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兵者
幾天過去,孫謀終於完全適應了作為周瑜的生活。
「從今往後,我就是周瑜。」
他對自己說,心中已然接受了這個新的身份。
一日,先生講授兵法,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周瑜心中暗想:「這兵法之道,與我現代所學的戰略思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若能將現代戰略思維與古代兵法相結合,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現代戰略思維,顧名思義:
是一種前瞻性、全局性、靈活性、創新性、風險管理、合作性和可持續性的決策方法。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旨在複雜環境中制定和實施有效策略以達成目標。
課後,孫策找到周瑜,講論兵法之道。
「先生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我深以為然。」
「但如何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洞察先機,掌握勝敗之鑰?」
孫策開門見山,問道。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敢問伯符兄,有何見地。」
周瑜沉思片刻,心中似乎有了答案,旋即反問道。
「當然!了解敵人的實力以及戰略意圖,同時又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這是制勝的關鍵。」
孫策回答得很乾脆,他自幼習讀兵書,雖年紀輕輕,但對這類問題已是應對自如。
「伯符兄,不要忘了一點?」
「遂請道來。」
「乃天時,即地緣、氣候…諸如各類因素,方可隨機應變。」
周瑜原身為孫謀,又繼承了新宿主的一切,和孫策這個十幾歲的少年論起兵法,也絲毫不遜色。
經此一議,孫策對周瑜的欽佩之情更深。
兩人的關係日益親密,如若總角之交。
周瑜還時常前往後堂拜訪孫策的母親,與他共享生活用品。
他心中明了,歷史上的自己,就在這個時候與孫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這份情誼將是他未來在江東大展宏圖的基石。
到了初平三年。
前孫堅破董卓有功,與袁術交好。
袁術又要孫堅南征荊州,進攻劉表,孫堅屈人籬下,只好聽從。
他的軍隊很快就包圍了劉表的大將黃祖駐守的樊城。
在圍攻樊城的過程中,孫堅親自率軍出擊,追擊黃祖的軍隊。
在一次戰鬥中,孫堅乘勝追擊,深入敵後。
卻在峴山一帶中了黃祖軍隊的埋伏,孫堅因此被黃祖的士兵射殺。
那年孫策才17歲,領銜家族的重任交託在他手上。
他不得以離開周瑜,獨自創業。
周瑜聞聽噩耗,心中不免回顧起對前身對孫堅的刻板印象。
的確,孫堅雖有勇有謀,卻輕佻急躁,乃致丟了性命。
考慮到自己對孫策的認識,似乎也存在這樣的性格缺陷。
他暗下決心,必要之時,定當盡力規勸孫策,以免重蹈覆轍。
孫策的離去,讓周瑜頓感空落。
閒暇之餘,他只能與周黑談經論道,以慰藉心中之寂寞。
論及四書五經,周黑自然是滔滔不絕,但一旦涉及到兵法,他便遠不及孫策那般精妙。
周瑜心中所想:「若是伯符兄此刻還在身邊,那該有多好。」
然而,周瑜沒有沉溺於這份失落太久。
因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能與孫策再次重逢。
兩人一勇一謀,屆時江東霸業可成。
此時的周瑜,與周黑辨古論今,甚至達到了徹夜不眠的地步。
發現其智不在自己之下,便有心將他培養成自己的幕僚。
而且,相信他的忠誠絕不亞於龐統,畢竟歷史上龐統也曾做過周瑜的幕僚。
「周黑,這個名字雖有其深意,卻略顯不足。不如,我為你更名『瓊』,你我結為兄弟,如何?」
周瑜此言,意在收攬周黑之心。
周黑心中一驚,連忙深施一禮,答道:「少公子說笑了。能侍奉公子左右,已是周黑之幸。兄弟之稱,實不敢當。」
情至深處,他竟屈膝跪地,繼續說道:「公子賜名『瓊』,瓊乃美玉,與公子並肩,豈不是太過抬舉周黑?」
言罷,淚如雨下,他又道:「『黑』一名,乃老爺所賜,不敢擅改。若公子不棄,周黑願為公子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周瑜心中思量,自己確實應該有所表示,以回應周黑的忠心與敬意。
旋即,他輕輕地為周黑拭去眼角的淚水,溫言道:「周黑,這個名字自有一番風味,不必更改。請隨我前來。」
周瑜將周黑領入周氏祠堂,兩人一同跪下,對著周氏列祖列宗行對拜之禮。
周黑的榮幸之情溢於言表,這是無疑是少公子重用他的預照。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依舊徹夜論談。
不久,孫策又有書信往來。
周瑜將自己有意收周黑為幕僚的心意,告知了孫策,得到了他的認可。
此時,孫策已經渡過長江,移居到了江都。
然而,那裡當職的徐州牧陶謙對他並不友好。
在孫堅攻打荊州之時,陶謙曾派兵支援劉表,與孫堅對立。
因此,兩人的政治立場本就不同,陶謙對孫策的不待見也在情理之中。
無奈之下,孫策只好帶著家眷遷往曲阿,投靠了舅舅吳景。
藉助吳景的威望,他招募了一些士兵。
到了興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
此時的孫策已經有20歲了。
孫策步其父孫堅的後塵,投奔了袁術。
袁術見孫策儀表堂堂、氣度不凡,便將孫堅舊部交給了孫策統領。
在當時,士大夫之間,儀表風采亦是一種頗受推崇的資本。
用我們現代話講,就是看臉。
但孫策不同於其父,他怎會願意長久地寄人籬下?
這無疑是袁術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
袁術還經常感慨說:「要是我能有孫郎那樣的兒子,便死而無憾了!」
孫策本就沒了父親,又不肯久居人下。
即使,做二把手都覺得屈才。
結交周瑜,也是視之為摯友與長期合作夥伴。
袁術這樣說,雖然是對他的喜愛,卻令孫策心生反感。
更過分的是袁術,他漸漸開始忌憚孫策在軍中的威望。
最初,袁術答應讓孫策擔任九江太守,但沒過多久,他卻把這個職位轉給了陳紀。
孫策感到懊惱,袁術隨後又派他去攻打廬江。
原以為占領廬江後能任命自己為太守,未料最終卻任命了劉勛。
孫策大致為袁術平定了江東。
在此之前,適逢周瑜探訪自己在丹陽任太守的堂叔。
周瑜得知孫策的行動,便率兵馬糧草前往迎接。
兩軍會合後,周瑜與孫策共商大計。
不久,由于丹陽政務的需要,周瑜便只好離開。
孫策對袁術的失望日益加深,離開他的念頭也越來越強烈,他與周瑜的書信往來也變得更加頻繁。
只有在周瑜那裡,孫策的抱負才能得到理解和回應。
周瑜也一直想要依附孫氏,以便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儘管周瑜祖上曾官至二世三公,但他畢竟不是嫡長子。
古有「傳嫡不傳庶」的說法,這一點在他穿越前就已經知曉。
當今正逢亂世,論及將來的威望,自然是不如孫氏一族。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