以稱「按頭」,並將自己家族的住宅稱作「殿」。

  琉球國王對於各「按頭」的控制方式和日本人差不多,要求按頭們全都搬到首里城居住,於是首里城中各家按頭的「殿」比鄰而居。

  題外話,鄭家所占有的「間切」就是琉球王國主島上的「浦天間切」,琉球國在原歷史上被日本占據,所有漢字地名都被書寫成日本片假名,後來又通過日本假名的發音重新找尋對應漢字。「浦天間切」原歷史上被分割,留下了一個漢字同音的普天間村,美軍進駐琉球時看中此地地形險要,於是在此設立「普天間基地」。

  鄭肇祚當年帶著族人移民琉球時所占的地方,就包括了王文龍前世的美軍普天間基地以及周圍的山川,從地形上來說他選擇的領地直接把琉球主島的南北交通都控厄了,還可以輕易威脅琉球主島的對外運輸,可見鄭肇祚的確是個有軍事眼光的大海主。

  鄭迥請王文龍等人入席,桌上已經擺了十幾道菜,有魚有肉十分豐盛。

  鄭迥解釋說:「這是我請本國七宴的廚師所做之菜品。」

  王文龍聞言,連忙讚嘆道:「的確美輪美奐。」

  楊天生對於琉球的漢人比王文龍更熟,但對琉球國的宴席風俗就不了解了,他低聲問道:「建陽,何為七宴?」

  王文龍倒是在前世的旅行手冊上看過這方面資料,解釋說:「每當我大明冊封琉球國王之時,首里城的北殿、天使館本地要舉行接連七天的宴席,宴請大明使臣,這七品王家宴會的菜餚便叫做七宴。且因為冊封使攜帶國王的王冠乘船而來,琉球王國中叫此船為『御冠船』,於是七宴又叫做『御冠船料理』,乃是琉球國烹飪之精粹。」

  鄭迥點頭笑道:「建陽先生果然見多識廣,對於我國中風土也如此了解。」

  其實別說楊天生看不出來,要不是鄭迥介紹,王文龍也完全看不出這一餐飯有啥特別。

  前世資料中介紹琉球國的「七宴」為了招待大明使臣,讓明朝官員合胃口,琉球王專門派遣廚師到中國學習廚藝,所做的本就是琉球版的中餐。

  王文龍前世去琉球旅遊時所吃到的版本還是經過日本殖民魔改之後的,本時空的琉球文化還沒被糟蹋,看看桌上的「七宴」原版菜品:熏鴨、紅燒魚、扣肉、煎豆腐、酒糟燒肉……

  這畢竟是請國王御廚所做的菜,王文龍的誇獎自然是要的。

  其實琉球「七宴」真正出名是在這年代的日本商人之中。

  大明不允許日本商人登陸,日本人沒有機會吃到真正的中國菜,而這年頭的日本人崇信佛教,此時日本四島黃豆又產量少,所以這年代的日本烹飪技術極為落後。

  哪怕是武士階層,也就是吃個白米飯配醃魚而已,平民以素食為主,且既不會養豬也不做豆腐。

  琉球國宴中學自中餐的扣肉、煎豆腐等菜品自然讓日本上島的商人眼界大開,吃的舌頭都要掉了,日本國中對琉球七宴的讚賞自不會少。

  此餐除了請國王廚師做的大菜之外,鄭迥自己的家廚也展示了頗多「琉球料理」,包括:豆腐乳、炒苦瓜、泡盛(老酒)、桔餅(橘子蜜餞)——這些也是後世日本自豪宣稱的「琉球飲食」,後世日本還把這些作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拿去申遺。

  此時還沒有這些糟心事,王文龍和楊天生表示吃的很合口味,特別是「琉球泡盛」,和楊天生在老家買的福建燒酒幾乎沒區別,都給吃想家了……

  幾人正在吃飯聊天,就見鄭迥的家臣急急忙忙跑進,在鄭迥耳邊說了句話。鄭迥臉色巨變。

  楊天生問道:「鄭大人,何事?」

  鄭迥整理了一下表情,道:「圓覺寺主持菊隱聽說建陽先生到達首里城,專來相見。」

  王文龍若有所思,楊天生問道:「這人是何來頭?」

  鄭迥勉強一笑,介紹說:「菊隱為本國名僧,深受國王信賴。」


  「原來是位高僧。」楊天生點頭。

  王文龍默默看著鄭迥,他知道菊隱的身份並不止是個和尚這麼簡單。

  和日本一樣,琉球國中僧人也有極高地位。

  菊隱出生琉球貴族,自幼出家,到日本雲遊十幾年,受了日本臨濟宗大德寺派的傳承,這一派佛教勢力當年是由那位「聰明的一休」——一休宗純復興的。

  一休宗純可不是啥野和尚,他是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大德寺派得到室町幕府的部分殘留勢力扶持,在日本國內也是相當有影響力的宗派。

  原歷史上尚寧王被薩摩藩俘虜,就是菊隱陪同他到江戶,並且向日本溝通,使得尚寧王能夠歸國,而後菊隱成為琉球王國攝政,稱「球陽國師」,執掌琉球朝政近十年。

  菊隱有日本方面的關係,且深受琉球國王信任。

  菊隱遞了帖子,很快便被引入堂中,他的頭髮花白,連眉毛都帶白色,年紀至少七十往上,穿著一身白色僧袍,乾枯瘦小。

  菊隱和鄭迥打過招呼,鄭迥又介紹了楊天生和王文龍

  菊隱連忙對王文龍合十行禮,用帶著濃重日本口音的漢語說:「阿彌陀佛,建陽先生,幸會,幸會。」

  王文龍也行了個儒生禮,道:「菊隱大師,你好。」

  「建陽先生能來我琉球國,實在是蓬蓽生輝,」菊隱笑道:「先生之名響徹四海,我琉球國包括日本國中都有許多人討論先生之作品呢。」

  王文龍開玩笑道:「日本國中只怕不少人討厭我鼓吹中華民族開海擴張,搶了他們生意吧。」

  「哈哈哈哈,先生果然名士,如此風趣!」菊隱大笑,一邊暗暗打量王文龍其人。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