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李奇維同獲雙諾獎!四冠在身!舉世無雙!世界震動!
第400章 李奇維同獲雙諾獎!四冠在身!舉世無雙!世界震動!
時間進入1917年後,物理學界終於平靜了下來。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段平靜期是在醞釀更大的爆發。
歐洲科學界也不再關注亞洲。
雖然物理奧賽、於隱論文等事件,讓亞洲出盡了風頭。
但是不管是歐洲還是亞洲的科學界人士都很清楚。
格局並沒有改變。
歐洲依然是科學的絕對中心。
亞洲現在連後來居上都算不上,最多是站在了同一賽道上。
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在前方奔跑的歐洲各國而已。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所以,亞洲各國都在蟄伏,積蓄力量。
而歐洲則不敢掉以輕心。
因為亞洲無論怎麼落後,只要布魯斯·李還存在一天,那就不容忽視。
他就是亞洲科學界的定海神針,也是絕對的領袖。
歐洲各國的科學家們,都在等待戰爭的結束。
百廢待興,既是災難也是希望。
經歷了如此變故,物理學,乃至整個科學,一定會重新迎來輝煌。
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下,科學之城也迎來了蓬勃的發展。
美國不少科技公司,已經派遣考察團來此調研。
作為亞洲的科學中心,這裡未來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那些資本家財團們很明白,時代的發展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現在最賺錢的都是高科技,而不是傳統的原材料貿易。
這是新貴和老錢之間的爭鋒。
國內的科研工作者們,通過華夏科學社的關係,不少人已經願意遷徙到科學之城來。
因為現在國內的形勢越發嚴峻,很多人的研究甚至都受到了影響。
而科學之城無疑是一片淨土,吸引著無數技術人才。
對此,李奇維來者不拒。
他可不會放過這麼多寶貴的財富。
一座座實驗室、研究所拔地而起。
從數學物理化學到機械石油農業,凡是和科學相關的領域,科學之城無所不包。
此外,印度、櫻花國等國家,也經常派出教育科學交流團,赴華夏和科學之城參加學術活動。
1917年8月,第一屆泛太平洋科學會議,在華夏的上海舉辦。
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兩百多名科學家們,齊聚一堂,討論學術。
本次會議的範圍涵蓋了各個領域,是一次較為鬆散的學術會議。
華夏作為東道主,科學社承擔了所有會議工作。
在大會上,亞洲各國的學者們慷慨激昂、談笑風生。
讓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學者們讚嘆不已。
「亞洲,尤其是華夏,在科學領域已經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了。」
會議最後,李奇維作為大佬,公布了第一屆亞洲科學獎的名單。
其中於隱毫無疑問獲得了物理學獎。
這也讓亞洲科學獎的含金量瞬間上升,成為亞洲學者爭搶的最高榮譽。
1917年10月,消失了一年的物理諾獎終於出現。
因為戰爭的原因,1916年的物理諾獎沒有頒發。
而今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巴克拉,憑藉元素的特徵X射線輻射,斬獲諾獎。
李奇維當年執掌國王學院物理系的時候,巴克拉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在他不方便的出面的情況下,對方幹了很多事情。
所以,外界都知道巴克拉和布魯斯教授的關係莫逆。
以巴克拉的成果,只能說堪堪夠得上物理諾獎的標準。
所以,他的獲獎,從某種意義而言,體現了李奇維在物理領域的超然影響力。
巴克拉在李奇維選擇回國後,他本人也選擇離開國王學院,轉去愛丁堡大學當教授。
同時,在李奇維的推薦下,現任國王學院的物理系主任是理查森。
對方已經從美國普林斯頓鍍金完成,正式返回英國。
而他的博士生兼妹婿,戴維森,正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技術研究所工作。
巴克拉獲獎的消息,讓所有研究X光的物理學者們都沸騰了。
倫琴、勞厄、布拉格父子,再到現在的巴克拉。
與X光相關的諾獎的成果,竟然達到了驚人的四個。
這一切都歸功於X射線是非常成熟的物理現象了。
