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競技> 怪物來了> 第240章 初步接觸,我是天災(求月票)

第240章 初步接觸,我是天災(求月票)

  第240章 初步接觸,我是天災(求月票)

  月蝕城,矩陣實驗室。

  浮空巨獸的殘骸被分割,懸浮在實驗室的能量場中。

  房間中央的全息投影屏上,數據流不斷滾動,顯示對浮空巨獸身體結構的深度解析。

  一塊取自巨獸身上的膠質材料被放置在測試台上,納米級的探針緩緩刺入樣本表面。

  

  全息屏上頓時跳出一組數據。

  顯示膠質材料在接觸到純淨能量時的自主吸收效率,光幕畫面中自動顯現能量傳導的點狀圖像。

  通過這張圖上的鏈式反應,可以很直觀的看到能量在膠質表面擴散的波紋。

  呈現的數字,讓在場的三名月蝕族執政官面色凝重。

  「繼續測試。」為首的1號執政官在這時開口道。

  另一塊取自巨獸外骨骼的樣本被送入測試艙,粒子束轟擊在樣本表面,能量指標迅速更新。

  這次測試的是能量承受數值,以及抗壓強度數值。

  數據中顯示,骨骼材料面對破壞性能量抵消率,遠超地球已知的任何一種靈性材料。

  伴隨一項又一項的測試展開,得到的答案讓在場的月蝕族執政官都沉默了。

  基本可以肯定,浮空巨獸的出現更像是一種試探性攻擊。

  目的是想了解地球勢力的戰力情況。

  這個行為並不友好,本質上也是在為入侵做準備。

  原因很簡單,空間裂隙那頭的勢力在入侵開始前,無法判斷地球的戰力情況,擔心可能遇到無法對抗的文明勢力。

  這是一個正常的種族,在入侵前必然的準備工作。

  畢竟像恐怖黑潮、戰鬥蟲族這般,無視入侵世界強弱,直接上手的終究是極少數。

  試探才是入侵前最正確的選擇。

  本質上這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壓力測試」,以收集戰力信息為主。

  就像一名工程師在測試一台新機器的極限性能,逐步增加負載,觀察其反應。

  只要明確地球戰力不足以對自己產生威脅,或是明確己方足以獲得勝利,就會發起毀滅性入侵。

  浮空巨獸就像一枚投石問路的石子。

  通過它的表現,計算地球戰力的初步情況,然後為後續行動制定精確策略。

  在完全了解地球情況前,對方顯然絕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全部實力,更不會冒然採取全面戰爭。


  所以浮空巨獸不過是這場戰爭博弈的第一步,真正的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而矩陣實驗室的材料測試,也是月蝕族對潛在入侵勢力的一次初步調查。

  試圖從微觀層面,窺探對方文明的科技水平與體系發展方向。

  材料的強度特性,也能反映一個文明的資源利用能力。

  例如,浮空巨獸的膠質材料展現出的能量吸收效率和能量反射率,直接體現了對方文明在能量轉換利用上的技術高度。

  此外,浮空巨獸外骨骼的抗壓強度和熱導率,也能體現對方文明在極端環境下的材料應用能力。

  能夠在高能粒子束轟擊下保持穩定,繼續高效傳導能量的材料,就證明對方有很強的戰爭潛力。

  這些能力是一個文明工業化程度和科技積累的直接體現。

  初步的解析可以判斷出,對方文明應該走的是生物科技路線,而非傳統的機械或純能量科技。

  這套模式倒是有點類似戰鬥蟲族。

  但顯然沒法和戰鬥蟲族相比較。

  戰鬥蟲族的生物科技進步,完全就是腦袋一轉,適應成長。

  甚至這種成長沒有合理的技術發展邏輯鏈。

  例如一項技術從發現到成熟,需要經歷多個步驟。

  每個階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資源和知識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無法跳過中間環節直接達到最終形態。

