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斷魔歸本合元神
培元凝氣丹果然神妙,配合赤雲洞的龍脈之氣,日精月華,占盡天時地利,再加上運轉大品天仙訣,最終令李長青修為猛漲,道行至少提升百年。
他洗淨身上的污穢之物,上岸穿了衣袍,感覺呼吸軟綿綿的,又輕又細,每一口呼氣吸氣都無比舒暢,如飲甘露,行路時腳下生風,飄飄欲起,只需輕輕提氣,雙腿一蹬,整個鯉魚躍龍門般跳起,得有兩三丈高,輕盈似羽,快疾如風。
有趣的是,心神境界也提升一截,比先前更安定中和,不驕不躁,仿若超脫世外一飛鶴,微微閉上眼,稍加收神,內觀丹田,眼眸立時升起一片光芒,神凝而氣定。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之前要達到這種狀態,至少打坐修煉一刻鐘,如今隨時隨地,能凝神入靜,忘卻雜念,這便是境界差距。
「嗯?」
「石碑?」
李長青收斂心神,意念一動,自覺不自覺地打開眼識深處的神秘空間,又觀到那片詭異而神妙的碑林。
三十六塊精雕細琢的石碑屹立虛空,似一尊尊從天而降的神靈,盤繞一圈又一圈,隱隱形成太極之狀,古老而威嚴。
每塊石碑都刻有文字,來自《西遊記》原著,比如第一塊石碑刻的是大品天仙訣,李長青將其吸納融合後,立馬領悟了其中訣竅,得菩提祖師真傳,甚至在石碑上習得孫悟空的隱身法。
由此可見,這石碑絕非凡物。
「第二塊石碑,有文字了!」
李長青驚喜地發現,碑林中第二塊石碑上籠罩的霧氣漸漸散去,露出一個個金光閃爍的文字,密密麻麻,如同蚯蚓。
原來,石碑和他的道行息息相關,道行越高,看破的石碑也越多。
如今他吞吃培元凝氣丹,道行突飛猛進,自然能閱讀第二塊石碑的文字,照這樣下去,修至神仙境界,才可看破所有三十六塊石碑,尚久遠咧。
李長青迫不及待,凝神內觀,一心一意觀那石碑上的文字,完全沉浸其中,隨著孫悟空的一舉一動,進入千年前的幻境。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包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石碑上的文字也被注入活力,忽的輾轉騰挪,從碑上囫圇跳下,調皮精靈般地鑽入李長青的心識。
心識中的文字越來越多,匯成金色汪洋,碑上的文字越來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一來一去,李長青的眼識被一輪金色太陽籠罩,仿佛一面無視時空的鏡子,能通過去未來,能知大道天機,上演著《西遊記》中的幕幕場景。
且說那天生地長的石猴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尋到了三星洞,拜師菩提老祖。
老祖見面問他姓什麼,石猴答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一生無性。
一問一答儘是奧妙,講那石猴「無性」,本為先天一炁,無陰陽無分別,後孕育石卵而出,見風化猴,有了五官四肢,「風」乃出生時稟受的天地之氣,五官四肢乃後天六根,隨之服餌水食,金光潛息,落入後天陰濁。
說是石猴,實指眾生萬物。
故而石猴漂洋過海,先去南贍部洲,學做人學了八九年,這叫未成仙先成人,人為萬物之靈,造化之要,直通仙道之門。不過石猴和凡夫不同,凡夫做了人便迷,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石猴則一心求道,尋覓長生不老之術,直至尋到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這山這洞,不外乎一個「心」字。
其實哪有祖師,哪有山洞,不過是石猴明心見性,悟了本來面目,先天道心而已,此乃萬千修行者的第一大關,過之方為修仙者。
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何為空?
那先天一炁,本源大道,空空之性而已。
眾生一切心識皆源於此,以六根造就的外相也源於此,故而欲求大道,必往心識根源,空空之處去尋,尋那正覺知,正起念,正思考,正動欲,無形無相,無內無外的不可描述之源頭。
悟空尋見了,故能明心見性,隨後跟隨菩提祖師修煉大品天仙訣,修了三年,已有所成,祖師又傳授七十二般變化。說是變化之術,其實依舊是金丹大道,所謂五日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代表一年氣機之變化,也為周天之數,行的正是搬運河車,子午周天之法。
其後又傳筋斗雲,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乃悟空的看家本領。
十萬八千,即十惡八邪,經曰: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
這一個筋斗即是一念,念念間除去後天之惡邪,方得自在逍遙,哪裡去不得呢,後來唐僧往西天取經,也要走十萬八千,即是此理。
學了本事,悟空卻未能圓滿心性,依然在人前賣弄自己的神通法術,此為修行者之大忌,故而祖師看破,知道悟空的心性有待磨練,日後難免惹禍,將其趕出了三星洞。
且說悟空回了花果山,知猴子猴孫被一混世魔王欺壓,那魔王住在三界坎源山,五行水髒洞,頭戴烏金盔,下穿黑鐵甲,是個兇惡妖精。
這段情節看似普通,李長青卻從石碑文字中悟得玄機,原來悟空代指先天道心,道心一失,便被後天欲心所占,沾惹各般習氣欲望,邪魔之性。
臟腑之中,腎為坎水,水主黑,為至陰之水,邪念一起而化後天濁精,乃眾生七情六慾之源,故而起名「水髒」。
修仙者首要「斷欲除魔」,也叫「斬三屍」,不可使欲心蒙蔽道心,否則便成了凡夫俗子,困於貪慾色慾殺欲,不得解脫。
悟空何等修為,輕輕鬆鬆便斬了混世魔王,斷去邪欲,喚作「斷魔歸本合元神」,隨後將自家的家當,被抓的猴子帶回花果山,歸於本來之處,後天返先天,此中儘是修行之理,金丹之要,李長青借著石碑好生領悟,銘記於心。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