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之南宋李延年(一)
在那悠悠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段波瀾壯闊且充滿血淚的故事,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雖歷經歲月的滄桑,卻依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故事的主人公,便是那命運多舛卻又英勇無畏的李延年。
黃大仙前輩眉飛色舞,興致盎然地講道:「前面我們講到了曹雲,對吧?」
小天師反應敏捷,迅速搶答:「對的。」
隨後,黃大仙神秘兮兮地說道:「讓我們今晚來揭曉另外一個人,一個極其厲害的人物。」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時光回溯到宋理宗嘉定14年(1221年),彼時的宋金蒙三國,恰似三根緊繃的弦,相互交織且處於極度焦灼的狀態。
三方勢力如同鼎立的三足,彼此制衡,誰也不敢輕易有所動作,其局勢之微妙,堪稱三國時期的翻版。
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實則暗潮湧動。
是年正月初八,正值春節,天下百姓沉浸在一片和平歡樂的氛圍之中。大名府的玉雲村,也就是如今的邯鄲一帶,處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然而,在一個金國貴族的府邸里,卻誕生了一名男嬰,他的父親為他取名叫溫迪罕格丹。
溫迪罕,這是金國貴族的顯赫姓氏,意味著這個男孩一出生便擁有著尊貴的身份。他的父親溫迪罕盧達,當時是金國統治下的大名府博爾達。
「博爾達」在女真語中,意為地方的軍政主官,可謂是大權在握。
溫迪罕努達雖位高權重,但他卻有著一顆慈悲之心。無論是漢族人、蒙古人,還是達官貴族、窮苦百姓,他都能一視同仁,平等相待。
在他主政大名府期間,他常常深入民間,親自調查百姓的疾苦。他秉公執法,毫不偏袒,將大明府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們安居樂業。他心懷天下大同的偉大理想,立志讓天下百姓都能過上安穩的生活。
在他的眼中,金國、宋國乃至蒙古國並無本質區別,天下的百姓皆平等,沒有尊貴卑賤之分。他堅信,權力不應是凌駕於百姓生命之上的工具,而應是用來安撫天下黎明百姓的利器。
然而,正是這樣高尚的思想和行為,卻讓他遭到了金國貴族的排斥與打壓。
在那個黑暗腐朽的時代,貪婪與邪惡橫行,像他這樣清正廉潔、心懷百姓的人,反而成為了異類。他的仕途因此一直不順,一生都在為大名府的百姓兢兢業業地付出,以他的才華和能力,足以擔任金國朝廷的宰相,可嘆那個時代根本容不下有能力有才華且正直善良的人。那是一個如狼似虎、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能力和才華在權力的傾軋和利益的爭奪中顯得微不足道。在這個蛇鼠一窩的時代,想要出淤泥而不染,簡直比登天還難。
溫迪罕格丹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在大明府度過了一個相對快樂的童年。他在父親的關愛和庇護下,茁壯成長,享受著童年的無憂無慮。然而,命運的車輪卻在不經意間開始了無情的轉動。
宋理宗紹定5年(1232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這個家庭。溫迪罕格丹的父親溫迪罕努達,被蒙古人派來的刺客暗殺。
年僅11歲的溫迪罕格丹,在那慌亂不堪的時刻,被父親匆忙藏於園中枯井之中。而家中其餘一家老小39口人,皆在蒙古刺客的屠刀下慘遭殺害,無一倖免。從此,溫迪罕格丹家族一落千丈,從曾經的貴族榮耀瞬間淪為了金國朝廷的棄兒。
年幼的溫迪罕格丹,在經歷了這場慘絕人寰的變故後,成為了流浪在大明府街頭的乞討兒。他親眼目睹了家人被蒙古人屠殺的血腥場景,那一幕幕慘狀深深地烙印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成為了他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小小的他,將這種深仇大恨默默地埋進了骨子裡。即便生活變得居無定所,饑寒交迫時刻相伴,他始終忘不了要為家父報仇的堅定決心。
時光荏苒,來到了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二月初九。這一天,對於整個歷史進程來說,是一個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日子。
宋蒙聯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攻破了金國都城。金哀宗在絕望中自縊身亡,完顏丞陵也在亂軍之中被斬殺。至此,曾經輝煌一時的金國宣告滅亡。
這一年,溫迪罕格丹13歲。
而在南方,有一個名叫蘇悅菲的女子,正值芳齡15歲。就在這一年,蒙古人顯露出了他們的狼子野心。在滅掉金國之後,他們背信棄義,迅速將矛頭對準了宋朝將士。他們將聯軍將士圍困於東埔山一帶,然後用火攻的殘忍手段,將入城滅金的將士全部燒死。那位鼎鼎大名的蘇定山,也不幸在其中。
