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劍橋留學生到物理學之神> 第412章 論文發表!光的波粒二象性被證明!物理學界轟動!

第412章 論文發表!光的波粒二象性被證明!物理學界轟動!

  第412章 論文發表!光的波粒二象性被證明!物理學界轟動!

  吳有訓不愧是華夏物理學的天才。

  他直接根據李奇維的理論,把原本無意間發現的康普頓效應給設計出來了。

  

  當初論文發表後,他在和康普頓討論方案時說道:

  「既然我們想驗證光具有動量,那就直接讓它和物質相撞就行。」

  「然後觀察光在碰撞之後,是否有動量的改變。」

  康普頓問道:「那要怎麼測量光的動量呢?」

  吳有訓笑道:「布魯斯教授的論文裡不是有公式了嗎?」

  康普頓恍然大悟,「你是說p=hv/c。」

  吳有訓點頭道:

  「如果動量p改變,由於h和c都是常數,那麼就意味著頻率v會改變。」

  「為了方便,我們用波長λ來代替v。」

  「根據光速=波長×頻率,即c=λ×v。」

  「代入後可得p=h/λ。」

  「這是用波長來表示光量子的動量。」

  「好了,現在我們可以設計一種這樣的實驗。」

  「因為X射線就是光的一種,所以我們選用它是完全沒問題的。」

  「當X射線與物質作用時,由於原子內部大部分都是空的,所以大部分X射線都會直接穿透,不發生作用。」

  「但是肯定有一小部分X射線會與電子發生碰撞。」

  「光量子和電子的碰撞就是兩個撞球碰撞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動量的變化。」

  「光量子會把自己的一部分動量,通過碰撞傳遞給電子。」

  「光量子的動量降低,電子的動量增大。」

  「那麼根據公式p=h/λ,當p降低時,說明λ是增大的。」

  「也就是說與電子碰撞後的光量子,它們的波長應該是變大的。」

  「只要我們能檢測到這些變大的波長,那就足以說明光具有動量。」

  「從而證明了光確實具有粒子性。」

  「即: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正確的。」

  嘩!

  當吳有訓說完實驗思路後,康普頓只覺得世界是如此美妙。

  他完全被吳有訓的天才折服了。

  「吳,我真是愛死你了。」


  「我研究了那麼多年光的波粒二象性,都比不上你今天講的內容。」

  「這就是所謂的天才嗎?」

  忽然,康普頓又問道:

  「那我們如何測量碰撞後X射線的波長呢?」

  「現在可沒有什麼儀器能直接測量光的波長。」

  吳有訓早有準備,只見他在紙上唰唰寫下推導過程。

  「我們沒必要直接測量波長的精確值。」

  「只要算出碰撞前後波長的差值就可以。」

  「如果差值為正,那麼就說明碰撞後的波長是大於碰撞前的波長的。」

  「X射線與電子碰撞後,散射後的X射線肯定會發生角度的變化。」

  「即入射X射線和散射X射線之間,會形成一個夾角θ。」

  「那麼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最終我們會得出波長差值和這個夾角的關係。」

  「你看,就是這個」

  說著,吳有訓還配了一張示意圖。

  「至於如何顯現X射線的軌跡,我想我們正好可以使用到一個儀器。」

  康普頓問道:「什麼儀器?」

  吳有訓笑道:「威爾遜雲室!」

  「我最近研究過這個儀器,發現它對於觀察微觀粒子的軌跡特別好用。」

  「我們可以讓碰撞過程在威爾遜雲室中發生,這樣就能直接在裡面測量角度了。」

  「咱們實驗室的這台雲室應該是改進後,效果很好。」

  此刻,康普頓已經興奮的瞪大雙眼。

  吳有訓的推導簡直是天衣無縫。

  如此一來,實驗就變得更加簡單。

  只要測量X射線在碰撞前和碰撞後的角度差,就能計算出它們的波長差。

  從而證明波長確實發生了變化。

  最後證明光量子的動量發生變化。

  一環扣一環,邏輯嚴密。

  最後,康普頓問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吳,你怎麼知道X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後,會發生這種效應呢?」

