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京城抗災
在大街上,朱雪峰正披著軍用雨披冒雨騎車,不少群眾都拎著鞋、光著腳在水中跋涉,這些都是要去上班的。
不少人都在冒雨清理下水道入口的垃圾,讓水排得快一些,可似乎見不到什麼效果,雨下的太大了。
一輛公汽經過,裡面擠的就像個水果罐頭,不少人騎著車,即使后座上的同伴努力的撐著傘,兩人還是澆了個通透。
「喲,師兄,你這下大雨也來了。」
地面積水已經深達十幾公分,但小踏板還是能正常行駛,總算到了軋鋼廠,在門口就遇到值班的林依蘭,正一身雨披在門口疏通下水道,見朱雪峰過來,才上前小聲打個招呼。
「這幾天值班倒是便宜你了,不用冒雨來回往返。」
「我這也算有福之人不是,師兄,你不是出門了嗎?咋回來了,這麼大的雨,不好好待在家裡,跑廠里幹啥?」
林依蘭擦了擦手,從兜里掏出自己的手絹,揚起手,遲疑了一下,看了看周圍的同事,遞了過來,「先擦擦,臉上都是水。」
「過來看看自己設計的幾個玩意,你先忙著吧,有事回家再說,不擦了,一會還是一臉水。」
林依蘭拿著手絹看著師兄騎車進去,一旁另一位保衛科同志拎著鐵鍬湊了過來,「林股長,我臉上也都是水,要不給我擦擦。」
林依蘭沒好氣的拿起手絹狠擦幾下,疼得隊員大聲叫喚,林依蘭才解了氣,「姑奶奶的便宜你也敢占,要不要再來幾下。」
「股長,你這手勁太大,誰能吃得消,難怪小朱同志被你嚇跑了,哈哈。」
「找打!」
在廠區逛遊了一圈,拜訪了馬處長、張處長和陳所長,又看望了魯師傅和幾位同學,朱雪峰溜到了廠辦大樓。
「馬哥,廠長在嗎?」
小馬一抬頭,有些驚訝,小聲問道,「小朱同志啊。」又左右看看才小聲問道。
「不是說你去留學了嗎,怎麼還在啊?那邊沒開學?」
「你咋知道的?」朱雪峰這消息就沒公開,在大院現在都只有傻柱一家知道,沒想到小馬都知道了。
「前幾天陳書記,喔,陳副部長來了,專門找楊廠長,兩人聊了好久,我去換水,聽了一耳朵,兩位領導都挺惋惜呢,我說小朱,你留學回來還能進咱們廠嗎?」
「這我說了哪算,要讓我選,當然是回來,對了,廠長到底在不在。」
「在的,在的,剛開完會回來,你是來告別的吧。」
辭別了小馬,直接進了廠長辦公室,老楊正對著窗外的大雨發愁,朱雪峰也走到窗前。
「廠長,這雨才下一天,大街上就開始積水,廠里也得做點防範,再下幾天,我看很多廠房都要進水。」兩人看著外面不停的大雨,朱雪峰借雨勢開口。
「是啊,這雨來勢不小,現在城外的菜地都被泡了,再下去的確是個問題,看來上面的判斷很準啊。」
原來上面已經通報了京城附近的水患情況,各級都下達了防範要求,畢竟保定和津海已經受災。
不少單位已經接到通知,組織了青壯人員遠赴津海救災,軋鋼廠昨天已經組織了兩百人的隊伍,由劉副廠長帶隊趕赴現場,上面的組織和反應速度出乎朱雪峰的意料,看來這次的災難造成的影響應該是可控的,畢竟有準備和沒準備後果是完全不一樣。
「領導,這麼大的雨,得提醒同志們注意次生災害」。
「啥叫次生災害?」老楊一愣,他還是第一次聽說這詞。
朱雪峰才意識到,這詞可能還沒有,含糊其辭的解釋,「怎麼說呢,就是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
「啥叫災害鏈,沒聽明白,你說這麼長一串,真繞得慌,你就說哪些算是次生災害吧,我們該注意些啥?」老楊很頭疼這一長段的解釋。
「就拿這次大雨來說吧,如果繼續下去,變成洪災,廠房進水,有可能造成廠房倒塌,導致人員受傷、設備進水漏電導致工人觸電、電線桿倒塌導致水中帶電等等,這些都算次生災害。」
