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父親的消息
「啥二郎山?」
餘四斤沒明白古通和權德之的意思。
「那真鳳或許壓根沒去蜀域,是在自己龍隕域的道場,二郎山。」
權德之向餘四斤解釋道。
「您是說塔妹就在神牧市九龍山對面的二郎山上?」
餘四斤激動到說話都顫抖。
「不不不,不是二郎山,是天台山。」
獨孤退直接打斷他們的猜測,斬釘截鐵道。
眾人疑惑。
「是,三教會據點就在二郎山,但丘牙子的道場卻在天台山,我非常確定,那真鳳姜貞羽就在天台山上。」
閱讀更多內容,盡在sto9.𝘤𝘰𝘮
「據老夫所知,天台乃炎離門所在地,怎麼丘大仙兒跑那裡去了?」
古通也很疑惑,論關係,他跟那丘道人也見過幾面,每次都在二郎山之巔,如今聽說他的道場在天台山,也是非常驚訝。
「千真萬確,老頭兒,你去二郎山肯定找不到要找的人撒」
這把令狐退都急出口音了。
「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去天台山。」
「對了爺爺,那炎離門有個門徒叫楊洋,我答應他要去一次那裡。」
權德之點了點頭打算就此拜別。
「我也去!」
「我也去!」
一個紀芸禾,一個令狐退,湊熱鬧不嫌事大,嚷嚷著要跟著餘四斤去。
古通當然是要阻止的,但總歸耐不住外甥女和乾兒子的軟磨硬泡,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一通胡吃海喝和妥善打點後,餘四斤隊伍由二人變四人,由西南蜀域方向改道向東南天台山方向出發。
-----------------
龍洲大陸的龍國,共有兩條大河,一條叫龍河,位於中線偏北側,自西向東從西域發源,偏北環抱龍隕域,再經京域、東道流入東海。另一條叫鳳江,位於全國中線偏南,由西域發源,途徑蜀域、南疆、東道,匯入大海。
而這天台山,就在龍隕域與京域邊界之上的龍河西岸,即枯焰河匯入龍河的入口處,高山奇特險峻,景色宜人,極為壯觀。
也就是說,餘四斤四人從神牧市出發,沿著枯焰河一路向東南,便可直達天台山。
因為是救人,四人趕路非常急,權德之無力攜帶三人,只能先領著餘四斤在河面飛馳,而令狐退和紀芸禾,則在後面緊追不捨。
數百里的路程,權德之幾個起落便已在天台山腳下。
「呵!」
餘四斤被天台山和龍河的景觀一時驚艷到,忍不住讚嘆。
只見黃色翻滾的浪潮在龍河裡洶湧向前,而如深入天塹的石台高聳入雲。
「丘牙子老道果然尋得一處好地方,此地山水相映,靈蘊充沛,確實是修道好地方。」
權德之也感嘆造物主的鬼父神差。
二人片刻賞析後,便火速上山。
山上松林密布,彎彎繞繞,在數息奔波後,到達一險峻石台,石台如巨型石獅,蹲臥林上,餘四斤抬頭望去,一巨大豪華石頭牌門屹立在不遠處,牌門上赫然刻著兩個大字:炎離!
「爺爺,看來我們走錯了,這裡是炎離門。」
二人並未多作逗留,改道向另一處高峰趕去,此高峰相較臥獅更加高聳挺拔,神秘而又神奇。
數刻鐘後,二人便到達高峰。峰上地勢還算平整,大大小小宮觀廟宇林立,錯落有致,由峰頂向下觀望,東側是黃色龍河波濤洶湧,西側是枯焰河,水流平靜,清如鏡面。
餘四斤二人倒是無心過多賞析美景,在打聽過諸多小道士而無果後,權德之果斷開啟千里傳音模式。
作為戰級武修,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
「五宗盟金系族長權德之有事求見丘道人!」
「五宗盟金系族長權德之有事求見丘道人!」
「五宗盟金系族長權德之有事求見丘道人!」
在三次渾厚千里傳音後,估計山頭上所有人都聽到了,一小道士急急忙忙趕來,向權德之二人警告,說山上並無丘道人,停止法力叨擾清修。
這就尷尬了。
「叫你們主事的來見我!否則後果自負!」
權德之有些生氣,略有呵斥之意。
「權福應約前來接人!」
餘四斤也憑藉自己饒有一點修為的體魄,大聲呼呵道,同時,腰間匕首飛出,懸停在小道士胸前。
這可嚇壞了小道士,全身顫抖。
「你去見你們主事,此匕首會跟著你進去,主事看到此匕首,必然明白一二!」
小道士不住點頭,顫顫巍巍從一側台階上去,進入一座大宮,而匕首像被無形的手操控,貼著小道士後背,跟著進去。
僅一盞茶功夫,一個中年道士身披精緻道袍,急忙出門迎接。
而匕首早已臨空飛入餘四斤懷中。
「貴人遠道而來,實在失禮,請隨小道去見宮主。」
權德之二人便跟著中年道士進入巨大宮中。
宮殿內並不像宮殿外側裝潢的豪華,反而古色古香,簡樸但不失宏偉。
權德之二人被帶到巨大宮殿內的深處的一個側殿,數個小道士正在齊刷刷坐成幾排修道,一個花白頭髮的道士坐在上位,慢騰騰地給小道士們講著什麼。
道士看到餘四斤二人,眉毛微蹙,停止講道,隨即吩咐弟子們退下,然後並未起身,緩緩問道:
「施主可是權福小友?」
餘四斤施禮應答,並介紹了權德之的身份。
「既然如此,宮主吩咐了,小友將匕首解除認主,交於我手,並闡明匕首來源,便可到另一地方接走那位女施主。」
餘四斤聽到留下匕首,怒火中燒,強忍住一字一句說道:
「那真鳳比賽戰敗,承諾無條件換人,此刻變卦,是欺我弱小?!」
餘四斤越說越氣。
「你們名門正派,告訴那狗屁宮主,匕首不給,人照接!」
話畢,餘四斤開啟勢力眼,觀察老道實力,勉強戰將巔峰,可以一戰。
「小友口氣不小,據老夫所知,此匕首乃一餘姓老友所有,你權姓之人如何獲得,交代不清也出不了我們這宮門!」
老道站起,拂塵一甩,怒目瞪道。
權德之驚訝,修道之人最忌諱情緒波動,而此刻,論年齡論身份,此道士如此怒氣,必然因果牽連。
而此刻的餘四斤,當聽到道長口中的余姓老友,一時間情難自已,傷心、激動、悲痛、好奇,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竟哽咽至說不出一句話。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