  但蟲族收集信息素成長,就是從最終形態起步。

  就像是天火法王所在族群研發千餘年的天火符文技術,蟲族的適應完全沒有起步階段,直接進入傷害逐步豁免的終極階段。

  數十輪測試結束,浮空巨獸的三維影像投射在房間中央,緩慢旋轉。

  各項指標數據以光幕形式懸浮在浮空巨獸周邊。

  根據測試結果可以發現,浮空巨獸是由一種基礎生物結合後生成的物種。

  有點類似玩家陣營的載具系統。

  通過結合不同的模塊,組合出一套載具系統。

  這次測試的結果讓在場的月蝕族執政官有些緊張。

  數據顯示,浮空巨獸身上的材料在各方面都比地球上產出的靈性資源要強上1-3倍。

  噴吐的腐蝕黏液,現有的任何材料都難以抵擋。

  能夠輕易穿透各種靈性材料,例如戰鬥機器人在接觸到黏液的片刻間就被消融殆盡,甚至連能量屏障也無法完全阻擋其侵蝕。


  1號執政官在這時喚出戰爭統計數據影像。

  與浮空巨獸的戰鬥,三處海上戰爭平台被破壞。

  平台A:完全損毀,主體結構被腐蝕黏液溶解,核心能源裝置爆炸,導致周邊海域生態嚴重污染。

  平台B:78.72%區域被破壞,主要功能癱瘓,修復成本預計超過新建一座平台。

  平台C:58.28%區域受損,關鍵設備被毀,短期內無法恢復作戰能力。

  戰鬥單位折損上。

  戰鬥機器人損失數量達到112台,其中大部分接觸腐蝕黏液後完全消融,剩餘部分在戰鬥中接觸腐蝕黏液後,果斷選擇撞擊浮空巨獸,以自爆的方式在被消融前發揮剩餘價值。

  空中支援單位中,37架無人機被浮空巨獸釋放能量光波擊毀。

  海上艦隊有3艘主力戰艦受損,其中1艘安全返航,2艘因腐蝕黏液侵蝕被迫撤離戰場,但還未接近港口就因為快速腐蝕沉入海底。

  能源消耗上,總計消耗了月蝕城差不多一周的電量。

  最重要的是,這次初步交手,對地球生態造成不小的破壞。

  腐蝕黏液導致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嚴重失衡,附近地區大量海洋生物死亡,預計需要一年時間清理才能恢復。

  浮空巨獸釋放的能量還引發了局部氣候異常,導致周邊地區出現持續暴雨和雷電現象。

  這些數據都在證明,空間裂隙背後的族群有著非常強大的實力。

  只是無法判斷浮空巨獸這樣的戰力,在入侵勢力那邊屬於什麼戰力等級。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試探性進攻的不是戰鬥蟲族。

  倒不是材料上判斷出這個結論。

  而是行為上。

  如果是戰鬥蟲族,試探行為就是個笑話,必然直接開啟入侵地球的全面戰爭模式。

  查看完數據,1號執政官下達指令。

  要求地球各城市繼續保持戰爭狀態,隨時準備開啟全面戰爭,所有武器系統全部進入戰備模式。

  這一戰,或許會是地球聯盟成立以來,最艱難的一次挑戰。

  強度或許不弱於機械戰爭時期,甚至戰爭強度更高。

  最好的結果是,空間裂隙後方的族群在發現浮空巨獸被摧毀後,選擇放棄入侵。

  但未來不能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期待上,地球聯盟必須做好戰爭準備。

  當天,地球聯盟會議在月蝕城的中央議事廳緊急召開。


  各族執政官以身體投影的形式出席,他們的全息影像在銀白色的圓形大廳中依次顯現,仿佛實體般栩栩如生。

  議事廳中央懸浮著一座巨大的全息投影台,上面顯示著浮空巨獸的戰鬥數據、損失統計以及海域污染的影響範圍,四周的環形座位上。

  看到數據內容,入席的各族執政官,表情變得無比凝重。

  入侵戰爭,他們有生之年都經歷過。

  事實上,基本上每隔十年左右就會有一次入侵戰爭。

  大部分都是無法維持空間通道,直接降臨的異族勢力。

  這類勢力的特點是空間技術薄弱,無法在降臨前對空間另一頭的世界展開詳細調查,降臨後普遍會以世界的靈氣含量作為文明實力的參考指標。

  這個方法倒也實用。

  沒有高靈氣的環境,的確難以孕育出強大的文明勢力。

  可以將文明比作一棵樹,靈氣則是滋養樹木的土壤和水分。

  沒有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樹木難以茁壯成長,即使勉強存活,也會顯得矮小脆弱。

  同理,缺乏高靈氣的環境,文明難以孕育出強大的戰士,或是先進的科技,整體實力受到環境限制。

  反之,靈氣充沛的環境如同沃土,為文明的成長提供了豐厚的養分。

  在這樣的環境中,個體很容易突破極限,文明也能更快地發展出強大的技術和文化,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