「這書讀的多就是好,沒錯,這些都得提防,一會等李副廠長來了,我們開會我得專門再提醒,尤其是觸電,這個要是不提醒真是太危險,所有進水區域必須停電。」
「李副廠長回來了?」
「嗯,他早就打了請示,一到八月他就回來,也去了一年多,該回來了,我們讓老孫回去接著過去干,熟人總是好一點,這個項目實在不能再折騰。」
也是,朱雪峰記得李副廠長是去年五一前後過去的,一晃都一年多了,現在的李懷德更是蹦噠不起來,東升公司拿到了他春節期間荒唐的證據,李懷德也一改以前的各種不配合,這幾個月低調得很,全方位配合,考慮到上次舉報連個泡泡也沒有,東升公司這次只是拿著證據,卻不舉報,沒想到比舉報的效果還好。
「去年過去的那批人也是這個月換人吧?」
「沒錯,據李副廠長匯報,那邊都安排好了,就等這邊派人,這次倒不用去那麼多,現在工人基本都熟練,去幾個當技術保障就行,怎麼,你是不是有朋友想過去?」
「瞧您說的,我是想幫我同學問問,她對象在那邊待了兩年了,兩人等著辦事呢,這次財會人員會換班嗎?」
老楊也是一愣,「還有這事,看來我們工作做的不細,按我們剛開始的計劃,財務人員是四年一換,你這還真是個問題,咱們不能老是拖著小對象,哈哈,你同學對象叫啥?」
「我同學是三車間的劉澤,魯師傅的徒弟,他對象是財務科的郭婷,要是能行,換她回來把婚事辦了唄,嘿嘿。」
「你小子也有求人的時候,這個劉澤,這種事也不和單位說一聲,就這麼憋著啊,你要今天不說,這個郭婷怎麼著也得再在那邊待個兩三年,哈哈,行了,這事你放心,告訴你同學,這個月就讓她對象回來辦事。」
「我替劉澤謝謝領導。」
老楊扔過來一支煙,「這種事有啥好謝的,軋鋼廠也不是不講人情的地方。」
林娜和夏雨虹跟著朱雪峰冒雨疏通著大院的積水,家裡倒是還好,房頂做過防水,地勢比院子高出幾個台階,暫時沒有危險,地窖已經被密封,也沒問題。
「就是不知道老家那邊怎樣,要是山里也下暴雨,可就麻煩了。」
不知道是不是朱雪峰的祈禱起了作用,老家雖然也下了雨,但遠遠比不上西部地區,雨瀝瀝啦啦地下,西部的十渡,山上開始出現小小的洪流,順著山體縫隙汩汩地往下流。
沒有人通知,也沒有人組織,但祖祖輩輩居住在拒馬河邊的十渡鎮人覺得不對勁了。
常年看天吃飯的農民本能地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他們開始往高處的親戚朋友家搬遷。
真正的危機,在於到處已是溝滿壕平,所有的河道和池塘以及京郊的水庫蓄水量幾乎都達到極限。
又是一個雨夜,雨量驟然增大,「看來真讓你說中了,這要再下一天,這城裡可就亂了套了。」林娜看著窗外嘩嘩的大雨,也是開始發愁。
三人在大院裡再次做了防範,大院門口已經堆砌了沙包阻擋水勢,街道上的水位已經比院子裡高了,用來排水的下水道現在反而向院子裡灌水,三人和兩個老爺子連忙一起用沙包堵住下水道。
「是啊,現在地下水的吸收根本趕不上下雨的速度,這樣下去,不少房子都得泡著,估計老一點的房子會倒塌不少。」
這時候南鑼鼓巷的街道,積水已經接近十五公分,不少地勢低洼的地方更是深達半米以上,積水淹沒了河道,南鑼鼓巷旁邊的通往什剎海的玉河已經消失,倒是大街上多了一些從什剎海逃竄出來的大魚,惹得不少孩子在大雨中追逐,居然收穫不錯。
「小犇,行啊,不過得小心了,別不小心掉坑裡。」
小犇拎著個小木桶,怎麼看都是以前倒夜來香的玩意,裡面已經裝了兩條魚,個頭都不小,怎麼也得三斤往上。
「峰叔叔,您放心,哪裡有坑我們一清二楚,肯定不會去的。」
胡同里淺淺的水面再次出現幾條魚的影子,一群孩子馬上爭先恐後的去圍堵,朱雪峰笑著離開,放假的孩子遇到這種水患,倒是開心得很。