物理諾獎委員會有絕對的把握,保證這些成果不會出錯。
於是不少研究物理的人說道:
「量子論雖好,但X光或許更適合普通學者。」
「大佬有大佬的領域,我們有我們的領域。」
遠在美國的康普頓非常興奮。
他覺得布魯斯教授簡直就是神人。
對方建議自己從X光入手研究,現在看是最好的選擇。
1917年的化學諾獎和去年一樣,因為未知的原因,又是未頒獎。
這讓很多人憂心忡忡。
「這該死的戰爭,到底什麼時候能結束!」
1917年,就這樣悄然而過。
1918年來了。
歐洲的戰爭終於到了最後一刻,雙方開始進入戰略決戰。
不少業內人士能感受到,戰爭很有可能在今年結束了。
這真是一個既讓人開心又悲傷的事情。
遠在婆羅洲古晉的李奇維,從始至終都是一個看客。
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冷眼看待這場戰爭。
既無心也無力改變戰爭的過程和結局。
但是未來,他將出手改變一切!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需要他保護的人。
1918年5月,李奇維又得兩子。
王路遙生下第四子李承義,宋香嵐生下第五子李承禮。
二女上課的時間是一樣的,所以孩子也是接連出生。
至此,李奇維共有五子一女,享盡了天倫之樂。
同時,也被熊孩子們折磨的欲仙欲死。
由於年齡的原因,他不準備讓媳婦們繼續懷孕了。
因為在這個時代,一旦出現意外,根本沒有任何搶救的可能性。
接下來幾個月,李奇維的腳步走遍了婆羅洲北部地區。
他視察了古晉、斯里巴加灣、亞庇三座主要城市的所有學校。
每到一處,就被當地的師生們以一種狂熱的態度迎接。
他們在哭泣、在吶喊、在揮手。
李奇維在他們的心中,就是婆羅洲的太陽。
耀眼的光輝,讓人睜不開眼睛。
此外,還有很多學生的家長自發前來。
他們都很感謝李校長的再造之恩。
沒有李校長,他們的孩子將重複父母的命運。
「校長,這是自家種的柚子,特別好吃,您嘗嘗。」
李奇維親切地與眾人交流。
他沒有絲毫的架子,臉上始終帶著洋溢的笑容。
王正陽跟在他的後面,凡是家長送的土特產、心意禮物啥的,全部照收。
這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種尊重和滿足。
李奇維的功勞放在古代足以封聖。
哪怕在今世,也是改天換地的大偉業。
在視察到山河小學時,李奇維笑著突然問道:
「聽說你們學校出了一個想當悍匪的學生?」
周圍眾人皆在那憋笑。
現任校長徐寒冬只能苦笑,硬著頭皮說道:
「校長,那小子已經被我治好了。」
「今年馬上就要高中畢業了。」
說罷,他忽然看向人群,大聲道:
「謝寶慶,你給我過來!」
謝寶慶此刻慫的一比,雖然如此近距離看見校長讓他很興奮。
但是腳下動作一點也快不起來。
「校校長您好,我是謝寶慶。」
李奇維笑著打量他,開玩笑道:
「你這個大悍匪,以後記住,可別惹姓李的。」
眾人哈哈大笑。
當然他們的笑點和李奇維的完全不一樣。
徐寒冬補充道:「謝寶慶實在不適合上大學。」
「我們老師都建議他高中讀完後,就可以去社會上闖蕩了。」
李奇維點點頭,很欣慰。
「非常好。」
「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意義。」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讀書的。」
「寶慶也有他自己的才華,不能埋沒。」
謝寶慶此刻感動的淚眼婆娑。
十多年後,縱橫天下、拼死抗櫻的一代傳奇大佬,謝寶慶,在他的回憶中這樣說道:
「這個世界上,只有校長說過,我謝寶慶是有才華的人。」
「我永遠記著這一點,永遠。」
很快,李奇維結束了他的視察行程。
回到無涯館內,他寫下了自己這這次出行的感悟。
星火計劃終於變成燎原之勢了。
從第一代的何育傑、夏元瑮、徐啟泰。
到第二代的顏任光、張貽惠、李耀邦、王季點、王璡、徐寒冬等人。
再到第三代的孫國封、李書華、饒敏泰、胡剛復等人。
最後是現在的吳有訓、丁緒寶、張紹忠、何增祿等人。
另外,錢五師、錢湖州、鄧懷寧、於隱四人,雖然從年齡上看屬於第二代。
但由於他們是李奇維的親傳弟子,所以地位等同一代。
是以上這些班底,給了李奇維絕對的自信。
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培養出這麼多新式人才。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傳播源,把科學技術帶到整個華夏大地。
雖然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但是他們的心早已被李奇維教育的如金石一般。
所做一切,皆為華夏!
