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國內來人!李奇維的影響力!「有任何問題,找我!」
第414章 國內來人!李奇維的影響力!「有任何問題,找我!」
1919年9月28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們齊聚此處。
因為今天就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正式成立之日。
天文學因為李奇維的廣義相對論發表,從而名聲大噪。
從原來的分支科學,搖身一變,成為了和物理、化學比肩的基礎科學。
一切都是因為有了廣相這個理論工具。
黑洞、星光彎曲、宇宙膨脹
這些概念讓天文學家們瘋狂又著迷。
從此,廣袤而瑰麗的宇宙,就向人類展現了它神秘的一角。
所以,李奇維在天文學領域的影響力和權威,絲毫不比他在物理學弱。
他不是天文學家,畢竟連星圖星表都看不好。
但是他卻勝似天文學家,他開拓了更深層次的天文學。
當戴森公開表示,布魯斯教授將要擔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主席後。
天文學領域沸騰了!
以布魯斯教授的絕世天資,他正式踏入天文學後,一定能促進天文學的超速發展。
所以,這個集合了全世界三十多個國家天文學會的聯合會,很快就被組織了起來。
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國,都派出了自己的天文學會成員。
華夏當然也不例外。
大都會酒店,豪華套間內。
李奇維正在接見來自華夏的天文代表們。
真實歷史上,華夏天文學會是成立於1922年。
然而現在因為李奇維的存在,華夏科學社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於是國內的科學事業加速蓬勃發展。
華夏天文學會也在1918年提前就成立了。
第一任會長是高魯。
高魯今年42歲,他於1897年畢業於著名的福建馬尾海軍學堂。
然後在1905年,被公派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學習工科,並取得博士學位。
他在留學期間,深受法國天文學家弗拉馬利翁的影響,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個時代的華夏,還沒有真正的天文學,只有傳統的星相學等。
高魯憑藉自己的數理基礎,投入天文學研究中,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華夏現代天文學事業。
真實歷史上,高魯是民國首任中央觀象台台長。
而這個位於首都的中央觀象台,其實就是前清的欽天監,後來被教育部接管。
原本的欽天監只負責觀測天象和編制曆法。
但是這已經大大落後於時代了。
高魯成為台長後,銳意改革,更新設備,建立了曆法、天文、氣象、地磁四個研究方向。
這使得中央觀象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文台。
但是它依然不是能和國外比肩的現代天文台。
所以,高魯選址後,想要在南京建立一個更大型的現代天文台。
但是建設到一半,他就被強行任命為外交官員了。
無奈之下,他只能把這項工作交給了繼任者,余青松。
余青松不負眾望,終於建成了這個大型天文台,它就是著名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在高魯為華夏天文事業的奮鬥過程中,一批華夏本土的天文學者們也慢慢成長起來。
余青松、張鈺哲、張雲、李珩、陳遵媯、陳展雲
他們基本都有著海外名校留學的經驗,然後回國發展祖國的天文學。
鑑於高魯對華夏現代天文事業的貢獻。
201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高魯星」。
此刻,李奇維正熱情地和高魯說著話。
「高博,沒有想到,你竟然還是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的博士。」
高魯聽了李奇維的稱呼後,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
他雖然比對方大了三歲,但是眼前這個男人,可不能用年齡去衡量地位。
李奇維現在就是華夏科學領域的神,唯一的超然存在。
不客氣地說,哪怕李奇維叫一聲小高,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這一聲高博,瞬間就拉近了兩人的關係。
高魯笑道:
「李教授,當時我在讀博時,你正好回國了,甚為可惜。」
「但是我在布魯塞爾學習期間,周圍經常能聽到教授你的名字。」
「比利時人都很感謝你,讓這個小國,在科學領域大放光彩。」
「所以我在留學期間,因為華夏人的身份,也受到了很多的照顧。」
李奇維聽後笑著點頭。
看來比利時還是挺夠意思的。
忽然,他看向高魯背後的兩人問道:
「怎麼你們這次就來了三個人?」
高魯聞言先是介紹了另外兩人。
「這是常福元,他精通數學,目前主管編歷,經常跟著我到野外進行測量工作。」
「這是蔣炳然,也在比利時留學過,目前負責主持氣象工作。」
「他們倆都是我在中央觀象台的得力助手。」
常福元和蔣炳然二人見到李奇維後,激動的無以復加。
以他們的身份地位,想要如此近距離與李教授交談,那是相當有難度。
李奇維微笑著與二人握手致意,並簡單鼓勵了一番。
這時,高魯接著說道:
「這次歐洲之行,任會長跟我說,華夏科學社報銷所有差旅費用。」
「因為這是華夏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學術大會。」
「華夏天文學會能夠加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這代表著我們的科學正式與國際接軌。」
高魯說的非常自豪。
如今的華夏科學社那就是老大哥,國內其他各學會,都以科學社馬首是瞻。
天文學會雖然是獨立的學會,但是也脫胎於科學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高魯本人就是科學社的社員。
而且和之前的泛太平洋科學會議不同。
這一次是真正的國際性大會。
