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洛陽才子> 第十八章 龍門(二)

第十八章 龍門(二)

  又往前行,就看到了「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的石壁,落款是陳摶,其實,李輔國後來也查過一些資料,並請教過老師,知道這兩句雖是陳摶所寫,但字兒並非陳摶所親自書寫,是明代有人集陳摶的字而成,所以,說是陳摶的字也不為過,不過,即使知道了是陳摶的字,李輔國還是固執的認為,這字兒真的很醜。

  接下來就是賓陽三洞,賓陽北洞、賓陽中洞和賓陽南洞,賓陽洞原是北魏宣武帝為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造,結果耗時24年花費無數也僅僅完成了賓陽中洞,北洞和南洞在唐初才完工,中洞的佛像面部冷酷,雄渾大氣,南洞佛像則面相飽滿,體態豐腴,充分體現了北魏及唐朝兩個時期不同的風格。

  一邊走著,李輔國一邊為馮姐張麗娜等人講解著,畢竟他是洛陽本地人,李輔國為了今天的遊覽,還特意看了不少資料,前面就是蓮花洞和萬佛洞,蓮花洞是因洞頂雕有一朵碩大的蓮花而得名,萬佛洞是因為洞裡雕刻了大大小小一萬五千多尊佛像,最小的僅有一寸高。

  再向前就是整個龍門石窟的核心精華所在——奉先寺,奉先寺也叫大盧舍那像龕,建造於唐高宗年間,皇后武則天曾拿出脂粉錢兩萬貫助修此窟,主佛為盧舍那,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凝視下方,露出睿智而慈祥的笑意。

  據傳,盧舍那大佛就是根據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大盧舍那像龕竣工之日,武則天親率文武百官參加盧舍那大佛的開光儀式,並在伊河東岸禮佛擂鼓奏樂,現在,東岸還有擂鼓台遺址。

  至於盧舍那佛,許多人不太熟悉,人們更熟悉的是釋迦摩尼佛,實際上,在佛教的體系中,有佛有三身的說法,釋迦摩尼佛是應身佛,盧舍那佛是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精湛的摩崖群雕石刻,主佛盧舍那的兩邊是迦葉、阿難,旁邊還有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兩天王,兩力士,共九尊佛像,這組雕像的雕刻手法成熟,堪稱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巔峰之作。

  奉先寺在半山腰,上去要爬很高的台階,李輔國拉過小寧寧,和許慶一人拉著一隻手上到奉先寺的平台上,李輔國先帶著大家去抱力士的腿,好在今天龍門石窟遊人很少,倒是不用排隊。

  

  站在盧舍那大佛下,抬眼望著雄偉的大佛,李輔國的感受很複雜,有面對龐然大物時人類如此渺小的感嘆,有對風雲變幻滄海桑田的歷史的思索,更有幾分俱往矣我輩從頭再來的豪邁。李輔國甚至發現,同行的眾人都少了幾分隨意,多了幾分莊重,或許,這就是歷史的厚重感吧。

  下了奉先寺,就到了藥王洞,這次來之前,李輔國查資料時,就發現藥王洞和孫思邈還真有可能有些關係,因為藥王洞雖然主要建造時期是東魏、北齊,但在唐初才最終完工,其次,藥王洞門口雕刻的藥方,大多是唐代藥方,至於藥王洞中的佛像,則有著鮮明的北齊特徵,身體壯碩,脖子短粗,整體雕塑以直線條為主。


  最後,他們來到了古陽洞,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很有代表性的一個洞窟,供奉的也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迦葉阿難,古陽洞全部建造於北魏,洞中除五尊佛像外,尚有大大小小數百個佛龕,這些都是當時的貴族花費巨資以求功德而開鑿的,很多佛龕都有造像題記,記載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其中的精品,被稱作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之作。

  提及古陽洞,還有一件趣事,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慈禧太后西巡,簽訂辛亥條約後,回京時路過洛陽,一時興致所至,過來遊覽龍門,到了古陽洞,竟突發奇想,下令把主佛像由阿彌陀佛改為太上老君,並改名老君洞,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主像改了,另外四尊像卻沒改,老君洞成了不倫不類的佛道合一,幸好沒幾年,滿清政府垮台,古陽洞才又改了回來。

  逛完古陽洞,基本上就把龍門石窟大一點有特點的石窟全都逛到了,幾個小點的或偏一點的,大家也不想刻意去找,李輔國便帶著大家向回慢慢走去。

  出了龍門石窟,眾人在門口唯一的茶棚坐下歇息,商行舟監督著老闆用滾水把茶具全部重新燙洗了,又重新泡了茶上來,逛了半天,爬上爬下的,大家也還真有點累,都喝著茶,休息著。

  李輔國看了看王承乾的手錶,正好11點,覺得吃午飯有些早,就和大家商量,要不要去對面的白居易墓看看,眾人正在商量,旁邊的茶棚老闆聽到了,插嘴說道:「長官,對面看著近,實際可不近,從這下坡,坐船過河,再爬上去,一來一去,一個時辰也不嗆夠。」

  這樣一來,去白居易墓時間就太緊了,正想著怎麼安排午飯和打發午飯前的時光,老闆又提議:「長官,你們可以去前面伊河邊玩會兒,也可以下水,那邊還有個魚攤兒,是俺兄弟的,想吃魚,可以讓他做。」

  大家都覺得這樣挺好,喝了幾杯茶後,一行人就順著伊河邊,向前走去。

  走了不過兩三百米,就看到河邊停著一艘漁船,船邊擺著幾個魚簍,河邊的空地上,搭著兩個簡易的灶台,還有兩張方桌和幾個凳子,船主看到李輔國等一群人走過來,上前迎道:「各位長官,吃魚不吃?我這上午才撈的魚,新鮮得很。」

  眾人大多不太懂魚,商行舟自告奮勇,上前拎起幾個魚簍分別看了一下,回頭說:「有鰱魚草魚,還有十幾條黃丫頭,可以熬一鍋魚,還可以做個魚湯。」李輔國也上前看了一眼,才知道黃丫頭就是洛陽人常說的黃個牙,也有地區叫它黃辣丁、黃骨魚,這種魚都比較小,肉也不多,但刺兒卻很多,但熬湯特別鮮美,就讓商行舟和船主商量著開始做魚,又擔心魚不夠吃,讓跟王承乾的士官小王和一個司機跑一趟,去三蛋羊肉湯那兒買五斤羊肉和五十個油旋兒回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