  以怪物世界和地球舉例。

  假設身體素質、智力等各方面都相同的兩批人送往地球和怪物世界,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下成長。

  甚至不需要一代人的更迭,十年後就能有顯著的區別。

  被送往怪物世界的那一批人,回到地球後堪稱超人,身體素質等各方面都能吊打另一批人。

  這還只是個體成長上的區別。

  材料鍛造的武器上更是有著難以跨越的差距。

  靈性材料打造的武器,可以切豆腐般砍碎地球金屬打造的武器。

  所以異族用世界靈氣含量判斷本土勢力的強弱,是較為靠譜的一種方法。

  發現地球靈氣含量稀薄,入侵勢力會以降臨地點為起點,展開席捲世界的入侵戰爭。

  連好好商量的機會都不會有。

  等入侵勢力發現不對勁時,戰爭加上仇恨因素已經無法中斷。

  但也有勢力會在降臨初期率先與附近的地球族群進行接觸,查明情況後再考慮入侵還是合作。


  地球聯盟現在的成員族,很多早期都是抱著入侵的想法降臨。

  但在了解月蝕族後,都會放棄戰爭念頭,果斷加入地球聯盟組織。

  只是這段歷史基本都會被修改,絕大部分地球出生的新生代,並不知曉老祖宗當年是以何種心態到來。

  大都以為老祖宗懷著合作共贏的姿態到來。

  實則是意識到無法戰勝地球聯盟後的認慫妥協。

  就像是地球古早時期,歐洲殖民者在到達美洲和澳大利亞時,面對當地土著居民,採取的不是談判共贏,而是大規模的屠殺和驅趕政策。

  力量上的懸殊差距,讓屠戮成為最低成本的征服手段,還能獨占這個世界的資源。

  而合作反而存在大量不確定性,未來無法保證合作扶持的本土勢力是否會背刺,存在潛在的風險因素。

  所以哪怕不選擇屠戮,也會以奴役的方式讓本土族群為自己服務。

  將範圍擴大到族與族之間,更是如此。

  而月蝕族的存在,就像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橫亘在所有試圖染指地球的異族面前。

  絕對的武力威懾力下,意識到動武就會滅族的降臨勢力根本不敢有任何想法。

  然後經過幾代族人的更迭,徹底融入地球聯盟這個大家庭,忘記了自己早期是入侵者的身份。

  各族新生代眼裡更是如此。

  他們對家鄉的印象模糊,只是史書上的一段段記載,但對地球的看法卻是孕育自己的家園,完全代入其中。

  而那些選擇發起戰爭的降臨族群,絕大部分都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能夠發起世界級戰爭是極少數。

  甚至正常情況下,月蝕族都不會出手。

  但這次的情況不同。

  發起試探性進攻的未知勢力,有能力維持空間通道的開啟,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表現。

  其次是浮空巨獸的軀體材料,證明潛在入侵勢力掌握的靈性材料強度要遠超地球各族所使用的靈性材料。

  這場戰爭一旦打響,將會對地球造成史無前例的破壞。

  機械戰爭時期的污染到今天還未完全清除。

  各族難以想像這個掌握強大生物科技的入侵勢力降臨時,又會對地球生態造成何種影響。

  緊張情緒中,代表月蝕族的一號執政者走上主席台,他身上的衣服從平時的執政官服飾,換為了更為莊重的戰爭服飾。

  服裝設計上更加簡潔利落,整體呈銀白色,肩部鑲嵌著月蝕族特有的銘文。


  他的聲音通過全息聲場傳遞到各族代表的耳中:

  「諸位執政官,浮空巨獸的出現可以肯定是一次試探性進攻,戰鬥數據和材料數據都已經在屏幕上顯示,我們的現有防禦體系在對方生物科技面前,難以形成有效的防禦手段。」

  「根據測試結果,浮空巨獸噴吐腐蝕黏液是一種高活性生物酶,能夠分解幾乎所有已知材料的分子結構,我們使用的靈性資源在它面前毫無優勢……。」

  詳細解釋了情況後,1號執政官以地球聯盟戰爭總指揮身份下達命令。

  要求成立聯合科研小組,集中各族頂尖學者,根據解析獲得的數據,嘗試研發新型防禦材料。

  其次,加強空間裂隙的監控與防禦,部署更多探測裝置。

  並啟動緊急資源調配計劃,確保各族在未來的戰鬥中有足夠的資源支援。

  最後1號執政官表示,希望各族盡力配合月蝕族展開戰爭部署。

  如果出現突發情況,將要求各族將戰爭儲備資源送往月蝕族,由月蝕族率領各族展開反擊戰。

  這句話無疑是在告知地球各族,資源的利用效率上,月蝕族占據絕對的領先地位。

  如果戰爭處在劣勢,與其將資源留在各族手裡使用,不如送往月蝕族用於打造更先進的武器設備。

  各族都沒有說話。

  因為月蝕族1號執政官說的都是事實。

  會議結束後,各族執政官的投影消散,開始在所在城市展開緊鑼密鼓的戰爭部署。

  可就在3小時後,空間裂隙再度發生劇烈波動,新一輪的試探性進攻突然到來。

  這一次,降臨的力量明顯升級。

  三隻浮空巨獸從空間裂隙中緩緩浮現,在巨獸身後,還跟隨著一種之前未登場過的生物武器。

  造型像是放大版的水母,同樣可以反重力浮空飛行,體積大概是浮空巨獸的一半大小。

  穿過空間裂隙後,浮空水母半透明的軀體在陽光下折射出斑斕色彩,觸鬚如同飄帶般在空中舞動。

  新生物武器的行動方式也與浮空巨獸截然不同。

  反擊戰迅速打響後。

  這些浮空水母並不直接參與攻擊,而是在戰場上空游弋。

  觸鬚不斷釋放出螢光孢子,在空氣中迅速擴散,形成了一片能量干擾場,導致月蝕族的通訊系統和能量屏障出現了嚴重的不穩定。

  月蝕族的指揮中心內,部分全息投影屏上的畫面開始扭曲,通訊頻道中充斥著刺耳雜音。


  實時數據反饋也有部分中斷。

  戰場上空,戰鬥機器人釋放的能量屏障開始閃爍不定。

  原本穩定的能量場在浮空水母釋放的孢子干擾下快速瓦解。

  這一切都是因為通訊連接不穩定導致。

  干擾影響下,月蝕族的執政官難以對這片地區進行有效的控制。

  此時空中戰力單位因為導航系統受到影響,無人機群在空中亂飛,甚至撞在一起,化作一團團火球墜落海面。

  這讓月蝕族對潛在入侵勢力的危險等級評價,再次提升。

  信息收集、信號干擾……這就證明對方的初步試探奏效,已經明白月蝕族使用的部分武器是通過信號進行操控。

  並且掌握有應對的技術手段。

  這顯然都是通過實戰積累的經驗。

  面對這種新型生物正在展開的信息收集行動,月蝕族迅速調整戰術。

  3號執政官原本打算啟用備用通訊協議,採用低頻脈衝信號。

  雖然傳輸速度較慢,但能夠有效抵抗能量干擾。

  卻被1號指揮官阻攔,當場下達建立節點信號的命令,直接進入2級戰爭模式。

  頓時地球軌道上的戰爭平台啟動。

  底部打開後露出一個個蜂巢狀的發射艙。

  每個發射艙內都裝載著多個中繼節點,被包裹在透明的能量護盾中。

  智腦助手的聲音在會議室里盪響:

  「投放程序啟動,倒計時:3、2、1……投放!」

  隨著倒計時結束,中繼節點被彈射出艙,能量護盾在太空中劃出一道道流光,如同流星雨般向地球表面墜落。

  進入大氣層後,能量護盾與空氣摩擦,發出耀眼光芒。

  護盾表面自動調整形狀,改變方向,確保節點能夠精準降落到目標區域。

  「大氣層突入成功,能量護盾穩定,預計3分鐘後抵達目標區域。」

  全息投影屏上,實時顯示著每個中繼節點的降落軌跡,以紅點標註。

  中繼節點在距離地面約1000米時,能量護盾自動解除,節點表面展開四片翼狀支撐結構,開始減速並調整姿態。

  「減速程序啟動,準備著陸。」

  節點底部浮現能量屏障,精準地降落在預定海面。

  著陸瞬間,通訊節點自動吸收周圍的能量,迅速展開成一座小型塔狀結構,頂部釋放出能量波動,形成一個半球形的信號覆蓋區域。


  智腦助手的聲音再度響起:

  「中繼節點已激活,信號覆蓋範圍達到預期,開始恢復通訊鏈路。」

  中繼節點由抗干擾材料製成,部署完成後,成功過濾掉螢光孢子的能量干擾,迅速與附近的戰爭武器建立穩定的通訊鏈路。

  「中繼節點已部署,信號強度正在提升。」

  「地面網絡已接通,數據傳輸恢復正常!」

  1號執政官也在這時下達新的指令:

  「立即將戰場數據導入指揮系統,重新評估局勢。」

  頓時全息地球影像、海面實時畫面、武器系統,全部成功對接,數據流重新出現在光幕畫面中。

  浮空水母釋放的孢子再也無法有效影響到通訊連接。

  試探性對抗再度開啟。

  交手的過程,月蝕族也在收集生物武器的特徵能力。

  想要找出生物武器在存活狀態下,是否存在可突破的薄弱點。

  伴隨損失的武器單位越來越多,1號執政官最終還是選擇展示一下己方的肌肉。

  戰鬥中發現,常規武器對這些生物的效果有限。

  普通無人機和無人機械釋放的能量光束,會被浮空巨獸體表的特殊膠質吸收傳導,卸去大部分威力。

  所以這次1號執政官啟動了部署在近地軌道的天基粒子炮。

  輸入坐標後,粒子炮鎖定浮空巨獸和浮空水母所在區域,運轉後開始積蓄能量。

  核心加速環發出低沉嗡鳴,銘刻在上面的能量引導紋路逐漸點亮,仿佛一頭即將甦醒的巨獸。

  加速環內部,能量被磁場束縛,形成一個耀眼的光球,不斷膨脹。

  能量密度在此期間急劇上升,周圍空間甚至因能量波動出現微微扭曲。

  全息投影屏上,能量反饋數值不斷攀升,最終定格,進入穩定狀態。

  隨著1號執政官的指令下達。

  粒子炮的核心光球瞬間收縮,一道直徑超過百米的能量光束從炮口激射而出。

  光束貫穿大氣層,如同一柄從天而降的光之利劍,撕裂雲層,直指目標區域。

  天空出現一個巨大的圓形空洞,陽光透過空洞灑下,為海面打上一層金色光輝。

  三隻浮空巨獸和浮空水母在光束衝擊下瞬間爆裂,殘缺的軀體部件在能量的繼續洗刷下消融殆盡。

  連帶著下方海面也被光束貫穿,生成一個直徑數公里的坍縮大坑。


  大量海水在瞬間被蒸發。

  隨後周圍海水倒灌,掀起滔天巨浪。

  指揮中心的全息投影屏上,打擊區域的實時畫面顯示中。

  海面上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久久未能平息。

  隨著入侵生物被消滅,附近空間的能量干擾場也逐漸消散,失去浮空水母的操控,孢子不再釋放能量波,自動分解後跌落海面。

  但空間裂隙卻不受任何影響,還在扭曲晃動。

  這一擊,月蝕族想要表達的便是,己方完全有能力輕易摧毀這些生物武器。

  想要讓對方知難而退,避免戰爭爆發。

  但空間裂隙卻遲遲沒有關閉。

  或許是在醞釀新一輪的試探性進攻,也可能是另一頭的種族勢力在商議是否要繼續對地球展開入侵。

  與此同時,月蝕族內部也緊跟著召開了一輪戰前會議。

  身為月蝕族執政官,他們同時也是地球聯盟的戰時指揮官。

  如果戰爭打響,他們將負責組織地球聯盟展開反擊,每位執政官分別負責軍事、武器研發、情報、外交、資源、後勤、戰略規劃,等。

  所以明確的戰爭部署方案,以及戰時分工是這次會議討論的主題。

  會議中,1號執政官站在全息投影台前,調出地球聯盟的勢力分布圖:

  「現在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全局戰略,明確各族的戰時職責,我們月蝕族作為核心力量,將負責技術研發、全局指揮、主力作戰三個方向,其他各族則根據其特長,分別承擔防禦、資源整備,乃至新防禦設施工程的建設……尤其是擊破族,他們擁有非常優秀的快速建設能力,這次可以利用起來。」

  「其次,我們需要建立一條完整的防禦鏈,地球是這次戰爭的主戰場,防禦鏈暫時放棄月球,對空間裂隙所在地區層層設防,確保敵方無法輕易突破,避免將戰爭波及至各族城市。」

  伴隨1號執政官的講述,各族的三維影像不斷出現。

  不同的種族被安排在地球全息影像的不同地區,每一個種族的模型上都標記了具體分工。

  會議進行一小時後,就在執政官激烈討論該採取哪些手段應對潛在入侵時,星網的身影出現在會議室中心。

  月蝕族的執政官紛紛起身打招呼。

  「繼續說,你們打算如何應對?」星網神色淡然詢問道。

  面對詢問,正在發表想法的3號執政官繼續講述自己的想法:

  「釋放封存的武器,武裝地球聯盟各族,同時收攏地球各族手裡的戰爭資源,由我們負責調配使用,這麼做是為了地球聯盟的利益,想必各族都會答應。」


  話音剛落下,2號執政官便搖頭,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我認為資源應該率先集中消耗在對抗腐蝕材料的研發上,通過技術上的疊代,儘快研發出一種可以減少腐蝕殺傷力的材料,以我們現有的技術,雖然沒法在材料強度上獲得優勢,但可以在材料結構上進行應對。」

  4號執政官站起身,沉聲道:

  「我同意2號的觀點,如果爆發戰爭,顯然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結束,唯有找到克制的方法,我們才能逐步掌握主動權。」

  「其次,我們不能只關注防禦,我提議主動展開跨空間偵察,對空間裂隙另一頭的世界進行深度掃描。」

  「我們需要了解對方文明的更多信息,包括它們真實的科技水平、資源儲備,乃至戰略意圖,唯有知己知彼,才能制定有效的反擊策略。」

  1號執政官跟著點頭:

  「另外,既然對方展開試探性進攻,我們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進行反擊,建議調用A級戰爭平台跨空間前往空間另一頭,進行正面對抗測試。」

  6號執政官也在這時開口:

  「我支持技術研發,但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實戰測試,建議開啟模擬戰鬥訓練,分配算力,通過實戰測試,我們可以更快地發現技術缺陷並進行優化。」

  聽完月蝕族執政官的一系列提議,星網顯得有些好奇:

  「看來早期的入侵戰爭讓你們產生了應對戰爭時的思維慣性,你們顯然沒有意識到我們最強力的武器是什麼。」

  聽到這番話,一眾月蝕族執政官陷入沉默。

  1號執政官也在這時詢問道:

  「星網,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星網笑了:

  「沒必要那麼麻煩,送一架空間坐標檢測機過去就行,接下來的戰爭將在它們的世界展開。」

  聽到這番話,1號面露疑惑。

  這個想法剛才4號執政官已經提出過了,表示要對空間裂隙另一頭的潛在入侵勢力展開深入調查。

  但星網顯然不會在這時候說出無意義的部署。

  聯想到星網剛才說,他們忘記了手裡最強力的武器是什麼。

  還表示時代在進步,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卻產生了慣性誤區。

  短暫思索,1號執政官腦海中靈光乍現,脫口而出:

  「星網,你的意思是先檢測空間坐標,然後在怪物世界搭建空間通道,用玩家之軀打響反入侵戰爭?」

  星網滿意點頭:


  「沒錯,無論如何部署戰爭,只要戰爭開啟就必然生靈塗炭,會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地球聯盟各族也會因為這場戰爭,損失多座城市,還會有大量族人死去,戰爭勝負也是難以預料。」

  「但以玩家的身份參與這場戰爭,我們不會有任何損失,只有祭力收益。」

  「所以這場戰爭只要以玩家身份參與,勝利已經註定。」

  聽了星網的解釋,已經獲得遊戲資格的16號面露興奮:

  「現實中的我們只是普通生靈,但換上玩家這層身份,我們將是天災!」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