雖然只是天文學領域的大會,但是歐洲的老牌科學強國都參加,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任鴻雋才會如此大力支持。
可是,李奇維就更納悶了。
既然都報銷了,費用不是問題,怎麼才來了三個人。
高魯有點尷尬地說道:
「哎,現在國內的現代天文事業,可以說才剛剛起步,人才非常緊缺。」
「甚至中央觀象台中,還有一些前清留下的人員。」
「他們還把天文台當成以前的欽天監呢。」
「這些人連基本的科學素養都沒有,更不用提現代天文學知識了。」
「把他們帶來參加會議,我覺得沒什麼用,還白白浪費科學社的錢。」
「所以,我這次就只帶了福元和炳然二人,他們倆都有很好的基礎。」
「參加這樣的會議,能大大提高他們的視野,有利於回國後開展工作。」
聽完高魯的解釋後,李奇維一陣感慨。
同時,他也很佩服高魯的為人。
對方沒有把本次出差當成免費吃喝玩樂的機會,而是精打細算,發揮最大效益。
這也是現實的無奈。
李奇維是人不是神。
他能從源頭上支持國內的科學發展。但是具體到每個領域,他就無暇兼顧了。
但是還好,華夏有高魯這樣的人。
他們在科學領域身居高位,卻潔身自好,清白廉吏。
一心想的是國內科學事業的發展,而不是個人的榮辱。
李奇維拍了拍高魯的肩膀。
「高博,辛苦你了。」
「現在國內的科學事業剛剛起步,各領域都存在自己的困難。」
「但是只要我們一直努力,早晚有成功的那天。」
「天文學不僅僅是研究宇宙星空,還有曆法氣象這些和民生相關的內容。」
「所以,我是全力支持國內的天文事業的。」
「有什麼困難,你都可以向華夏科學社反映。」
「解決不了的,就來找我。」
高魯聽後異常激動。
「李教授,你已經做的夠多了。」
「要不是你的原因,我們華夏天文學會不可能被邀請加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我清楚地記得,1913年,櫻花國在東京召開亞洲各國觀象台台長會議。」
「那時我已經是中央觀象台的台長了,但是卻沒有受到會議邀請。」
「這是華夏天文學的恥辱。」
李奇維感受到高魯的激動之情。
「後來,李教授你回國後,造成了各種轟動事件。」
「櫻花國天文界也向我方公開道歉了。」
「但是,我知道,他們從心底依然看不起華夏天文學。」
「因為我們的天文實力確實太弱了。」
「所以,從那時起,我就想建立我們自己的大型現代天文台。」
「為此,我帶著福元和炳然跑遍了首都,繪製了詳細的設計圖紙,並和預算一起提交給當局審批。」
「但是國內的情況,教授你也知道,根本沒有任何人在意這種計劃。」
「就算在意了,也拿不出錢。」
「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繼續做著建台的準備。」
「等到將來時機成熟,這些資料都是現成的,很快就能開始建設。」
高魯一口氣說了很多。
這些東西積攢在他心底太久了。
今天終於可以在李奇維面前傾訴了。
也只有李奇維,才能理解他心中的苦悶。
這就是現在的華夏,可以說舉步維艱。
縱然李奇維在物理領域一騎絕塵,領先世界。
但他也不能讓華夏在其它領域都一步登天。
在科學領域,尤其是基礎科學領域,從來沒有所謂的彎道超車。
該有的底蘊沒有積累,那麼將來就會後患無窮。
為什麼李奇維的前世,動不動就被卡脖子,那就是因為基礎領域的差距。
比如各種先進材料。
人家用了幾十年,做了幾百萬次實驗,才找到了最合適的配方。
怎麼可能輕易地分享出來。
你要想自主生產,這些時間和次數一個也不能少。
也得按照人家的方法,一點一滴去試。
最多是因為科技發展,可以優化步驟,節省一點時間。
這是科學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李奇維在物理學領域一往無前,不斷超越極限。
但是他也需要一個堅強的後盾,為他落實科學帶來的好處。
這是相輔相成的。
「高博、福元、炳然,你們為了華夏的天文事業辛苦了。」
「我可以向你們保證,你們的汗水不會白費。」
「我會用我的關係,去促成此事。」
高魯聞言,甚至直接站了起來。
「李教授,我代表全體天文從業人員感謝您!」
但是李奇維緊接著說道:
「但是我建議你們放棄首都,去南京建設天文台。」
嘩!
李奇維的話讓高魯三人一驚。
他們當然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但是從李教授嘴裡說出來,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教授,你.難道也支持.」
李奇維揮手打斷。
「我對政治沒有任何傾向。」
「只是覺得南京的紫金山很不錯,很適合建設大型天文台。」
「你們可以去考察考察。」
高魯聽後點了點頭。
紫金山他也去過,那裡確實很適合。
最後,李奇維給三人打氣道:
「你們不要妄自菲薄。」
「華夏人不比任何人差。」
「吳有訓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能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成就,你們在天文學領域也可以。」
談到吳有訓,常福元和蔣炳然呼吸急促,滿臉羨慕。
對方只比他們小几歲,但現在已經是華夏的傳奇了。
他沒有依靠李奇維教授,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世界性的學術成果。
讓全世界再一次對華夏刮目相看。
高魯三人來歐洲前,華夏科學社早已大肆宣揚了吳有訓的事跡。
如此年紀,做出這樣的成就,簡直就是第二個李奇維教授再世。
吳有訓的事跡足以說明,華夏在科學領域,潛力無限。
「高博,你要注重年輕學者的培養。」
「他們才是華夏天文學步入現代化的關鍵。」
高魯深表贊同。
「李教授,你放心吧。」
「我已經通過教育部,觀察了幾個好苗子。」
「他們在國外學習的都是天文學。」
「等他們畢業回國後,我就讓他們參與到天文台建設中來。」
「一邊建設,一邊學習。」
李奇維滿意地點點頭。
管中窺豹,從天文學就可以看出華夏其它領域的發展。
雖然艱難,但每個人都充滿了信心,可以排除一切困難。
而李奇維的作用,就是在幕後,為他們保駕護航,參與到國際科學界的氛圍中來。
只有多多交流,才能更快地成長。
李奇維起身笑道:
「走吧,成立大會就要開始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