比如徐寒冬,作為黃埔理工一期的老學長,那資歷絕對夠老了。
雖然現在他僅僅只是一個小學校長。
但是他並沒有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太失敗。
相反,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地貫徹校長的理念。
哪怕是面對謝寶慶這樣的學生,他也沒有放棄。
愛感化不了,那就用棍。
——
1918年9月。
李奇維在黃埔理工大學的開學典禮上,發表了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題演講。
他回顧了過去十幾年,黃埔理工大學所取得的驚人成就。
闡述了教育和科學對於華夏的意義。
他賦予了在場所有師生們特殊而光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你們的未來,掌握在你們自己的手中。」
「而華夏的未來,也掌握在你們的手中。」
「諸君,請為華夏而讀書!」
轟!
台下瞬間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所有人站起身,神情激動。
這一刻,他們感受到了一股磅礴的力量在體內甦醒。
那是希望的力量!
所有人都把李奇維當成了精神支柱。
有他在,華夏的教育和科學將用不凋零。
而很快,又一件大事,把李奇維的聲望推到了最巔峰。
1918年10月,諾貝爾獎再次公布。
本次諾獎受到戰爭影響,只評選了物理和化學兩項。
當世人看到獲獎名單的那一刻,全球都被震撼了。
1918年物理諾獎得主:李奇維。
獲獎理由:對理論物理學的成就,特別是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
1918年化學諾獎得主:弗里茨·哈伯、李奇維。
獲獎理由:對從單質合成氨的研究。
李奇維竟然同時獲得了物理和化學雙諾獎。
這一刻,整個科學界都沸騰了。
因為此刻的李奇維已然是四個諾獎在身,其中三個科學類諾獎,超越了居里夫人。
舉世無雙!
世界震動!
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境界。
至於後面有沒有來者,所有人都覺得不太可能了。
當李奇維得知自己獲得雙諾獎時,他也有點恍惚。
光電效應能獲獎,他不意外。
但是和哈伯一起獲得化學獎,確實有點超出預料。
李奇維不知道的是,那些推薦的化學大佬們,一致認為李奇維的催化原理才是關鍵。
哈伯不過是實現而已。
所以,這個化學諾獎,大佬們認為布魯斯教授是實至名歸。
遠在德國的哈伯聽到這個消息後,也異常興奮。
這一世,他沒有參與毒氣的研發。
所以雖然他是德國人,但是英國、法國等國的科學家們,都向他發去了祝賀。
合成氨獲得化學諾獎並不讓人意外。
因為它的重大意義,甚至都超越了諾獎本身。
但是和李奇維相比,哈伯就有點遜色了。
四個諾獎的李奇維,此刻簡直就是科學界的神!
華夏和婆羅洲陷入了瘋狂之中。
華夏科學社和黃埔理工大學,更是同時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
整個亞洲都被李奇維的威壓覆蓋。
所有人都被那道霸天絕地的身影震撼的心神動盪。
而歐洲也同樣被震撼了。
普朗克、湯姆遜、洛倫茲、能斯特等前輩;
居里夫人、盧瑟福、威爾遜、愛因斯坦、勞厄等好友;
玻爾、小布拉格、哈勃等晚輩;
無數科學界的人,都向李奇維表示了祝福。
他們親眼見證了一個傳奇的誕生。
而傳奇未老,巔峰依舊!
所有人都知道,四冠王絕對不是布魯斯的極限。
那個男人還會再入歐洲,橫掃物理學界。
李奇維更是公開發文表示:
「諾獎只是見證我過去的榮耀,我追求的永遠是無盡的未來。」
1918年11月11日。
歷時四年多的歐洲大戰終於結束了。
所有歐洲人喜極而泣。
這場戰爭帶給他們太多的傷害了。
所有人都不願去回憶去面對。
人們要用更加珍惜的態度,去對待接下來的每一天。
而物理學界更是翹首以盼。
等待那個男人的歸來。
李奇維如一尊大帝,腳踏婆羅洲,神眸西望,氣息驚天動地!
物理星空古路!
開啟!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