不遠處街道也在上門挨家挨戶的提醒,小心房屋倒塌,這邊不少房子都是土坯房,雨水一泡,危險性極大,現在家裡大人整晚不敢睡覺,就怕牆倒屋塌。
王主任帶著個小姑娘出現在大院,再次提醒大家注意,要求大院安排人二十四小時輪著值班,有情況隨時報告,要確保人身安全。
「乾媽,您怎麼來了?」
「街道的都派出去了,這麼多戶,我還能坐著不成,你們這院子還成,都是磚砌的,城外已經有土房子泡垮了,好在沒傷人。」
「您自己也得注意點,家裡沒事吧,要不要我去幫著看看。」
「別瞎操心,家裡沒事,這次據說大雨還得下,多防著點,我一會還得去開會,走了走了。」
送走王主任,看著亂成一團的院子,院子裡不少家裡都在漏水,除了幾家外,家家戶戶都擺滿了盆盆罐罐接水,時不時都得往門外傾倒。好在大院的老建築都有台階,即使最矮的倒坐房房子裡現在也沒進水。
城內交通基本癱瘓,除了大卡車和大公汽還在水中行進,馬路上偶爾出現幾個在水中艱難跋涉的自行車,城內的很多工廠進水,但被嚴令不得向外排水,只能都被迫停工,只留下值班人員,林娜和夏雨虹的實習單位也中止實習,兩人都跑到大院來了。
「你倆家裡沒事吧?」
「我們家屬樓地勢高,學校地勢也還成,校門口和校園裡倒是積了不少水,回家挺麻煩,我給我爸打了個電話,先在你這待幾天。」
「我們家倒是沒事,也是樓下積水,我也不回去,我爸媽都帶人在排水保生產,家裡都沒人。」
夏雨虹她們家已經搬到軋鋼廠的新家屬區,都是樓房,倒也沒事。
東直門外的工業區因為地勢開闊的原因,現在積水倒是比城裡還好點,這裡也不限制排水,這些工廠都在儘可能排水保證開工。
大雨持續不停,已經是深夜了,市政府正在開會,一位戴眼鏡的青年男子正在匯報。
「來廣營地區24小時降雨量為464毫米,超過平均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二。朝陽區氣象站監測到的雨量為404.2毫米,酒仙橋為400.7毫米、城區、近郊區河道漫溢,全線告急。護城河水位迅速拉高,已經超過歷年最高水位。」
「據統計,市內及近郊1.8萬間房屋被水淹,影響了1.14多萬居民的正常生活,共有295家工廠生產受損,全部停產的達到85個,近郊淹地30萬畝,成災9.8萬畝,損失蔬菜預計1億斤、糧食1千萬斤。」(摘自網絡)
「遠郊情況現在不明,統計數字沒有報上來,估計不容樂觀,部份山區已經出現「龍扒」。(那個時候,還沒有「泥石流」的概念。)
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會場的每一位都心情沉重,尤其是「龍扒」,這玩意破壞性太大,所到之處,全是廢墟,會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還有,上級要求我們繼續向津海派出援助人員和物資,那邊的情況比我們這邊還困難,不少部隊和學校已經啟程,但人員還是不夠,這次的災害比想像的要嚴重,遠比52年和56年的規模來的大…」
(津海市這時期還是冀省省會,也是鐵路交匯區,必須確保)
第二天的京城各家報紙就發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整個古城一下子動員起來。
看著一輛輛卡車載著鬥志昂揚的青年排著隊,沿著還能行駛的道路奔赴津海,朱雪峰也在焦急,衝鋒舟的事怎麼還沒有消息,按道理,這次應該有一批衝鋒舟隨行,可隊伍里,除了幾個綠色的鐵殼船,根本沒有衝鋒舟的影子。(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