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調教諸天> 第378章 內遷籌備

第378章 內遷籌備

  第378章 內遷籌備

  一封從北平發出的密文電報送到章星九手上,翻譯過來大意如下:「州平先生,如今局勢越來越緊張,您先前制定的計劃恐怕要啟動了。」

  發信人是清華校長梅貽琦,早在章星九北上的時候,他就發表過類似的擔憂,「至於本學年未來之一年中,能否仍照這樣安安靜靜的讀書,此時自不可知。」

  今年的年度開學典禮上,秘書長沈履明確指出,「清華是在北平,北平現在已經是國防的最前線,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再加上章星九的提醒,清華從很早之前就開始準備撤離北平,關於撤去的地點,主要有兩種看法,有些人認為西安很適當,有些人提議遷往湖南,因為他們認為日本的侵略決不會遠及湖南,而且湖南生產稻穀,即使日本想要封鎖中國,清華教職員和學生也不致挨餓。

  

  梅貽琦支持前往湖南,他一度決定停建規模頗大的文、法學院大樓,準備把40萬元基建款項轉投長沙嶽麓山,籌建一套新校舍,以作為華北戰事爆發的退路。

  然則章星九卻提出了不同看法,因為倭寇將來展開進攻,目標肯定不只是華北,他們必然會發揮海軍優勢,進攻沿海經濟要地,再直指民國首都金陵,如果金陵有失,那麼長沙也就不安全了,他們肯定會順著長江逆流而上進攻武漢、長沙等地。

  甚至他們的飛機,就能直接轟炸清華建設在長沙的新校區,所以如果要走,就走的更遠一些。

  從這個角度考慮,西安要比長沙更加合適,隔著中條山、黃河等天險,小鬼子想打到西安並不容易,只是西安較為貧困,糧食產量有限,恐怕很難容納下這麼多師生,而且冬天也比較冷,需要額外的取暖開支,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要是一兩所學校自然沒問題,只是此次南下,絕對不止清華一所高校,北大、南開等學校同樣要走,如此一來,就超出了西安的承受範圍。

  所以經過綜合考慮,章星九提議將學校設置在西南大後方的昆明,這裡遠離前線,可以讓師生們較為放心的進行教學工作。

  同時雲南屬於亞熱帶氣候,水熱條件較好,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甚至三熟,養活這些師生的難度比西安小得多;再加上昆明四季如春,又減少了許多開支。

  梅貽琦經過一番考慮,再和章星九一起召集眾人討論,最終通過了把昆明定為落腳地的方案,這四十萬的資金也送去了昆明,在董澤等章星九老熟人的幫助下,開始選址建設校舍。

  最終學校的地址定在了滇池東岸,也就是後世海埂基地的位置,這裡遠離市區適合學生學習。

  除了清華,章星九還說服了北大、南開、山東大學等北方院校,以及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南方大學,至于震旦大學更不用說,早早地就做好了南遷的準備。


  這些學校一起出錢,在滇池池畔購置了大量土地,讓這裡很快成為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希望能儘快把校舍建好,這樣等師生們到了昆明,就能馬上著手進行復學工作。

  與此同時,各所學校都開始盤點整理本校的圖書、設備、教學器材等寶貴資源,去年年底的時候,清華、北大、南開秘密運送一批圖書、儀器到滬上,每批50節列車,每車約40箱,這一數字比原歷史中多了三倍。

  這些設備、圖書,將成為以後西南聯合大學非常重要的教學設備,為保證聯大正常的教學以及有限的科研,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震旦大學也聯合了幾所滬上高校,以及浙江、江蘇等地的學校,同樣籌集了一大批設備、圖書等物資,章星九專門雇了一艘法國貨船,把這些物資運到越南海防港,再從這裡換火車,通過滇越鐵路送到昆明。

  為啥不走國內,而是非要去越南繞一圈呢?實在是沒辦法,民國都建立二十多年了,國內的交通建設速度依舊緩慢,如今西南地區的鐵路並不多,這麼多物資想要運去昆明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要是先利用長江航運把東西送到四川,再在四川僱傭馬幫把東西運到昆明,費時費力且不說,最關鍵的是路上也不安全,要是被土匪乃至軍閥士兵把這些寶貴的物資搶走,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只能借道越南,而在原歷史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內遷時,就有三分之二的師生是經滇越鐵路進入雲南的,章星九現在只是提前演練了一番這條路線,以便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此等將來正式內遷的時候,才能把更多師生平安送到昆明。

  收到電報,章星九立刻北上,清華校長梅貽琦、北大校長蔣夢麟、南開校長張伯苓等人看到他大吃一驚,「州平先生,如今小鬼子眼瞅著就要打進來了,您這時候還來北平實在是太危險了,小鬼子可是一直把您當成眼中釘、肉中刺的。」

  「學校內遷茲事體大,你們又沒有去過昆明,我可是全國各地都走遍了,到時候如何制定內遷路線,還得聽我的。」章星九解釋了一句,就抬手制止了他們的勸說,「現在不是說廢話的時候,咱們趕緊拿個章程出來吧!」

  「首先,各校立刻成立學校內遷委員會,全面負責內遷事宜,明確各委員的責任和位次順序,免得事到臨頭卻沒有人可以拍板,還得來回溝通浪費時間。」

  原歷史中,小鬼子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時候,這幾位校長都在廬山參加鄭三發子召集的國是問題談話會,他們只能依靠電報和學校聯繫,民國政府決策也慢,一直到八月中旬才決定學校內遷,這時候小鬼子早就進城了。

  這些問題讓各校都耽誤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大量設備、圖書、物資無法撤出,甚至還有不少師生遇害。

  最⊥新⊥小⊥說⊥在⊥⊥⊥首⊥發!

  章星九現在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希望到時候各校能撤的更快一些。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