  「X射線已經被研究那麼多年了,它與物質的碰撞也有很多人研究。」

  「但是我從沒聽說過,有誰發現碰撞後波長會變長的。」

  吳有訓笑道:

  「我只是從理論上分析而已。」


  「至於實驗具體是什麼情況,只有做了才知道。」

  「其他人發現不了,不代表就不存在。」

  「而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論指導,或許出現了這種現象,但被忽略了。」

  「而現在,我們是帶著答案找過程,那就容易很多。」

  「康普頓,振作起來,我相信我們一定很成功。」

  康普頓聽完吳有訓的分析,發現對方說的確實有道理。

  「你他娘的還真是個天才!」

  於是,二人就立刻開始實驗。

  他們首先使用的材料是石墨晶體。

  因為石墨比較薄,比較容易測量角度。

  在經過一個多月的瘋狂測試後,石墨與X射線的碰撞實驗,大獲成功。

  他們倆終於發現了X射線的波長變長的現象。

  這絕對是一種全新的物理現象。

  只有用布魯斯教授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才能完美解釋。

  用傳統物理學沒有辦法解釋這種現象。

  吳有訓和康普頓相擁而笑。

  但是他們沒有停下來放鬆,因為一種材料可能會存在誤差。

  於是,他們繼續測試了其它種類的材料。

  直到今天。

  吳有訓笑道:「康普頓,這應該是第十種材料了吧。」

  康普頓這些天早已累的虛脫,但他卻無比開心。

  「沒錯,十種材料,全部都發現了波長變長的情況。」

  「這充分說明這種現象和材料本身無關,就是光的性質。」

  「吳,我們倆證明光的波粒二象性了。」

  「哦,上帝啊,我現在不會是在做夢吧。」

  說完,他狠狠地捏了自己的臉,痛的哇哇叫。

  但是痛卻快樂著。

  他康普頓是別人眼中的愣頭青。

  博士選了一個最難的課題,差點沒有畢業。

  畢業後,沒有去找大佬跟著學習,反而和一個本科生混在了一起。

  雖然這個本科生是物理奧賽金牌得主,但那不意味就能做出真正的物理成就。

  但是他依然沒有任何猶豫,和吳有訓成為了搭檔。

  因為當初在婆羅洲時,二人就一見投緣。

  他們二人本來都可以跟著大佬。


  康普頓可以跟著密立根教授,吳有訓更是可以跟著布魯斯教授。

  但是二人都沒有這樣做,或許這就是天意。

  康普頓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說道:

  「吳,謝謝你。」

  吳有訓也開心的笑了。

  這一刻,他想到了很多。

  這段時間,外面對他的風言風語,他其實都知道。

  一個華夏人,竟然想自不量力地靠自己做出原創研究。

  「他以為他是布魯斯教授啊。」

  吳有訓知道自己的奧賽金牌光環,此時變成了他的壓力。

  如果他失敗了,那麼那些嘲諷的人,就會藉此貶低華夏,順帶貶低物理奧賽的含金量。

  沒有人會在意學術研究的時間問題。

  那些人只知道布魯斯教授親自發話,說吳有訓能證明。

  那麼他就必須立刻馬上做出實驗,否則就會受到攻訐。

  想到這裡,吳有訓輕輕一笑。

  「你們註定會失敗。」

  「因為校長早已說過,天命在華夏。」

  吳有訓終於證明了自己。

  在沒有任何人的指導下,他憑藉自己,從頭到尾設計了實驗。

  雖然這個實驗的原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後,難度遠遠超越了他的想像。

  甚至在剛開始的二十多天,他和康普頓根本找不到碰撞後的X射線。

  這讓二人一度心灰意冷。

  但是,倔強的他沒有放棄。

  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分析,更相信校長,那個在他心中如神一般的人物。

  直到此刻,吳有訓才明白校長到底有多偉大。

  他費盡所有心血,把畢生的智慧都壓榨了出來。

  吳有訓知道,自己的論文一旦發表,肯定會轟動物理學界。

  他本人也不會動不動就被冠上「奧賽金牌」的稱號。

  而是變成了「天才物理學家吳有訓」。

  但是,他拼盡一切的成就,也僅僅只是證明了校長隨手一篇的論文。

  由此可見,他與校長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所謂的天才與校長的差距有多大。

  不過吳有訓並沒有因此而氣餒。

  他笑著搖搖頭。


  「我為什麼要和校長比呢?」

  「他是天上的太陽,照耀的是整片華夏大地。」

  「而我就是大地上的一棵樹,我只要保證我所在的區域能夠水土豐沃就可以。」

  「我靠我自己證明了,華夏本土也可以產生科學家,這就足夠了。」

  「再往後,我就要像校長一樣,保持研究的同時,注意培養後輩。」

  「文明之火,生生不息。」

  這一刻,吳有訓的心境發生了變化。

  「校長,我終於明白您的苦心了。」

  「要是當初我請求成為您的博士生,您恐怕一定會失望吧。」

  「您想要的是一個自力更生的華夏,而不是一個只能依附別人的華夏。」

  李奇維努力了十九年,他的心血在吳有訓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

  吳有訓不再是真實歷史上,那個在論文上只出現一個名字的華夏人。

  他不再是康普頓的學生,在國際物理學領域可有可無的存在。

  而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證明者,華夏著名國際物理學家吳有訓。

  ——

  1919年7月20日。

  《自然》封面發表了吳有訓和康普頓的論文。

  題目是《X射線受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論》。

  在論文中,二人首先闡述了他們發現的一種全新現象。

  即X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後,散射後的X射線的波長會變長。

  使用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能夠完美解釋這個現象。

  論文一經發出,瞬間轟動了整個物理學界。

  「哦,上帝啊!光的波粒二象性竟然真的被實驗證明了。」

  「幾百年的爭論終於可以結束了。」

  「牛頓沒錯,光確實是微粒。」

  「托馬斯·楊也沒錯,光也是波動。」

  「光具有二元性,它既是波動也是粒子,是一種我們無法想像的存在。」

  然而,最讓人驚訝的還是論文的作者。

  「康普頓說實驗的方案設計,幾乎都是華夏的吳有訓一己之力完成的。」

  「當初可是有很多人不看好他們啊。」

  「這就是物理奧賽金牌得主的實力嗎?真是恐怖如斯。」

  「這個成果應該可以獲得諾獎了吧。」


  「應該沒有問題,畢竟這可是一個全新的發現。」

  很快,物理學界就把這種現象命名為「吳-康普頓效應」。

  以此表彰他們對這個效應的貢獻。

  吳有訓的名字也再一次響徹物理學界,激勵了無數的學生。

  劍橋大學,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

  威爾遜看著手中的論文,神色激動。

  沒有人能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苦盡甘來!

  吳有訓和康普頓在實驗中用到的雲室,是威爾遜這輩子的最得意之作。

  這個設備自從被他發明以來,很少產出重要的成果。

  大多數物理學家都是把它當成一個輔助設備。

  然而在吳有訓的實驗中,威爾遜雲室成為了關鍵。

  可以說,沒有雲室的顯影,吳有訓二人就不可能測量出角度。

  在威爾遜看來,這個成果毫無疑問是諾獎級別的。

  那麼作為雲室的發明者,他的作用自然不可忽視。

  威爾遜微微一笑。

  「布魯斯,我終於也快要有一個諾獎了。」

  其實到了現在這個年齡,威爾遜已經對諾獎沒有那麼執著了。

  他更在乎的是物理史上會不會有他的名字。

  而現在,他可以確認了。

  如果物理學史有光學這一篇,那麼一定會這樣記載:

  「物理學家對於光的準確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從古希臘的先賢,到中世紀的啟蒙科學家。

  人類一直在以樸素的觀點認識光。

  直到物理學正式建立。

  牛頓、胡克、惠更斯、托馬斯·楊等一批物理學家,為此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是粒子,有人認為是波動。

  後來,布魯斯教授橫空出世。

  提出震驚世人的「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但是,沒有任何人贊同他的觀點,哪怕當時他已經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了。

  接著,兩個年輕學者,吳有訓和康普頓,發現了吳-康普頓效應。

  完美證明了布魯斯教授的觀點。

  而他們在實驗室中用到的關鍵儀器雲室,則是威爾遜發明的。」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