這一場戰爭,如同一場無情的風暴,徹底改變了蘇悅菲的命運,也同樣改變了溫迪罕格丹的命運。仿佛是命運的絲線在冥冥之中牽引著,這兩個命運悲苦的人,在未來的崢嶸歲月里,將會走上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的道路。
在那場血腥的屠殺中,已經淪為街頭乞丐的溫迪罕格丹也面臨著生命危險。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蘇定山心生憐憫,將他保護了起來。而此時的金國都城開封,以及陪都蔡州,都遭受了自靖康之恥以來最為慘烈的屠殺。
南宋朝廷將深埋了100多年的靖康之恨,加倍地償還給了金國人。宋蒙聯軍在開封蔡州等地肆意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黃河水面之上,儘是漂浮的屍體,血水將奔涌的洪流染成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紅色,整個場景慘不忍睹,猶如人間煉獄。
牛帥老人家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地說道:「這個我最清楚,簡直是人間煉獄。」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宋蒙之爭正式拉開了殘酷的序幕。連年的戰亂,如同惡魔的詛咒,籠罩著天下百姓,讓他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14歲的溫迪罕格丹,隨著逃難的百姓一路南下。相較於蒙古人,宋朝軍民對待百姓相對顯得慈悲一些。蒙古人簡直如同瘋狂的野獸,見人就殺,無論打到哪裡,都要用屠城來震懾百姓,妄圖顯擺蒙古種族的高貴。
年幼的溫迪罕格丹在這艱難的逃難途中,幸運地被一個李姓漢族人收養。從此,他改名為李延年,而這個名字,在未來的抗蒙戰爭中,將成為一個讓敵人聞風喪膽、響噹噹的名號,代表著一位驍勇善戰的戰將。
這時候,黃大仙又來考大家了,他笑著問道:「大家知道這個溫迪罕格丹的漢族名字叫什麼嗎?」
直播間裡認真聽講的家人們紛紛直言不諱地說道:「李延年。」
黃大仙滿意地回答:「對的,就是李延年。」
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騎兵如黑色的風暴,一路南下,直逼西南要塞利州。
利州,也就是如今的四川廣元,在蒙古騎兵的猛烈攻擊下,城破之後,蒙古人再次大開殺戒。李延年的養父一家不幸被蒙古韃靼殺害,這更加深了李延年對蒙古人如海一樣深的仇恨。而此時此刻,成都府的鄭文軒正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遠在西南大涼山的澤木阿娜,也即將面臨著家破人亡,被族人輪番糟踐的悲慘命運;張謀士也在趕往西南的途中,等待著與王照的邂逅。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大難不死的李延年從廣元逃了出來。他一路歷經艱辛,南下抵達酉陽,加入了當時在民間剛剛興起的抗元組織。這個組織在不久之後被孫良收編,李延年也隨之加入了由孫良統領的西南抗元義軍。
淳祐四年(1244年),李延年迎來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戰役。他帶領一支百人的義軍,在一個月黑風高夜晚,趁著夜色悄悄地偷襲了蒙古軍隊駐紮在釣魚城下的營地。
在這場突襲戰中,李延年嶄露頭角,充分展現了他卓越的指揮作戰能力。他率領著這一百人的隊伍,如猛虎入羊群般,在敵營中奮勇殺敵。他們以少勝多,斬殺蒙古敵將一人,殲滅蒙古騎兵476人。在撤退之時,他們還燒毀了蒙古軍大批糧草,順手牽羊帶走了193匹馬。這一場戰鬥,大大緩解了死守釣魚城的宋朝將士的壓力。
消息傳到了張俊耳中,這位千古名將聽後大為驚嘆。他對手下一眾將軍讚嘆道:「此人熊膽虎威,以百人之力,如入無人之地,奸敵寇奪糧草,助我大宋軍威,可比趙子龍於萬軍之中救阿斗。諸位都是大眾的虎將,但憑今日一事,諸位有愧於這一身戎裝。」
可想而知,當時的李延年這一戰對整個釣魚城乃至整個西南的戰局影響,到底有多麼重大。雖然殲敵只有幾百人,但是從戰略意義上講,這是一次極大的勝利。它對整個宋朝特別是西南一帶的抗元局勢,起到了決定性的深遠影響,大大地鼓舞了抗敵的士氣。這場戰役的意義,不亞於八路軍在華北的第一戰——平型關大捷。
這一戰之後,李延年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他深知自身能力還有待提高。為了更好地投入到抗元救國的千秋偉業當中,他於淳祐五年(1245年),辭別了這支民間義軍,孤身前往鍾南山拜師學藝。這一去,便是數年的時光。
在鍾南山的日子裡,他刻苦鑽研武藝和兵法,不斷磨練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待他學成歸來,再次踏入巴蜀之時,鄭文軒已經成為了孫良部下的一名驍勇戰將。張謀士已經在西南的宋軍中,擔任軍中執掌多年。而王照也因為不甘於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兵角色,而當起了逃兵,選擇南下金陵尋找救國抗元的道路。
李延年的歸來,又將為這動盪的局勢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他又將如何在這亂世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